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从纽约借到书

2013年10月18日09:02  新闻专栏  作者:熊丙奇  

  “国外大学的办学,确实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学习。我国大学与国外大学办学的差距,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上。”一档电视节目,邀我和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谈大学排行榜,俞校长结合上海纽约大学第一批新生入校一个多月的学校办学,谈他对大学办学的全新理解。

  他向我谈了三件事。一件事是,一名学生在图书馆里借阅图书,他看到图书馆有介绍,可直接向远在纽约大学的图书馆借阅图书,借阅图书的待遇,和美国纽约大学的学生是完全相同的。这名学生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纽大图书馆借阅了一本图书,没想到四天后,学校图书馆通知他,去图书馆领取从纽约快递来的原版图书。这么高的效率,令学生很惊讶,以前就是在郊区校区图书馆借阅市区校区的图书,也要花一周才能拿到。

  另一事是,上海纽约大学也有一些贫困学生,学校对贫困学生实行的帮困措施是,只要学生向学校反映其家庭贫困,校方并不审查,就给其减免学费等帮助,而事后,校方再去调查这名学生所述是否属实,一旦调查查证学生不诚信,后果会很严重。学校这样做,是让贫困生尽快得到帮助,同时也通过这一做法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与之对比,内地大学帮困助学,事先要审查学生的申请材料,有的学校还组织评议活动,“评议”学生是否真贫困,这伤害学生隐私不说,也影响学生和学校的信任。

  还有一件事是,对于所有学生,上海纽约大学每周都提供校内打工的机会,学校各个部门会设立相关的岗位,严格要求学生像一名工作人员一样完成打工工作,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报酬。作为一个曾在内地高校担任多年校长的教育管理者,俞校长感叹,内地高校虽然也有类似的做法,比如研究生助管、助研、助教,但通常管理不严,学校只是以此为形式给学生勤工助学机会,没有让学生得到真实的锻炼。

  以上这些细节,在现今流行的大学排行榜中是无法得到体现的,对于图书馆,大学排行榜最多将图书馆馆藏资源作为指标,无法深入到学校的服务细节;对于贫困学生帮困,大学排行榜最多将多少学生获得帮困作为指标,无法考虑学校的帮困是否人文,是否起到育人的作用。也于是,在不少大学排行榜上,我国内地大学的表现越来越好,比如,前不久刚发布的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的排行榜,内地就有10所大学进入世界400强,可是,内地大学的社会声誉却在下降,社会满意度也不高。

  前不久我去美国杜克大学考察,所到之处,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内地大学存在的巨大差距。可以说,我国内地不少大学在实验设备、办学条件上,都已经不比国外大学差,有的甚至超过了国外大学——多年前,耶鲁大学校长就对内地大学新修校舍,购置一流的设备极为羡慕——可是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师生关系方面,却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比如,杜克大学有400多个学生社团,且十分活跃地开展活动,我国内地高校有哪所学校能做到这一点?

  近年来,我国内地高校在一些办学显性指标上,花了很大工夫,比如规定教师必须发表论文(以及发表在何种影响因子的期刊上)、申请课题、申请专利,这确实很快提高了学校的排名,但是,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却是很难靠下达任务完成的,甚至可以说,在大学追求显性办学指标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反而被伤害,学校办学者和教师都变得功利,大学的管理显得粗陋,很多育人的细节,经不起追究。

  一所肩负育人责任的学校,必须完善每个影响到人才成长的细节,这需要大学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而做到这一点,需要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行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只有实行这种办学制度的大学,才会重视学生的权益,也才能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上海纽约大学能做到这一点,就因为其办学实行的和纽约大学一样的制度。

  笔者更进一步关心的问题是,这样的学校,对内地其他高校有触动吗?换言之,有多少内地学校会在办学细节上下工夫?目前看来,其他内地高校并没有为之所动,因为他们并没有感受到来自上海纽约大学的压力,从根本上说,我国高等教育还缺乏竞争机制,上海纽约大学的招生还纳入集中录取的提前批,而招生规模并不大,怎样建立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机制,让引进海外优质高等资源,在内地办学中发挥鲶鱼效应,这是我国开放高等教育中必须思考的。只有形成办学竞争,内地高校为吸引优秀生源,才会在育人的细节下工夫。

文章关键词: 借书 学生社团 高校 纽约大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