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
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2万余座桥梁,创造了数十个“世界第一”。奇迹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奋斗精神的写照。[详情]

新华网|2018年10月14日  15:27
田明:油田里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
田明:油田里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

  原标题:田明:油田里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 在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田明在检修设备(10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新华社南京10月15日电 题:田明:油田里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 新华社记者王子铭 他是来自一线的石油工人,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代表,9月30日应邀参加了国务院举行的国庆招待会。 他是同事口中的“田大师”,一心扎根油田,从技校生成长为技能大师,一路钻研,不断超越。 他是江苏油田的“发明家”,工作33年,完成革新100余项,授权专利3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创新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创效超6000万元。 他就是田明,从油田里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 在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田明在检查设备(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钻研:“从专家到专家” 1985年7月,田明从技校毕业,被分配到江苏油田采油厂工作,不久后成为一名地层测试工。 “一开始什么都不懂,两眼一抹黑。第一次上井测数据就交了白卷,第一次看图纸就像看天书。” 怎么办?学! 一年半的时间,这个小伙子硬是啃下了3年的高中课程,留下了10万字的学习笔记。后来不仅通过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成人高考,还当上了仪表班班长。他的钻研之路从那时启程,至今从未止步。 2003年开始,连续5年,田明在新疆参与西部大开发试油测试。别人轮休探亲带回家的是大包小包的葡萄干和巴旦木,田明背回的却是几十公斤重的铁家伙。田明的女儿田雨一直记得这些“铁疙瘩”。 原来,他在新疆工作时发现,氮气增压泵无法满足深井测试的技术要求,假期便把这个“铁疙瘩”背回来,没白天没黑夜泡在工房琢磨,利用假期完成了《氮气泵的改进》等成果。 在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田明在检查设备(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通过不断钻研学习,田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2010年,他当选为全国技术能手,同年被评为江苏油田技能大师。但是,“田大师”并没有放慢钻研的脚步。 2012年,47岁的田明从地层测试队调到新成立的连续油管作业队。对他而言,这相当于一次改行。 “很多同龄的工友都准备去后勤了,可我还是喜欢‘捣鼓’新技术。”将近半年时间,他仿佛从“田大师”重新变回了学徒:白天跟着技术人员爬上爬下,递扳手、拿工具,夜里怕影响宿舍其他同事休息,就躲到厕所看图纸,有时甚至钻研到凌晨两三点钟。这一切,像极了他自己刚刚工作时的样子。 就这样,在不断钻研中,田明完成了从地层测试专家到连续油管作业专家的蜕变。 在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田明(中)与团队工作人员在保养设备(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创新:油田里的“发明家” 没有钻研就没有创新。厚积薄发的田明在2008年迎来了收获。 试油即试验性采油,是石油勘探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试油时,需要利用射孔弹将分隔油藏的套管炸开,待油藏流体流进井筒后,借助压力计完成测试。 为此,江苏油田从国外引进了“射孔+测试”联作工艺。可工人们发现,射孔弹爆炸瞬间产生的巨大冲击波,经常损坏压力计。田明介绍,地层压力、温度、产量、储量等几十个参数都要通过压力资料计算,压力计一旦损坏,将无法准确评价油气藏。 多年来想了不少办法,效果都不理想。可谁都没想到,一阵风竟然给了他灵感。 田明(右一)与团队工作人员在江苏真武油田井场研究设备作业运转情况(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一次刮大风,来不及关窗的田明看到房门“啪”的一声被吹关上,灵光一闪,大喜过望: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不就像风一样吗?针对压力计的传压通道,设计独特的常开式单流阀,这样爆炸带来的冲击波就能被“房门”瞬间关在外面。冲击波过后,弹簧推开“房门”进行数据采集,完成测试的同时还能保护设备。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田明在2008年终于研制出了“压力计过载保护器”,使压力计的损坏率由16.6%降为0,资料精准率100%,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9年,该成果获中国石化技能创新成果一等奖,田明被油田破格提升为高级技师。2014年,田明的“试油测试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压力计过载保护器”就是其中一部分。工作33年,田明先后完成10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获得34项国家专利,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为国家创造了巨大效益,他本人也在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田明(左)与团队工作人员在江苏真武油田井场现场调试设备(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进取:“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田明的办公桌上摆着《连续油管工程技术手册》等专业书籍,虽已身为中国石化18位技能大师之一,他仍在实践中不断充电。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年,田明带领团队攻克了“连续油管切割技术”,解决了水平井大斜度管柱切割这一世界性难题;研究的“连续油管小管柱钻磨铣技术”,让长深平3井起死回生,日产气40万方,年产值上亿元。 “田大师比以前更忙了,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工作室。”同事朱正斌说。 8年前,中国石化江苏油田成立了第一个工人层面的工作室——“田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最初只有5人,如今已发展到24人。田明的徒弟周瑞告诉记者,工作室成员都是各基层队里的一线骨干工人,这里既是攻克难题的“尖刀班”,也是集思广益、交流切磋的平台。 在田明的指导带动下,工作室多名成员在中石化技能大赛中取得佳绩,工作室也相继被评为“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传授技术的同时,更传递着工匠精神。 “现在光靠汗水是不够的,工人要苦干更要巧干,勤劳加智慧才能适应时代需要。”田明说,他和工友们一直在努力。[详情]

新华网 | 2018年10月15日 20:24
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在追求伟大梦想中成就青春辉煌
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在追求伟大梦想中成就青春辉煌

  原标题: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在追求伟大梦想中成就青春辉煌 当人类开始仰望星空,梦想就开始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伟大梦想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着持续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强国一代青年,普遍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国家和社会也乐于为青年实现理想撑腰鼓劲。没有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个人的追梦之路就注定坎坷不平。时代呼唤他们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几十年的时间很漫长,然而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文明而言,几十年如白驹过隙。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人人都要有千钧一发的紧迫感,要对得起时代的期盼,也经得起子孙后代的评说,不让历史留下遗憾。 使命呼唤担当,担当引领未来。1921年7月,13位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人,召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会议,奠定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伟大征程的起点。今天,中国的未来同样需要一群有担当的年轻人,在时代的风雨中磨砺自我,为更美好的生活砥砺奋进。 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国家发展的过程就像爬泰山一样,有陡峭的山路,也有平坦的“快活三里”,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 奋斗的生活是美好的,追梦的青春是丰满的。行进在时代的峡湾中,有激流和险滩,也有苟安一时的河岸。曲折的峡谷会遮蔽人的视线,让人产生“慢慢走,欣赏啊”的冲动。然而,不感受入海口的辽阔,不知道世界的格局之大;没有在海洋“扎猛子”的经历,就不懂得弄潮儿的气魄。 1835年8月,年仅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青年马克思树立了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志向和梦想,用自己的思想光芒照亮了全人类,而他个人也收获了人生的大幸福。 个人理想与伟大的时代相互塑造、相互成就。志之所趋,无远弗届。青年追求伟大梦想,要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奋斗大潮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如此,青年心中才有阳光,眼里才有远方,才能在逐梦的路途上脚踏实地、行稳致远,成就青春的辉煌![详情]

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0月15日 09:07
李士伟:直面问题 实干担当
李士伟:直面问题 实干担当

  原标题:[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李士伟:直面问题 实干担当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辽宁铁岭市市长李士伟,在工作中直面问题,实干担当,用啃硬骨头的精神推动本地发展。 去年年底,李士伟就任铁岭市市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实地调研。在沙河村,村民反映村里的自来水管道埋浅了,经常不是漏水就是被冻住。 李士伟召集相关单位,现场拍板落实,重新铺设一条自来水管道。不久前,工程完工,400多户居民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 李士伟在走访调研中,寻找堵点、难点,推动便民利民改革,先后出台50多项便民举措。还推动建立了“项目管家制”,随时出现问题,随时解决。 目前,铁岭全市有29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详情]

央视 | 2018年10月14日 20:03
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
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

