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难恐慌岂可靠传言慰藉?

2014年03月10日13:12  新闻专栏  作者:刘海明  

  一架突然与地面失去联系的飞机,还有飞机上的150多名中国乘客,在这个周末成为了亿万中国人议论纷纷和为之焦虑的话题。那架飞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200多名乘客现在到底是生是死?为什么大规模搜救仍然没有结果?面对有限的信息,甚至是信息的真空,不知所措竟成了绝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我们宁愿相信,航空公司和政府部门,并没有刻意地隐瞒。我们宁愿相信,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无论是马来西亚官方还是中国官方,他们所掌握的信息真的太少,少到无法满足无助的乘客家属,还有同样焦急的公众。不少人四处搜寻相关信息,哪怕是只言片语。比如说,这个航班是否失事,到底会降落或坠落在海里还是陆地,会在越南还是别的国家地域,究竟是技术故障还是被劫持,一时间这个话题的传言,比秋日的漫天冷雨,都让人猝不及防,难辨真伪!

  但是我们更要警惕,在真相缺位的时候,人的想象力会骤然变得活跃。新媒体上,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不断被推送,以至于公众关于这架失联航班的命运走势不断被改写。传播者还凭借个人的想象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就这样,虚虚实实的信息搅合在一起,以“信息快餐”的形式很快端到了微博、推特等平台上,人们对这些信息的消费也往往饥不择食。

  举个例子,所谓越通社报道乘客大部分生还的的消息,是3月8日晚19点10分来自天涯社区一个叫巴蒂斯图塔的网友杜撰的一个玩笑。越通社记者黎勇河更亲自证实:越通社并未刊发“MH370航班被菲律宾海事船发现”的报道。

  飞机失联,乘客家属提心吊胆,航空公司和政府部门焦头烂额,公众渴望了解事件最新进展,这就是人心和人性。人们希望失联的航班有惊无险,毕竟没谁愿意把事情故意往坏处想。人们竞相多渠道搜集相关信息,转发这类信息,主观上在于减少公众的焦虑心情。但如果我们的关心成为了谣言散布的助推剂,那就是好心办了坏事,帮了倒忙!

  形形色色的传言漫天飞,暴露了我们的民众,在应对突发危机事件时的不成熟心理。灾难面前,真相似乎永远会比谣言慢一步。而这一步之遥的距离,丈量的就是一个社会的心理,究竟是尚待成长,还是已经成熟。失踪者家属的焦急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整个传媒和传媒上的公众也随之呈现信息的急躁症,或者说“急躁文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一种不够健康的文化状态,这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大家越是慌乱,传言就越是受欢迎,非理性的社会心理,最终不但于事无补,还容易误导舆论,最终岂不是误人误己?

  面对灾难,让我们一起成熟起来;面对灾难,让我们一起为失联班机祈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信息 传言 空难 恐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