创新霸权与模仿的春天

2013年09月20日12:19  新闻专栏  作者:杨于泽   
9月10日,苹果举行了新品发布会 9月10日,苹果举行了新品发布会

  美国时间9月10日,苹果举行了新品发布会,不仅中国消费者失望,美国华尔街也备感泄气。在随后5个交易日里,苹果股价暴跌超过11%,市值蒸发逾465亿美元。

  在中国市场上,三星手机已快速取代苹果曾有的位置。两年前,苹果还被视为时尚,苹果专卖店如雨后春笋。有年轻人卖肾、向高利贷公司贷款买苹果,以便跟上“时代潮流”。但现在苹果时尚已成“过去时”,很多人手里摆弄的是三星,苹果反而很不起眼。

  苹果与三星的此消彼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创新与模仿“互动”的绝佳案例。苹果是创新者,它推出的苹果智能手机颠覆了人们对手机的认知;而三星固然一直生产手机,但在智能机领域不过是后来的模仿者。

  现在三星抢走了苹果的风头,成为全球老大,但苹果仍是全球市值最大公司。根据2013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苹果去年利润417亿美元,三星接近206亿美元。

  苹果的超额利润,正是创新者得到的市场回报,而且是超额回报。自2001年以来,苹果先后推出ipod、ipad、iphone三大类产品,成为电子消费品概念引领者。所谓创新,涉及产品概念、硬件与软件,还有内容。通过创新,苹果跃上行业最高端,在世界范围内拼命吸金。

  我们可以称之为“创新霸权”,因为暂时没有竞争者,在很大程度上它可以为所欲为。产品的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创新企业手中。它受到市场追捧,被宣布为时尚,没有人胆敢说“不”。在时尚的旗号下,苹果不断“升级换代”,使消费者身不由己地不断掏钱。

  创新肯定会招来模仿,这是市场的必然,在全球化时代,模仿将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事实上,创新者本身也可能是模仿者,乔布斯曾经说:“在窃取伟大的灵感方面,我们一直都是厚颜无耻的。”模仿并非克隆,但产品作为一个消费类别已被市场接受,形式与内容大致已经确定,模仿者要做的大致就是照猫画虎。

  模仿,就是仿制创新者的主要创新元素,再来点“推陈出新”。苹果的创新之处,主要是图形界面、触屏操作、多功能集成。直到去年,还有人怀疑平板电脑是否真的是个人电脑“前进的方向”,但三星早已推出自己的平板电脑,联想也推了,连微软也发布了自己的Surface。至于智能手机,更是找不到缺席的玩家。

  市场竞争,将动摇创新企业的市场霸权。创新者的超额利润吸引其他企业模仿,市场竞争由此产生,并日趋激烈。乔布斯2011年去世后,苹果在创新方面一直乏善可陈,一些人提出,能够拯救苹果的就是CEO库克辞职。殊不知,创新终究会遇到技术的天花板。

  在赢者通吃的市场逻辑下,后进企业不要说与行业巨头争锋,就是生存也成问题。但创新者的困境,正是模仿者的机会。首先,模仿者具有后发优势,除了模仿,还可以有所改进。其次,创新者因为“创新霸权”,沉迷在一家独霸的幻觉中,在定价、服务等方面非常傲慢;而模仿者着眼于市场竞争,更乐于运用定价以及其他多种营销策略。

  苹果是一家被公认“傲慢”的企业,乔布斯定的规矩是,苹果只生产他们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苹果的价值观。苹果专卖店空间很大,但产品只有区区几款。而单单手机,三星就有不同机型162种。苹果的定价高高在上,而三星承认不同层次的需求。

  但模仿涉及钱的问题,没有高强度投入,模仿者不会有真正的春天。2012年,三星资本开支高达215亿美元,达到苹果的两倍。而在投入的背后,又涉及一个后来者如何定位自己的问题。三星原来是一家二流电视机制造商,1993年它出台转型计划,将目标定位为“全球最大、实力最强的电子厂商”。有了远大理想,企业才会舍得投入,并超越模仿。

  再来看中国的联想,它也曾立下雄心壮志,但方向不是智能手机,而是做全球最大个人电脑生产商。联想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据说目的达到了,但可惜的是,这是一个正在快速萎缩的行业。虽然联想也参与了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但无疑错失先机。

 

文章关键词: 苹果 三星 创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