  原标题: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在贵州高高的山岗上 新华社贵阳10月14日电 题: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在贵州高高的山岗上 新华社记者刘茁卉、胡星、蒋成 一列动车组测试列车驶过夜郎河特大桥(1月11日无人机拍摄)。该桥位于贵州省桐梓县境内,主桥设计采用“提篮式”钢管骨架拱桥,最大跨度370米。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 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2万余座桥梁,创造了数十个“世界第一”。 世界高桥前100名中,46座在贵州。改革开放40年来,数代建设者铸就“桥梁精神”,打造了数量多、类型全、技术复杂、难度极大的“桥梁博物馆”。 奇迹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奋斗精神的写照。 打造世界级“桥梁博物馆” 位于贵州省福泉市,修建于明代的葛镜桥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西南桥梁之冠”(8月2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古往今来,连通西南地区的难点在贵州,关键也在贵州。宋人赵希迈在《到贵州》的诗中写道:“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 为了打开交通,贵州认定一个理:建桥。 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贵州省福泉市和善桥(8月21日无人机拍摄)。仅福泉市,修建于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石桥就有130座。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仅福泉市,修建于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石桥就有130座。单孔、多孔、不规则孔、绝壁起拱……这里可谓“古代造桥技艺的集大成者”。抗战时期,在此办学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对这些古桥赞叹不已,并将当地明代修建的葛镜桥誉为“西南桥梁之冠”。 时过境迁,京滇古驿道上的石桥已失去时代功能,但在贵州通往云南的路上,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新建的世界级大桥。它们横空出世,惊艳世人。 无人机拍摄的大小井特大桥(9月12日摄)。目前,横跨在贵州省罗甸县大井河上的大小井特大桥正在建设中。该桥全长1.5公里,主跨450米。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日前,位于贵州、云南交界处,杭瑞高速公路上的“北盘江第一桥”以其桥面至江面565.4米垂直高度,被吉尼斯官方认证为“世界最高桥”。 跟随大桥养护人员刘守松走在桥面下方的检修通道,从500多米高空俯瞰川流不息的北盘江犹如一条溪流。“峡谷横向风吹来,那感觉才刺激。”刘守松说,日常巡查中,伸缩缝中有无锈蚀都不放过。大桥建设用了3万多吨钢材,每一根钢构上都有二维码,通过“健康桥梁检测系统”,一扫码即知道有无异常。 “北盘江第一桥”是世界特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的典范。据贵州公路工程集团第三分公司副总经理廖万辉介绍,仅从大的施工工艺上讲,大桥就有钢桁梁整节段梁底轨道“纵移横拼”等5大成果创新。为了解决峡谷拼装难题,建设单位专门在桥头建起了新工艺试验场,“做1比1大小的实体拼接试验,不同方案的图纸堆了2米多高”。 北盘江是贵州桥梁建设的一个缩影,这里还集中了几十座世界级的公路、铁路特大桥。“贵州峡谷沟壑纵横、切割极深,稍不留意就修成了世界级大桥。”廖万辉说,不是为了世界第一而修建,“要从那里过,就要修高桥”。 都说贵州“地无三里平”,但从海拔500多米的赤水河谷,到海拔2000多米的乌蒙高原,一路高速公路行车不会感到明显高度起伏。这是因为一座座架设在高山峡谷间的大桥,让贵州成为畅通的“高速平原”。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潘海说,目前贵州公路桥梁有2.1万座,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所有桥梁类型都有并屡创世界纪录,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 东渡“取经”和一粒砂 在贵州平塘县至罗甸县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建设者正抓紧修建平塘特大桥(9月25日无人机拍摄)。这座大桥因其中一个328米高的桥塔,成为混凝土结构塔高“世界第一”。目前,桥塔已突破300米,预计11月即可完成封顶。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1988年,连接日本本州与四国的跨海大桥濑户大桥建成通车。这座施工耗时近10年,总长达37公里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是当时世界桥梁史上的空前杰作。 建成那天,桥梁开放参观。人们涌上大桥,欢呼、歌唱。 在人群中,来自中国贵州的小伙子周平以专业眼光,认真地观察大桥的每个细节。同济大学桥梁专业毕业刚两年,他被公派到日本学习桥梁设计、施工和管理。 在这座桥上,他参观了一天。他说,一座桥上汇集了多种桥型,很多施工工艺世界首创,但那时的中国,跨百米的大桥都很少。 那年周平22岁,意气风发,带着“修世界级大桥”的梦想回到贵州。 17年后的2005年,周平接到了设计修建贵州安顺市境内坝陵河特大桥的任务。这是钢桁梁悬索桥,主跨达到1088米,而此前贵州修过的桥最大跨度仅388米。“增加这么多,难度太大了。”周平说,当时一下就想到,再去日本取经。 事与愿违。周平一行到日本,只带回了几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在当地一些博物馆找到的零星照片。 一切全得自己干。经过4年8个月的施工,建设者创造了多个中国甚至世界第一。峡谷间运输困难,建设者世界首创飞艇牵引先导索;国内首次在超千米悬索桥上使用全回转全液压桥面吊机架设钢桁加劲梁;国内桥梁首次采用大体积砼施工工艺……一个个专业词语,催生了当时主跨“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特大桥。 “无先例可循,只有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路采访中,贵州桥梁建设者对记者说得最多的话。 一列从贵阳北到重庆西的动车行驶在贵州省遵义市境内的乌江大桥上(1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2013年,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参与修建贵阳至瓮安高速公路,其中包括控制性工程清水河大桥。这座桥主跨1130米,是世界上最大单跨板桁结合加劲梁悬索桥。 项目总经理张胜利在国内其他地方修过多座桥梁,但来到清水河,遇到的第一个难题,竟然是没有建筑用的砂。 贵州河流密布,但多数为高山峡谷河流,可用的建筑砂极少。除了从重庆、湖南甚至马来西亚等地购买,只有在本地开采石灰岩,加工研磨成机制砂。 清水河大桥开工前2个月,施工单位的工程师、实验室主任没干别的,专注向贵州同行学习如何采石制砂。“砂的粗基调和细基调如何区分;与水泥的配比如何科学;怎样将机制砂混凝土打上几百米高的桥面,这都需要摸索和试验。”张胜利说。 在贵州修桥有多难,一砂即知一世界。 为了这一粒砂,贵州几代建设者摸索前行,不仅在全国首创了成熟的机制砂工艺,还将贵州“土办法”推动形成了全国行业标准,为世界高山峡谷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万桥飞架”的嬗变 位于贵州、云南交界处杭瑞高速上的北盘江大桥(8月10日无人机拍摄)。其桥面至江面565.4米的垂直高度,被吉尼斯官方认证为“世界最高桥”。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在贵州平塘县至罗甸县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建设者正抓紧修建平塘特大桥。这座大桥因其中一个328米高的桥塔,成为混凝土结构塔高“世界第一”。 目前,桥塔已突破300米,预计11月即可完成封顶。冲刺阶段,35岁的贵州桥梁建设集团工程师刘豪胸有成竹。“设计完备、预案充分,又一座世界级大桥建成指日可待。”他说。 贵阳至瓮安高速公路上的清水河大桥(8月27日无人机拍摄)。该桥主跨1130米,是世界上最大单跨板桁结合加劲梁悬索桥。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我是看着贵州的桥一点点‘长高’的。以前40米的高桥都很少见,现在动辄上百米。”刘豪是家里的第三代桥梁人,他的爷爷、父亲都是贵州桥梁建设者。刘豪从小就经常跟随父亲来到工地。在他眼里,贵州桥梁几十年来经历多重变化。 桥型逐渐丰富:小时候看到的桥,几乎都是拱桥,而现在所有的桥型在贵州都能找到;建设周期缩短:爷爷、父亲进山修桥,五六年都很少回家,现在平塘特大桥这样的世界级大桥,三年就能建成;工艺日趋先进成熟:以前修桥工艺只能一步步摸索,现在仅自己所在企业就积累了十几种桥型的标准工艺图,“哪个部位上什么手段都一目了然”,满足了常见桥梁的设计施工需求。 人流、物流、资金流,随着桥梁建设而聚拢贵州。贵州的桥梁多为交通控制性工程,20多个省级通道,因为桥梁而彼此相连,交通时间大幅缩短。仅以旅游业为例,今年上半年,贵州旅游业保持井喷式增长态势,旅游总人数4.7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4.1%。 拼版照片:上图为贵州桥梁建设集团工程师刘豪在对平塘特大桥钢锚梁的拉索孔孔径进行检测(9月25日摄);下图为刘豪的父亲刘正华在桥梁施工现场的留影(资料照片)。刘豪是家中第三代桥梁人,他的爷爷、父亲都是贵州桥梁建设者。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万桥飞架”动力何在?“穷省要办大交通。”潘海说,将交通作为经济发展全局的保障,贵州高起点建设高速公路网,顶层战略设计为交通大发展提供持续动力。2015年,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其中1.1万座桥梁,成为连接高速公路的一颗颗“珍珠”。 “万桥飞架”潜力何在?百余项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难题,贵州已形成山区复杂条件下,覆盖所有现代桥型的设计施工技术。同时,一大批桥梁建设人才在实践中成长积累。受益于技术、人才,贵州桥梁建设有了巨大潜力。 “万桥飞架”活力何在?受访者普遍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形成了“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不懈奋斗”的“桥梁精神”,促使桥梁建设不断刷新纪录,也使得经济建设活力十足。 兰海高速贵遵复线扩容工程楠木渡乌江特大桥(10月6日无人机拍摄)。该桥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砼斜拉桥,主桥长620米,主梁宽达37.6米。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时间回到2009年12月23日,坝陵河大桥落成,周平见到了一幕熟悉的场景。周边村寨的数千名群众自发涌上了大桥,载歌载舞迎来即将改变他们生活的大桥。 “想起了1988年日本濑户大桥建成时,群众欢呼庆祝的场景。对桥的渴望,全世界人民都一样。”周平说,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80、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要看中国了。 又是万山红遍时。 在贵州高高的山岗上,万桥飞架,秋色正好。[详情]

新华网 | 2018年10月14日 15:27
胡二江:要有爱国奋斗的情怀 奉献吃苦的担当
胡二江:要有爱国奋斗的情怀 奉献吃苦的担当

  原标题:[西迁新传人]胡二江:要有爱国奋斗的情怀、奉献吃苦的担当 西安交大能动学院青年教师胡二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交大人。2001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此后硕博也均在西安交大就读,师从黄佐华教授。2010年,胡二江以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和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留校在能动学院汽车工程系任教,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工作。 作为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首届青年科技奖和中国内燃机学会史绍熙人才奖获得者,胡二江一直致力于先进发动机的点火与燃烧调控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科研工作要立足三个面向” 在胡二江看来,做科研,必须立足于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简称为“顶天”“立地”“惠民”。 “顶天”,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致力于未来发展。低温燃烧是未来先进内燃机和航空发动机节能减排的前沿技术,但是由于国际上普遍对低温燃烧机理认识不够,导致这项技术无法大规模应用于现有发动机上。瞄准这一世界学科前沿,胡二江团队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发动机实际燃料和替代燃料的低温氧化机理研究,填补了国际上部分燃料低温氧化实验数据库的空白,发展了低温化学反应微观路径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为低温燃烧技术在实际发动机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立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国家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飞机C919上天,航母和大型舰船下海,但是作为飞机和舰船的心脏——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2016年,国家启动了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简称两机专项),胡二江团队也参与其中,瞄准两机专项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为我国两机的技术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惠民”,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内燃机一直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内燃机的节能减排也是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燃机的发展趋势是高效低污染。胡二江团队提出的天然气掺氢结合废气再循环的技术路线,使发动机燃用替代燃料同时实现提高热效率和降低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的目的,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国内开展示范工程运行。这项成果可以减少石油消耗,降低燃料成本和污染物排放,使人民充分享受科技发展的成果。 目前,胡二江以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基金3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973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期刊论文60篇,其中国际SCI论文4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篇。个人H因子为17,论文SCI他引1100多次,3篇论文为ESI高被引论文。 “当今,我国节能减排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发展新能源,另一条是化石燃料的高效清洁利用,两条道路同等重要。因此,团队除了上述现有研究方向之外,未来团队的发展方向将是新能源汽车动力和化石燃料的重整利用。”胡二江说。 “西迁精神深深影响着我” “从2001年进入交大,一直到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8年时间我一直在西安交通大学度过,这18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我很庆幸能够在这一时期受到交大老一辈西迁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胡二江交大生活的点点滴滴,时至今日愈发深远。 胡二江记得,研究生期间“内燃机燃烧与排放学”这门课的主讲教师,是已经退休的西迁教授蒋德明先生。虽然老先生当时已经72岁了,但精神矍铄,思路敏捷,每次上课都早早地来到教室。“蒋先生经常教育我们,要有奉献吃苦的担当,爱国奋斗的情怀,课余时间还经常跟我们分享交大西迁的故事。”胡二江说,“蒋先生经常说,以后工作时不要总盯着北上广,西部地区更需要有人去建设。” 这些真挚质朴的话语,深深地印在了胡二江的心里。博士期间,胡二江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毕业时已在最具影响力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8篇SCI论文。他拒绝了国内某知名汽车公司的高薪聘请,义务反顾地选择留校。 胡二江的成长受到导师黄佐华教授的深深影响。胡二江说,作为学校领军人才,黄老师只要不出差,每天晚上和周末都来办公室工作。“黄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他经常告诫我们,西部高校条件上与东部高校有一定差距,我们只有发扬老一辈交大人爱国奋斗精神,才能够做出更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才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深受西迁精神的滋养,在平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胡二江亦将这种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因为他深知,培养学生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样他们走到社会才能成为对国家更有用的人才,也才能走的更高和更远。”胡二江说,“坚持‘三个面向’,发扬爱国奋斗精神,当好西迁精神新传人,是身为交大人义不容辞的职责。”[详情]

西安交通大学 | 2018年10月12日 09:23
以建功立业之心 扬起爱国奋斗之情
正义网 | 2018年09月05日 11:08
新华时评:赓续抗战精神 共圆复兴梦想
新华时评:赓续抗战精神 共圆复兴梦想

  原标题:新华时评:赓续抗战精神 共圆复兴梦想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题:赓续抗战精神 共圆复兴梦想 新华社记者黄小希、明星 因为标注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73年来,9月3日拥有非凡意义。这个特殊的日子,回望历史,启迪未来。它提醒一代代后来者铭记胜利背后的巨大牺牲,更激励人们赓续在血与火中淬炼升华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沧桑百年,浸透了一个曾积贫积弱的国度饱受欺凌的血泪,也镌刻着一个铁骨铮铮的民族觉醒抗争的足迹。 曾经一盘散沙的民众,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起来。中华儿女身躯里涌动的共御外侮、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悠久历史积淀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质品格,凝聚起众志成城、血战到底的强大力量。14年斗争,艰苦卓绝、可歌可泣,中国赢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迎来了改变命运的历史性转折,中国人民坚持伟大的民族精神、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战争的阴霾,让人更加懂得和平阳光多么灿烂。挨打的屈辱,让人更加明白自立自强何等重要。历经苦难、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坚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决心和信心,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站起来、勤劳努力富起来、砥砺奋进强起来,创造一个个人间奇迹,为精神的力量写下一个个鲜明注脚。 实践证明,历史的每一次前进,都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推动。愈是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愈需要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今天,烽火硝烟已经散去,时代的考验使命仍在眼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壮阔的征程在我们脚下铺开的同时,我们也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展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尤须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担当,建功立业新时代。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赓续精神,共圆梦想,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对历史的最好纪念,也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详情]

新华网 | 2018年09月03日 18:22
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需练就一身真本领
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需练就一身真本领

