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首脑会谈释放了什么信息?

2015年11月04日09:32  新闻专栏  作者:海外网评  
中国政府和高层领导人,对待日本的政策态度仍是释放善意为主 中国政府和高层领导人,对待日本的政策态度仍是释放善意为主

  文/周永生

  11月1日晚,在韩国首都首尔李克强总理与安倍首相举行会谈。这是自去年亚欧峰会李克强未与安倍正式会谈后,双方首次坐下来谈问题。

  会上,李克强总理直言不讳地指出,过去几年,中日关系走了一段弯路,其中的原因日方是清楚的。这一深刻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去年底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逐步走出僵局,保持回稳势头。但同时,两国关系敏感性、复杂性仍较为突出,重回正常发展轨道依然任重道远。

  显然,李克强总理所说“双方走出僵局”是指去年底共同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然而在过去一年里,日方的一些行为并未考虑到四点原则共识,无论是“安倍谈话”还是通过新安保法案,日方似乎没有表现出“相向而行”的意愿,甚至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来释放出威胁信号。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当下的中日关系?中方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可以从李克强总理对安倍提出的四点表态来理解。

  第一,要牢牢把握中日两国关系的大方向,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全面落实去年双方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李克强总理的这种看法,是作为政治家把握中日关系未来之必须,是对中日关系高屋建瓴地俯视,也符合中日两国关系的实际。中日两国的关系,不能仅仅局限于战术层面的纠葛,那样不仅中日关系不能够健康发展,而且,必定要迷失于具体的矛盾当中,在矛盾的争执当中,相互攻击,互相受损。而中日两国之间的四个政治文件与四点原则共识,这是规范中日两国关系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的重要文件和规范。遵守和落实其内容的规范,中日两国的关系一直健康顺利,否则矛盾丛生,摩擦不断。

  第二,是妥善处理和管控敏感问题。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是中日两国关系当中最敏感的问题,李总理的表态完全是正面阐述,出于外交礼节的考虑,并没有直接批评日本。但是,众所周知,中日关系这些年之所以摩擦严重,是日本在这两个敏感问题上制造事端,有所挑衅的结果。李总理要求日本正视和反省历史,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好有关问题。

  第三,李总理提出了培育相互信任,将“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落到实处。这种表态非常具有建设性。中日两国并不缺乏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最重要的是要把相关的精神落到实处。李总理同时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希望日本继续沿着和平发展的方向走下去,在军事安全领域尊重亚洲邻国关切,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这种表态十分平衡,既表达了中国政府和平发展的路线,也表达了中国对于日本在安全问题上的关切。

  第四,李总理强调深化中日之间的务实交流合作。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1.27万亿元,下降11%,占我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7.1%。日本已经由过去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下跌至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如果中日两国不增进务实的经济合作,中日两国的贸易额还将持续萎缩,对双方的经济发展都十分不利。因此李克强总理倡议,有必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共同应对挑战。同时,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使之早日达成协议并推进落实,对中日韩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正面推动作用和积极效果。

  从李克强总理与安倍的会晤中不难看出,中国政府和高层领导人,对待日本的政策态度仍是释放善意为主,努力把握中日两国关系的大方向,着力管控好中日两国之间的敏感问题,培育相互之间的信任,通过深化务实合作,推进经贸往来,扩大共同利益面,促进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正轨,使双方都能够从两国关系的改善和稳定当中受益。

  (作者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中日 李克强 中日关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