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曾让习近平驻足观看的三件展品
曾让习近平驻足观看的三件展品

11月1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详情]

新华网|2018年11月27日  16:52
《伟大的变革》大型展览:致敬改革开放 创造新辉煌
《伟大的变革》大型展览:致敬改革开放 创造新辉煌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致敬改革开放 创造新辉煌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在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时表示,40年的伟大成就让大家更加坚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在新时代要继续奋斗建功立业。 展览呈现出改革开放4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这些受表彰人员对展览内容有着亲切感受,很多展品背后都有他们的奋斗故事。大家表示,40年的伟大变革,让个人和国家、和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 回望40年,改革开放让中国造就发展奇迹,而在新时代,中国将面对挑战,迎来更大机遇。大家表示,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改革开放的最大致敬,就是创造新的辉煌。[详情]

央视 | 2018年12月19日 19:53
国人用电变化见证国家飞速发展
国人用电变化见证国家飞速发展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国人用电变化见证国家飞速发展 从电力消耗量的变化可以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同样从一个家庭用电量的变化也能看出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中国人用电量的变化见证着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的飞速发展。 在这台“电力天路”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体感交互设备上,观众们争相体验电力工人在60多米高空中行走、巡检线路时的不易。这种直径大约5厘米的钢芯铝绞线建成的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是目前世界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输电线路,如果在40年前,这一条线路传输的电力,就能支撑四分之一个中国的用电。 国家电网北京公司职工 孟庆水:我是1978年参加工作,当初真的不敢想象,我们的技术和产能能发展成今天这样。没有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这些都是实现不了的。 40年前 生产生活用电无法保障 孟庆水师傅回忆,40年前,由于发电能力和电网建设比较落后,生产和生活用电都无法保障,不少工厂社区被迫“停三开四”——也就是每周供电四天,停电三天。 观众 顾国强:像我上班的时候,每天停电。老百姓点灯,你生产就让位,我们上班三班倒,晚上七点钟左右到八点钟每天就等着吧,呲,停电了,十点钟再来电。 观众 王女士:小的时候,爱看郎平她们打排球,一整,打到关键时候,就停电了。可可惜了,想出去找看找不到地方看,心里老不得劲了。 40年来 全社会总用电量增长24倍 四十年来,全社会总用电量增长了24倍,装机容量增长32倍,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增长了30倍,我国跨区电力输送能力从无到有,十八大以来,随着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加快,我国跨区电力输送能力已达到12615万千瓦。 国家电网(天津滨海公司)职工 张黎明:从我们的经常拉闸限电,电不够用,到够用,再到我们高质量的供电,再到现在智能供电,奇迹一般的成绩,这样的成绩呢,可以说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我国有人居住地区全部实现通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到2015年底,我国所有有人居住的地区都实现了通电。 观众 穆梅兰:电力的变化太大了,种地以前得拧水车,打斗子,浇小麦,现在好了,安上电了,一扳闸,什么都浇了。 改革开放可好啦。我就说句心里话吧,感谢共产党。[详情]

央视 | 2018年12月18日 06:51
市民诵词赞“伟大的变革”
千龙网 | 2018年12月17日 04:05
安徽:从麦客到飞客 见证中国农村改革
安徽:从麦客到飞客 见证中国农村改革

  原标题:庆祝改革开放40年 安徽:从麦客到飞客 见证中国农村改革 央视网消息:这几天正是冬小麦生长中关键的田间管理期,来年收成怎么样,要看管理好不好,然而这几年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农民少了,一群叫做飞客的年轻人活跃了起来,他们踏着农时、自带工具、流动作业,像父辈当年作职业麦客一样迁徙劳作着,从几十年前的麦客到如今的飞客,两代人见证着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变迁。 安徽颍上县是皖北平原的小麦主产地,现在是除草的关键期,背着药箱喷洒除草剂的农民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被称作飞客的年轻人。 许利君是这群飞客的队长,2007年大学毕业回乡创业,购买了第一台无人机,如今县里的许多老乡都成为了他们的固定客户。 没一会工夫,几十亩地的作业就完成了,飞客们马上要转场到几公里外的另一片麦地。踏着农时,带着工具,流动作业,看着这群忙碌的年轻人,飞客许利君的父亲说,40年前他也曾这样迁徙过。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大大解放了生产力,然而农忙时节,有的家庭人手不足,收割麦子成了难题,像老许这样经验丰富,技巧熟练的农民就会走乡到户替人割麦,成为职业麦客。 老许说,当年的劳作方式很原始,一个壮劳力一天最多割一亩地。如今,随着“三权分置”改革深入,大量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使得麦客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他们的子女却在现代农业的新天地里得心应手,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飞客。 从集中到分散,再到集中,40年来土地聚散间是中国农业改革的两次跨越:包产到户解放了生产力,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则是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如今,互联网技术给现代农业插上了翅膀,农业服务线上平台让飞客工作更高效。 如今,一名飞客一天的作业面积能达到几百亩,是麦客的几百倍,一年收入10万不是问题。 去年,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陆续出台了许多真金白银的政策,如今,购置一台无人机,有1万多的补贴,今年,当地政府还为他们公司提供了免费办公室,这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他们的队伍。[详情]

央视 | 2018年12月07日 15:04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超百万人参观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超百万人参观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超百万人参观 共同留存时代印记 央视网消息:“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以来,吸引广大群众踊跃参观,截至昨天(6号),累计现场参观人数突破100万。人们进入展馆,在感受发展变化的同时,也纷纷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通过合影、留言等各种形式,留存时代印记。 这是在展览现场设置的《清明上河图》穹幕影院,每天都有很多观众排队体验。这个多媒体互动项目采用4D、全息等技术手段,把观众带入到《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中。 记录美好瞬间,感受时代变迁。在展览现场,不管是那些三四十年前的老物件,还是代表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大国重器,都成了观众们拍照合影的对象。人们按下快门给自己留下回忆,记录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展览现场还设立了20个“展览说吧”,除了拍照留念,观众还可以走进这些小红亭子语音留言,说参观感受、谈发展变化,表达对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追忆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目前,语音留言已经超过120万字,它们将汇总进入网上展馆的留言区。[详情]

央视 | 2018年12月07日 10:48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现场参观人数突破百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现场参观人数突破百万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现场参观人数突破百万 观众在展览入口大厅参观。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摄  本报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徐隽)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自11月13日对公众开放以来,吸引了各地观众前来参观。截至12月6日下午,现场参观人数累计突破100万。 12月6日是今年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但寒冷的天气难掩群众高涨的参观热情。一大早,来自重庆的黄春红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第四展区一幅以“五世同堂”为主题的展览照片前,黄春红激动地告诉记者:“这就是我的家!”黄春红家现今有120余人,五世同堂,辈分最高的高祖母已经90多岁。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开幕以来,累计收到现场观众留言128万字。“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明天会更美好!”“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致敬时代,致敬每一个为民族复兴而努力的平凡人!伟大的时代,需要你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参观群众真挚的留言,抒发着内心的激情豪迈,表达着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为持续扩大展览的群众性和覆盖面、强化展览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让更多群众方便快捷、丰富生动地体验展览,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也于近日上线运行。截至12月6日17时,网上展馆上线5天点击浏览总量超过4300万次。[详情]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07日 09:26
“伟大的变革”观展人数逾百万
千龙网 | 2018年12月07日 09:08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挂图亮相北京街头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挂图亮相北京街头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挂图亮相北京街头 12月2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挂图亮相北京街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营造热烈氛围。图为北京市东四十条附近的大屏幕。千龙网发 12月2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挂图亮相北京街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营造热烈氛围。图为北京市双井附近的大屏幕。千龙网发 千龙网北京12月3日讯 (记者 耿子叶)12月2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进入对公众开放第18天。北京市各区、各单位创新形式,充分利用户外大屏幕、移动电视、灯箱展板等展示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挂图,共同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营造热烈氛围。 据了解,12月2日当天,国家博物馆现场观众人数达50946人次,累计现场观众人数突破80万,达829680人次。12月2日当天讲解312批次,开展以来已经累计讲解6303批次。2日当天共收到观众留言8.5万字,累计留言118.17万字。 此外,截至12月2日17:00,“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点击浏览量20859968次。网上展馆内容包括154张场馆全景图、2163张展板图片、218个视频、34个解说音频与歌曲,以及1510个图片与视频热点,网友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访问ggkf40.cctv.com,详细了解展览内容信息。 12月2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挂图亮相北京街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营造热烈氛围。图为北京市世贸天阶户外大屏幕。 千龙网发 12月2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挂图亮相北京街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营造热烈氛围。图为凯德茂附近的户外大屏。 千龙网发[详情]

千龙网 | 2018年12月07日 09:07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衣食住行见证巨变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衣食住行见证巨变

  12月4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现场,参观者络绎不绝。从一张小小的粮票到一台红灯牌收音机,再到网上商城的互动体验区,展览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观众们不时在各种老物件展品前驻足。 上海的半两粮票展品前聚集了众多参观者。当时,凭票才可以购买一块点心或一碗小馄饨,小小粮票见证了人民生活从全面短缺到日渐丰富的转变。一群身穿校服的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边看边记,一位老师对学生们说:“民以食为天,吃得饱曾经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期望。而今天,国民的膳食结构从单一的吃饱,发展到既讲究荤素搭配又注重粗细结合,食品更追求营养、健康。” 观众在老物件展品前驻足,对比今昔生活,憧憬美好未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摄 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展览中,很多老物件勾起人们对往昔的回忆。一位观众指着一台红灯牌收音机激动地说:“我家里曾经有一台跟这个一模一样的收音机,当时买到它别提有多难了!”而今天,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汽车、电脑等耐用品消费从少到多、从低端到高端。为了吸引消费者,很多家电企业还积极拓展电子商务。展览中,一张苏宁南京无人店使用“刷脸支付”技术的照片,就反映出传统家电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消费升级的尝试。 改革开放40年来,服装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变得绚丽多彩。在服饰的变迁展区,数十件曾流行于过去40年间的服装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北京市民张大爷指着一件蓝色运动服说:“我们年轻的时候,要是有一件这样的运动服,那叫一个神气!” 而如今,人们的衣着早已不再颜色单调、款式单一,服装讲究多样化,款式趋向个性化,制作强调工艺化,面料趋向高档化。在展览中,天猫魔镜互动体验能帮助观众完成海量服装试穿,观众只需对着摄像头拍一张照片,电脑就会自动生成全身虚拟形象来模拟试穿服装的效果。完成试穿后,还可一键下单购买,十分方便。 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住房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览中,一张柱状图显示,1978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为6.7平方米,到2017年增长到36.9平方米,增长了4倍多。家住北京丰台区的赵女士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过去,她家5口人挤在一间26平方米的平房里,冬天要烧煤球取暖,时刻要提防煤气中毒。而现在,自己和街坊邻居都住上了如同花园般的居民小区。“我们能有今天的好生活,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赵女士说。 家住河北石家庄的冯先生和儿子专门乘坐高铁来北京参观展览,一个多小时就能从石家庄抵达北京,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改革开放40年来,交通道路四通八达,不仅家用汽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居民出行还可以骑共享单车、叫网约车,出行更便捷。“等你长大,也许就进入无人驾驶时代了。”冯先生对孩子说,“你们这一代的明天会更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详情]

经济日报 | 2018年12月06日 06:04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北京元素见证伟大变革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北京元素见证伟大变革

  原标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北京元素见证伟大变革 “你还记得这张照片是哪里吗?”“妈妈,我知道,这是鸟巢。”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一位母亲带着孩子体验第三展区的互动大屏。以时间轴为线索,互动大屏展示了自1978年至2018年党和国家的百件大事和人民生活的200个精彩瞬间,其中有多项涉及北京的内容(12月3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北京饼干、缝纫机、二八车、黑白电视、小霸王、大哥大、牡丹电视……这些老物件吸引了大波观众驻足观看。“你看这部手机,我家里还有一部一模一样的,至今还未开封,看来可以收藏了。”李先生看到这些老物件忍不住跟朋友分享(12月3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引导下,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在脱贫攻坚、抗灾救险、重点工程建设等重大任务中冲锋在前、忘我奉献,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在第四展区党建单元互动项目《榜样的力量》中,北京市贾立群、宋鱼水、张秉贵三位入选(12月3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一座北京四合院模型让不少观众驻足,勾起了人们对大杂院的各种回忆。该模型对上世纪80年代老北京大杂院内人们的生活场景进行了复原,“冬储大白菜、绿色铁皮垃圾桶、墙壁上的黑板报、运送蜂窝煤的三轮车等诸多改革开放前后百姓生活的元素,为这组模型作品增添了不少“人情味儿”(11月21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北京市是中国最早拥有地铁的城市,从1978年的1条线路增长到2017年的22条线路,运营里程从23公里增长到608公里,2017年客运量达到37.8亿人次。展出的1982年北京地铁前门站和2010年12月30日北京市民乘坐新开通的北京地铁昌平线的对比图,让观众感受到北京地铁的飞速发展(12月3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在“我爱我的家乡”互动项目前,许多观众为自己的家乡点赞加油,一位女士给自己的家乡北京点赞。屏幕的右侧图表中,显示出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65.4元,提高到2017年的62406.34元,而北京市GDP则从1978年的108.84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28000.4亿元(11月21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走进“大美中国”影像长廊,观众仿佛走入一条记录中国发展的“时光隧道”。与展馆楼层同高的双面曲屏显示屏上,影像不断发生变化,24小时延时拍摄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昼夜变幻,令观众纷纷停下脚步掏出手机拍照留恋(11月14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四展区展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社保卡方便患者就医,能够快速报销,减轻病人及家属负担,一经推出便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北京市人力社保局退休老同志张大发表示(11月30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主办权,北京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而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发布仪式的照片、冬奥会场馆冰坛模型也都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图为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场馆冰坛模型(11月14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一核两翼”的重要一翼,规划范围155平方公里,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布局。图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模型(11月30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详情]

千龙网 | 2018年12月04日 17:01
《伟大的变革》大型展览:致敬改革开放 创造新辉煌
《伟大的变革》大型展览:致敬改革开放 创造新辉煌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致敬改革开放 创造新辉煌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在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时表示,40年的伟大成就让大家更加坚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在新时代要继续奋斗建功立业。 展览呈现出改革开放4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这些受表彰人员对展览内容有着亲切感受,很多展品背后都有他们的奋斗故事。大家表示,40年的伟大变革,让个人和国家、和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 回望40年,改革开放让中国造就发展奇迹,而在新时代,中国将面对挑战,迎来更大机遇。大家表示,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改革开放的最大致敬,就是创造新的辉煌。[详情]