  原标题: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需练就一身真本领 爱国是一种炽热的情感,更是一种自觉的行动。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在新时代建功立业,也需要练就一身真本领。 知识分子懂得多,有专业知识。正因为懂得多,能看到发展中的不足,有些人就喜欢“横挑鼻子竖挑眼”,习惯于发发议论。新时代需要广大知识分子参与,但仅仅停留在这种简单的“议论”,还算不上是爱国的高境界。新时代有着新的发展主题,面临很多新任务,呼唤有知识、有情怀的知识分子将爱国热情体现在实打实的行动中,在新时代的建设实践中施展自己的真本领。 练就真本领,才能体现爱国情。以自己所学报效祖国,是我国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时代前进的脚步,从来不曾改变知识分子这种崇高的使命。从钱学森、李四光到李保国、黄大年、钟扬等,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广大知识分子都把祖国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将自己的事业融入祖国的进步中,以自己精湛的专业知识服务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具体行动来体现的。他们的爱国热情体现在对祖国的热爱,更体现在练就一身真本领,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没有一身真本领,爱国热情就是空谈。 练就真本领,要舍得下苦功。知识分子的真本领从哪里来?无不来自他们的艰苦努力。复旦大学的钟扬老师曾风趣地说,他自己做科研有“新四不像”精神,其中一种是“像牛一样的勤劳,坚持不懈”。这种像牛一样勤劳的精神,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正是钟扬老师取得学术成就,获得真本领的关键。知识分子建功立业新时代,就要舍得下苦功夫,靠坚持不懈的久久为功。 练就真本领,需要到实践中“摔打”。知识分子的本领究竟真不真,需要靠实践来磨练和检验。有着爱国热情的知识分子都是心甘情愿地投身建设实践,勇于把自己的本领拿到实践中检验。钟扬老师忘记了援藏工作的艰辛,却把那里看成研究植物种子的“天堂”。爬上海拔5000多米的高度去寻找种子资源,他爬得“嘴唇发乌,气喘得像拉风箱”,却依然不停步。他对学生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河北农业大学的李保国教授坚持多少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到太行山农家梯田里实地科学研究。他用自己的努力染绿太行,却因常年野外风吹日晒,面色黝黑,他自嘲是“全国最黑的教授”。李保国教授曾说:“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新时代的发展是知识分子的广阔天地,在实践的天地中驰骋,到实践中去练就真本领,知识分子大有作为。 历史是一个接续演进的过程,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都要完成每一代人的长征。行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知识分子要建功立业,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就要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练就一身真本领,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投身到伟大的实践中。 (记者:魏永刚)[详情]

经济日报 | 2018年08月23日 07:17
不负时代使命 助力健康中国
不负时代使命 助力健康中国

  原标题:不负时代使命 助力健康中国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学者笔谈] 作者:吉训明(国家“万人计划”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 连日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不负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成为知识界的最强音。 征鼓声声催人进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正在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伟大转变。 征鼓声声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谨记肩负在自己身上的使命和责任,20多年来坚守在我国脑卒中防控一线,努力推动我国脑卒中基地建设,同时加强科普宣传和基层卒中专业队伍培养。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头号杀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在我和团队多年的努力下,宣武医院已实现从预防到急诊救治、再到康复的一个脑卒中闭环治疗模式。在面临急诊时,我带领卒中团队建立了脑卒中绿色通道,充分发挥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和重症学科的协同优势,能够在患者来院第一时间给予溶栓和取栓治疗,减少脑卒中的致残率、死亡率。此外,我们创新研发了一种防治脑卒中的非药物物理治疗方法——肢体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发作风险,并能够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改善脑缺血。 日复一日,我们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用智慧点亮希望,用知识造福群众,在潜心科研、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爱国奋斗的精神之花。 开拓创新谋发展 作为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尤其是大学教学医院的医生,不能局限于诊治常规疾病,更应致力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建立创新诊治手段。 在我看来,医生一辈子在临床治疗的病人是有限的,但如果能通过学术研究探索出一种科学路径、创造一种诊疗方法、研发一种治疗仪器,可以挽救和帮助更多的病人。为此,我经常鼓励临床医生要兼顾科研,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变成理论方法,让更多医生采纳,让更多患者受益。 一直以来,我坚持带领研究团队不断超越自我、寻求突破。牵头成立了首医大宣武医院—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中美神经科学研究所,并担任中方主任。研究所培养了一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入选者和卫生系统骨干人才在内的优秀人才,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加速了我国神经科学发展。在与国际接轨的科研氛围影响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水准论文、创新型成果在宣武医院不断涌现。 立德树人育英才 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毕竟有限,而要完成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必须依靠团队。现在我们团队中有临床医生10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20多名,还有专门负责科研的医生。我有信心经过几年的建设,让宣武医院脑卒中团队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以爱为本,因材施教,是我培养学生的理念。我叮嘱学生要把学习作为终身习惯,更鼓励年轻一代走向国际,开阔眼界。学生不仅在求学期间收获临床、科研能力的成长,更获得了参与国际交往的胆识与信心。 我经常倡导大家要学习鸭子的精神,因为鸭子浮在水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其实脚在水下不停划动。我们做人要如同水上的鸭子,低调淡定;做事要像水下的鸭掌,高调勤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了爱国奋斗精神新的内涵,那就是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我们只有将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祖国的命运、时代的命运紧紧相连,才能获得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华彩篇章。  来源:光明日报[详情]

人民网 | 2018年08月22日 17:53
大江奔来 看绿意盎然
大江奔来 看绿意盎然

  原标题:大江奔来 看绿意盎然(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大江奔流,昼夜不息。 横贯东中西,长江干流绵延6300多公里。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45%,人口比重逾40%。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吹响新号角,踏上新航程。两年多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多个日日夜夜里,记者随“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沿江采访,感人心正齐,见攻坚正酣。 谋全局,争主动 三峡库区,重庆巫山,全县30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没有一家化工污染企业。 巫山的底气,源自对生态的坚守。“绿色发展是大局,决不能让污染企业进巫山、染长江。” 这里是长江上游。如今在重庆人的心目中,身居上游,就要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重庆发展的重要定位。 “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铿锵之声宣示坚定意志,沿线省市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谋全局,争主动。 “没有赤水河,就没有茅台酒。”茅台集团负责人介绍说,公司上新的生产线前先上环保项目,并出资帮扶上游贫困山区建设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守护好赤水河,酒香才能飘得更远。”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长江支流赤水河畔,越来越多的酿酒企业主动参与生态保护。 “晚动不如早动,早动早主动。”同样让人欣慰的转变来自沿线群众。 乌江水面,渔民们拆除网箱,虽然蒙受损失,却由衷感叹“这次做对了”。 江西武宁县长水村,卢家村小组第十九次修改家训,加了8个字: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放下砍刀,拿起厨刀,开办民宿。“看树不砍树,关键能持续。”村民卢育明不再砍树,照样致富。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向记者表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保护里边蕴含着无限的新需求。” 事实也证明,共抓大保护并不影响发展速度。今年上半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10个省市的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贵州、云南、江西分别以10%、9.2%、9%的增速位列前三。 环保进,污染退 长江的水在哪?在江,更在山。 船行上游,郁郁葱葱,靠的是加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让长江上游持续增绿。 金沙江畔,坐落着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万里长江在这里拐出“第一弯”。可这里的过往岁月着实难挨,旱季怕风沙,雨季怕洪水。 7年时间,石鼓镇林工站站长和朝明带着同事们在江边种活柳树4万多棵。柳树驻守的金沙江畔,曾经肆虐的风沙已经低头。 长江岸线属于谁?曾经分布许多工厂、码头,如今重又还江。 化工清零,岸线整治,做的是减法,让生产岸线回归生态岸线。 曾经,长江湖北宜昌段200多公里的岸线上,分布着总长上千公里的沿江化工管道,并形成宜昌第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2016年,宜昌痛下决心,向“化工围江”宣战: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3年全部“清零”! “保护长江责任重大,生态环保是我们的‘必答题’,不是‘选择题’。”宜昌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退的是化工企业,进的是环保事业。2017年,长江宜昌段水质从Ⅲ类提升到Ⅱ类,长江、清江等重要河流的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 湖南岳阳城陵矶新港区,11.9公里的长江岸线上,曾密布着15家码头经营单位、47个泊位。湖南坚决推进长江岸线保护,去年全面关停39个非法砂石码头,收回岸线10余公里。 上海崇明三岛之一的长兴岛上,700多亩生态林将青草沙水库与生活生产区隔离。这片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大小的水域,给一半以上的上海人口提供了清洁饮用水源。 2017年2月,上海制定出台《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不搞大开发理念更坚决,绿色发展导向更鲜明。崇明设立了全市最高的绿色发展门槛,一方面优化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另一方面引导本岛产业向园区集中,发展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绿色经济的示范区域。 离青草沙水库不远,就是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孵化后顺流而下的中华鲟幼鱼将在此停留数月,适应咸潮后,游向海洋。 “中华鲟的保护应该是在整条长江里,而不只是某个保护区。”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刘健期盼这一天能早日到来。“长江生态好不好,不是人说了算,而是鱼说了算。” 建机制,促协作 共抓大保护,“共”字很关键。 今年初,云贵川3省正式签署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此前的2013年6月,3省签订了跨界流域联合执法协议。 护好一江水,劲往一处使,上下游省份联动护江渐成趋势。 新安江上,安徽、浙江的环保监测人员每月都会在两省交界处共同提取水样,再分别带回检测,其结果关系到亿元资金走向。自2012年两省试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来,新安江流域每年的总体水质都为优,安徽省黄山市也因此顺利拿到生态补偿资金。 2016年以来,长江经济带规划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及10个专项规划印发实施,超过10个涉及多领域的政策文件出台实施。由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沿江11省市参加的长江经济带“1+3”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全面建立;长江下游4省市、中游3省和上游4省市分别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为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提供保障。 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越来越多的资本、技术等要素正向保护长江生态集聚。 “江边装个充电宝,船靠港口扫一扫,方便快捷又环保,能耗成本都变少。”湖南岳阳城陵矶港口,使用岸电系统的货船船长邓德明说,过去船舶停靠港口时使用柴油机发电,噪音大、污染环境,现在用电,方便又环保。 政府负责关停取缔排污企业,清溪谷公司负责修复生态湿地。四川泸州市纳溪区引入企业参与环保,不仅拓宽了资金渠道,也减轻了后续养护压力。 “以前,你跟我说这清溪河还能变清,我想都不敢想。现在还真是近在眼前了,污染企业已经关了几年,湿地边的竹子正在长高。”纳溪区大渡口镇民强村村民龙廷友说。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张蓝图绘到底,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详情]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18日 04:02
田明:油田里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
田明:油田里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

  原标题:田明:油田里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 在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田明在检修设备(10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新华社南京10月15日电 题:田明:油田里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 新华社记者王子铭 他是来自一线的石油工人,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代表,9月30日应邀参加了国务院举行的国庆招待会。 他是同事口中的“田大师”,一心扎根油田,从技校生成长为技能大师,一路钻研,不断超越。 他是江苏油田的“发明家”,工作33年,完成革新100余项,授权专利3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创新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创效超6000万元。 他就是田明,从油田里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 在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田明在检查设备(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钻研:“从专家到专家” 1985年7月,田明从技校毕业,被分配到江苏油田采油厂工作,不久后成为一名地层测试工。 “一开始什么都不懂,两眼一抹黑。第一次上井测数据就交了白卷,第一次看图纸就像看天书。” 怎么办?学! 一年半的时间,这个小伙子硬是啃下了3年的高中课程,留下了10万字的学习笔记。后来不仅通过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成人高考,还当上了仪表班班长。他的钻研之路从那时启程,至今从未止步。 2003年开始,连续5年,田明在新疆参与西部大开发试油测试。别人轮休探亲带回家的是大包小包的葡萄干和巴旦木,田明背回的却是几十公斤重的铁家伙。田明的女儿田雨一直记得这些“铁疙瘩”。 原来,他在新疆工作时发现,氮气增压泵无法满足深井测试的技术要求,假期便把这个“铁疙瘩”背回来,没白天没黑夜泡在工房琢磨,利用假期完成了《氮气泵的改进》等成果。 在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田明在检查设备(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通过不断钻研学习,田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2010年,他当选为全国技术能手,同年被评为江苏油田技能大师。但是,“田大师”并没有放慢钻研的脚步。 2012年,47岁的田明从地层测试队调到新成立的连续油管作业队。对他而言,这相当于一次改行。 “很多同龄的工友都准备去后勤了,可我还是喜欢‘捣鼓’新技术。”将近半年时间,他仿佛从“田大师”重新变回了学徒:白天跟着技术人员爬上爬下,递扳手、拿工具,夜里怕影响宿舍其他同事休息,就躲到厕所看图纸,有时甚至钻研到凌晨两三点钟。这一切,像极了他自己刚刚工作时的样子。 就这样,在不断钻研中,田明完成了从地层测试专家到连续油管作业专家的蜕变。 在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田明(中)与团队工作人员在保养设备(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创新:油田里的“发明家” 没有钻研就没有创新。厚积薄发的田明在2008年迎来了收获。 试油即试验性采油,是石油勘探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试油时,需要利用射孔弹将分隔油藏的套管炸开,待油藏流体流进井筒后,借助压力计完成测试。 为此,江苏油田从国外引进了“射孔+测试”联作工艺。可工人们发现,射孔弹爆炸瞬间产生的巨大冲击波,经常损坏压力计。田明介绍,地层压力、温度、产量、储量等几十个参数都要通过压力资料计算,压力计一旦损坏,将无法准确评价油气藏。 多年来想了不少办法,效果都不理想。可谁都没想到,一阵风竟然给了他灵感。 田明(右一)与团队工作人员在江苏真武油田井场研究设备作业运转情况(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一次刮大风,来不及关窗的田明看到房门“啪”的一声被吹关上,灵光一闪,大喜过望: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不就像风一样吗?针对压力计的传压通道,设计独特的常开式单流阀,这样爆炸带来的冲击波就能被“房门”瞬间关在外面。冲击波过后,弹簧推开“房门”进行数据采集,完成测试的同时还能保护设备。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田明在2008年终于研制出了“压力计过载保护器”,使压力计的损坏率由16.6%降为0,资料精准率100%,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9年,该成果获中国石化技能创新成果一等奖,田明被油田破格提升为高级技师。2014年,田明的“试油测试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压力计过载保护器”就是其中一部分。工作33年,田明先后完成10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获得34项国家专利,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为国家创造了巨大效益,他本人也在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田明(左)与团队工作人员在江苏真武油田井场现场调试设备(10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进取:“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田明的办公桌上摆着《连续油管工程技术手册》等专业书籍,虽已身为中国石化18位技能大师之一,他仍在实践中不断充电。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年,田明带领团队攻克了“连续油管切割技术”,解决了水平井大斜度管柱切割这一世界性难题;研究的“连续油管小管柱钻磨铣技术”,让长深平3井起死回生,日产气40万方,年产值上亿元。 “田大师比以前更忙了,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工作室。”同事朱正斌说。 8年前,中国石化江苏油田成立了第一个工人层面的工作室——“田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最初只有5人,如今已发展到24人。田明的徒弟周瑞告诉记者,工作室成员都是各基层队里的一线骨干工人,这里既是攻克难题的“尖刀班”,也是集思广益、交流切磋的平台。 在田明的指导带动下,工作室多名成员在中石化技能大赛中取得佳绩,工作室也相继被评为“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传授技术的同时,更传递着工匠精神。 “现在光靠汗水是不够的,工人要苦干更要巧干,勤劳加智慧才能适应时代需要。”田明说,他和工友们一直在努力。[详情]

