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海涛(微信公号:a11096988)
看到朋友圈里有人说,我仰慕的吴晓波老师给王林大师洗地了。
我几乎讨厌所有刷屏的文章,但吴老师的除外,赶紧打开看了文章——《吴晓波:跟王林合影是多糗的事》,嗯,吴老师的文章经常被刷屏,在我心目中,他就是我们文字工作者中的大师。
吴老师这篇文章,从他的父亲写起,讲他父亲是1950年代末的大学毕业生,堪称知识分子,后来还读了研究生,堪称高级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吴老师的爸爸老吴在1980年代初,曾经参与官方的一个组织,这个组织的使命是“破解气功之谜”。这个伟大的研究,后来竟然不了了之,但老吴从此成为气功爱好者,目前每天还在练“吐纳”。
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吴老师表示,“我对气功之事,从来怀有敬畏之心”。然后,他讲了自己行走大江南北遇到过不少“特异”之事。总之吧,随着年龄的增长,吴老师和他父亲老吴,在气功的这个问题上,价值观渐趋一致。
吴老师最终讲到最近被街谈巷议的王林大师,实际上,他着重讲的是那些去见王林的名人,“都是对生命本身有好奇的人”,他们与王林合影,因此算不上糗事儿。
看完之后,我没觉得吴老师在替卷入杀人案的王林洗地,就算洗地,也是为那些与王林合影的精英们洗地。因为,最近一群精英与王林大师的合影曝光,可能会让那些精英们有所尴尬。他们或许有找人洗地的需要。但我实在不相信,吴老师会拿出他爸爸的故事为别人洗地。
我坚信,吴老师写这篇文章是出于自己的价值观和某种使命,这个使命来源于,吴老师本身也已堪称大师,因而理解大师的意义和价值。
之所以说吴老师是大师,不仅仅是因为吴老师的文章写得好,还因为我发现吴老师与王林大师有一些相似之处。这当然不是贬损我所敬仰的吴老师,这个世界上,任何两个人都有相似之处。但吴老师与王林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通过与精英的交流,提升自己人生的某方面的价值。
是的,吴老师的部分人生价值是通过与精英的交流实现的——吴老师是一个讲课的人,是给人解惑的人。听他的课的人,都是精英。精英是什么?我理解的精英,就是有钱有闲的人。能去听这种吴老师大课的,一定得有钱,还得有时间。政客啊,企业家啊,影视明星啊,很有钱,也有闲。
是的,吴老师经常给精英们讲课,让精英们了解现在,洞悉未来。不信,你去看他的微信公众号下面的广告,8月底,他要去上海讲“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机会——2015年最值得期待的实战型大课”了。那些与王林合影的精英,那些“对生命好奇”的精英,不也是想通过大师的特异功能洞悉某些事情么。
大师成为大师的标志,就是能够吸引精英,并把自己的“特异功能”销售给他们。古代真正有特异功能的大师,是护国寺、相国寺里的高僧,甚至是皇帝的替僧,是国师。吴老师销售给精英们的是知识、视野、见解,在我看来,给“传统企业”指点“互联网机会”,这样的能力,绝不亚于“特异功能”。
在某种程度上,我能理解吴老师表达的一层意思——屌丝们“以嘲弄为乐事,以撕裂、对立为目标,以在思维的烂泥潭里缠斗为欢”,以嘲弄精英们拜访大师寻求心理按摩证明他们“智商太低”,不过是想获得自己在科学认知上的优越感,从而掩饰自己没有钱也没有闲的悲惨处境吧。
我这样说,既不是贬低吴老师,也不是吹捧吴老师。我是想说,行走在大师路上的吴老师,或者说已经成为大师的吴老师,不可能屈尊为某人洗地,他说出那些话之所以让人误解为大师或精英洗地,只是因为行走在大师路上的他,更理解大师以及精英。精英们对传统企业转型迷茫,精英们对生命好奇,精英们有钱有闲从而有条件靠近大师并聆听大师的课。所以,精英们与大师合影,怎么可能是糗事儿,分明就是追求光荣与梦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