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合影”背后的坚守和孤寂

2014年06月18日09:31  新闻专栏  作者:王传涛  

  日前,北京大学2010级古生物专业学生薛逸凡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张“一个人的毕业照”,并附文“只是需要有一张来装个正经”,“合影哦”,引发了网友关注而走红。据其所毕业的北大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介绍,“这是全中国唯一的一个只有一名学生的专业。差不多是每个年级有一个人,还有的年级是零人。”薛逸凡同学也在社交网站写道,“我作为该专业的第四任,可能是唯一一个始终由元培培养出来的本专业学生。”(6月17日人民网)

  “一个人的毕业合影”走红了。既因为“连逃课也没法逃”,也因为“都没法找对象”,更因为“专业第一与倒数第一的合身”。多年之后,相信薛逸凡同学也可以没有任何忧虑地让自己的孩子在毕业合影中指认出自己。对比之下,更多的人,将会拿着放大镜找合影中的渺小到微不足道的自己。

  前几天,也有一张大学毕业合影在网上走红,这就是武汉某高校2014届名毕业生在学校操场上围成半径45米的圆弧进行毕业合影的照片,参加合影人数共计4500人左右。这样的合影,利用高超的“鱼眼型”广角镜头技术可以实现360度无缝链接,因此,4500人出现在一张照片上也就有了可能。虽然不知道4500人的毕业生大合影能不能申请吉尼斯记录,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大合影是霸气外露、无与争锋。

  一边是一个人的专业、一个人的毕业照,一边是4500人的大合影,这样的对比让人感慨良多。笔者认为,一个人的坚守,更能体现一些原始的大学精神,是一种对于孤寂的坚守,是对学术教育的负责;而无底线的扩招,虽然是“人人共享”教育成果,但是充斥着各种浮躁与不堪。

  一者,一个人的毕业照,体现了大学教育尊重学科特点的理念。大学教育,尤其是像“古生物”这样的专业,应该是属于纯理科性的,而且,更多的应该是学术性,而不是职业性。同时,社会就业面也非常窄,这类专业不宜扩招。北大的元培学院,也确实做到了每年只收一个学生甚至不收学生。如此,也算是对这个专业的负责,更是对所招学生的负责。对比之下,许多大学都在盲目上着新的专业,而且,每当上一个新专业,都至少招两个班的学生,即便这个学校连这个专业的专职教授都没有配齐,也还是要创造困难硬上。

  二者,“一个人的毕业照”坚守了精英教育的理念。大学教育,就应该是一种精英教育,对比下,职业教育才应该是大众教育。一个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学术型人才走上社会,真正在毕业后从事于学术型研究的毕业生,少之又少。更多的人,应该去接受与社会接轨更多的职业教育。然而,当下的大学却无疑把自己技校化或是专科化了。要建就要建所谓综合性一流大学,要招就招四五千乃至更多的学生,于是,今年我们将要面对727万的大学毕业生。

  在扩招之前,我国每年招入大学生大约150万左右,扩招之后,这一数字变成了之前的5倍。然而,大学老师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1998年之前,我国高校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的比例为1:7,那个时候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非常近,没有老师不认识自己专业的学生的,也没有学生不与自己系院的老师关系生疏的。然而在当下,老师不认识学生、学生不认识老师却成为普遍现象。如此教育质量,确实堪忧。

  一个人的毕业照,并不只是薛逸凡一个人的坚守,更是大学对于精英教育和学术教育的坚守。虽然包括笔者在内,都必须要承认,如果没有扩招,自己可能进不了大学、接受不了高等教育,但是,当年那个打着“拉动内需、刺激经济”为幌子的大学扩招计划,也仅仅是让人多了一张看似高大上的大学毕业证而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一个人的合影 北京大学 古生物专业 薛逸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