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在追求伟大梦想中成就青春辉煌
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在追求伟大梦想中成就青春辉煌

  原标题: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在追求伟大梦想中成就青春辉煌 当人类开始仰望星空,梦想就开始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伟大梦想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着持续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强国一代青年,普遍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国家和社会也乐于为青年实现理想撑腰鼓劲。没有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个人的追梦之路就注定坎坷不平。时代呼唤他们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几十年的时间很漫长,然而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文明而言,几十年如白驹过隙。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人人都要有千钧一发的紧迫感,要对得起时代的期盼,也经得起子孙后代的评说,不让历史留下遗憾。 使命呼唤担当,担当引领未来。1921年7月,13位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人,召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会议,奠定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伟大征程的起点。今天,中国的未来同样需要一群有担当的年轻人,在时代的风雨中磨砺自我,为更美好的生活砥砺奋进。 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国家发展的过程就像爬泰山一样,有陡峭的山路,也有平坦的“快活三里”,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 奋斗的生活是美好的,追梦的青春是丰满的。行进在时代的峡湾中,有激流和险滩,也有苟安一时的河岸。曲折的峡谷会遮蔽人的视线,让人产生“慢慢走,欣赏啊”的冲动。然而,不感受入海口的辽阔,不知道世界的格局之大;没有在海洋“扎猛子”的经历,就不懂得弄潮儿的气魄。 1835年8月,年仅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青年马克思树立了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志向和梦想,用自己的思想光芒照亮了全人类,而他个人也收获了人生的大幸福。 个人理想与伟大的时代相互塑造、相互成就。志之所趋,无远弗届。青年追求伟大梦想,要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奋斗大潮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如此,青年心中才有阳光,眼里才有远方,才能在逐梦的路途上脚踏实地、行稳致远,成就青春的辉煌![详情]

李士伟:直面问题 实干担当
李士伟:直面问题 实干担当

  原标题:[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李士伟:直面问题 实干担当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辽宁铁岭市市长李士伟,在工作中直面问题,实干担当,用啃硬骨头的精神推动本地发展。 去年年底,李士伟就任铁岭市市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实地调研。在沙河村,村民反映村里的自来水管道埋浅了,经常不是漏水就是被冻住。 李士伟召集相关单位,现场拍板落实,重新铺设一条自来水管道。不久前,工程完工,400多户居民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 李士伟在走访调研中,寻找堵点、难点,推动便民利民改革,先后出台50多项便民举措。还推动建立了“项目管家制”,随时出现问题,随时解决。 目前,铁岭全市有29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详情]

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
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

  原标题: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在贵州高高的山岗上 新华社贵阳10月14日电 题: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在贵州高高的山岗上 新华社记者刘茁卉、胡星、蒋成 一列动车组测试列车驶过夜郎河特大桥(1月11日无人机拍摄)。该桥位于贵州省桐梓县境内,主桥设计采用“提篮式”钢管骨架拱桥,最大跨度370米。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 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2万余座桥梁,创造了数十个“世界第一”。 世界高桥前100名中,46座在贵州。改革开放40年来,数代建设者铸就“桥梁精神”,打造了数量多、类型全、技术复杂、难度极大的“桥梁博物馆”。 奇迹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奋斗精神的写照。 打造世界级“桥梁博物馆” 位于贵州省福泉市,修建于明代的葛镜桥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西南桥梁之冠”(8月2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古往今来,连通西南地区的难点在贵州,关键也在贵州。宋人赵希迈在《到贵州》的诗中写道:“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 为了打开交通,贵州认定一个理:建桥。 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贵州省福泉市和善桥(8月21日无人机拍摄)。仅福泉市,修建于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石桥就有130座。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仅福泉市,修建于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石桥就有130座。单孔、多孔、不规则孔、绝壁起拱……这里可谓“古代造桥技艺的集大成者”。抗战时期,在此办学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对这些古桥赞叹不已,并将当地明代修建的葛镜桥誉为“西南桥梁之冠”。 时过境迁,京滇古驿道上的石桥已失去时代功能,但在贵州通往云南的路上,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新建的世界级大桥。它们横空出世,惊艳世人。 无人机拍摄的大小井特大桥(9月12日摄)。目前,横跨在贵州省罗甸县大井河上的大小井特大桥正在建设中。该桥全长1.5公里,主跨450米。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日前,位于贵州、云南交界处,杭瑞高速公路上的“北盘江第一桥”以其桥面至江面565.4米垂直高度,被吉尼斯官方认证为“世界最高桥”。 跟随大桥养护人员刘守松走在桥面下方的检修通道,从500多米高空俯瞰川流不息的北盘江犹如一条溪流。“峡谷横向风吹来,那感觉才刺激。”刘守松说,日常巡查中,伸缩缝中有无锈蚀都不放过。大桥建设用了3万多吨钢材,每一根钢构上都有二维码,通过“健康桥梁检测系统”,一扫码即知道有无异常。 “北盘江第一桥”是世界特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的典范。据贵州公路工程集团第三分公司副总经理廖万辉介绍,仅从大的施工工艺上讲,大桥就有钢桁梁整节段梁底轨道“纵移横拼”等5大成果创新。为了解决峡谷拼装难题,建设单位专门在桥头建起了新工艺试验场,“做1比1大小的实体拼接试验,不同方案的图纸堆了2米多高”。 北盘江是贵州桥梁建设的一个缩影,这里还集中了几十座世界级的公路、铁路特大桥。“贵州峡谷沟壑纵横、切割极深,稍不留意就修成了世界级大桥。”廖万辉说,不是为了世界第一而修建,“要从那里过,就要修高桥”。 都说贵州“地无三里平”,但从海拔500多米的赤水河谷,到海拔2000多米的乌蒙高原,一路高速公路行车不会感到明显高度起伏。这是因为一座座架设在高山峡谷间的大桥,让贵州成为畅通的“高速平原”。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潘海说,目前贵州公路桥梁有2.1万座,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所有桥梁类型都有并屡创世界纪录,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 东渡“取经”和一粒砂 在贵州平塘县至罗甸县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建设者正抓紧修建平塘特大桥(9月25日无人机拍摄)。这座大桥因其中一个328米高的桥塔,成为混凝土结构塔高“世界第一”。目前,桥塔已突破300米,预计11月即可完成封顶。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1988年,连接日本本州与四国的跨海大桥濑户大桥建成通车。这座施工耗时近10年,总长达37公里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是当时世界桥梁史上的空前杰作。 建成那天,桥梁开放参观。人们涌上大桥,欢呼、歌唱。 在人群中,来自中国贵州的小伙子周平以专业眼光,认真地观察大桥的每个细节。同济大学桥梁专业毕业刚两年,他被公派到日本学习桥梁设计、施工和管理。 在这座桥上,他参观了一天。他说,一座桥上汇集了多种桥型,很多施工工艺世界首创,但那时的中国,跨百米的大桥都很少。 那年周平22岁,意气风发,带着“修世界级大桥”的梦想回到贵州。 17年后的2005年,周平接到了设计修建贵州安顺市境内坝陵河特大桥的任务。这是钢桁梁悬索桥,主跨达到1088米,而此前贵州修过的桥最大跨度仅388米。“增加这么多,难度太大了。”周平说,当时一下就想到,再去日本取经。 事与愿违。周平一行到日本,只带回了几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在当地一些博物馆找到的零星照片。 一切全得自己干。经过4年8个月的施工,建设者创造了多个中国甚至世界第一。峡谷间运输困难,建设者世界首创飞艇牵引先导索;国内首次在超千米悬索桥上使用全回转全液压桥面吊机架设钢桁加劲梁;国内桥梁首次采用大体积砼施工工艺……一个个专业词语,催生了当时主跨“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特大桥。 “无先例可循,只有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路采访中,贵州桥梁建设者对记者说得最多的话。 一列从贵阳北到重庆西的动车行驶在贵州省遵义市境内的乌江大桥上(1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2013年,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参与修建贵阳至瓮安高速公路,其中包括控制性工程清水河大桥。这座桥主跨1130米,是世界上最大单跨板桁结合加劲梁悬索桥。 项目总经理张胜利在国内其他地方修过多座桥梁,但来到清水河,遇到的第一个难题,竟然是没有建筑用的砂。 贵州河流密布,但多数为高山峡谷河流,可用的建筑砂极少。除了从重庆、湖南甚至马来西亚等地购买,只有在本地开采石灰岩,加工研磨成机制砂。 清水河大桥开工前2个月,施工单位的工程师、实验室主任没干别的,专注向贵州同行学习如何采石制砂。“砂的粗基调和细基调如何区分;与水泥的配比如何科学;怎样将机制砂混凝土打上几百米高的桥面,这都需要摸索和试验。”张胜利说。 在贵州修桥有多难,一砂即知一世界。 为了这一粒砂,贵州几代建设者摸索前行,不仅在全国首创了成熟的机制砂工艺,还将贵州“土办法”推动形成了全国行业标准,为世界高山峡谷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万桥飞架”的嬗变 位于贵州、云南交界处杭瑞高速上的北盘江大桥(8月10日无人机拍摄)。其桥面至江面565.4米的垂直高度,被吉尼斯官方认证为“世界最高桥”。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在贵州平塘县至罗甸县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建设者正抓紧修建平塘特大桥。这座大桥因其中一个328米高的桥塔,成为混凝土结构塔高“世界第一”。 目前,桥塔已突破300米,预计11月即可完成封顶。冲刺阶段,35岁的贵州桥梁建设集团工程师刘豪胸有成竹。“设计完备、预案充分,又一座世界级大桥建成指日可待。”他说。 贵阳至瓮安高速公路上的清水河大桥(8月27日无人机拍摄)。该桥主跨1130米,是世界上最大单跨板桁结合加劲梁悬索桥。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我是看着贵州的桥一点点‘长高’的。以前40米的高桥都很少见,现在动辄上百米。”刘豪是家里的第三代桥梁人,他的爷爷、父亲都是贵州桥梁建设者。刘豪从小就经常跟随父亲来到工地。在他眼里,贵州桥梁几十年来经历多重变化。 桥型逐渐丰富:小时候看到的桥,几乎都是拱桥,而现在所有的桥型在贵州都能找到;建设周期缩短:爷爷、父亲进山修桥,五六年都很少回家,现在平塘特大桥这样的世界级大桥,三年就能建成;工艺日趋先进成熟:以前修桥工艺只能一步步摸索,现在仅自己所在企业就积累了十几种桥型的标准工艺图,“哪个部位上什么手段都一目了然”,满足了常见桥梁的设计施工需求。 人流、物流、资金流,随着桥梁建设而聚拢贵州。贵州的桥梁多为交通控制性工程,20多个省级通道,因为桥梁而彼此相连,交通时间大幅缩短。仅以旅游业为例,今年上半年,贵州旅游业保持井喷式增长态势,旅游总人数4.7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4.1%。 拼版照片:上图为贵州桥梁建设集团工程师刘豪在对平塘特大桥钢锚梁的拉索孔孔径进行检测(9月25日摄);下图为刘豪的父亲刘正华在桥梁施工现场的留影(资料照片)。刘豪是家中第三代桥梁人,他的爷爷、父亲都是贵州桥梁建设者。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万桥飞架”动力何在?“穷省要办大交通。”潘海说,将交通作为经济发展全局的保障,贵州高起点建设高速公路网,顶层战略设计为交通大发展提供持续动力。2015年,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其中1.1万座桥梁,成为连接高速公路的一颗颗“珍珠”。 “万桥飞架”潜力何在?百余项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难题,贵州已形成山区复杂条件下,覆盖所有现代桥型的设计施工技术。同时,一大批桥梁建设人才在实践中成长积累。受益于技术、人才,贵州桥梁建设有了巨大潜力。 “万桥飞架”活力何在?受访者普遍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形成了“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不懈奋斗”的“桥梁精神”,促使桥梁建设不断刷新纪录,也使得经济建设活力十足。 兰海高速贵遵复线扩容工程楠木渡乌江特大桥(10月6日无人机拍摄)。该桥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砼斜拉桥,主桥长620米,主梁宽达37.6米。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时间回到2009年12月23日,坝陵河大桥落成,周平见到了一幕熟悉的场景。周边村寨的数千名群众自发涌上了大桥,载歌载舞迎来即将改变他们生活的大桥。 “想起了1988年日本濑户大桥建成时,群众欢呼庆祝的场景。对桥的渴望,全世界人民都一样。”周平说,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80、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要看中国了。 又是万山红遍时。 在贵州高高的山岗上,万桥飞架,秋色正好。[详情]

