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过刘志军案所涉的374套房,没过一两天,微博论坛上就有了“北京潜伏六千刘志军”的说法。
多家媒体纷纷引用经济观察报报道,称投资人查立宣布“北京至少有5、6千个手里有300套房的房东”:“这在中国任何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中都找不到,当我们的创业者告诉我这个数字的时候,我都不相信”。
回头查找,第一个从一篇关于移动互联网投资的文章中发掘出可以与刘志军相关联的所谓“亮点”的人,很可能来自和讯网。这家以财经报道为专业的网站,在13日下午慧眼独具,提炼出“知名VC爆料北京至少6000人手握300套房”的新闻点,其理财中心总监何庆宇更在转发推荐时自愿担当证人:“查总的数据我相信。北京至少6000人手握300套房,按每套房值300万计算,总值达5.4万亿,约合8793亿美元.。。去年某部级高官在一不公开场合也说过,北京人均77套房”。
和讯的何总监大概真知道点内情。但我几乎可以肯定,那些一见“亮点”便两眼发光、跟风转载的媒体编辑,绝大多数都没有真的点开所附链接——记录显示,这篇查立的发言是在20天前发表出来的。
其实,查立本人在13日子夜就已经通过微博“为防误读,特此解释”,强调那几千个手里有300间房的是“中介业主”,而且是“一套120平的公寓,按30平/间分割出租,就是4套房”。
只不过,查立的这个声明远不及爆料来得传播广泛。因为可以推算出“北京潜伏六千刘志军”,20天前的文章被重新赋予了生命。在此后一两天的传播中,更由于香港南华早报的引用、环球时报的编译,而俨然成为有模有样的新闻。至于那些本就以贩卖愤怒来谋取名利的营销微博账号,更是一派义愤填膺模样。
人民日报看不下去。18日专门发表《“北京6000房主每人300套房”系误读》的求证稿,由查立指责“这条网络谣言,完全扭曲了我的观点“,并且,在此后各式接力报道中,“没有一家媒体就此事采访过我”。文中,这位看上去变得气愤的投资人得以重申,“五六千人”不是指拥有房屋产权的房主数量,而是指拥有待租房源的房屋中介,并承认:“其中涉及房子的‘套’,实为口语说法。出于尊重记者我并未提出审稿要求。如果把‘套’改成‘间’,‘房东’明确为‘中介’,也许不会有这样的误解。”
如果查立以及受访的经济观察者记者沈建缘所述为真,那么,这应该就是口述型采访的天然毛病,口语化的表达看上去生动活泼,甚至也节省媒体精力,但不加审核确认地刊出,却极容易埋下词不达意的隐患。
实际上,在“北京潜伏六千刘志军”出现之初,就有一些富有网络传闻辨别素养者表明过他们的不以为然,原因就是没有可供查证的数据支撑。只不过,对于房子和贪腐这样一对绝配来说,这点理性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被人民日报辟了一回谣后,@查立算是愿意自此承诺“无论原创或转发,确保内容真实无误”了:“当自己被卷入舆论漩涡,才会发现,随手转个假新闻,不是说句‘很遗憾’就能一笑置之的的事”。
但也正像查正所说,从网络评论来看,很多人更希望这则“爆料”是真的,也有很多人相信实际情况也许更严重。最典型的代表仍是那位已被批为“断章取义”的和讯网理财中心总监何庆宇:“人们其实更关心的是,这些手握几十上百套房产的人,有多少是房叔、房姐?有多少隐含的公职人员贪腐行为?正是人们对楼市豪客的直观感受、对房价的惶恐、对或多或少听闻过的官场小道消息的整合判断、对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的严重不满,才导致这条消息变得火爆”。
好了,又回到官员财产公开的老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