国人用电变化见证国家飞速发展
国人用电变化见证国家飞速发展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国人用电变化见证国家飞速发展 从电力消耗量的变化可以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同样从一个家庭用电量的变化也能看出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中国人用电量的变化见证着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的飞速发展。 在这台“电力天路”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体感交互设备上,观众们争相体验电力工人在60多米高空中行走、巡检线路时的不易。这种直径大约5厘米的钢芯铝绞线建成的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是目前世界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输电线路,如果在40年前,这一条线路传输的电力,就能支撑四分之一个中国的用电。 国家电网北京公司职工 孟庆水:我是1978年参加工作,当初真的不敢想象,我们的技术和产能能发展成今天这样。没有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这些都是实现不了的。 40年前 生产生活用电无法保障 孟庆水师傅回忆,40年前,由于发电能力和电网建设比较落后,生产和生活用电都无法保障,不少工厂社区被迫“停三开四”——也就是每周供电四天,停电三天。 观众 顾国强:像我上班的时候,每天停电。老百姓点灯,你生产就让位,我们上班三班倒,晚上七点钟左右到八点钟每天就等着吧,呲,停电了,十点钟再来电。 观众 王女士:小的时候,爱看郎平她们打排球,一整,打到关键时候,就停电了。可可惜了,想出去找看找不到地方看,心里老不得劲了。 40年来 全社会总用电量增长24倍 四十年来,全社会总用电量增长了24倍,装机容量增长32倍,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增长了30倍,我国跨区电力输送能力从无到有,十八大以来,随着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加快,我国跨区电力输送能力已达到12615万千瓦。 国家电网(天津滨海公司)职工 张黎明:从我们的经常拉闸限电,电不够用,到够用,再到我们高质量的供电,再到现在智能供电,奇迹一般的成绩,这样的成绩呢,可以说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我国有人居住地区全部实现通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到2015年底,我国所有有人居住的地区都实现了通电。 观众 穆梅兰:电力的变化太大了,种地以前得拧水车,打斗子,浇小麦,现在好了,安上电了,一扳闸,什么都浇了。 改革开放可好啦。我就说句心里话吧,感谢共产党。[详情]

市民诵词赞“伟大的变革”
市民诵词赞“伟大的变革”

  原标题:市民诵词赞“伟大的变革”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任珊)“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昨天,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展厅里,市民杨艳喆朗诵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引来现场许多观众驻足聆听。 杨艳喆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在北京地区选拔赛夺冠的她,本月初参加了“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决赛中她抽到的题就是“焦裕禄精神”。 “我在准备比赛稿件时,系统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他亲民爱民,永远把百姓放在心里;他艰苦奋斗,敢叫日月换新天;他科学求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他迎难而上,面对困难从不退缩;他无私奉献,把短暂的475天奉献给了兰考,很让人佩服。”杨艳喆说,没想到今天在“文化自信”单元看到了郑州大学穆青班师生去兰考寻访焦裕禄足迹的照片,“看到新时代青年正在学习、传承焦裕禄精神我一时有感而发,不自觉朗诵起来了。” 而在“关键抉择”展厅前,同样有人在朗诵。领诵《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是全民悦读昌平阅读会主席周澂澧,他告诉记者,上午一进国博,就被两边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高科技设备吸引了。“这两句不是毛主席的词吗?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十分激动的周澂澧和一同参观的同事们朗诵起来,引得现场许多观众一起大声朗诵。 “40年沧海桑田,国家发生了这么大变化,我们的科技水平、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带给我们个人许多机会,每个人都从改革开放中受益。”周澂澧今年72岁,接触朗诵40多年,平时在舞台上都是内心设定的某个场景,“这次站在国博展厅里唱诵读,算是身临其境了,内心澎湃!回去一定让我们阅读会同事都来看看这个展览。”周澂澧笑着说。[详情]

安徽:从麦客到飞客 见证中国农村改革
安徽:从麦客到飞客 见证中国农村改革

  原标题:庆祝改革开放40年 安徽:从麦客到飞客 见证中国农村改革 央视网消息:这几天正是冬小麦生长中关键的田间管理期,来年收成怎么样,要看管理好不好,然而这几年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农民少了,一群叫做飞客的年轻人活跃了起来,他们踏着农时、自带工具、流动作业,像父辈当年作职业麦客一样迁徙劳作着,从几十年前的麦客到如今的飞客,两代人见证着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变迁。 安徽颍上县是皖北平原的小麦主产地,现在是除草的关键期,背着药箱喷洒除草剂的农民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被称作飞客的年轻人。 许利君是这群飞客的队长,2007年大学毕业回乡创业,购买了第一台无人机,如今县里的许多老乡都成为了他们的固定客户。 没一会工夫,几十亩地的作业就完成了,飞客们马上要转场到几公里外的另一片麦地。踏着农时,带着工具,流动作业,看着这群忙碌的年轻人,飞客许利君的父亲说,40年前他也曾这样迁徙过。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大大解放了生产力,然而农忙时节,有的家庭人手不足,收割麦子成了难题,像老许这样经验丰富,技巧熟练的农民就会走乡到户替人割麦,成为职业麦客。 老许说,当年的劳作方式很原始,一个壮劳力一天最多割一亩地。如今,随着“三权分置”改革深入,大量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使得麦客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他们的子女却在现代农业的新天地里得心应手,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飞客。 从集中到分散,再到集中,40年来土地聚散间是中国农业改革的两次跨越:包产到户解放了生产力,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则是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如今,互联网技术给现代农业插上了翅膀,农业服务线上平台让飞客工作更高效。 如今,一名飞客一天的作业面积能达到几百亩,是麦客的几百倍,一年收入10万不是问题。 去年,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陆续出台了许多真金白银的政策,如今,购置一台无人机,有1万多的补贴,今年,当地政府还为他们公司提供了免费办公室,这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他们的队伍。[详情]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超百万人参观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超百万人参观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超百万人参观 共同留存时代印记 央视网消息:“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以来,吸引广大群众踊跃参观,截至昨天(6号),累计现场参观人数突破100万。人们进入展馆,在感受发展变化的同时,也纷纷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通过合影、留言等各种形式,留存时代印记。 这是在展览现场设置的《清明上河图》穹幕影院,每天都有很多观众排队体验。这个多媒体互动项目采用4D、全息等技术手段,把观众带入到《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中。 记录美好瞬间,感受时代变迁。在展览现场,不管是那些三四十年前的老物件,还是代表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大国重器,都成了观众们拍照合影的对象。人们按下快门给自己留下回忆,记录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展览现场还设立了20个“展览说吧”,除了拍照留念,观众还可以走进这些小红亭子语音留言,说参观感受、谈发展变化,表达对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追忆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目前,语音留言已经超过120万字,它们将汇总进入网上展馆的留言区。[详情]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现场参观人数突破百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现场参观人数突破百万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现场参观人数突破百万 观众在展览入口大厅参观。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摄  本报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徐隽)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自11月13日对公众开放以来,吸引了各地观众前来参观。截至12月6日下午,现场参观人数累计突破100万。 12月6日是今年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但寒冷的天气难掩群众高涨的参观热情。一大早,来自重庆的黄春红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第四展区一幅以“五世同堂”为主题的展览照片前,黄春红激动地告诉记者:“这就是我的家!”黄春红家现今有120余人,五世同堂,辈分最高的高祖母已经90多岁。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开幕以来,累计收到现场观众留言128万字。“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明天会更美好!”“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致敬时代,致敬每一个为民族复兴而努力的平凡人!伟大的时代,需要你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参观群众真挚的留言,抒发着内心的激情豪迈,表达着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为持续扩大展览的群众性和覆盖面、强化展览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让更多群众方便快捷、丰富生动地体验展览,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也于近日上线运行。截至12月6日17时,网上展馆上线5天点击浏览总量超过4300万次。[详情]

“伟大的变革”观展人数逾百万
“伟大的变革”观展人数逾百万

  原标题:亲历者分享改革开放故事 “伟大的变革”观展人数逾百万 观 展 本报讯(记者 刘冕)昨天,《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观众量已经突破100万人次,刷新主题展览新纪录。 昨天,入冬以来最冷的天气也没有阻挡住观众观展的热情,现场观展总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创造了主题展览新的纪录!昨天一天,观众达47087人次,现场讲解393批次,共收到观众留言3.2万字。 展览中,不少改革亲历者志愿当起“讲解员”,分享“我眼中的巨变”。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我一直把时传祥当做榜样。”张喜忠说。他是河南新乡人,穿着整洁的绿军装,胸前挂着一枚全国优秀农民工奖章。张喜忠1984年退伍,1987年到北京打工创业,2000年成立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清掏厕所、疏通城市下水道是他们的主要工作。“我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 我觉得挺自豪。未来,我和同事们还要继续发扬艰苦朴素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城市建设出力流汗,为实现中国梦尽心尽力。”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退休老干部张大发在陈列社保卡的展柜前,久久驻足。他见证了北京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北京推出社保卡在全国也算比较早的。人们对于可以即时报销都感到非常方便,由于北京这项工作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后来便由北京向全国推广了。” “这个是我,在鼓掌。”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潭溪乡三都村的黄九龙老人在展厅中找到自己的照片,“这是我们村‘第一书记’给大家讲十九大精神。正说到惠农政策,大家都高兴得鼓起掌。” 一句句朴素真挚的话语,讲述着每个人心中的伟大变革。 在展厅出口处,很多观众主动扫描网上展馆的二维码。来自河北的汪先生说:“40年的故事,意犹未尽。我希望回家后可以上网继续回味。”目前,“伟大的变革”网上展馆设有154张场馆全景图、2163张展板图片、218个视频、34个解说音频与歌曲,以及1510个图片与视频热点。截至昨天17时,网上展馆点击浏览总量达43399351次。 昨天是展览向公众开放的第22天,累计现场观众达1009679人次,累计讲解7861批次,累计留言达128.28万字。 来源: 北京日报    [详情]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挂图亮相北京街头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挂图亮相北京街头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挂图亮相北京街头 12月2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挂图亮相北京街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营造热烈氛围。图为北京市东四十条附近的大屏幕。千龙网发 12月2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挂图亮相北京街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营造热烈氛围。图为北京市双井附近的大屏幕。千龙网发 千龙网北京12月3日讯 (记者 耿子叶)12月2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进入对公众开放第18天。北京市各区、各单位创新形式,充分利用户外大屏幕、移动电视、灯箱展板等展示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挂图,共同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营造热烈氛围。 据了解,12月2日当天,国家博物馆现场观众人数达50946人次,累计现场观众人数突破80万,达829680人次。12月2日当天讲解312批次,开展以来已经累计讲解6303批次。2日当天共收到观众留言8.5万字,累计留言118.17万字。 此外,截至12月2日17:00,“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点击浏览量20859968次。网上展馆内容包括154张场馆全景图、2163张展板图片、218个视频、34个解说音频与歌曲,以及1510个图片与视频热点,网友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访问ggkf40.cctv.com,详细了解展览内容信息。 12月2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挂图亮相北京街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营造热烈氛围。图为北京市世贸天阶户外大屏幕。 千龙网发 12月2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挂图亮相北京街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营造热烈氛围。图为凯德茂附近的户外大屏。 千龙网发[详情]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衣食住行见证巨变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衣食住行见证巨变

  12月4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现场,参观者络绎不绝。从一张小小的粮票到一台红灯牌收音机,再到网上商城的互动体验区,展览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观众们不时在各种老物件展品前驻足。 上海的半两粮票展品前聚集了众多参观者。当时,凭票才可以购买一块点心或一碗小馄饨,小小粮票见证了人民生活从全面短缺到日渐丰富的转变。一群身穿校服的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边看边记,一位老师对学生们说:“民以食为天,吃得饱曾经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期望。而今天,国民的膳食结构从单一的吃饱,发展到既讲究荤素搭配又注重粗细结合,食品更追求营养、健康。” 观众在老物件展品前驻足,对比今昔生活,憧憬美好未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摄 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展览中,很多老物件勾起人们对往昔的回忆。一位观众指着一台红灯牌收音机激动地说:“我家里曾经有一台跟这个一模一样的收音机,当时买到它别提有多难了!”而今天,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汽车、电脑等耐用品消费从少到多、从低端到高端。为了吸引消费者,很多家电企业还积极拓展电子商务。展览中,一张苏宁南京无人店使用“刷脸支付”技术的照片,就反映出传统家电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消费升级的尝试。 改革开放40年来,服装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变得绚丽多彩。在服饰的变迁展区,数十件曾流行于过去40年间的服装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北京市民张大爷指着一件蓝色运动服说:“我们年轻的时候,要是有一件这样的运动服,那叫一个神气!” 而如今,人们的衣着早已不再颜色单调、款式单一,服装讲究多样化,款式趋向个性化,制作强调工艺化,面料趋向高档化。在展览中,天猫魔镜互动体验能帮助观众完成海量服装试穿,观众只需对着摄像头拍一张照片,电脑就会自动生成全身虚拟形象来模拟试穿服装的效果。完成试穿后,还可一键下单购买,十分方便。 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住房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览中,一张柱状图显示,1978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为6.7平方米,到2017年增长到36.9平方米,增长了4倍多。家住北京丰台区的赵女士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过去,她家5口人挤在一间26平方米的平房里,冬天要烧煤球取暖,时刻要提防煤气中毒。而现在,自己和街坊邻居都住上了如同花园般的居民小区。“我们能有今天的好生活,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赵女士说。 家住河北石家庄的冯先生和儿子专门乘坐高铁来北京参观展览,一个多小时就能从石家庄抵达北京,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改革开放40年来,交通道路四通八达,不仅家用汽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居民出行还可以骑共享单车、叫网约车,出行更便捷。“等你长大,也许就进入无人驾驶时代了。”冯先生对孩子说,“你们这一代的明天会更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详情]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北京元素见证伟大变革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北京元素见证伟大变革