胡二江:要有爱国奋斗的情怀 奉献吃苦的担当
胡二江:要有爱国奋斗的情怀 奉献吃苦的担当

  原标题:[西迁新传人]胡二江:要有爱国奋斗的情怀、奉献吃苦的担当 西安交大能动学院青年教师胡二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交大人。2001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此后硕博也均在西安交大就读,师从黄佐华教授。2010年,胡二江以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和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留校在能动学院汽车工程系任教,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工作。 作为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首届青年科技奖和中国内燃机学会史绍熙人才奖获得者,胡二江一直致力于先进发动机的点火与燃烧调控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科研工作要立足三个面向” 在胡二江看来,做科研,必须立足于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简称为“顶天”“立地”“惠民”。 “顶天”,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致力于未来发展。低温燃烧是未来先进内燃机和航空发动机节能减排的前沿技术,但是由于国际上普遍对低温燃烧机理认识不够,导致这项技术无法大规模应用于现有发动机上。瞄准这一世界学科前沿,胡二江团队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发动机实际燃料和替代燃料的低温氧化机理研究,填补了国际上部分燃料低温氧化实验数据库的空白,发展了低温化学反应微观路径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为低温燃烧技术在实际发动机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立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国家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飞机C919上天,航母和大型舰船下海,但是作为飞机和舰船的心脏——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2016年,国家启动了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简称两机专项),胡二江团队也参与其中,瞄准两机专项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为我国两机的技术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惠民”,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内燃机一直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内燃机的节能减排也是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燃机的发展趋势是高效低污染。胡二江团队提出的天然气掺氢结合废气再循环的技术路线,使发动机燃用替代燃料同时实现提高热效率和降低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的目的,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国内开展示范工程运行。这项成果可以减少石油消耗,降低燃料成本和污染物排放,使人民充分享受科技发展的成果。 目前,胡二江以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基金3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973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期刊论文60篇,其中国际SCI论文4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篇。个人H因子为17,论文SCI他引1100多次,3篇论文为ESI高被引论文。 “当今,我国节能减排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发展新能源,另一条是化石燃料的高效清洁利用,两条道路同等重要。因此,团队除了上述现有研究方向之外,未来团队的发展方向将是新能源汽车动力和化石燃料的重整利用。”胡二江说。 “西迁精神深深影响着我” “从2001年进入交大,一直到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8年时间我一直在西安交通大学度过,这18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我很庆幸能够在这一时期受到交大老一辈西迁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胡二江交大生活的点点滴滴,时至今日愈发深远。 胡二江记得,研究生期间“内燃机燃烧与排放学”这门课的主讲教师,是已经退休的西迁教授蒋德明先生。虽然老先生当时已经72岁了,但精神矍铄,思路敏捷,每次上课都早早地来到教室。“蒋先生经常教育我们,要有奉献吃苦的担当,爱国奋斗的情怀,课余时间还经常跟我们分享交大西迁的故事。”胡二江说,“蒋先生经常说,以后工作时不要总盯着北上广,西部地区更需要有人去建设。” 这些真挚质朴的话语,深深地印在了胡二江的心里。博士期间,胡二江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毕业时已在最具影响力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8篇SCI论文。他拒绝了国内某知名汽车公司的高薪聘请,义务反顾地选择留校。 胡二江的成长受到导师黄佐华教授的深深影响。胡二江说,作为学校领军人才,黄老师只要不出差,每天晚上和周末都来办公室工作。“黄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他经常告诫我们,西部高校条件上与东部高校有一定差距,我们只有发扬老一辈交大人爱国奋斗精神,才能够做出更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才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深受西迁精神的滋养,在平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胡二江亦将这种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因为他深知,培养学生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样他们走到社会才能成为对国家更有用的人才,也才能走的更高和更远。”胡二江说,“坚持‘三个面向’,发扬爱国奋斗精神,当好西迁精神新传人,是身为交大人义不容辞的职责。”[详情]

以建功立业之心 扬起爱国奋斗之情
以建功立业之心 扬起爱国奋斗之情

  原标题:以建功立业之心,扬起爱国奋斗之情 至诚报国,心有大我——千百年来,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ID”。 日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通知,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作出部署,全国各地的专题活动如火如荼。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亦传为佳话。“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点评,既是对百年央美的赞誉,更是对教书育人者的叮嘱。 青年知识分子也好,耄耋老教授也罢,在这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的新时代,他们,更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在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90多年历程中,中国知识分子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回首望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情怀,“学必有成、学成必归、归必报国”的现代精神,一脉相承的是中国知识分子澎湃激荡的内心使命和家国至上的无尚荣光。从范仲淹、文天祥,到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再到南仁东、黄大年、李保国,代代相承的中国知识分子矢志爱国、建功立业,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波澜壮阔的国家和民族事业当中,昭示价值、书写传奇。 爱国之志,中华之魂。国家至上、民族至上,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精神赓续的不尽薪火。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的爱国奉献精神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弘扬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爱国重在践履,贵在立行,需要用热血绘就,用奋斗书写。心系天下、以身许国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就是要传承老一辈知识分子爱国奉献、赤诚报国的崇高精神,在灵魂深处与血脉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矢志于将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奋斗之行,强国之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知识分子的气质,决定了一个时代的气质;知识分子的学养,影响着一代人的学养。核心技术也好、关键领域也罢,文明进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须靠知识分子带领社会协同创新、探索迈进。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一个知识分子,不论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学历、职称、地位有多高,唯有秉持求真务实精神,才能探究更多未知,才能获得更多真理,也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勇立时代潮头,引领改革创新,中国知识分子能瞄准前沿、着眼长远,潜心钻研、孜孜以求,“科技强国”之梦,必会从理想照进现实。 创新正当时,圆梦适得势。以建功立业之心,扬起爱国奋斗之情,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定会砥砺精气神,扬帆至远景。(邓海建)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详情]

新华时评:赓续抗战精神 共圆复兴梦想
新华时评:赓续抗战精神 共圆复兴梦想

  原标题:新华时评:赓续抗战精神 共圆复兴梦想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题:赓续抗战精神 共圆复兴梦想 新华社记者黄小希、明星 因为标注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73年来,9月3日拥有非凡意义。这个特殊的日子,回望历史,启迪未来。它提醒一代代后来者铭记胜利背后的巨大牺牲,更激励人们赓续在血与火中淬炼升华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沧桑百年,浸透了一个曾积贫积弱的国度饱受欺凌的血泪,也镌刻着一个铁骨铮铮的民族觉醒抗争的足迹。 曾经一盘散沙的民众,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起来。中华儿女身躯里涌动的共御外侮、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悠久历史积淀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质品格,凝聚起众志成城、血战到底的强大力量。14年斗争,艰苦卓绝、可歌可泣,中国赢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迎来了改变命运的历史性转折,中国人民坚持伟大的民族精神、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战争的阴霾,让人更加懂得和平阳光多么灿烂。挨打的屈辱,让人更加明白自立自强何等重要。历经苦难、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坚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决心和信心,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站起来、勤劳努力富起来、砥砺奋进强起来,创造一个个人间奇迹,为精神的力量写下一个个鲜明注脚。 实践证明,历史的每一次前进,都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推动。愈是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愈需要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今天,烽火硝烟已经散去,时代的考验使命仍在眼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壮阔的征程在我们脚下铺开的同时,我们也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展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尤须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担当,建功立业新时代。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赓续精神,共圆梦想,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对历史的最好纪念,也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详情]

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需练就一身真本领
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需练就一身真本领

  原标题: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需练就一身真本领 爱国是一种炽热的情感,更是一种自觉的行动。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在新时代建功立业,也需要练就一身真本领。 知识分子懂得多,有专业知识。正因为懂得多,能看到发展中的不足,有些人就喜欢“横挑鼻子竖挑眼”,习惯于发发议论。新时代需要广大知识分子参与,但仅仅停留在这种简单的“议论”,还算不上是爱国的高境界。新时代有着新的发展主题,面临很多新任务,呼唤有知识、有情怀的知识分子将爱国热情体现在实打实的行动中,在新时代的建设实践中施展自己的真本领。 练就真本领,才能体现爱国情。以自己所学报效祖国,是我国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时代前进的脚步,从来不曾改变知识分子这种崇高的使命。从钱学森、李四光到李保国、黄大年、钟扬等,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广大知识分子都把祖国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将自己的事业融入祖国的进步中,以自己精湛的专业知识服务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具体行动来体现的。他们的爱国热情体现在对祖国的热爱,更体现在练就一身真本领,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没有一身真本领,爱国热情就是空谈。 练就真本领,要舍得下苦功。知识分子的真本领从哪里来?无不来自他们的艰苦努力。复旦大学的钟扬老师曾风趣地说,他自己做科研有“新四不像”精神,其中一种是“像牛一样的勤劳,坚持不懈”。这种像牛一样勤劳的精神,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正是钟扬老师取得学术成就,获得真本领的关键。知识分子建功立业新时代,就要舍得下苦功夫,靠坚持不懈的久久为功。 练就真本领,需要到实践中“摔打”。知识分子的本领究竟真不真,需要靠实践来磨练和检验。有着爱国热情的知识分子都是心甘情愿地投身建设实践,勇于把自己的本领拿到实践中检验。钟扬老师忘记了援藏工作的艰辛,却把那里看成研究植物种子的“天堂”。爬上海拔5000多米的高度去寻找种子资源,他爬得“嘴唇发乌,气喘得像拉风箱”,却依然不停步。他对学生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河北农业大学的李保国教授坚持多少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到太行山农家梯田里实地科学研究。他用自己的努力染绿太行,却因常年野外风吹日晒,面色黝黑,他自嘲是“全国最黑的教授”。李保国教授曾说:“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新时代的发展是知识分子的广阔天地,在实践的天地中驰骋,到实践中去练就真本领,知识分子大有作为。 历史是一个接续演进的过程,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都要完成每一代人的长征。行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知识分子要建功立业,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就要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练就一身真本领,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投身到伟大的实践中。 (记者:魏永刚)[详情]

