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和985名校转为职教不“跌份儿”

2014年06月30日10:15  新闻专栏  作者:王传涛  

  从学术型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历史悠久的名校也将面临这一转型。近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明确做出上述表态。由此意味着,部分传统的“211”、“985”等重点高校或将面临转型。(6月27日《南方都市报》)

  211和985学校要转型了,而且要转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这似乎摆明了要“降格”。一方面,当年提出“985”概念时,明确了“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说白了就是要搞学术;另一方面,“211”也提出了“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目标,也是要在学科建设上力争取得突破。现在这些名校放弃高富帅路线转向吊丝职教,这是不是一种“跌份儿”的事呢?

  在笔者看来,学术不彰的当下,无论是211学校,还更为高大上、数量也更少的985学校,放下身段来搞一些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转型探索,并不是坏事,也不是“跌份儿”的事。尤其是当下,社会招聘对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毕业的学生需求量也并不小,而学术型人才却遇到空前就业压力,知名大学搞一搞接地气的转型,不是坏事,还是好事。既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就业方面,高职学校已经拿出了优于重点大学的答卷。今年5月份,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2014年教育蓝皮书》,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高于“211”(包括“985”)重点大学的75.5%。从学历层次来看,专科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9.7%,比本科生的67.4%高出12.3%。工资方面,高职学生平均起薪3291元,“211”高校3157元,高职学生也略高于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这充分说明,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严重脱离了社会现实。

  学术方面,我国诸多重点名校也总是显得“恨铁不成钢”,更不用说一般的二本学校了。一者,我国学术水平与“论文第一大国”的数量严重不匹配,原因很简单,所有的本科院校都是培养的学术型人士,即毕业时不需要懂技术,也不需要多么实在的经验,只需要提交一篇学术论文,而现在的本科论文多半达不到学术高度,也就是垃圾文字;二者,即便是一流大学的学术研究状况,放在国际中也基本拿不出手,更有诸多院士、知名教授屡屡传出抄袭传闻。

  社会发展、人才就业,固然需要学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术论文都能转化成生产力。与此形成对比,近些年以来以蓝翔技校为代表的职教名校异军突起,许多职校的绝大部分毕业生未毕业就被相关企业挖空了人的现实也在说明,当下社会需要一定比例的职业教育。

  搞职业教育也好,办成人教育也罢,都不是丢人的事。而且,现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正名。近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正在试点“工士”学位制度。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能够拿到相当于副学士的学位。并且,“工士”也能够与学士、硕士和博士等学术型学位实现挂钩。如果毕业生对拿“工士”学位不满足,也可以继续进修,并成为学术型人才。

  提及职业教育,我总是会想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这个世界名校。这个学校的招生人数有限,规模不大,更没有在名称上改成“大学”,但特色非常明显,就是培养师范类人才。当然了,这所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成功,并没有影响其学术发展和高端人才的培养与产出。一方面,这所学校的学术成就可谓世界一流;另一方面,这所师范学校还培养了诸多的国家领导人,既有若干总统,也有若干总理。

  211和985名校转为职业教育不是“跌份儿”或者丢人的事。大学教育,整天摆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学术研究姿态,却搞不出能够让人信服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不能保证自己培养的毕业生成功就业,才是最“跌份儿”和丢人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985 211 名校 职业教育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