  原标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北京元素见证伟大变革 “你还记得这张照片是哪里吗?”“妈妈,我知道,这是鸟巢。”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一位母亲带着孩子体验第三展区的互动大屏。以时间轴为线索,互动大屏展示了自1978年至2018年党和国家的百件大事和人民生活的200个精彩瞬间,其中有多项涉及北京的内容(12月3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北京饼干、缝纫机、二八车、黑白电视、小霸王、大哥大、牡丹电视……这些老物件吸引了大波观众驻足观看。“你看这部手机,我家里还有一部一模一样的,至今还未开封,看来可以收藏了。”李先生看到这些老物件忍不住跟朋友分享(12月3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引导下,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在脱贫攻坚、抗灾救险、重点工程建设等重大任务中冲锋在前、忘我奉献,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在第四展区党建单元互动项目《榜样的力量》中,北京市贾立群、宋鱼水、张秉贵三位入选(12月3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一座北京四合院模型让不少观众驻足,勾起了人们对大杂院的各种回忆。该模型对上世纪80年代老北京大杂院内人们的生活场景进行了复原,“冬储大白菜、绿色铁皮垃圾桶、墙壁上的黑板报、运送蜂窝煤的三轮车等诸多改革开放前后百姓生活的元素,为这组模型作品增添了不少“人情味儿”(11月21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北京市是中国最早拥有地铁的城市,从1978年的1条线路增长到2017年的22条线路,运营里程从23公里增长到608公里,2017年客运量达到37.8亿人次。展出的1982年北京地铁前门站和2010年12月30日北京市民乘坐新开通的北京地铁昌平线的对比图,让观众感受到北京地铁的飞速发展(12月3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在“我爱我的家乡”互动项目前,许多观众为自己的家乡点赞加油,一位女士给自己的家乡北京点赞。屏幕的右侧图表中,显示出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65.4元,提高到2017年的62406.34元,而北京市GDP则从1978年的108.84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28000.4亿元(11月21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走进“大美中国”影像长廊,观众仿佛走入一条记录中国发展的“时光隧道”。与展馆楼层同高的双面曲屏显示屏上,影像不断发生变化,24小时延时拍摄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昼夜变幻,令观众纷纷停下脚步掏出手机拍照留恋(11月14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四展区展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社保卡方便患者就医,能够快速报销,减轻病人及家属负担,一经推出便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北京市人力社保局退休老同志张大发表示(11月30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主办权,北京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而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发布仪式的照片、冬奥会场馆冰坛模型也都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图为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场馆冰坛模型(11月14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一核两翼”的重要一翼,规划范围155平方公里,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布局。图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模型(11月30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详情]

看完这个展览 观众们都燃起来了
看完这个展览 观众们都燃起来了

   原标题:看完这个展览 观众们都燃起来了!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开展数日 热度依然不减 前来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 随处可见兴致勃勃的观众们拍个不停 不想错过每一个触动心灵的瞬间 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展览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 这个展览带给观众的感动与震撼太多太多 展览大厅里赞扬声、感叹声此起彼伏 感动之余很多观众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时代感言…… 徜徉于展览中 观众们愉快地回顾和分享着过往的故事 憧憬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未来 ……[详情]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迎参观高峰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迎参观高峰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迎参观高峰 ↑11月29日,一位参观者在看到智能画像机器人为自己“创作”的画像后开怀大笑。当日,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迎来参观高峰,单日观众人数超过5万人次。 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11月29日,参观者在新华社展区进行定制明信片互动体验。 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11月29日,观众在新华社主办的“大美中国”影像长廊参观。 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详情]

“伟大的变革”展览:从小物件看大变化
“伟大的变革”展览:从小物件看大变化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从小物件看大变化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正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很多具有深刻历史烙印的老物件引起人们回忆往昔的同时更赞叹我们生活的变化。 在时光博物馆,老式暖瓶、手工打制的沙发,还有茶几上这部略带沧桑的电话机,这些熟悉的场景让观众对40年来生活的变化充满感慨。 那时人均收入只有几十元,但一部电话的安装费要5000元,还有复杂的申请手续,拥有一部电话成为很多家庭的梦想。 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变化,1983年,上海开通了我国第一家寻呼台,在随后的10多年里,人们在说“有事呼我”时总带着一份自豪。1987年,“大哥大”开始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售价高达20000元的大哥大更是成功人士的象征。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连续3年对移动网络进行提速降费,同时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流量的平均资费比2014年下降了91%、通讯资费下降83.5%。如今,手机已由单纯的通话工具变成了集网络、视频、信息交流、金融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移动终端设备。从海拔6500米的珠峰营地到曾经与世隔绝的悬崖村都实现了4G信号的覆盖,截至2018年6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亿,建成了覆盖城乡的世界最大的4G网络。同时移动通讯技术也实现跨越,全球手机销售量排名前五位中,中国品牌占据了三席。从大哥大时代1G技术的空白到2G跟随、3G突破、4G同步,而即将来临的5G时代,中国技术和标准已经准备领跑世界。[详情]

改革开放40年:“伟大的变革”展览人物讲述亲历
改革开放40年:“伟大的变革”展览人物讲述亲历

  原标题: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榜上有名的群体讲述亲历——“我们的幸福写在脸上” 制图:潘旭涛 11月下旬,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已是大雪漫天,道路结冰。没有特殊需求,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就不会外出了。而若尔盖县求吉乡下黄寨的村支部书记供产,却义无反顾、无比憧憬地出发了。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北京。带着乡亲们的嘱托,他要去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截至11月27日,这个展览的现场参观人数已超过56万人次。在如此热情的观众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故事就呈现在国家博物馆的展板上。像供产一样,他们是看展览的观众,也是展览中的人物,更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故事,也讲述自己的改革开放故事。  四川藏族群众:  高清电视连通了我们和世界  “我们看《新闻联播》知道了这个展览,没想到我们的照片会出现在展览里,我们特别开心。临走前,我80多岁的老母亲含着眼泪握着我的手,嘱咐我,一定要到北京去,向党和政府报告,把我们的幸福生活告诉大家。”在国家博物馆见到供产,他穿着一身藏族服装,黝黑的脸上挂着明亮的笑容,热情地给记者讲述他家乡的新变化。  这个新变化,就呈现在第五展区“大国气象”的一张照片里。照片显示的是光纤网络进村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的藏族群众在家收看高清IPTV节目。画面上,一位老者和一位女子正坐在家中的沙发上看电视,老人手里拿着遥控器,正在选择节目。从电视屏幕可以看出,有热剧、动漫、纪实、NBA、英超等多种选择,两人都笑得很开心。  照片定格的这一幸福瞬间,如今在若尔盖县变得稀松平常了。围坐在客厅观看电视成为家家户户的普通一景,以至供产都快忘了以前的日子。  1998年,他买了村子里第一台也是唯一的一台电视机。供产记得,那是一台长虹牌黑白电视机,从成都背回来。那时候,看电视是件珍贵的事,每天只在晚饭后的特定时段有信号,而且是转播,大家便只能看纪录片、故事片。到了2000年,供产才换上彩色电视,可以看四川台、中央台。  如今,光纤入户,家家户户都有了高清电视,节目内容也丰富起来。新闻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老人们想看的藏语频道有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也有了。前一阵子,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大家都通过电视了解了很多,而且发自内心的高兴,对于生活在中国感到骄傲。  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改革开放40年来,藏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电视这个小小的转变背后,是通水、通路、通电、通手机(电话)、通广播电视的“五通”工程。随之而来的还有网络。现在,村里的人们坐在家门口就能网购,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他们有参与;通过在线教育,乡镇中心小学上学的孩子们可以享受成都最好的师资;年轻人还在网上做起了生意,卖虫草、牛肉干,生意红火。  来北京时,供产一行乘汽车、坐飞机,一路上花了3天时间。虽然旅途疲惫,现在供产却着急赶回家,把他在北京的见闻告诉父老乡亲们。他告诉记者:“看看就知道了,我们的幸福写在脸上。”  云南山区群众:  我们用上洁净卫生的自来水了  展览上,一组对比鲜明的3张照片引人注意。一张是大家围在一个小水塘边舀水,一张是挑水的队伍在山间小路上列队前行,还有一张则是人们在家门口用自来水管里放出的水清洗蔬菜。  这三张照片,是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群众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变化的缩影。而这个变化,泸西县三塘乡连城村的张树华亲身经历,颇有感慨。  连城村是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三塘乡的一个自然村,处于山区,山高坡陡,峡谷纵横,水资源匮乏。100多年来,这里的人们都要到五六公里外的一个水塘去挑水吃。由于山路蜿蜒,路程又远,靠人挑马驼,来回一趟5个小时也就能运回来4桶100公斤的水。为了节约,村民们连“洗过脚的水也不敢倒掉,要留着喂牲口。”水塘里的水,是雨天自然积水。据张树华回忆,“水比较浑,味道多少有点泥土味。”村民们也不懂处理,只是放在水缸里沉淀一下就使用了。  2014年,政府帮每户人家建了一个20立方的家庭地窖,也帮忙消毒,终结了挑水吃的日子。2017年,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而且免费。“现在自来水管一打开就有水了,是真正卫生干净安全的水。”张树华的话里透着兴奋,“以前从地里干活回来,一身泥土汗水,也没法洗澡,现在呢,天天都可以先洗澡再吃饭。”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水。原本,三塘乡大部分耕地属雨养农业,只能种些土豆、荞麦、玉米,靠天吃饭,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现在有了水,灌溉问题迎刃而解,还能种植蔬菜、水果、中草药等附加值更高的农作物,百姓收入成倍增长。  如今,张树华夫妻二人有21亩地,土豆、玉米、水果、中草药都种上了。他还准备扩大经营,再承包五六亩地,多种些时间短、收益快的蔬菜。“党的政策好,现在只要肯干活就有收入。”张树华笑着说。  水,是生命之源。农村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过去中国许多地方农村居民远距离背水运水的历史。2005年以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解决了5.2亿农村居民和4700多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由此也带动许多地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对于未来的生活,张树华充满了希望:“现在我们村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即将要组织脱贫验收,下一次公布脱贫村,应该就会有我的家乡了。”  库布其治沙人: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在“历史巨变”主题展厅,一则名为《中国经济闪耀东方》的主题片循环播放。其中有一幅画面,是在一座种满绿色植被的高高沙丘上,镶嵌着由绿色植物组成的“绿色中国梦”5个大字,耀眼夺目。这处地标性景观,位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之中。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的高毛虎,正是栽下这处景观的一员。  回忆起当年的沙尘暴,高毛虎还心有余悸。“每年春上3到5月沙尘暴频繁,一刮风就是沙尘暴来了,人完全没法出门,戴啥都不顶事。沙子打得脸疼,眼睛也睁不开,如果在漫天黄沙里迷失了方向更会有生命危险。”  沙尘暴影响种植、放牧、出行,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和贫穷形成了恶性循环。从2000年开始,高毛虎跟着亿利集团去种树治沙。工资每天结算,一穴沙柳挣2毛,一棵杨树挣8毛,手快点每天能领30元工钱,在当时算是难得的好工作。就这样,高毛虎在库布其沙漠种树已坚持近20年。  从最初的铁锹挖坑种树,到后来发展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水气植树法”“甘草平移法”“无人机植树法”等,一代又一代坚守在库布其沙漠的治沙人走过了在野外睡帐篷的日子,走过了白天种树晚上浇水的日子,他们把每一棵树苗从春上管护到第二年春上,确保其可以存活、生长。30年如一日的坚持,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库布其6000平方公里的荒漠终于变为绿洲。  高毛虎说,如今的库布其,已经有6年左右没刮过沙尘暴了,刮风都是清风拂面。他当上了民工联队队长,做了种树带头人,还跟着亿利集团,走出库布其沙漠,将库布其治沙经验带到更多地方。在内蒙古通辽科尔沁沙地、河北坝上、内蒙古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西藏山南等地,种植工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防沙治沙助力脱贫攻坚,这样的“中国智慧”还得到了世界点赞。2014年,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2015年,“库布其模式”被巴黎气候大会标举为“中国样本”。“世界荒漠化治理看中国”成为国际共识。  高毛虎说:“这么多年种树治沙,我心里挺乐,我觉得这份苦没白受,汗水没白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回头看看我种过的树,一片绿色,我觉得值。”在高毛虎看来,库布其精神其实很简单,就是坚守坚持加科技创新和不离不弃。他说:“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幸福是干出来的。” (记者 叶子)[详情]

中国速度 世界瞩目
中国速度 世界瞩目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中国速度 世界瞩目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改革开放的40年,既是国家飞速发展的40年,也是你我小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上,一组组数字、一幅幅图片既记录着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也见证着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变化。 每天这架机票时光机前都围满了观众,通过互动的方式,观众可以体验不同时代买机票、乘飞机的过程。 那个时候对普通人来说,坐飞机出门可以说是不敢想的事,不仅是机票贵坐不起,而且还要审核你够不够资格坐飞机。而如今,坐飞机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已经是一件很平常不过的事儿,任何人随时都可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从230.9万人次到5.52亿人次,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航客运量的变化,目前中国民航共有定期航线4418条,通航60个国家的158个城市。民用机场从1978年的78个增加到2017年的220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已经形成世界级机场群。 与此同时,四十年來,我国公路建设通车里程从89万公里增长到477万多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目前通行里程达到13.65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一。从胶州湾大桥、到杭州湾大桥、再到刚刚落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我国公路跨海大桥建设也在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同样令全球瞩目,甚至很多外国领导人来访时还提出要体验中国高铁速度。 家住山西太原的韩安治老人年轻时由于因公出差,现在因为孩子在北京工作,几十年来频繁来往于太原和北京。 同时为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2014年中央进一步提出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行好的要求。这张照片是云南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无量山村的跳菜队正在表演,“跳菜”是一种彝族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几百年来都被封闭在大山深处,正是“四好农村路”,让“跳菜”走出了大山,每年到全国各地表演近百场,作为跳菜传承人,56岁的阿本枝这天特意赶到北京来看展览。[详情]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新华社展项扫描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新华社展项扫描