不负时代使命 助力健康中国
不负时代使命 助力健康中国

  原标题:不负时代使命 助力健康中国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学者笔谈] 作者:吉训明(国家“万人计划”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 连日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不负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成为知识界的最强音。 征鼓声声催人进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正在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伟大转变。 征鼓声声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谨记肩负在自己身上的使命和责任,20多年来坚守在我国脑卒中防控一线,努力推动我国脑卒中基地建设,同时加强科普宣传和基层卒中专业队伍培养。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头号杀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在我和团队多年的努力下,宣武医院已实现从预防到急诊救治、再到康复的一个脑卒中闭环治疗模式。在面临急诊时,我带领卒中团队建立了脑卒中绿色通道,充分发挥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和重症学科的协同优势,能够在患者来院第一时间给予溶栓和取栓治疗,减少脑卒中的致残率、死亡率。此外,我们创新研发了一种防治脑卒中的非药物物理治疗方法——肢体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发作风险,并能够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改善脑缺血。 日复一日,我们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用智慧点亮希望,用知识造福群众,在潜心科研、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爱国奋斗的精神之花。 开拓创新谋发展 作为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尤其是大学教学医院的医生,不能局限于诊治常规疾病,更应致力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建立创新诊治手段。 在我看来,医生一辈子在临床治疗的病人是有限的,但如果能通过学术研究探索出一种科学路径、创造一种诊疗方法、研发一种治疗仪器,可以挽救和帮助更多的病人。为此,我经常鼓励临床医生要兼顾科研,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变成理论方法,让更多医生采纳,让更多患者受益。 一直以来,我坚持带领研究团队不断超越自我、寻求突破。牵头成立了首医大宣武医院—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中美神经科学研究所,并担任中方主任。研究所培养了一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入选者和卫生系统骨干人才在内的优秀人才,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加速了我国神经科学发展。在与国际接轨的科研氛围影响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水准论文、创新型成果在宣武医院不断涌现。 立德树人育英才 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毕竟有限,而要完成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必须依靠团队。现在我们团队中有临床医生10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20多名,还有专门负责科研的医生。我有信心经过几年的建设,让宣武医院脑卒中团队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以爱为本,因材施教,是我培养学生的理念。我叮嘱学生要把学习作为终身习惯,更鼓励年轻一代走向国际,开阔眼界。学生不仅在求学期间收获临床、科研能力的成长,更获得了参与国际交往的胆识与信心。 我经常倡导大家要学习鸭子的精神,因为鸭子浮在水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其实脚在水下不停划动。我们做人要如同水上的鸭子,低调淡定;做事要像水下的鸭掌,高调勤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了爱国奋斗精神新的内涵,那就是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我们只有将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祖国的命运、时代的命运紧紧相连,才能获得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华彩篇章。  来源:光明日报[详情]

大江奔来 看绿意盎然
大江奔来 看绿意盎然

  原标题:大江奔来 看绿意盎然(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大江奔流,昼夜不息。 横贯东中西,长江干流绵延6300多公里。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45%,人口比重逾40%。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吹响新号角,踏上新航程。两年多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多个日日夜夜里,记者随“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沿江采访,感人心正齐,见攻坚正酣。 谋全局,争主动 三峡库区,重庆巫山,全县30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没有一家化工污染企业。 巫山的底气,源自对生态的坚守。“绿色发展是大局,决不能让污染企业进巫山、染长江。” 这里是长江上游。如今在重庆人的心目中,身居上游,就要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重庆发展的重要定位。 “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铿锵之声宣示坚定意志,沿线省市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谋全局,争主动。 “没有赤水河,就没有茅台酒。”茅台集团负责人介绍说,公司上新的生产线前先上环保项目,并出资帮扶上游贫困山区建设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守护好赤水河,酒香才能飘得更远。”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长江支流赤水河畔,越来越多的酿酒企业主动参与生态保护。 “晚动不如早动,早动早主动。”同样让人欣慰的转变来自沿线群众。 乌江水面,渔民们拆除网箱,虽然蒙受损失,却由衷感叹“这次做对了”。 江西武宁县长水村,卢家村小组第十九次修改家训,加了8个字: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放下砍刀,拿起厨刀,开办民宿。“看树不砍树,关键能持续。”村民卢育明不再砍树,照样致富。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向记者表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保护里边蕴含着无限的新需求。” 事实也证明,共抓大保护并不影响发展速度。今年上半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10个省市的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贵州、云南、江西分别以10%、9.2%、9%的增速位列前三。 环保进,污染退 长江的水在哪?在江,更在山。 船行上游,郁郁葱葱,靠的是加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让长江上游持续增绿。 金沙江畔,坐落着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万里长江在这里拐出“第一弯”。可这里的过往岁月着实难挨,旱季怕风沙,雨季怕洪水。 7年时间,石鼓镇林工站站长和朝明带着同事们在江边种活柳树4万多棵。柳树驻守的金沙江畔,曾经肆虐的风沙已经低头。 长江岸线属于谁?曾经分布许多工厂、码头,如今重又还江。 化工清零,岸线整治,做的是减法,让生产岸线回归生态岸线。 曾经,长江湖北宜昌段200多公里的岸线上,分布着总长上千公里的沿江化工管道,并形成宜昌第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2016年,宜昌痛下决心,向“化工围江”宣战: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3年全部“清零”! “保护长江责任重大,生态环保是我们的‘必答题’,不是‘选择题’。”宜昌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退的是化工企业,进的是环保事业。2017年,长江宜昌段水质从Ⅲ类提升到Ⅱ类,长江、清江等重要河流的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 湖南岳阳城陵矶新港区,11.9公里的长江岸线上,曾密布着15家码头经营单位、47个泊位。湖南坚决推进长江岸线保护,去年全面关停39个非法砂石码头,收回岸线10余公里。 上海崇明三岛之一的长兴岛上,700多亩生态林将青草沙水库与生活生产区隔离。这片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大小的水域,给一半以上的上海人口提供了清洁饮用水源。 2017年2月,上海制定出台《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不搞大开发理念更坚决,绿色发展导向更鲜明。崇明设立了全市最高的绿色发展门槛,一方面优化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另一方面引导本岛产业向园区集中,发展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绿色经济的示范区域。 离青草沙水库不远,就是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孵化后顺流而下的中华鲟幼鱼将在此停留数月,适应咸潮后,游向海洋。 “中华鲟的保护应该是在整条长江里,而不只是某个保护区。”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刘健期盼这一天能早日到来。“长江生态好不好,不是人说了算,而是鱼说了算。” 建机制,促协作 共抓大保护,“共”字很关键。 今年初,云贵川3省正式签署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此前的2013年6月,3省签订了跨界流域联合执法协议。 护好一江水,劲往一处使,上下游省份联动护江渐成趋势。 新安江上,安徽、浙江的环保监测人员每月都会在两省交界处共同提取水样,再分别带回检测,其结果关系到亿元资金走向。自2012年两省试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来,新安江流域每年的总体水质都为优,安徽省黄山市也因此顺利拿到生态补偿资金。 2016年以来,长江经济带规划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及10个专项规划印发实施,超过10个涉及多领域的政策文件出台实施。由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沿江11省市参加的长江经济带“1+3”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全面建立;长江下游4省市、中游3省和上游4省市分别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为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提供保障。 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越来越多的资本、技术等要素正向保护长江生态集聚。 “江边装个充电宝,船靠港口扫一扫,方便快捷又环保,能耗成本都变少。”湖南岳阳城陵矶港口,使用岸电系统的货船船长邓德明说,过去船舶停靠港口时使用柴油机发电,噪音大、污染环境,现在用电,方便又环保。 政府负责关停取缔排污企业,清溪谷公司负责修复生态湿地。四川泸州市纳溪区引入企业参与环保,不仅拓宽了资金渠道,也减轻了后续养护压力。 “以前,你跟我说这清溪河还能变清,我想都不敢想。现在还真是近在眼前了,污染企业已经关了几年,湿地边的竹子正在长高。”纳溪区大渡口镇民强村村民龙廷友说。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张蓝图绘到底,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详情]

