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哥,汪国真

2015年04月27日17:13  新闻专栏  作者:王海涛  
汪国真绘画作品(资料图) 汪国真绘画作品(资料图)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海涛

  2015年4月26日凌晨,诗人汪国真因病去世,59岁。

  多年之后,我还记得汪国真的两句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

  这样的句子,一旦刻进初中生记忆,便具备了终身相伴的可能。

  那是1990年代初,我所在的穷乡僻壤的中学,如同文化沙漠。那个时候,对我有文字启蒙作用的东西,不外乎流行歌曲的歌词,席慕蓉,汪国真;隐约都听到的崔健,对我来说,太过晦涩。最容易懂的,莫过于汪国真的文字。琅琅上口,亲切朴实,当然,还励志,总之就是很轻易地打动少年的心。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和“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这两句,涵盖了汪国真文字的所有内涵:诗与远方。在没有比这两样东西,更能触动对文字敏感的少年了。

  但是,要说到汪国真诗歌的励志作用,我倒没太大感觉。它没有激励我去“爬山”,也没有激励我去“远方”。除了读起来“舒服”之外,它更大的作用,是让我对文字产生了好感——原来,文字可以这样表达内心。

  其实若干年后回头看,汪国真的《年轻的潮》“年轻系”诗歌,就是标准的“心灵鸡汤”。汪国真,可以说是后来的心灵鸡汤作家的老大哥。所以,我想给汪国真一个标签,“鸡汤哥”。无论是当年,还是如今,都有人说汪国真的文字“浅薄”:是心灵桑拿,是贺卡语文,是把格言警句的分行。

  这样说,没有不敬,汪国真的鸡汤,有多少营养见仁见智,但可以肯定,它不仅口感好,而且不含毒素,堪称靓汤。它靓到,整个国家的年轻一代,从城市到乡村,相当多的人,在看他的文字。这种空前绝望的现象,往往意味着,它恰巧站在了一个新时代的起点上。

  汪国真的时代真正开始于1990年他的诗集《年轻的潮》出版。1990年,是一个什么年头呢?是一个告别过去年代的特殊时刻。那时,一代人理想破灭,也意味着一代人的理想需要重建。那个如今在某些人心目中美好的80年代,在那个时候仓促地终结。那个所谓的美好的80年代,依然有着饥饿,依然延续着贫穷,充满理想,但已被粉碎,更现实的是,还给人留下了一个“物价飞涨”的改革年代的背影。

  在那之后,中国变了,逐渐进入一个看似不正常实则很正常的时代——中国人再次确认,我们创造的一个个新时代都是失败的,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回到从前——那就是,一切向钱看。一个叫做“商品经济”东西,悄然地出现在中学生的政治课本上——数年后,这个词汇,被改写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此,诗歌,这个东西,彻底在文坛上被边缘化,不,整个文坛,也被边缘化了。作家张贤亮迅速准确地把握到了时代的脉搏,从文人变身为商人,不久成为中国最有钱的作家。

  这个时代,不是汪国真的诗歌开创的;但汪国真的鸡汤,来得正是时候,他不沉重,不政治,小清新。他的读者中,少年一代,没有历史的包袱,读着他开始了自己的青春;青春渐逝的一代,读着他告别宏大的理想。处在时代转折点的汪国真的文字,在那个“节骨眼”上,给已经长大而迷茫的一代和渴望长大而懵懂的一代,提供了“诗与远方”这样的心灵慰藉。还有比这更伟大的么,所以,他终将被在那个年代至少两代人,记忆终生。

  诗与远方,让然会被各种各样的心灵需要。

  2015年的春天,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经意间,准确地表达了人们内心对“诗与远方”的需要。

  那10个字,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大家共同渴望而又难以达成的一场远行。那10个字,用汪国真的文字翻译的话,就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

  迷茫,属于每一个人。鸡汤,永远会被需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汪国真 鸡汤 时代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