  原标题:笔墨书峥嵘 光影绘壮美——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新华社展项扫描 11月24日,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新华社“追光忆影”展项前参观。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题:笔墨书峥嵘 光影绘壮美——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新华社展项扫描 新华社记者黄小希、施雨岑、丁小溪 读一读不同时期的新闻报道,听一听“洋记者”说她眼里的中国,定制一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明信片”……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新华社精心设计的相关展项带给人们丰富的观展体验。 此次展览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改革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新华社、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联合举办。 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以新闻媒体的独特视角,通过文字、图片、新媒体作品等,反映40年来的重大事件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漫步影像长廊感受“大美中国”,在“时光讲述”“岁月罗盘”“追光忆影”中品味美好生活……颇具年代感的创意、富有时代感的呈现,让新华社展项成为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 11月24日,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新华社展区进行定制明信片互动体验。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来到新华社主办的“大美中国”影像长廊,人们顿时会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这一展项运用两块各长33.5米、高6.6米的长屏,将两个展区之间的通道打造成光影世界。 行走在影像长廊里,24小时延时拍摄的蓝天下的北京、塞罕坝秋景、长江经济带沿线风光、中国高铁等画面,以及56张无人机航拍图片、83张各族各界群众的笑脸照片、57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的照片等令人目不暇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盛宴,让观众直观感受改革开放40年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发展与腾飞。身处其中的人们,不时举起手机、相机,拍下酷炫画面或合影留念。 “我们要把中国的‘大’和‘美’体现出来,不仅展现形式上要大气,还要通过内容的精心选取,让观众看到祖国高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快起来。”谈及设计创意,新华网数字影视制作中心总经理张祺说。 巨变中国,让来自英国的新华社外籍记者海伦·本特利心动不已。在展览的第二展区,以海伦为主角的一部时长3分多钟的竖屏视频短片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11月23日,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新华社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我刚到中国时,只有一个小行李箱,只计划待一年。”双面高清显示屏上,海伦笑着讲述自己当年的经历,“四年来,这个行李箱陪着我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我看到了中国人的勇气、决心和智慧。” 早上在西安看兵马俑,下午在成都看大熊猫,穿越秦岭的旅程崎岖美丽,原本要耗时13个小时的火车,如今乘坐高铁只需3个小时……海伦盘点着中国的沧桑巨变。她说,中国给她的惊喜,还将继续。 在第二展区,来自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孙昭排了数米长队后,终于等到参与新华社“见证四十年”互动体验项目。这是一个外观被设计成相机机身的系统,精选了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改革开放以来具有纪念意义的12张经典照片,观众可选择喜爱的一张作为背景,点击屏幕快照,即可将自己的人像与背景合成,生成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明信片”,并可现场打印取走,留作纪念。 一张张笑脸,定格在“个人定制”的“明信片”里,拉近了观众与改革开放40年来一个个经典瞬间的距离。孙昭觉得,这个互动项目很有意思,“等这么久是值得的”。 除了定制“明信片”,新华社还精心设计了“留声四十年”互动体验项目,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扫描观众的面部信息后,系统智能匹配一首与其气质相符的经典歌曲,以熟悉的旋律唤起人们的回忆。 11月23日,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新华社主办的“大美中国”影像长廊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在“见证四十年”和“留声四十年”互动体验项目旁,是由时光转盘和报道内容两部分组成的“岁月罗盘”展项。“岁月罗盘”的中心是一个地球仪,上面的亮点代表新华社180个海外分支机构。观众通过操作“岁月罗盘”上的触摸屏,调整时光转盘,选择报道内容,新华社相关作品就会在触摸屏和墙上的大屏呈现。 文字记录了岁月蹁跹的脚步,图片是时代投射的剪影。同样位于第二展区的“追光忆影”展项,以“新华社与您一起穿越时空”为主题,运用弧面长屏,展示40年间新华社记者拍摄的反映民生变化的经典照片。这些照片被制作成缓移播放的胶片长卷,象征岁月流动、时代变迁。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于11月13日上午开幕。开展以来,各界群众参观热情高涨。截至11月26日,累计现场观众达到52万多人次。[详情]

国运盛体运兴 改革铸就中国体育腾飞路
国运盛体运兴 改革铸就中国体育腾飞路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国运盛 体运兴 改革铸就中国体育腾飞路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正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到今天累计参观观众已经超过50万人次。在展览上,体育领域获得的一个个奖杯、奖牌和一项项突破,也从一个侧面记录着中国的飞速发展。 这张图片记录了新中国参加世界奥林匹克的起点--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1984年,许海峰斩获中国奥运史上的首枚金牌。这些记载着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个辉煌瞬间,让聂卫平、叶乔波、钱红等在不同时代为国家挣得荣誉的世界冠军们,钩沉起各自的记忆。 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并创造了世界排球史上首个“五连冠”。那一年,北大学子喊出了“团结起来 振兴中华”的口号。女排精神激励了几代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拼搏奋斗。1990年北京亚运会,2008年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快速发展、崛起中的中国。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又在告诉观众,北京即将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过冬奥会的“双奥运城市”。 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赛事和管理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提速,并在篮球等领域已初见成效。引进高水平外籍球员、教练员同时,也有更多中国体育人才走出国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详情]

国家博物馆的这个展览 来过的人都说体验感满满
国家博物馆的这个展览 来过的人都说体验感满满

  原标题:国家博物馆的这个展览 来过的人都说体验感满满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11月13日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开幕以来 观者如云 反响热烈 来过的观众都说体验感满满 一同感受下现场的气氛吧 想知道在上百米高空走线的感觉吗? “电力天路”体感交互系统着实让体验者手心冒汗↓↓↓ 这个书法台上没有墨水 只用干毛笔、手指即可书写 字迹可同步投射在显示屏上 还可保存后扫描二维码分享↓↓↓ “机票时光机”呈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 不同时间节点机票、登机牌的 变迁和未来发展趋势↓↓↓ “天猫魔镜和试妆镜”吸引了大量女性观众 轻触大屏幕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试穿的服装 观看到整体着装效果 让消费过程变得更加便利↓↓↓ “本色中国”VR项目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展区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智能画像机器人“大千”在为一名观众画头像 吸引众多观众围观 “大千”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 画一幅头像大约需要3至5分钟↓↓↓ “复兴号”动车组模拟驾驶平台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注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模拟主播台 吸引了不少参观者拍照留念↓↓↓ 4K体验厅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观看↓↓↓ VR体验厅也同样备受青睐↓↓↓ 众多参观者排队体验 新华通讯社的“留声40年:扫描人脸生成你的时代金曲”互动项目 和“回眸历史——定制改革开放40年纪念明信片”项目↓↓↓ “时光博物馆”里的老物件 勾起了许多观众对过往的回忆↓↓↓ “深海勇士驾驶互动体验”项目让观众走近潜水器模型 体验水下4000多米深潜↓↓↓ 观众在互动合影区拍照留念↓↓↓ …… 现场可体验的项目可不止这些 @你,快来亲身体验伟大的变革吧! (视频剪辑/冯文雅 资料来源:新华社、新华网)[详情]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持续升温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持续升温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持续升温——7次政府机构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有3幅图板介绍7次政府机构改革 本报讯(记者  李天际)正在国博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持续升温,累计参观人数已经突破52万。北京青年报记者探访时发现,一组反映改革开放后7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图板见证了中国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历程。 由多个展厅组成的“历史巨变”展区,每天都会涌入大批的参观者,从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执照,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承载几代人记忆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彩电、冰箱,到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在经济、国防、民主法治等方面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生动展现了国家在40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介绍行政体制改革的展厅中,有3幅图板并排展出,上面的内容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来所进行的7次政府机构改革。图板上,每一次的政府机构改革被梳理得简洁而又清晰,同时在图板下方的玻璃展柜里,还配有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和2018年国务院机构设置的相关文件等实物。 根据图板介绍,改革开放后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机构改革是在1982年。当年的1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随后启动的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所属部委、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由100个减为61个,工作人员编制缩减四分之一。 11年后的1993年,我国再次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撤并专业经济部门和职能交叉机构,改革后国务院所属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由原来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 而政府职能转变有了重大进展的是在1998年,那一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来的40个减少到29个。 5年后的2003年,我国又一次通过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出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例如商务部就是在那一次的改革中组建而成的。 200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首次提出“大部门体制”的概念,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一批新部门,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2013年的那次改革,则是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那次改革中,铁道部等多部门被撤销,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5个。 今年进行的第7次政府机构改革,着眼于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组建了如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等一批新部门。 北青报记者发现,不少来自政府机关的观众对机构改革的内容格外关注,“看到这些图片感觉很亲切,作为经历者,我们看到了每一次精简机构带来的变化。”一位来自中央部委的参观者感慨地说。 摄影/本报记者  李天际[详情]

12天52万余人次国家博物馆见证伟大的变革
12天52万余人次国家博物馆见证伟大的变革

  原标题:12天52万余人次国博见证伟大的变革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目前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众多观众前来参观体验。通讯员 陈晓根摄   本报讯(记者 刘冕)昨天,是《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开展第12天,累计参观人数突破50万人次,达524517人次。参观者们从四面八方赶到国家博物馆,回望40年,见证“伟大的变革”。 昨天虽是周一,国博改变了闭馆规矩,观众如潮。讲解员不停歇地讲述着改革开放40年的故事,累计讲解260批次。 “我年轻的时候,买什么都要凭票。”从山东到北京出差的王先生,特意腾出半天时间到国博参观,他说,“刚过去的‘双十一’,我一口气儿下了十多单,基本都到货了。改革开放40年,人民生活所需的物资从最初的短缺,需要定量供应,到日渐繁荣,我们是改革最大的受惠者。” 40年时光荏苒,中华大地上演了一幕幕伟大的变革。展厅里,几乎每一位观众都可以讲述一段自己与改革开放的故事。 “40年前,我住在大杂院里,生火做饭都在院子里,每天头发都特别黑,因为都是煤渣子。一到下雨天,院子里不好生火,吃饭就发愁。”刘先生年过花甲,跟原来的几位老街坊相约看展,在四合院微缩模型前,他说,“很早我就搬到楼房了,现在吃穿都不愁了,就惦记着好好锻炼身体,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滋味儿。” 一位穿着校服的中学生拿着手机,将展柜里陈列的“1977年的高考考生准考证、大学新生户口迁移证明和学生证”拍下来,她说:“我回去想写一个小的剧本,内容就是改革开放40年学校里的变化。看了这次展览,让我更深地了解改革开放,也更有兴趣去认识这段历史。” 科技的日新月异,是令人深刻的改革记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透视模型;蛟龙、海龙和潜龙“三龙兄弟”深海探测装备模型;炫酷的航天服……都成为观众们青睐的合影对象。体验VR技术,通过双面透明屏看中国巨变,“国博仰”看《清明上河图》……高科技的应用,让观众有机会穿越千年。 展厅里,有这样两幅照片。一幅是1978年拍摄的宁夏中卫沙坡头,零星散落的几株枯树,一派荒凉寂寥;一幅是今日的中卫沙坡头,已是一道“绿色屏障”。陈宇是一名大三学生,他说:“过去40年,中国人不断努力,创造出一个美丽中国。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让家园更美好。”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沙盘前,围着一群中学生,一位学生说:“我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将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相信通过努力学习,我一定会在这片规划图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来源: 北京日报[详情]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已开放11天 共48万余人次参观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已开放11天 共48万余人次参观

  原标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已开放11天 共48万余人次参观 央广网北京11月25日消息(记者陈锐海)“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从11月14日开始对公众开放。开放首日就有3万多人赶赴国家博物馆,通过历史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展品等共同重温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 本次展览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央广网记者 荆宇琦 摄) 记者从国家博物馆了解到,截至25日,展览对公众实际开放的时间已达11天,累计参观人数为486331人次,日均参观人数约4.5万人次,累计讲解3877批次,共收到观众留言81.31万字。 其中,11月25日的参观人数为47898人次,讲解231批次,收到观众留言12.34万字。 馆内设置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展览说吧”,参观者可在其中留言。(央广网记者 荆宇琦 摄) 据悉,本次展览设计了关键抉择、壮美篇章、历史巨变、大国气象、面向未来等6个主题展区,运用历史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沙盘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和元素,充分展示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馆内通过系列老物件展示了40年来百姓生活发生的变迁。(央广网记者 荆宇琦 摄)[详情]

从“卫星上天”到“嫦娥探月”
从“卫星上天”到“嫦娥探月”

  原标题:改革开放四十年·见证时代大变迁 从“卫星上天”到“嫦娥探月” 天津北方网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从卫星导航到移动通信,再到自然灾害监测,航天服务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频频“交会对接”。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来,我国航天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创造了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本期,我们来关注航天事业,从突破“卫星上天”,到实现“载人航天”,再到“嫦娥探月”……(津云新闻编辑 刘颖 张瑜 王舒瑶) [详情]

中国制造:从大国重器到智能科技
中国制造:从大国重器到智能科技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国制造:从大国重器到智能科技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正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不仅让人们抚今追昔,感叹中国大地4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件件大国重器模型更是让观众倍感自豪。 这个被观众层层围住的,是“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全景体验装置,观众可以自己操作,全方位、多角度感受潜水器的下潜过程,漫步几千米深的海底,体验深海探索的奇妙旅程。 “深海勇士”是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去年10月份完成全部海上试验任务。曾随“深海勇士”号完成过6次下潜任务的试航员刘烨瑶,还在现场与观众们分享了他的下潜经历和自身体会。 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在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飞速发展,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转变。 这个正在展览现场模拟做手术的,是我国第三代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它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详情]

勇攀技术高峰 新时代清明上河图式的史诗般壮美画卷
勇攀技术高峰 新时代清明上河图式的史诗般壮美画卷

   央视网消息(记者 刘春妍)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二展区“壮美篇章”第七单元“勇攀科技高峰”,重点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接续攻关,勇攀科技高峰,科技创新格局发生历史性变革,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在这里,观众能近距离接触长征系列火箭、“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高科技产品模型。 这是“天河三号”E级原型机机柜,“天河三号”的成功研制和技术突破,保持了我国超级计算机研制水平的国际领先地位,系统峰值性能达到3145万亿次,工作一小时相当于全国人民连续计算上万年,将在国民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国家安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计划)是我国平等参与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国际合作项目,聚变能源燃料取自海水,不产生高放射性物质,被称为人类最理想的未来能源。中国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环境问题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充分体现了中国科技人的豪迈气概。 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2016年9月15日成功发射,入轨以来,先后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交会对接,突破航天员中期驻留及推进剂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重大应用效益的成果。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10模型。 这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1:1透视模型。 此次展览中向观众展示了出舱国旗、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航天员手套、航天员食品包。这里陈列的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舱内航天服。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是我国研制的首次在外天体实施软着陆的航天器。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标志着我国空间探测技术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这是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实物模型。 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最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我们实现世界上泥质粉沙储层类型首次成功试采,创造了持续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世界纪录。 这是载人深潜支持母船以及蛟龙、海龙、潜龙“三龙兄弟”深海探测装备模型。 图为AG-600(鲲龙)水陆两栖飞机模型。 AG-600(鲲龙)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可执行应急救援、森林灭火、海洋巡察等多项特种任务,填补了中国大型应急救援装备的空白。 高分三号卫星是我国高分专项中第一颗雷达遥感卫星,也是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未来我国将建立起全天候、高精度、全波段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为现代农业、资源环境、公共安全、海洋勘测等重大领域提供服务和决策支持。[详情]