知识分子的时代答卷: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知识分子的时代答卷: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原标题:“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知识分子的时代答卷 是怎样的信念,让一代代爱国报国的知识分子写下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时代答卷?今天,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从未如此之近,伟大事业,呼唤千千万万知识分子,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篇章。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矢志爱国奉献——一代代知识分子信念如磐、意志如铁,用执着谱写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伟大篇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批批知识分子将爱国奉献写在三尺杏坛。 讲台下,他是一位2岁时罹患小儿麻痹症、至今行动不便的普通人;讲台上,他立刻脱胎换骨成为“发光体”,牢牢地吸引着学生们的注意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他引经据典、风趣幽默的讲授之下面目可亲。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向明,为了“以真心真情真意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念,在思政课的讲台上一站三十余年。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王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价值。”有同学在听课后深有感触地说,“王老师的授课,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前辈们雄关漫道的万里征程,苦难辉煌的历史画卷,感受到共产党的伟大和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让我们有了拼搏奋斗的动力。” ↑时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钱学森在课后给同学们解答问题(资料照片,1964年摄)。新华社发 拂去历史的尘埃,穿越弥漫的硝烟。我们至今仍为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所做出的爱国壮举深深感动。 1935年,年轻的钱学森抱着“科技救国”的心愿跨洋赴美。新中国刚成立,秉持报国信念的钱学森归心似箭,但当他准备启程,却突然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扣留。归期,变得遥遥无期。但钱学森一颗赤诚火热的心,却无时无刻不在为祖国跳动。当在加州理工学院师从钱学森的郑哲敏先于他启程回国时,钱学森再三交待说:“你回去以后,国家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挑剔高低好坏。” “前途不明也要回国,国家一穷二白也要回国,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钱先生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郑哲敏说。 当美国最终撤销对钱学森的管制,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所有,回到新中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 ↑1955年10月28日,从美国返回祖国的钱学森(左一)到达北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等迎接。新华社发 那时候,中国的科学大业正艰难起步,无数的知识分子以国家的紧迫需求为己任,甘于吃苦奉献,默默撑起民族的脊梁,用血肉与青春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奠下千秋之基石。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吃苦奉献,爱国报国的品质就像根系深深扎在中国的土地里,流淌在当代知识分子的血脉中。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金城,是扎根西部、默默奉献的当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参与了20余条国家重点铁路项目勘测设计,也是“高原天路”——青藏铁路的总设计师。 李金城说:“青藏铁路在勘测翻越唐古拉山的线路走向时,为了给国家节省投资,我们放弃了海拔5231米的公路垭口,改从海拔5072米的无人区垭口翻越。我们勘察队伍在泥泞的沼泽中,经受了大风、大雪、冰雹的袭击,憋着‘一定要干完青藏线’的这股劲,徒步走出无人区,完成勘探工作。” 苟利边疆苦亦荣,丹心一片照雪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邓铭江,是个不折不扣的“疆二代”。 “从1982年大学毕业至今,我已经在新疆水利工程一线工作了36年。是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养育了我、培养了我,也成就了我。我将继续发扬爱国奋斗精神,坚守在新疆水利事业第一线,把论文写在祖国边疆的大地上!”邓铭江说。 在青藏高原上,有一位“疯狂”的教授——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在生命的最后16年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在高山砾石间采集了4000万颗可能在百年以后对人类有用的植物种子;他连续16年援藏,一手培养出一支高原上的生态植物学“精锐部队”,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疯狂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更是当代知识分子为国奉献、扎根边疆的赤子之心。 勇于创新创造——一代代知识分子历经磨难、勇往直前,在中国梦的圆梦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7年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赵忠贤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40多年里,他的团队用自制的炉子或淘来的二手“土炮”,在“不及今天百分之一”的硬件条件下,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突破,让世界物理学界为之震动。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他带领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团队跻身国际前列。 1953年的湘西安江,最少见的是粮食,最常见的是乡亲们挨饿。 ↑20世纪90年代末,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生长情况(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殷菊生摄 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湘西安江农校教书,一天,他偶然间目睹了“靠田吃饭的农民饿死在田间”的凄惨一幕。 好几个晚上,袁隆平辗转反侧。知识分子的火热初心,让他无法漠视因饥饿而消逝的生命。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带着这个梦想,袁隆平钻研如何用知识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六十多年来初心不辍。 ↑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超级稻生产基地,袁隆平在查看超级水稻生长情况(2013年8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有播种必有收获。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在中国大面积推广,产量比常规稻增产20%,袁隆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人。这项科研成果让中国人有了彻底摆脱饥饿的希望。 1964年8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席卷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村民们的天在一瞬间崩塌。一位村民因为身体有病患,又看到田里遭灾,没有了收入怕给家人添累赘,喝农药自尽了。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前左)在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向村民讲解果树修剪知识(2016年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就在这个时候,河北农业大学的科技救灾团来到了岗底村,李保国就是其中一员。 “我是农民的儿子,最见不得农民穷!” 那段日子,李保国在大山间一脚石子一脚泥地摸查灾情,终于对如何让老百姓不受穷心里有了谱。 “老百姓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李保国把家搬到岗底村,把研究室搬到了太行上,一扎就是20年,功夫难负有心人,而今岗底村果农靠种苹果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 ↑李保国(中)在河北省阜平县槐树庄乡指导山区开发(2013年3月7日摄)。新华社发 当太行山商定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在李保国的指导下逐一建立,当一个个全国知名品牌飞过了太行山上的千沟万壑,果农的脸上挂上了满足的笑容,李保国成了太行山里人人提起都要赞两句的“土教授”。 中国人至今难以忘记非典疫情爆发时,一位普通大夫的名字——钟南山。 非典来势汹汹,钟南山主动请缨: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建立临时病区,集中收治最危重的病人。在抢救过程中,钟南山大胆采用不循常规的手段抢救病人,他和他的团队很快摸索出一套救治方法…… 至今,钟南山有两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除出差等特殊情况,每周四下午都要出诊,每周三上午9点到12点查房,这位被誉为“医学界良心”的传奇人物经常跟人们说:“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一位永远在基层一线的“看病大夫”,他的科学精神不仅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更以中国知识分子的坚守与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赞誉。 弘扬奋斗精神——一代代知识分子坚守岗位、开拓创新,接力续写时代答卷、迎接美好未来 年过8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长期从事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与研究,是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她最看重的是自己对学生的引领和影响。“用心育人、用心科研,我希望通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她说。 从2013年起,闻玉梅和数位知名学者率先开设人文医学课程,经转为共享视频课后,已有百余所学校近五万人选修。 闻玉梅说:“我们教学,不是简单传授技术,更要有时代性、社会性。既要介绍国际先进的成果,也要讲述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努力和科技界的进展,坦言差距,激励年轻一代继续努力。” 从“东方红”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举国振奋,再到万米钻探刷新纪录,正因为有众多埋头苦干的“小草”“种子”,中国脊梁才得以挺立,中国精神才得以弘扬,中国创新精彩纷呈、充满活力的生动局面才得以形成。 1968年12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在青海基地发现一个重要数据,便要搭乘夜班飞机赶回北京研究。不料飞机在北京坠毁。后来人们吃惊地发现,在飞机残骸中郭永怀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中间,紧紧夹着装有绝密文件的公文包,完好无损。 郭永怀牺牲后,他的妻子李佩坚持要求将郭永怀的存款5600元作为党费上交。这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妻子在信中写道:“党的事业就是我们以及子孙万代的前途和生命,我这样做,或能稍为弥补他没有机会完成他对党的事业尽到最大努力的遗憾。”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和夫人许鹿希合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86年,同样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邓稼先已身患癌症。在弥留之际,他仍嘱咐要在尖端武器研发方面努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2017年新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躺在病床上,与病魔进行最后的搏斗,可他仍在关心“十三五”时期航空探测关键技术装备研制的项目进展,当得知经费有限,他马上嘱咐助手于平“没事,就把项目里我们自己课题的经费先砍一点……”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左二)及团队成员在极寒天气下进行固定翼无人机试飞(2013年1月20日摄)。新华社发 创新创造的接力棒,正随着澎湃的浪潮,传到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手上…… 这几年,在中国合肥科学岛上,流传着8位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集体回国科研创业的佳话。他们希望利用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做出一流的学术成果,培养出更多好学生。 “我们从哈佛大学回来,做中国人的药物敏感性与基因组关联性图谱,通过与创新靶向药物研发相结合,有可能把癌症变成通过吃药控制病情的慢性病,有望解决中国人医疗中的实际问题。”8位归国的哈佛博士后中的刘青松说。 今天,千千万万的中国知识分子正与科学岛8位哈佛博士后有着同样的选择。他们,正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穿越万水千山归来,为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出不可遏制的磅礴力量。 郭永怀、邓稼先……生命虽然短暂,精神却可以不朽。中国航空与航天事业发展的背后,正是一位位先辈化作苍穹中的明星照亮前路。 袁隆平、钟南山……走过峥嵘岁月,永葆蓬勃朝气。他们的身影仍然出现在田间地头、一线诊室,他们的大爱仍然播洒在这片土地上。 ↑1982年1月15日,黄大年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黄大年、钟扬……斯人已逝,追思犹存。从他们的家人、学生,到千千万万素不相识的奋斗者们,他们以“致敬”追忆着逝者的故事,更以“奋斗”继续着他们脚下的路。 “奋斗者”,是当代知识分子共同的名字[详情]

他们为什么最终被时间所铭记?
他们为什么最终被时间所铭记?

  原标题:他们,为什么最终被时间所铭记? 邓稼先 这是一组令人肃然起敬的“时间记忆”:邓稼先为了国家核弹事业,离妻别子,隐姓埋名20多年;黄旭华为了研制出核潜艇核心技术,攻坚克难,“人间蒸发”30年;南仁东为了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埋首攻关,专注于此20余载……他们,为什么能“主宰”时间,最终被时间所铭记?一个至关重要的答案,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哲人有言,“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无私、利他的奉献精神,能够升华生命的价值。我们的民族历来崇尚奉献,在几千年的时间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淡泊名利、勤于付出、勇于献身的感人故事,熔铸成伟大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奋进在新时代,我们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渴望成就新的光荣,然而天上不会掉馅饼,民族复兴的梦想不会自动实现,需要时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时代期盼着,广大知识分子勇立潮头、矢志奉献,以甘当“孺子牛”的勇毅接续奋斗,书写改革创新的新画卷。 甘为“孺子牛”,心中装满忠诚与信念。一个人志存高远,始终忠于党和人民,双脚就能充满前进的力量。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的科技工作者们,几代人薪火相传,在60多年时间里,48次踏入新疆腹地、46次深入西藏无人区、36次进驻内蒙古荒原,先后有46名同志献出生命,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将有限的生命无私奉献给人民,将无限的情感真诚奉献给国家,我们的事业,正是靠千千万万人的忠诚奉献不断铸就的。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用奉献点亮人生的征途,可谓知识分子的应有担当。 甘为“孺子牛”,甘愿淡泊于功名利禄。奉献意味着舍弃,明辨公与私、看清舍与得,方能抵达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的精神境界。观察那些默默奉献者,有的人放弃了海外优越待遇,不远万里回国扎根科研一线;有的人离开了繁华的大都市,去艰苦的边疆支援建设、绽放青春;有的人告别了美好的爱情,去戈壁荒漠守护文化瑰宝……他们不求物质回报,不计个人得失,用真诚与无私标注了生命的高度。奉献的情怀最动人,奉献的价值最可贵。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勇毅诠释奉献精神,知识分子所收获的,是不朽的业绩和无悔的人生。 甘为“孺子牛”,始终保持奋斗的激情。“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奋斗是通向幸福的必经之旅,离开奋斗,一切美好愿景都只是空中楼阁。我们今天享有的基础设施、累积的物质财富、拥有的创新成果,无一不是奋斗者用劳动和汗水创造的。奋斗是奋斗者的通行证,也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焕发奋斗的激情,以接续奋斗诠释爱国情怀、践行报国之志,将奋斗进行到底,正是新时代知识分子所应坚定的价值追求。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广大知识分子用为国为民的埋头奉献,真实写照了这样的风骨和精神,也还将在建功立业的奋斗实践中彰显新时代的精气神。[详情]

人民日报:让爱国奋斗成为新时代知识分子鲜明精神标识
人民日报:让爱国奋斗成为新时代知识分子鲜明精神标识

  原标题:让爱国奋斗成为新时代知识分子鲜明精神标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的爱国奉献精神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弘扬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爱国重在践履,贵在立行,需要用热血绘就,用奋斗书写。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就是要传承老一辈知识分子爱国奉献、赤诚报国的崇高精神,镌刻在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灵魂深处,融入到他们血脉之中;就是要激励广大知识分子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把爱党爱国、奋斗奉献的精神标识充分彰显出来,接好时代的“接力棒”,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广大知识分子必须砥砺家国情怀,勇于担当作为。心系天下、以身许国是知识分子一贯的崇高追求和高尚情怀,是挺立在我国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强大精神脊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尊崇。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交大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繁华的大上海,千里迢迢奔赴偏远贫瘠的大西北,在荒郊野外,几乎从零开始,建起了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之后扎下根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夺得多项“中国第一”的重大科技成果,培塑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就千秋伟业的战略机遇期,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更加需要广大知识分子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像西迁师生那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当作己任,全心全力为之付出;更加需要广大知识分子自觉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不懈努力。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广大知识分子必须勇立时代潮头,引领改革创新。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推动改革、引领创新的排头兵。正是靠着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拼搏精神和执着追求,一代又一代优秀知识分子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现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日新月异,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在很多领域尚处于“跟跑”地位,有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实践一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走自主创新的路子。在这个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广大知识分子义无反顾,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大胆探索,聚力攻坚,努力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抢占制高点。他们坚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拓展创新视野,激发创新火花,提高创新本领,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他们始终瞄准前沿、着眼长远,潜心钻研、孜孜以求,下气力做好基础研究,不断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根基,表现出“舍我其谁”的强烈责任担当。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广大知识分子必须扎实履职尽责,勠力艰苦创业。爱国奋斗不是一句口号,关键在于立足岗位、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履职尽责。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比过去有了显著提高,但很多科研生产一线条件相对还比较艰苦,科研工作本身也是一项艰辛的事业,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任务、取得成果的,必须持续不断付出艰苦努力。广大知识分子矢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积极帮助科研生产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帮助人民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在造福国家和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他们秉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崇高境界,甘于寂寞、甘守清贫,不畏艰险、不畏劳苦,潜心做学问,扎实搞研究,用情作奉献。通过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极大热情,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详情]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李保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李保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原标题:[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李保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扎根太行、心系扶贫,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0多年来辛勤耕耘,带领10多万农民脱贫致富。2016年4月10日,58岁的李保国积劳成疾,因病去世。如今,在太行山区依然活跃着以李保国的名字命名的科技服务队,他们扎根山村、义务帮扶百姓,延续着太行山上新愚公的精神。 李保国妻子 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 郭素萍:你要不信,咱们就挖挖看。你看,这个根就不行啦,有这个病菌在这个地方 最近,内丘县岗底村村民王海奎家的果树出了问题,他请来了河北农业大学的果树专家郭素萍。郭素萍是李保国的妻子,也是李保国技术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李保国去世后,这个由30多名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团队,依然活跃在太行山上。来到田间地头,郭素萍时常会想起丈夫的身影,身边的很多果树李保国都亲手修剪过。 李保国妻子 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 郭素萍:我到过的地方都是我们俩共同走过来的,他的身影都在跟前,把这些事干好了,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李保国和郭素萍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留校任教。夫妻俩原本在城市里有很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说“自己是学农业专业的,要为农民、农业做点事”,所以决心扎根基层,干一番事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太行山山区三分之二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50元。脱贫致富,成了山区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夫妻俩把第一站选择在了邢台县的前南峪村。 李保国妻子 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 郭素萍:(当年)也没有电,点着煤油灯,从生活条件上来说确实非常苦。 前南峪村的土地土层薄、不涵水,基本上年年种树不见树。李保国经过多次实地采样、因地制宜,通过“爆破松土”“挖沟修库”等新技术,让这里的树木成活率从原来的10%提高到了90%。1996年,邢台西部山区遭受了50年一遇的洪水,30公里外的内丘县岗底村受灾严重。洪水过后,李保国带着团队来到了岗底村,帮助村民减灾的同时,为村里规划了苹果种植产业的发展方向。创业初期,李保国自己垫上几万元的科研经费,在村里成功推行了苹果套袋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岗底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如今,他们的科研成果示范推广面积达到了1826万亩,板栗、苹果、核桃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在李保国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跟着李保国学习果树种植技术20多年的杨双奎,每天走村串户,免费给乡亲传授技术。 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村民 杨双奎:(别人说)过来(教技术)你也不收钱,(开车)还白烧油,你图了啥?他们就这么(说)。后来我就说,我这项技术是李老师教给我的,再说他(教)给我这项技术,他也没有收我的钱。他嘴边的一句话,就见不得老百姓受穷。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 李保国:这三十(多)年,我一直在干这么一个事,就是山区的综合开发治理。能做到旱涝不成灾,这是我做成了的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再一个我做成了几个树种的产业化,这几件事是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事,所以我从来没有觉得后悔过。 30多年来,李保国带领团队,用科技为荒山带来苍翠,用产业为乡亲拔除“穷根”。李保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本色,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太行山区,奉献给了国家的扶贫事业。[详情]