坚持改革开放 实现“开放 合作 共赢”
坚持改革开放 实现“开放 合作 共赢”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坚持改革开放 实现“开放 合作 共赢” 央视网消息:在“历史巨变”展区,通过小小厨房的变化我们见证了历史跨越,下面我们再去“开放 合作 共赢”单元去看看。 在“开放 合作 共赢”单元,通过实物、模型、图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展现了40年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白工业园沙盘展示了园区一期8.5平方公里的规划和建设成果;中欧班列目前已经可以通达欧洲15个国家 44个城市。这些都展现着5年来,“一带一路”从理念变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多哈举 行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签字仪式,展览上就模拟了当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的场景。 40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已成为世界主要消费市场。从“广交会”到“进博会”的时间隧道,展示了从举办“广交会”促进中国产品、 品牌走出国门,到2018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促出口向进出口平衡转变,也展现了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详情]

光荣与梦想是继续前进的动力
光荣与梦想是继续前进的动力

  原标题:光荣与梦想是继续前进的动力 光明日报评论员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1978年的冬天,安徽小岗村的18户农民签下这份“生死契约”,18个红手印就这样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这段故事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当它凝固为一座雕塑出现在眼前,还是会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40年前,民生多艰、改革不易;而40年后的今天,农民仓廪实、衣食足,而且还有了自己的节日——丰收节。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开设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通过雕塑、图片等多种形式,全面立体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深刻变化。 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但对国家、个人来说,则是决定命运的窗口期。新中国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中国第一件专利证书,在诸多的“第一次”中,个体梦想与国家腾飞同频共振;第一台国产计算机、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时会议主席使用的木槌,中国意气风发“越过长城,走向世界”;“天宫二号”九天揽月,蛟龙、海龙、潜龙“三兄弟”五洋捉鳖,东方大国气象万千。 越是拉长时间轴往回看,越是能清晰看到变化之巨、跨越之大;越是仔细埋头从细处察,越是能明显感到思想澎湃之力,破茧成蝶之美。是什么让这片土地得以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又是什么力量推动壮阔东方潮不断奔涌向前?答案就在这场名为“伟大的变革”的展览中。这场国人口中的“回忆杀”,诠释了改革开放作为“关键抉择”“活力之源”“重要法宝”“必由之路”的深刻内涵。 从中国南海边的“一个圈”,到深圳莲花山下的宣言,再到南海之滨的强音,从小岗破冰到浦东逐浪再到雄安扬波,一次次的举旗定向拨开改革迷雾,一次次的勇毅担当辟开改革征途。获得感超预期抵达,激荡起普通人难以抑制的自信与骄傲;发展前景逐渐明朗,激发起无数人团结奋发的昂扬斗志。完整或者部分亲历了大国与小家变化的人,都不难搞清楚,中国人为什么对改革总是满怀期待与深情。 40年栉风沐雨,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重要关口。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等等,都需要我们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启更有深度、更具力度的改革,更恢宏的胜利静待当代人去创造。 在展览中,有面“笑脸墙”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让人有理由相信,精彩的故事还将继续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书写,也更让人相信,美好的未来,就在不远的前方。 来源:光明日报[详情]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奋斗者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奋斗者

  原标题: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奋斗者 光明日报记者 俞海萍 刘华东 14日对公众开放以来,迎接29万人次参观,累计留言45.45万字——在国家博物馆,一场名为“伟大的变革”大型展览,再次让“改革开放”成为人们口中的热门词汇。 这场发端于40年前的伟大变革,开启了中国历史一个崭新阶段。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 漫步展厅,党中央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关键抉择、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跨越、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向世界引领未来的大国气象……40年史诗般的壮美画卷缓缓展开。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每天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光明日报记者 彭景晖摄/光明图片 与祖国的伟大变革欣喜相逢 40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绳绳相继,带领中国人民推动改革开放从探索到全面推进再到全面深化,走过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 全国科学大会、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央工作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个重大时间节点、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一个个重大决策部署,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擘画。 40年来,百姓生活不断改善,大事件中、细微之处,幸福感和获得感已浸润生活。人们流连于老物件展柜前,看40年来电视的变迁。光明日报记者 彭景晖、蒋新军摄/光明图片 国内生产总值从0.37万亿元到82.7万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从0.11万亿元到17万亿元,城镇化率从17.92%到58.52%……1978年同2017年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对比图表,展示着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40年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展览中展示的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1万多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4个城市;中国和白俄罗斯共建的中白工业园,向世人展示着“一带一路”从理念变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从“广交会”到“进博会”,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消费市场。特殊的时间节点,总能站在历史洪流中指向定位,使每一个中国人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 40年来,百姓生活不断改善,大事件中、细微之处,幸福感和获得感已浸润生活。观众在观看税务改革实物柜台。光明日报记者 彭景晖、蒋新军摄/光明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深沉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推动新一轮改革大潮澎湃涌起。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从提出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到以更大气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部署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徜徉展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壮丽画景徐徐铺开。 “超级壮阔”“期待未来”……置身场馆,如同站在40年时空坐标轴的原点之上,俯仰绵延壮阔百万里,领略风雷激荡40年,感动之余,观众们纷纷留下自己的感言。 与人民的辛勤奋斗同向共行 40年改革开放,既是一段国家的辉煌传奇,也是亿万人民的奋斗之歌。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坚定地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幕;“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诉说着令世界回味的“春天的故事”;忆往昔,“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看今朝,陆家嘴高楼林立,处处彰显着上海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展厅里,一个个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与地标,生动讲述了40年来中国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40年来,百姓生活不断改善,大事件中、细微之处,幸福感和获得感已浸润生活。中学生倾听医疗发展状况介绍。光明日报记者 彭景晖、蒋新军摄/光明图片 1977年的高考准考证、土地拍卖第一槌、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一件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物品,陈列在岁月的橱窗里,牵引着历史的关键走向,见证着40年极不平凡的历史进程,不同年龄的参观者都钩沉起一段属于自己的记忆。 布票、粮票、肉票见证了人民生活日渐繁荣;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老物件,触发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共鸣;一段2分钟的视频,生动展现了40年来中国人年夜饭的变迁,从满足温饱到丰盛美味,再到追求营养健康。从“群众服饰变化展”到“时光博物馆”,无不展示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折射出百姓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在《中国经济闪耀东方》主题片中,一座高高的沙丘上,库布其治沙团队把5600株沙地柏种成“绿色中国梦”5个大字,30年专注于环境综合治理,治沙人的坚守,成就了著名的“经济绿洲”。 个人生活的点滴记忆,汇聚成时代发展的洪流。40年来,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户家庭都发生着巨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逐步实现。40年征程告诉我们,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中国人民追梦的脚步,时代发展的壮美画卷上,会刻画出最动人的奋斗者的姿势。 与民族的美好未来不期而遇 40年时光穿梭。在这里,我们回望来路,见证成长的印记;通过炫酷的高科技,我们也看到了未来。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展厅内,航天技术展区、航海技术展区交相呼应,延展着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蛟龙、海龙、潜龙“三龙兄弟”深海探测装备等,展示了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历史性成就。 人工智能机器人、南水北调工程模型、复兴号动车组模拟驾驶平台、C919大型客机模型……基础设施、中国制造、高精尖科技等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展现出泱泱大国的万千气象。 40年来,百姓生活不断改善,大事件中、细微之处,幸福感和获得感已浸润生活。观众在1977年高考现场照片前拍摄。光明日报记者 彭景晖、蒋新军摄/光明图片 在“穹幕影院”,4D动画展示着逼真的《清明上河图》,仿佛随舟顺流而下,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尽收眼底;在智能家居体验区,观众戴上VR眼镜就能看到虚拟技术呈现的模拟家装;在“深海勇士驾驶互动体验”项目,观众走进潜水器模型,就能获得4000多米的深潜感受;互动合影、智能机器人画像、模拟体验电网工人高空走线,无不描绘着令人神往的未来。 “大美中国画廊”集中展示改革开放快起来的中国速度、亮起来的城乡夜景、美起来的人民生活。塞罕坝秋景、长江经济带沿线风景,将祖国之美、时代之美展现在观众面前,汇聚成改革开放40年来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腾飞图景。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正如看完展览后,讲解员的结束语——伟大变革始于足下,人民幸福源于奋斗,砥砺奋进正当时! 来源:光明日报[详情]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小小厨房见证历史跨越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小小厨房见证历史跨越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小小厨房见证历史跨越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正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从14日对公众开放一周以来,参观人数已经接近30万。进入展厅的观众仿佛是进入了一台时光穿梭机,穿梭流连于40年来的沧海桑田,大到国家、城市,小到家庭你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 在主题为“历史巨变”的展区,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缝纫机,还有手表,这些当年人们结婚时的四大件引起很多人驻足感慨。其中一台陈旧的双开门电冰箱,让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张宇庆老师的记忆仿佛一下子回到了40年前。 从厨房中唯一的电器灯泡,到嵌入式炉灶、洗碗机、净水器等琳琅满目的各种厨房电器,40年光阴荏苒,小小的厨房也见证着中国人从满足温饱向追求更高质量生活的跨越。 从1978年开始,中国家电行业用40年的时间,产值和规模增长了45倍。去年中国家电全球销售金额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特别是包括冰箱在内的厨电产品,中国已经不仅仅是全球市场的制造基地,而且还是全球的研发创新基地。目前,中国家电已经占到全球家电市场的三分之二。[详情]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上体验科技互动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上体验科技互动

  原标题:在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上体验科技互动 ↑11月20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大国气象展区,观众拿着画像与智能画像机器人“大千”合影。“大千”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画一幅头像大约需要3至5分钟。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目前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览上丰富的互动展示融合了科技、新媒体等元素,受到观众喜爱。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11月20日,在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大国气象展区,参观者在体验“本色中国”VR项目。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11月20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壮美篇章展区,观众在体验新华通讯社的“留声40年:扫描人脸生成你的时代金曲”互动项目。这个项目通过为观众拍摄照片,根据观众的性别和面部特征为其推荐生成不同时代的金曲。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11月20日,在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大国气象展区,来自湖南的64岁老人黄承初在一个智能电子书法台上写下“改革开放”4个字。书法台上没有墨水,只用干毛笔、手指即可书写,字迹可同步投射在显示屏上,还可保存后扫描二维码分享。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11月20日,在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壮美篇章展区,观众在体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AR体验项目,与一只“CGTN熊猫”互动,并拍摄照片。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11月20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大国气象展区,智能画像机器人“大千”在为一名观众画头像,吸引众多观众围观。“大千”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画一幅头像大约需要3至5分钟。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11月20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壮美篇章展区,观众在体验新华通讯社的“回眸历史——定制改革开放40年纪念明信片”项目。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详情]

向阳花木易为春 绿色发展之“木”的故事
向阳花木易为春 绿色发展之“木”的故事

  原标题:向阳花木易为春——绿色发展之“木”的故事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题:向阳花木易为春——绿色发展之“木”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周红军、孟昭丽、赵银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林木变“银行”,荒山变“金山”。“向阳花木易为春”,一个新理念的滥觞给现实带来一场华丽的蝶变。 赤水、沙县、鹿泉,记者走过的这三个地方,在中国地图上都只是非常小的点。它们的故事,也并不惊天动地。但小小的片段,却也足可让你感受到这场生态变革大潮中的无限风华。 一根竹的重生 2017年10月底,国务院扶贫办公布全国2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赤水成为贵州首个脱贫出列县。 怎么做到的?或许,我们可以从一根竹子的重生上,寻得踪迹。 赤水,素有“竹子之乡”之称。漫山遍野的竹子,成为当地政府脱贫攻坚的突破口。 一根竹子,可以变出多少花样?赤水人从竹笋到各类竹制品,再到竹海旅游……几乎将吃用玩“一网打尽”。 念好“竹子经”,财富滚滚来。“三多”村的变化,正是生动体现。黎明村在2013年时还是个有名的“穷三多”村:失学儿童多、贫困户光棍多、无业游民多。到2017年,却成了产业多、小老板多、收入多的“富三多”村。 变化的奥妙,在竹子上。乡村道路的修建,让竹子的采伐利用率大大提升,村民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这个村位置最偏远的黄连沟组,曾经的贫困户罗刚说,以前一家人守着竹子却没钱花,而今他家一年光竹笋的收入就有6万元,再不用为生计和孩子的读书费用发愁了。“没想到,天天抬头就见的竹子,让我们家过上了好日子。以后,这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竹子一端挑起了“生态”,一端挑起了“经济”,二者之间的和谐转化,带来的是生态和经济的皆大欢喜。 一根竹子的重生背后,是理念的大转变,是发展的大文章。 一片林的变迁 林改,福建是领航者,更是与时俱进者。 随着生态建设的推进,从2010年起,福建对一些位于交通主干线、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区位的商品林实行限伐政策。 不砍,林农利益受损;砍了,生态环境受损。两难之境,如何破解? 三明市沙县为此进行了探索,打出一套精彩“组合拳”,实现了少砍树甚至不砍树也能致富,成功破解了这道难题。 这套“组合拳”的要诀在“机制创新”。 “四共一体”是一式,即通过“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享、收益共赢”的模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切实提高生态效益和经营效益。 创新赎买机制是又一式。推行直接赎买、定向收储、改造提升三种模式,重点推进“我出钱,你来改”的改造提升模式,既保障林农合理收益,又有利于提升林分结构和质量。 积极探索林业普惠金融新机制,建立林地经营权流转新机制等等,各式妙招环环相连。 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是“组合拳”招式的延伸。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小吃配料穿山龙、金线莲、五指毛桃等炖罐药材,建成小吃配料示范基地3万亩,现在产值已达5亿元。 此外,政府鼓励种植楠木等名贵乡土树种,提升林木价值。沙县力争到2020年完成新种植珍贵树种1万亩以上,并打造楠木产业基地。 式式显功夫,招招见实效。而今,沙县林木蓄积量达1376万立方米,林农涉林收入从2014年的2699元提高到了2017年的4856元。 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双赢! 一座山的蜕变 漫步石家庄鹿泉区德明古镇景区,仿古建筑鳞次栉比、潺潺河水悦人耳目。让人难以想象,它原来是个荒山沟。“就是光秃秃的一片山沟沟,连树都没几棵。”当地人说。 这样的变化,在鹿泉,已经不是稀罕事儿。 就说石井乡的卧龙山,原来一直被水泥制品厂占据,坑坑洼洼的山体、弥漫的尘土,让很多人躲着走。而今,随着大年初一风情小镇项目的落户,一个集文化体验、创业孵化、生态居住、农耕采摘、户外拓展等多模块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小镇,正在有序打造中。 一座座山蜕变的背后,是壮士断腕,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是生态优先,重塑绿水青山,培育绿色产业。 鹿泉曾是传统的水泥之乡。党的十八大以来,鹿泉在集中分批拆除水泥建材企业的同时,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启动一系列造林绿化行动。 当水泥扬起的尘埃被涤荡一清,当伤痕累累的大山重新披上了绿装,鹿泉未来的发展路径也日益明晰。一条涵盖山水游、文化游、工业游、康养游、美丽乡村游的“旅游+”新业态,正成为鹿泉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座山蜕变,一片天变蓝。从昔日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今天的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素质”兼备,“财貌双全”! 赤水、沙县、鹿泉,从西南到东南再到华北,从一根竹到一片林再到一座山,它们都找到了“生态、经济、民生”的利益平衡点,激发了生态保护的动力,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良好循环。 五年来我国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 点点绿意,是美丽中国最亮眼的底色。各地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正书写着中国生态治理的绿色传奇。(参与记者:汪军、闫起磊)[详情]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激发广大观众逐梦豪情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激发广大观众逐梦豪情

  原标题: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激发广大观众逐梦豪情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题: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激发广大观众逐梦豪情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姜潇 中国国家博物馆门前,“伟大的变革”五个大字巍然矗立。初冬的寒意,并没有影响全国各地观众们的热情。他们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排起长队,参观于一周前开幕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文献实物、一个个沙盘模型……六个内容展区的丰富展品,将40载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画卷般呈现在眼前,激发着观众们的逐梦豪情。截至20日闭馆时,累计参观人数已接近25万人次。 40年光阴荏苒,人们在这里读到国家发展的壮丽史诗—— 1978年同2017年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对比图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模型……在这些展品前,观众们纷纷发出“太震撼了”的感叹。 20日下午,500多名十三届全国政协京内新任委员走进国博,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反映中国地铁建设的历史照片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正光驻足良久。他用“无法想象”来概括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伟大变革,他说:“这就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生动展现。作为一名一线建设者,我们将在新时代继续努力,用智慧和行动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 人头攒动的展厅里,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龙吉平格外显眼。 第一次从湘西大山来到北京,这个苗家姑娘好奇地走进每一个展厅。她震撼于国家和时代前进的铿锵步伐,也感动于那些推动时代前行的人——罗阳、廖俊波、黄大年、李保国……出现在展览中的一系列人物形象,深深刻在了她心里。 “真为我们的国家感到自豪!”看完展览,兴奋的龙吉平告诉记者,“正是有强大的国家,有为国奉献的楷模,我这个山里娃才有机会走到这里见证这一切。真想把家乡的好茶好水带到这里,献给我的国家,献给那些为国家默默奉献的人们!” 40年岁月如歌,人们在这里感慨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 全国政协委员、演员张光北对一件件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变化的老物件儿印象深刻:“看到这么多历史图片、实物场景、沙盘模型,我很受启发。作为一名新任政协委员,我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新作为,奋斗新征程。” 排了很久的队,83岁的白玉宁大妈终于如愿坐进了“时光博物馆”里的年代照相馆,和朋友一起照了一张充满年代感的“老照片”。 穿越时空的记忆,让白玉宁大妈感慨良多:“现在,咱们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可在当时,吃穿都要用各种票证,光是布票,有时4个孩子就不够用。过年过节想吃条带鱼,得排老长的队!”在今天美好生活的映衬下,过去生活的种种苦,已化成老人心中甘甜的回味。 40年砥砺奋进,人们在这里许下为民族复兴而继续奋斗的心愿—— 看完展览,一位47年党龄的老人给工作人员写下这样的诗句:“四十七载跟党走,誓言伴随度春秋。忠孝家国初心在,青丝白发情依旧。蹉跎岁月苦追求,改革开放竞风流。复兴时代天地阔,实干圆梦乐悠悠。” 创造新的历史,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更多的观众用语音留言的方式,将自己的誓言留在这里。 “我专门从上海过来看这个展览。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将来能够参与改革开放的建设,非常荣幸也非常光荣。希望能和更多青年共同参与国家建设,让祖国越来越好!” “我是一名社区志愿者,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我愿意出一份力!” “作为在新世纪成长的一代,我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希望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徜徉于展览中,观众们笑着分享过往的酸甜苦辣,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来。 走出国博,改革开放40年的浪潮声犹在耳畔激荡不已,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彩传奇仍在继续。[详情]

部分在京全国政协委员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部分在京全国政协委员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原标题:政协委员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坚定信心决心 创造美好明天 图为观众参观“大美中国”影像长廊。陈晓根摄(人民视觉) “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模型,为我们亲切、直观展现了改革开放伟大的历史进程,十分震撼!”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后备感振奋。他表示,要进一步研究改革开放的发展经验,总结规律,为国家的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20日,部分在京全国政协委员集体来到国家博物馆观展,“深受鼓舞”“催人奋进”“深刻感受到了‘四个自信’”……参观过程中,委员们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复兴号”动车组模拟驾驶台,委员们争相体验。“中国高铁是中国智慧、中国贡献的代表,也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的一个缩影,我们引以为傲。”刚刚体验过模拟驾驶的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智敏说。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地铁从1座城市增加到32座城市,运营里程从60多公里增长到5000多公里。”听到讲解员的解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董事长谢正光感触良多,“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北京地铁的迅速发展。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必将更加富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34722亿元,占GDP比重4.2%。全国政协委员、影视演员张光北表示:“40年前,怎么也想不到中国电影能有这么高的票房、这么多的银幕。参观展览,让我深受鼓舞,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更有信心。”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影视演员张凯丽也表示赞同,“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是幸运的,一定要感恩时代、书写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本次展览广泛运用互联网+、VR、AR等手段,营造立体展陈体验空间,实现艺术与技术高度融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丁小岗兴致勃勃地体验了一次机器素描画像,“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工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的产业工人要不断适应新科技、学习新理念,进行创造性创新性劳动,才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对此,广大工人有决心也有信心。”  现场摆放有20台观众留言机,“祝福伟大祖国”“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新时代,你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等留言振奋人心,委员们也纷纷留言表达对祖国的祝福。截至目前,展览累计参观人数已接近25万人。[详情]

全国政协委员:凝聚共识 坚持改革开放道路
全国政协委员:凝聚共识 坚持改革开放道路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全国政协委员:凝聚共识 坚持改革开放道路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下午,在京的全国政协委员集中参观了正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政协委员们表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年的伟大成就让大家更加坚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从绿皮火车模型,到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模型,再到高铁网发展示意图,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的赵红卫对我国铁路40年来的发展变化有着切身体会。 在展览现场,很多图片、实物也见证着政协委员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今天前来参观的很多都是今年初新当选的委员,他们表示倍感光荣、也感到责任重大。[详情]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展览办负责人答记者问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展览办负责人答记者问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展览办负责人答记者问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11月13日上午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展览。大型展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3天来参观人数就突破了10万人。不少观众通过现场留言、网络评论等方式,表达想了解更多展览筹展布展背后故事的想法。为此,新华社记者专门走访了大型展览办公室负责人。 问:请介绍一下举办大型展览的总体考虑。 答:为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力营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浓厚社会氛围,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改革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新华社、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在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大型展览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通过举办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浓墨重彩地宣传展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宣传展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和卓越能力,宣传展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变化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必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的理论是正确的、党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是正确的,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问:请介绍一下展览的主题和定位。 答:大型展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开放40年光辉历程为主线,紧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聚焦大事要事喜事,多角度、全景式集中展示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突出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战略决策部署,展现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展现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政治魄力和坚定决心,展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大型展览紧紧围绕改革系统性,贴近群众感受,突出展示群众、生活、文化和故事,强化展示历史纵深感、群众获得感、发展成就感和新旧对比感,集中展示我们党的理论是正确的,党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改革开放一系列战略部署是正确的,着力增强历史厚度、文化深度、感情温度,努力为展览深刻的思想性寻求完美的艺术表达。 问:请介绍一下展览的特色和亮点。 答:大型展览着力聚焦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时间、事件节点,遵循“有什么”“展什么”“怎么展”原则有序展开,强化前后对比、突出横向对照,适应观众接受习惯,精心打磨展览元素,运用展览语言,注重展览艺术,运用多种呈现形式,生动鲜活地展现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伟大创造。具体来说,有这么六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突出思想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改革开放40年光辉历程为主线,把握好大事要事喜事的时间节点、事件节点,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展示。 二是紧扣改革系统性。在展览内容整体逻辑上,对主体内容展区进行统一规划安排,进一步强化展示改革的系统性。 三是强化成就感。聚焦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浓墨重彩地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突出体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就感,充分展示干部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是体现创新性。精心设计观众互动区域和互动项目,依托展览举办各种活动,增强现场互动,鲜明时代特色,突出展示亮点。 五是营造现场感。在展览中,除了运用图片和文字进行展示外,还精心选择了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实物,精心规划了部分大型实物、沙盘模型,增强展览的说服力和现场感。 六是增强传播力。适应观众接受习惯,精心打磨展览元素,通过表现力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做到讲得清、看得明、记得住、传得远。 问:请介绍一下六个内容展区的情况。 答:展览的六个内容展区,是展览的主体部分。各个展区围绕各自展示重点,精心设计了主体色调、平面布局和展示流线,规划安排了各单元的展示亮点,做到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呼应。 第一展区是开篇视频《伟大的变革》,集中展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政治魄力和坚定决心。 第二展区是《壮美篇章》,通过实物模型、景观制作和场景还原等方式,再现改革开放的大事要事喜事,打开新时代“清明上河图”式的、史诗般的壮美画卷。 第三展区是《关键抉择——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聚焦重大时间节点、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决策部署,集中展示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战略决策部署。 第四展区是《历史巨变》,聚焦“五位一体”、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侨、对外开放、党的建设九个专题,全方位展示各条战线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取得的巨大成效。 第五展区是《大国气象》,在第三、第四展区基础上,进一步集中展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企业行业、重点和亮点领域改革开放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第六展区是《面向未来》,主要展示视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突出展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六个主题内容展区中,共有27个单元,展线1865米,拟展出照片1600余张、文摘30多幅、图表160多个、显示屏近100个,规划展示较大模型70余件、大型沙盘15件、重点实物近700件,设计互动项目近80个,各类展览要素总计超过10000项。 问:请介绍一下展览中互动体验项目的情况。 答:在分众化、智能化、信息化时代,人们更注重亲身体验、交流互动。本次展览广泛运用互联网+、VR、AR等手段,营造立体展陈体验空间,实现艺术与技术高度融合,使受众通过眼观、耳听、体感等多种方式参与进来,在互动参与中感到震撼、得到感悟、受到教育。除了内容展区设置互动参与项目之外,还专门开设了“大美中国”影像长廊、《清明上河图》穹幕影院、“时光博物馆”等多个集中的互动参与区域,这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创新。 比如:由故宫博物院等联手打造的《清明上河图》穹幕影院,采用一镜到底的技术手法,将原作画面还原成视觉上可移动的立体空间,再现北宋汴梁码头的场景,观众“坐”上汴河之舟,领略“两岸风光天下无”的繁华盛景。下一步还将加入新的内容,使观众领略全国各地的美丽风光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化,体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巨变。 比如: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打造的“时光博物馆”,是一个以展现改革开放40年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巨大变化为主题的创意体验空间,包括时光杂货铺、时光音乐墙、声音博物馆、年代照相馆、岁月交通局、时光打印机等项目,开展后吸引了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广泛参与。 现场还设置了“展览说吧”、语音留言台,方便观众表达参观展览的心情和感受,并请新闻媒体挑选精彩留言进行报道。 问:请介绍一下网上展馆的有关情况。 答:为扩大大型展览的社会覆盖,让受众能够随时随地体验展览,展览办委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建设了展览数字化网上展馆,与实体展馆同步推出,打造足不出户、永不落幕的展览。 网上展馆充分体现互联网开放、共享、多元的特点,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互动手段,全方位、数字化呈现实体展的全部内容。同时,还突破实体展的时空局限性,利用图文、视频、三维模型等,对重点展品进行延展和补充,加强了可视化的网络互动体验,使展览内容更丰富多样。网上展馆解说词的制作采用了国内先进的语音合成技术,全部由电脑和软件来完成制作。 网上展馆支持多种设备和终端,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通过电脑、手机、PAD等顺利打开,通过轻点鼠标、触摸手机,能够360度领略展览的精彩内容,满足大家不能实地观展的遗憾,也能让看过展览的观众重温精彩内容,还能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获得沉浸式、漫游式的情境体验。 问:请介绍一下大型展览参观组织情况。 答:大型展览于11月13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并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观众凭有效身份证件,可自主进馆参观。国家博物馆周边大型社会停车场较少,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有关展览参观的相关信息,请大家届时注意有关公告。 大型展览将陆续组织部分专场参观活动,还安排了媒体记者参观专场、外宾专场等,不断扩大主题展览的社会影响和教育效果。欢迎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踊跃参观展览,共同感受改革开放这40年。 问:请介绍一下扩大展览宣传效果的举措。 答:大型展览的展期有限,从以往展览经验看,很多观众特别是外地观众都反映,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所限,无法到现场直接观展。为持续扩大展览的宣传教育效果,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受众的观展需求,除了在央视网同步开设网上主题展馆外,我们还安排设计了一系列举措,如编印画册、举办讲座等,让更多的干部群众通过不同方式体验大型展览。还将依托展厅内40年群众服饰变化展项,组织北京服装学院师生,以走秀的形式,对不同年代时尚潮流服装进行动态展示。我们还将组织快闪、合唱等现场互动活动,营造欢快氛围,增加参与度和互动性。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 [详情]