高扬爱国奋斗主旋律 引领创新建功新时代
高扬爱国奋斗主旋律 引领创新建功新时代

  原标题:高扬爱国奋斗主旋律 引领创新建功新时代(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始终贯穿着伟大的爱国奋斗精神。奋力实现党的十九大确立的目标任务,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是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走向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爱国奋斗的时代意义,对全社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具有伟大号召力、激励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精神旗帜。新时代的爱国奋斗,是与许党许国、报党报国有机统一的,是与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有机统一的,是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有机统一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融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之中。 我国科技界素有爱国奋斗的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赵忠贤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用自己的忠诚和担当、智慧和才能、奉献和牺牲,谱写出一曲曲爱国奋斗的英雄赞歌。在改革开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李保国、黄大年、南仁东、钟扬等当代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丰硕的创新争先成果,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浓烈情怀,不愧为国家栋梁、民族脊梁、人民赤子。从“西迁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载人深潜”精神,爱国奋斗精神绵延传承,成为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时代观照。 爱国奋斗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中。高扬主旋律、发力主战场、建功新时代,是新时代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必然选择。面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知识分子是时代中坚,是社会之光,必须不畏任重,不惑世变,不惧时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承爱国奋斗的光荣传统,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科技强国伟业,洞察变革于端倪,把握先机于初始,引领方向于“无人区”,补短板、增长板,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在奋斗中成就创新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中国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坚持聚焦靶心、围绕中心、突出重心、服务大局,始终把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为潜移默化加强政治引领的重大政治任务。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握主基调,唱响主旋律,面向主战场,引领科技工作者为祖国建功立业,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我们广泛动员地方科协和全国学会结合实际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深入开展“寻找新时代创新先锋”主题宣传,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在传承创新发展中,我们逐步提炼出“爱国、创新、求实、协同、人梯”等精神内核,在科技界形成广泛共识,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报国激情与活力。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适逢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明年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推动改革再出发,需要在科技工作者中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的传统、充分激发爱国奋斗的情怀。中国科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为中国科协党组书记)[详情]

爱岗敬业 谱写奋斗华章
爱岗敬业 谱写奋斗华章

  原标题:爱岗敬业,谱写奋斗华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电子科技大学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电子信息类高等学校,爱国奉献、勇于创新是学校的优良传统。为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电子科大日前组织一批青年教师骨干赴贵州遵义干部学院学习,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活动期间,学员们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除了课堂教学,大家还实地考察遵义会议旧址,参观娄山关大捷战场遗址,在红军烈士陵园重温了入党誓词。 “新时代给了青年知识分子更为广阔的天地,我们要立足岗位,着眼国家所需,扎扎实实做研究,干出一番事业。”结业仪式上,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鲁力的发言引起广泛共鸣。大家表示,作为科研工作者,让个人选择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电子科大注重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向典型和领军人才学习。近日,电子科大公布了教师最高荣誉“成电立德树人奖”,刘盛纲、李乐民、陈星弼三位院士获得首届“立德树人成就奖”。 这三位院士是电子科大1956年成立时从沿海发达地区来到成都工作的。“60多年来,三位先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具有突出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楷模。”电子科大党委教师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我是听着这几位院士的故事长大的,他们秉承了传统知识分子浓厚的家国情怀,让我备受感动。”80后教授、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罗讯深有感触,“他们是真正的大家,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电子科大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将启动“爱国奋斗”主题微话剧大赛、开展“美丽成电 奋斗之美”主题宣传、表彰“成电立德树人奖”等校级荣誉获得者,在全校唱响爱国奋斗主旋律、汇聚建功立业正能量。[详情]

央视快评:让爱国奉献精神成为新时代的价值追求
央视快评:让爱国奉献精神成为新时代的价值追求

   原标题:[央视快评]让爱国奉献精神成为新时代的价值追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于我们以王继才同志为榜样,大力倡导爱国奉献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王继才生前是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今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王继才夫妇32年坚守海岛的动力源于内心朴素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正是对国家的挚爱让王继才夫妇数十年如一日,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抵抗住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环境,始终守卫着祖国的边哨。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王继才朴实的话语最好地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家就是岛,岛就是国。” 爱国奉献不只是一种情怀,更表现为理想的坚持与责任的担当,这应当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底色。我们看到,面对这一艰巨的任务,有人当了逃兵,王继才却毅然扛起了重任,一干就是32年,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我们还看到,面对“蛇头”金钱的诱惑、商人美色的勾引和暴力的威胁,王继才始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捍卫着海防的光荣使命。我们同样看到,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太行新愚公”李保国……这些和王继才一样的时代楷模以坚守笃行勇于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岁月的深处写下崇高与伟大,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奋斗者的品格与力量。 让爱国奉献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取向,还要创造有利于奋斗者成长的舞台和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中强调,对像王继才同志那样长期在艰苦岗位甘于奉献的同志,各级组织要积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更多关心爱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既要善于发现王继才这样的幕后英雄,给予他们应有的重视和优待,决不让老实人吃亏;又要为奋斗者搭台,为奉献者撑腰,在全社会营造出人人热爱奋斗人人乐于奉献的大环境。 小水滴,一滴滴,汇成江河千万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脚踏实地的奋斗者和默默耕耘的奉献者。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像王继才那样在各自岗位上坚守平凡甘于奉献,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详情]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引热烈反响

  原标题: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创新奋斗动力——各界知识分子积极响应“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 日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作出部署,得到了各界知识分子的积极响应。 勇立潮头,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深感振奋和激励,必将更加牢固地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保持强烈的爱国心、坚定的报国志,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新创造的不竭动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雷表示。 高度重视、关心、爱护知识分子,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世人赞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快速发展,这些都离不开党和国家对知识分子和人才的尊重与关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国际转化医学联合研究院院长段燕文说,“党和国家的关怀是我们成长进步的基础,为民族复兴创新奋斗是我们永远不变的信念。”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段燕文说:“中央号召我们‘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我们一定不辱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勇立潮头、引领创新。” 以更好的创新成果服务国家发展 “越留学越爱国,是我们这一代留学人员的切身感受。”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会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说,“为国奉献是留学归国人员的初心与信念,纵使创新创业之路十分艰辛,但我们依然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 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留学人才“归国潮”澎湃而至。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3.2万人,仅2017年就回国48.09万人。 负笈求学志,拳拳报国心。“当年从国外回兰州大学时,条件很艰苦,没有实验室,就自己用水泥板铺上报纸做实验。”在西部工作奉献30余年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助理王锐说,“我从事多肽药物的研发30年,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建立了我国多肽药物生产规模的关键技术,让国外同类药品大幅降价,惠及人民。” “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我们要时刻用爱国奋斗精神鼓舞自己,以更好的创新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吴晨说。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爱国从来都是具体的、实践的,需要用热血挥就、用奋斗书写。”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福建北卡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陈明志认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重在践行、贵在力行。” 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当前,正是知识分子大有可为的黄金时代。”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雒建斌强调,“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我们理当奋发勇为、迎难而上,努力成为科技报国之路上的佼佼者、引领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了爱国奋斗精神新的内涵,那就是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这就要求我们科研人员要牢记时代使命、勇攀科技高峰,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回报党和人民。”王锐说。(本报记者 罗旭) 来源:光明日报 [详情]

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
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

  原标题: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 本报北京7月31日电  日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作出部署。 《通知》指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爱国奋斗精神对当代中国的重大意义,对在全社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团结引领服务知识分子的重要举措,对于把各方面优秀知识分子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形成不懈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具有深远意义。 《通知》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全面加强宣传解读,在广大知识分子中迅速兴起学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热潮。要组织深入学习研讨,切实增强对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要抓好专题研修培训,将爱国奋斗精神作为知识分子国情研修、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研修培训大纲和课程模块。要发挥典型引导作用,积极开展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先进群体和个人选树工作,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要开展岗位践行活动,把开展活动与激发知识分子创新创造活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知识分子的奋斗激情,引导广大知识分子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通知》精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注重分类指导,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详情]

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
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

  原标题: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宣传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组织人事部门、宣传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各中管金融企业党委,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党组(党委),部分高等学校党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宣传局: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和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充分肯定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强调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需要在知识分子中弘扬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树立牢固的家国情怀,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决定,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活动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始终贯穿着伟大的爱国奋斗精神。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需要我们更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让奋斗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爱国奋斗精神对当代中国的重大意义,对在全社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团结引领服务知识分子的重要举措,对于把各方面优秀知识分子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形成不懈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具有深远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广大知识分子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在新时代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胸怀祖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不负人民期望;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辱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密切联系实际,扎实开展活动 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知识分子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服从服务大局,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注重政治引领、凝心聚力,突出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不断赋予爱国奋斗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1、全面加强宣传解读。上下联动,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宣传解读,迅速兴起学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热潮。结合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集中开展践行爱国奋斗精神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宣传。采取撰写理论文章、开发音视频资料、编辑出版图书、创作文艺作品等方式,对爱国奋斗精神和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事迹进行挖掘整理、解读阐释和艺术呈现。开展“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学习宣传活动。中央和地方有关新闻媒体要设置专栏,及时宣传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基层单位要充分利用所属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2、组织深入学习研讨。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奋斗精神的重要指示,设计学习研讨主题,通过专题研讨、报告会、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在各级各类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知识分子中开展爱国奋斗精神学习讨论,切实增强对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要把爱国奋斗精神学习教育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发挥党员知识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编印爱国奋斗精神学习读本,把爱国奋斗精神作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建设和科研道德培养的重要内容。 3、抓好专题研修培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将爱国奋斗精神作为知识分子国情研修、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研修培训大纲和课程板块。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要举办专题研修培训,重点组织中青年知识分子深入学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保护利用“三线建设”“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项目遗迹,挖掘有关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作为研修培训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重要载体。 4、发挥典型引导作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开展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先进群体和个人选树工作,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要统筹举办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学习老一辈和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要以博物馆、校史馆和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平台,展示模范人物先进事迹,讲好知识分子爱国奋斗故事。组织开展老科技工作者口述历史活动。 5、开展岗位践行活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开展活动与激发知识分子创新创造活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知识分子的奋斗激情,引导广大知识分子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基层单位要结合主责主业开展岗位创新、岗位建功、岗位奉献等创先争优活动,引导本单位知识分子从本职岗位做起,立足岗位自觉践行爱国奋斗精神。要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知识分子深入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开展社会调研、国情考察、咨询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感悟老一辈知识分子爱国奋斗之路,增进对国情党情的认识和了解。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实效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政治意识,把组织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细抓实。 1、明确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统一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为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做好在本领域知识分子中开展活动的组织发动和推进落实。要突出各类学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实施主体,突出中青年知识分子等活动主体。基层单位党组织具体负责本单位活动组织实施,要结合实际设计活动载体,组织动员和吸引知识分子积极参与活动。 2、注重分类指导。要按照精准科学的要求,区分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类型单位,尊重不同层次知识分子群体特殊性,因类制宜、因人施教,提高活动针对性实效性。要把握节奏、注重长效,把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坚持久久为功,形成一批学习成果、实践成果。要创新活动方式方法,使学习教育既润物无声,又触及灵魂。要及时总结推广活动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 3、加强督促检查。要严格责任落实,加强对活动组织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克服形式主义,防止空喊口号、做表面文章,确保活动深入基层、热在群众、取得实效。要把开展活动与关心关爱结合起来,完善落实各级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联系、感情交流和服务保障,以尊重关心服务凝心聚力,激励支持广大知识分子发挥作用、创新奉献。 请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本通知精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活动开展情况同时报告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宣传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2018年6月29日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详情]

视频

2018年10月02日 08:22|播放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