外宾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外宾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原标题:外宾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本报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杨昊)“这次展览呈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巨大的变化,展览内容丰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塞利姆·贝洛尔塔亚在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后说。 19日,驻华外交官、驻华商务机构代表、外国专家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展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蛟龙、海龙、潜龙深海探测装备模型等展示了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历史性成就,外宾们纷纷拍照留念。“展览里不仅能看到中国的历史,更能看到中国的未来。”立陶宛驻华大使伊娜·马丘廖尼特说。 “除了观看展出的图片,我更想亲身体验科技创新的感觉。”来自俄罗斯、供职于中国国际电视台俄语频道的维卡对展厅内的互动体验项目很感兴趣。VR体验厅、智能机器人、模拟深海操作等项目满足了她的需求。 在“复兴号”动车组模拟驾驶台,斐济驻华大使马纳萨·坦吉萨金鲍体验了驾驶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线路环境中的运行场景。“中国近年来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这与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 40年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7.4亿,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减少到2017年的3.1%……听到工作人员的讲解,越南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阮氏泰通对中国的扶贫成果表示赞叹:“中国的扶贫事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彰显了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一等秘书拉赫·塔里克认为,改革开放不仅书写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奇迹,也改写了世界经济版图和全球经济治理格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这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经验和经典样本。”[详情]

风从东方来 中国成就世界瞩目
风从东方来 中国成就世界瞩目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风从东方来 中国成就世界瞩目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000多位外国驻华使节、专家、商务机构人员今天参观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他们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不仅惠及中国人民,也在惠及全世界。 复兴号动车组模拟驾驶平台,引起在场外宾的极大兴趣,他们争相体验“中国速度”。 不少外宾长年在中国工作生活,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不仅浓缩在眼前的展览里,也在他们的亲身体会里。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不仅让世界瞩目,中国的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正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详情]

改革开放40年 大国重器见证历史巨变
改革开放40年 大国重器见证历史巨变

          原标题:改革开放40年 大国重器见证历史巨变 今天(11月1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第六天,央视新闻新媒体继续带你看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哪些新成就?污染防治有哪些新科技应用?国防军队建设有哪些历程?我国自主研发的军事主战装备有哪些?来历史巨变展区,了解美丽城乡建设、大国重器和港澳台侨助力改革开放的生动故事。(央视新闻记者 宋自帅 郭萍 孟裕人 直播编辑 周梦鸽)[详情]

国家发展战略引领 发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国家发展战略引领 发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之五]国家发展战略引领,发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央视网消息(记者 刘春妍)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二展区“壮美篇章”的第四单元为“区域协调发展”。40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视频]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之区域协调发展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此次展览中精心制作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模型,向人们展示了雄安新区总体空间格局和城市规划蓝图。 这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模型。作为首都北京新两翼的一翼,北京城市副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承接主城区非首都功能,是新时代首都城市建设发展的缩影。 [视频]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之区域协调发展谱写新篇章 大屏幕展示的是区域协调发展“四大板块”格局、国家级新区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 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是长江航道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数字航道”和“智能航道”的核心和关键。它的运用能够为航行船舶实时提供航道信息服务、辅助决策服务、管理监控服务,对全面提升航道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航运管理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本网还将带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更多精彩内容,请您持续关注。[详情]

时代的记忆 历史的见证
时代的记忆 历史的见证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时代的记忆 历史的见证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进入展厅,不同年龄的参观者都勾陈起一段属于自己的记忆。 在第四展区,很多观众在这几台分别产自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电视机前凝神注目。他们说,看到这些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当年一群人围着一个小黑白电视,时而欢笑、时而感叹的场景。 进入80年代,虽然电视开始逐步走入家庭,但当时国产电视机技术落后、质量不可靠,电视频道也屈指可数,而且一般到晚上10点后就停止播出,那时电视里放出的结束曲也成为一家人互道晚安上床睡觉的标志。也是因为那时设备不稳定,每周二下午还是全国电视台停播检修时间,打开电视,所有台统一都是一个圆的电视色彩测试卡的图像。 1977年,我国电视机年产量20万台,到1987年,短短10年我国就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而到2017年,中国彩色电视机产量已超过1.7亿台,排名全球第一。电视机技术也经历了从显像管到平板再到数字高清、超高清的技术变革,目前我国在电视机领域已拥有多项世界领先技术,现在在世界各地的家电商场都有中国品牌的电视机,而且一些品牌还被摆放在高端产品柜台。 与此同时,中国电视节目生产量也位列世界第一,绝大部分电视频道不仅实现了24小时播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还在今年10月1日开播了国内第一个上星4K超高清频道,覆盖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有线电视网用户,成为全球覆盖用户最多的4K频道。在4K电视体验展区,许多观众都被4K超高清电视节目优异的画质和音效所叹服。[详情]

40年时光机穿越回去 你最想见到啥物件?
40年时光机穿越回去 你最想见到啥物件?

  原标题:40年时光机,穿越回去,你最想见到啥物件? 作者:张尼 万紫千红润肤脂、汽车月票、搪瓷茶缸、卡带……这些老物件,你还有印象吗? 日前,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这些几十年前寻常百姓家的生活用品作为展品与公众见面。 观众仿佛瞬间穿越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浓浓的怀旧风来了! 喇叭裤、玻璃弹球、鸡毛毽子……在展览上,小新看到了很多“70后”、“80后”儿时熟悉的物品,记忆一下被拉回到童年。 这些展品眼熟吗? 再看看这间老式小百货商店: 还记得商店里都卖些什么吗? 雪花膏曾经是妈妈们的最爱: 玻璃弹球——很多“80后”童年时代的珍宝: 搪瓷茶缸: 熟悉的玩具和零食: 谁玩过这个? 那个年代,还没有公交一卡通,人们还在使用月票: 80年代的门票: 80年代的年轻人也有自己的潮流。 “潮男”标配——喇叭裤: “卡带墙”带你回味当年的流行经典 : 看完这些熟悉的展品,你是否感慨万千? 改革开放之初,民众的生活虽然还不富裕,但却在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记忆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现如今,这些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难觅踪影。但它们曾经是每个普通百姓的生活必备,不仅成为时代的标记,更折射出几十年来的生活变迁。 40年里,社会也在发生着变革 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长什么样子?小新在展览上找到了它! 1980年,温州的章华妹领到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张泛黄的执照,见证了非公有制经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保险业务的保单和新中国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 著名的“傻子瓜子”招牌: 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广东省大进制衣厂使用的缝纫机: 1990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1年10月,市民在上交所门前排队办理股票账号登记手续: 中国政府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时使用的台笔: 40年间,中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0.37万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 经济总量世界排名从第11名跃升至第2名。 货物进出口总额从0.02万亿美元增长至4.1万亿美元。 贫困人口从7.7亿减少到0.3亿。 时间回到现在,科技正改变生活 展览上一系列“国之重器”的展出,让人大开眼界!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透视模型在展厅里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 舱外航天服与舱内航天服: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模型: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模型: C919大型客机模型: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模型: 小新还在展览上发现了不少新奇、炫酷的高科技产品。 能发电的瓦你见过吗? 这款薄膜太阳能发电瓦将柔性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可替代传统屋面瓦,是绿色节能建筑材料。 你还担心不会外语吗? 下面的这款翻译机采用多项全球领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中文与30多种语言即时互译。 想网购衣服又怕收到货以后不合适怎么办? “天猫魔镜和试妆镜”通过3D建模和智能搭配完成海量试穿体验以及淘宝一键下单购买,让消费者感受到新零售带来的便利。 “机器人”也能做咖啡吗? “猎豹移动”豹咖啡采用智能视觉算法,能够自主适应操作环境,可一站式深度定制咖啡,据说手法很专业。 来到展览,你也可以参与其中 除了展品让人目不暇接,展览上还有不少有趣的互动环节可以体验。 比如,这款极具“艺术气息”的机器人,可以现场为观众画像: 想体验下深海探险吗? 来试试“深海勇士”号驾驶互动体验,体验深海科考、勘探的乐趣: 参观完整个展览,是否想给自己留个影作为纪念呢? 在“年代照相馆”观众可以给自己来一张80年代的复古照片,而且“立等可取”: 互动合影区,也可以给自己来一张专属展览照片: 有的看,有的玩,介绍了这么多,你是否也想到现场一睹为快? 来看看本次展览有多火爆吧: 现场等待入场的观众队伍: 小新为了进入展馆参观,光排队等待安检就花费了将近一个小时时间! 入口处,前来参观的观众争相合影留念: 小新帮大家打探了一下,展览将会持续约两个月,参观入场时间为8:30至16:30,观众可凭身份证直接入场。 心动不如行动,也来亲自感受一下吧![详情]

他们朴实低调 做的事却总能惊艳世界
他们朴实低调 做的事却总能惊艳世界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他们朴实、低调 做的事却总能惊艳世界 央视网消息(记者 刘春妍)11月14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正式与观众见面。展览紧扣改革开放40年历程,6个主题内容展区,27个单元,多角度、全景式集中展示改革开放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没有来到现场的你不要着急,从今天起,我们将细数每一个单元,为大家一一解读展馆陈列的内容。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从18个红手印开始看看这片“希望的田野”。 第二展区“壮美篇章”的第一单元“希望的田野”,重点展示以小岗村“包产到户”为发端,拉开农业农村改革大幕,突出反映农业改革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1978年冬,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坚定地按下红手印,实施“包干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 40年来,农村改革成就辉煌。农产品告别绝对短缺,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日益丰富。农业告别“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乡村面貌根本改观。农民生活总体上告别贫困,走向全面小康。依靠党的坚强领导,依靠亿万农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这里展示的各种票证,包括布票、粮票、肉票和购买各种紧缺商品所需的票证,见证了人民生活从全面短缺到日渐丰富的历史。最有意思的是上海的半两粮票,当时,凭票可以购买一块儿点心或一碗小馄饨。 在这面墙的展板上,还有大量丰富的图片,呈现出“三农”事业的翻天覆地变化。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更多精彩内容,请您持续关注。[详情]

从单一到多彩 改革开放40年的时尚变化
从单一到多彩 改革开放40年的时尚变化

  原标题:从单一到多彩 改革开放40年的时尚变化 11月14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二展区“壮美篇章”中,特别设置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服饰变化展示,观众感受到40年来,着装的巨大变化。图为服装秀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11月14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二展区“壮美篇章”中,特别设置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服饰变化展示,观众感受到40年来,着装的巨大变化。图为服装秀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11月14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二展区“壮美篇章”中,特别设置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服饰变化展示,观众感受到40年来,着装的巨大变化。图为服装秀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11月14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第二展区“壮美篇章”集中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大事、要事、喜事,场景、美景、图景,打开了新时代“清明上河图”式的、史诗般的壮美历史画卷。其中,特别设置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服饰变化展示,从单一颜色到多彩服饰,从千篇一律的军大衣到时尚个性的风衣。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展区是由北京服装学院一支执行和策划团队做的,想通过这种阶梯性历史时间轴,把观众带入到历史的美好回忆中。伴随阶梯往上走,服装在颜色、材质、工艺、款式上不断发生变化,观众能够体会到时尚变迁,感受到服装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是非常真切的,象征人民的生活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蒸蒸日上。 当日下午,在第二展区“希望的田野”展板对面,一场特别的服装秀上演。伴随着《春天的故事》等具有时代记忆的旋律,20余位模特身着阔腿裤花衬衫、风衣发带、复古牛仔衣等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服饰进行走秀,他们手拿大哥大、收音机,抱着吉他,既展示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的服装变化,也展现人民群众生活上的点滴改变。 改革开放40年的时尚变化: 11月14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二展区“壮美篇章”中,特别设置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服饰变化展示,观众感受到40年来,着装的巨大变化(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11月14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二展区“壮美篇章”中,特别设置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服饰变化展示,观众感受到40年来,着装的巨大变化(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11月14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二展区“壮美篇章”中,特别设置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服饰变化展示,观众感受到40年来,着装的巨大变化(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11月14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二展区“壮美篇章”中,特别设置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服饰变化展示,观众感受到40年来,着装的巨大变化(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11月14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二展区“壮美篇章”中,特别设置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服饰变化展示,观众感受到40年来,着装的巨大变化(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11月14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二展区“壮美篇章”中,特别设置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服饰变化展示,观众感受到40年来,着装的巨大变化(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11月14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二展区“壮美篇章”中,特别设置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服饰变化展示,观众感受到40年来,着装的巨大变化。图为服装秀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11月14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二展区“壮美篇章”中,特别设置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服饰变化展示,观众感受到40年来,着装的巨大变化(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11月14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二展区“壮美篇章”中,特别设置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服饰变化展示,观众感受到40年来,着装的巨大变化(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11月14日,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第二展区“壮美篇章”中,特别设置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服饰变化展示,观众感受到40年来,着装的巨大变化。图为服装秀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详情]

来“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现场体验高科技互动
来“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现场体验高科技互动

  原标题:来“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现场体验高科技互动 千龙网北京11月16日讯 (记者 耿子叶)14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千龙网记者在现场看到,会场诸多高科技设备可以与参观者进行互动,VR体验厅、4K体验厅、融媒体互动区、可以和参观者对话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画像机器人、VR模拟深海操作、小鹰—500模拟机等,吸引了许多观众排队参与体验。 小鹰—500轻型多用途飞机是我国第一架按照中国民航适航法规研发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多用途飞机,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广泛用于飞行训练、公务飞行、农牧林业等通航作业。图为观众体验小鹰—500模拟机(11月14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制图 “天猫魔镜和试妆镜”互动设备,由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发,通过3D建模和智能搭配完成海量试穿体验以及淘宝一键下单购买,让消费者感受到新零售带来的便利。图为观众现场体验“天猫魔镜和试妆镜”互动(11月14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制图 巴西美丽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中国在海外投资建设的首个特高压工程,实现了特高压“技术、装备、标准”和“投资、建设、运营”两个一体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走出去”。图为观众体验该项目互动装置(11月14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制图 在“大国气象”展区,智能机器人正在为一位男士画像,吸引了层层参观者驻足围观,这个智能画像机器人名为“赛大千”。“它的眼睛部分是摄像头,可以通过扫描提取被画像者的头像。”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它画好一幅头像只需要两到三分钟。”图为智能画像机器人(11月14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制图 毛笔蘸墨、提笔运力,观众可以在展览现场体验电子屏写毛笔字,书写完毕后系统会自动保存,观众可通过手机扫码获取书写作品照片。图为观众现场体验电子屏书画(11月14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制图 “大美中国”影像长廊用照片、故事、24小时延时拍摄等形式,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成就。图为“大美中国”影像长廊(11月14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制图 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修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全长480公里,是以中国铁路标准设计、建设、运营的标轨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图为肯尼亚蒙内铁路沙盘(11月14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制图 1979年,深圳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人口7万,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现在的深圳,城区面积达到920平方公里,人口1250万,当年落后的小镇崛起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图为深圳相关内容展出(11月14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制图[详情]

坚定道路自信 改革开放永不停步
坚定道路自信 改革开放永不停步

  原标题: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坚定道路自信 改革开放永不停步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展览从昨天(14日)开始对公众开放,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变革引发观众共鸣,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观众 周泽润:无论从服装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包括上海浦东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真的是每一个方面都在日新月异。 观众 秦建平:没有改革开放,咱们国家也达不到现在这个大国的气象。只要我们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那肯定是没错的。 进入展厅,开篇视频《伟大的变革》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观看,“关键抉择”“壮美篇章”“历史巨变”“大国气象”“面向未来”六大主题展区,展示了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展现了党中央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政治魄力和坚定决心。 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包产到户“红手印”的雕塑,展现深圳从当年落后小渔村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视频,上海陆家嘴高楼林立的实景沙盘,一个个改革开放的地标,生动讲述了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跨越,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迈向世界引领未来的大国气象。 央视记者 曹岩:这是复兴号动车组模拟驾驶平台,复兴号是目前世界上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车,坐在这里,向前推动操作杆,体验列车以350公里时速在京沪高铁线路上运行,感受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蛟龙、海龙、潜龙“三龙兄弟”深海探测装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模型展示了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历史性成就。 观众 石庆林:我们中国越来越富强,我们以后要按着习主席说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我们中国加油。 德国游客 霍尔格·泰斯克: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中国人是如何大规模运用高科技来改善他们的日常生活的。我认为中国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榜样,也是全世界的榜样。 一件件带着历史气息的展品,见证了40年来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逐步实现。 观众 何红英:我们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其实“中国梦”就是让我们所有的人民幸福起来。 观众 熊艳萍:我们是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正在享受改革开放40年带给我们的成果,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非常为中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观众 刘威:习总书记说,要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按照总书记的指示,把改革开放的精神落实到我们实际工作中去,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艰苦奋斗的这种精神,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美好,实现“中国梦”。[详情]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奇迹“为什么能”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奇迹“为什么能”

  原标题:中国奇迹“为什么能”(口述历史——40年,中国更精彩④) 张武昌绘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享誉全球。图为港珠澳大桥香港段。 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摄 郑科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顾问、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十年前,我领着几个同志搞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党的建设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的系统研究。那个时候,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开始进入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三十年历程,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中奋起,不断开辟中国特色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创造了国家发展奇迹的三十年。这也是党在波澜壮阔的征途上,锐意进取,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绩和进步的三十年。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站在历史发展新起点上来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在很多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特征,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进程的主要特点,取得的伟大成就,创造的中国奇迹,对世界的深刻影响,精辟概括了基本经验。这段时间,媒体已经在宣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思想了。 一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光辉历程和带来的深刻变化,真正有意义地思考它、纪念它,我认为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实事求是地、全面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创造的国家发展的世界奇迹,创造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当今中国,面临的问题仍然多得很,但是一个曾经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二百年的人口众多并且发展很不平衡的东方大国,仅用了四十年时间奋斗,就赢得今天这样的变化,这是多么的了不起。认清楚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 进入新时代,继续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我们必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中,每一个自信,都是党领导人民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得来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增强“四个自信”还要加一个对党的自信。四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二是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党领导人民众志成城,砥砺前行,春风化雨,创造了举世奇迹,中国为什么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当然是在新中国建立后三十年成就基础上前进取得的,没有前三十年的基础,包括制度基础、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还有宝贵的经验教训,不可能有后四十年的辉煌。这后四十年改革开放,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全面的、深刻的,是国家发生翻天覆地大变化的四十年。我们这个曾被人看不起的中国,一些人曾断言要“失败”、要“崩溃”的中国,现在反而创造了国家发展的奇迹,国际地位日益接近世界中心!“中国为什么能”?一定要回答。不光是外国人想破解这个问题,好多国家还想借鉴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用好中国机遇。就我们自己而言,回答好这个问题,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改革定力,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继往开来,沿着四十年开辟的道路实现中国梦,担当好时代之责,更是绝对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学习历史,不是学习抽象的碎片化的故事,最重要的是要珍惜和记取非凡历史进程中伟大斗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前后出生的人,现在三十多岁、四十岁左右,正是我国社会最具活力的力量。他们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获益,他们还要在新老代际交替中薪火相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承担好这个历史责任,谱写出彩的人生,他们不光要继承这个事业,更要认真继承中国奇迹“为什么能”的宝贵经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并在新时代运用好。 三是要用世界视野、历史眼光,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看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既要勇于和善于领导和推动改革开放这场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的伟大革命,又要勇于和善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四十年成就辉煌非常可贵,值得自豪,但是我们不可自满,更不能自傲。世界在发展变化,时代进步潮流势不可挡,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党必须应对,必须更好地把领导伟大社会革命和强化自我革命结合起来,寓改造主观世界于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之中,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推进改造客观世界的发展。成功办好内部的事情,成功应对外部挑战,都要解决好自身的问题,解决好自我革命的问题,这样我们才更有成功的把握。 二 四十年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的伟大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丰富得很,都很重要。对此可以多角度观察和思考。我感到,其中有一条特别重要,就是从邓小平同志发起改革开放伟大革命那时候到现在,我们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都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奇迹,本质上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深深植根、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充分展示其特有优越性的奇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发展的奇迹。这场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的革命,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革命,涉及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各领域各方面,通过改革开放推动社会矛盾符合自身运动规律的转化,实现了广泛、复杂、不断加深的社会进步变革。这场我国国内的社会变革,又是在世界风云变幻不断的国际大环境中进行,坚持以国内全面深化改革来促进扩大并深化对外开放,同时借对外开放来发展和提升内部改革,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做好这样的大事,谈何容易啊!回顾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看到,这同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与创新密不可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创者是毛泽东主席。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首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胜利前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反过来又保证了事业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四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力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带头推动历史新时期新一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此进程中,相继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反过来又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创造出国家发展的奇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作则,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境界,使中华民族翻开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的伟大飞跃。可以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鲜明特点和特有优势。 我们党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首先,这个“化”绝对不是要“化”掉马克思主义,而是坚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国情实际,正确判断和解决中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发展阶段面对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和各种问题。这个“化”绝不只是形成中国化的理论概念,而是还要把科学理论思想化成党和人民有效改造世界、实现社会进步的行动指南。这个“化”是全面的,而不是个别方面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而不是理论与实际分割的;是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的,而不是坚持与发展脱节的;是始终一贯与时俱进的,不是走走停停的。毛泽东主席讲过,何谓“化”?“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解决党的自身建设中的各种问题,都要靠这样的“化”。 那么,究竟要“化”成什么?我认为,首先是要牢牢抓住一个主题,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如何领导人民在新中国诞生后三十年成就的基础上,找到一条实现国强民富、民族振兴的好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现阶段具体实际相结合,化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认识,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包括把这个理论体系全面推进到新境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内容与本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在与时俱进中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怎样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出发,开辟一条社会主义发展的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面、协调、统筹、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要求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好这样的党?在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中,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化成国家发展的方向目标,前进道路、基本方针和战略部署;化成党为适应时代和使命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决策。更重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把据此制定的治国理政、治党管党的奋斗目标、路线、方针、政策等等,化成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认识和积极行动,成为同心同德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我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奇迹,正是这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出来的。也正因为这样,党和人民在伟大革命征途上始终做到坚持前进目标和道路不转向、不停步,应对风险和挑战不乏力、不畏难,使一些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都能解决,一些看似不能跨越的沟坎我们都越过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这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互推动、不懈奋斗的长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绝非轻而易举。然而,在中国化成了,化出了奇迹。这靠什么?我认为,关键在党。其中深层的关键因素,就是四十年来我们党始终拥有成熟、坚强、团结、奋进的中央领导集体和深得党心民心的核心,率领全党带领各族人民,在伟大社会变革中不断自我革命、自我革新,形成了一整套马克思主义的好思想、好方法、好作风、好制度。 首要的一条,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我们坚信不疑。它为指导实践、发展真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我们必须真学、真信、真用,把握精髓和真谛,把学中用用中学结合起来。绝不能由于自己没有学好用好出了错,却把自己的失误归咎于马克思主义,就像骑自行车摔了跤,不反省自己反而责怪自行车不好。在学习和运用时,要正确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和矛盾斗争,自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决抵制和反对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干扰和渗透。要在学习中继承发扬延安整风精神。 第二是,把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作为贯彻执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条认识路线的过程。这不是一次或几次能完成的,而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没有止境的进程。因为,实践在发展,理论要发展,认识也要发展、要升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这样不断循环往复。要一次又一次地用发展升华了的理论认识指导新的实践,再在新的实践中,一次又一次地发展深化理论认识。 第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走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根本工作路线。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来自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其真理力量也只有回到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展现出来,并且实现真理本身的发展。党领导人民发动和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始至终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同时团结群众、宣传和组织群众、引导和带领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不懈奋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改革开放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就是这样得来的。如果不是这样,绝不可能有中国发展变化的当代奇迹。 第四是,马克主义中国化正确决策的形成和有效执行,必须有科学的组织制度来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于她是一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并在这个基础上用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战斗部队。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在组织制度上的中国化创新。正是凭借这个优势,激发和凝聚党心、党智、党力,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成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化成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才能避免大的失误,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创造出改革开放的中国奇迹。 中国共产党的这些特有优势,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几年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扬,展现得更为耀眼,取得的成就也更大、更多、更好。 三 当今世界,人民要和平、求发展、促合作、谋共赢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合力促进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趋势日渐增加,各种矛盾也更加复杂多变,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总战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也面临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机遇难得而可贵,挑战严峻而现实。越是这样,领导伟大革命的党就越要勇于和善于自我革命。 近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伟大革命的党,一定要搞好自我革命、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这是一个反映政党建设规律的极其重要的指示和要求。一个成功领导伟大革命的党,必须是也只能是勇于和善于自我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了那么多世间少见的风险、困难和挑战,能够走到今天,成为长期稳固掌握国家政权、领导人民创造世界奇迹的党,就是因为这个党坚持一贯把领导伟大革命、进行伟大斗争同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紧紧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才做到的。这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党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团结、更加坚强有力的重要原因和宝贵经验。 现在,全党正在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总要求总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此时此刻,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更加需要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做到推进伟大事业同推进伟大工程相互促进。 全面从严治党,务必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方面建设。我们党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民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要求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是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真学、真信、真用、真行,是做好这件事必须加强再加强之处。用综合施策,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斗争性,形成良好的、持久的政治生态环境,推动党员干部经常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有效的自我革命,必须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自我革命,都是化解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不正视问题,不解决矛盾,就无从自我革命。现在,党内存在不符合不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的伟大斗争要求的问题还不少,有些突出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有的还有反复,有些问题还在一些基层延伸。要有效解决问题,一定要继续自上而下,上下结合,从严治党的决心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全面系统地把教育、监督、激励、法纪结合起来。所有这些工作,都必须同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联系起来。一些党员干部为了自己“太平”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职不尽责、在位不担当的现象,回避问题,绕开矛盾,而有关党组织和领导同志却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什么这样?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好人主义和由此而来的形式主义盛行,是重要原因。这两个积弊,对推进自我革命祸害不少、不轻。如果不革掉这两个毛病,勇于担当的精神不振,自我革命就会变成空话。 特别要强调的是,管党建的组织和部门,要有自我革命精神。有一种现象,就是一些部门有些同志尽管也经常强调管党治党要有问题意识,也经常指责存在这个或那个问题,但是在本单位或下级组织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这就应该反问,他们的上级和管党的部门自己有什么问题?解决了没有?只有上级领导者真正承担起管党治党之责,勇于自我革命,才能推动别人自我革命,从严治党才能落到实处。 当然,从严治党需要的革命精神,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按照这样要求从严治党,自然是对干部和党员的严格管理与热情厚爱相结合。多年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无私无畏,对人对事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全面准确执行党的干部政策,就能客观公正地处理好每个同志的是非功过,就能既严肃认真又恰如其分地执行党的政策和纪律,做到奖勤罚懒、奖功罚过、选优劣汰,就可以用正确的政策导向去教育监督党员干部严守底线,激励和保护他们改革、创新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如此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在全党营造出一个持久良好、充满活力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有效地发挥全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弘扬勇于担当的精神,我们夺取新时代的伟大胜利就会更加胜券在握。 (本报记者卫庶、白天亮、李婕记录整理) [详情]

大庆油田:赢得新的更大舞台
大庆油田:赢得新的更大舞台

  原标题:大庆油田:赢得新的更大舞台(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本报记者 郑少忠 汩汩喷涌的“黑金”,是共和国奔流不息的“工业血液”。开发建设59年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3.5亿多吨。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标志着这个世界级特大型陆上砂岩油田的诞生。然而,历经近60年开发,困难渐渐显露:剩余储量开采难度加大,后备资源接替不足,开采成本高企。近年来,国际市场长期低迷的油价,更如雪上加霜。大庆油田还能走多远? 稳油增气、提质增效、内外并举,大庆石油人积极探索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新路,赢得新的更大舞台。 实现从“一油独大”到“油气并举” 作为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曾实现原油5000万吨连续高产稳产27年、4000万吨持续稳产12年,被誉为世界石油开发史的奇迹。巅峰之后,“中年危机”悄然而至:新增可采储量难以满足持续稳产需要,导致储采失衡;长垣等主力油田步入特高含水、特高采出程度的“双特高”阶段,油越来越“散”、越来越“瘦”……逆境奋起,大庆油田要加“油”。油从哪儿来? 靠勘探“找”出来。面对后备资源不足、勘探对象日益复杂、发现难度增大等难题,大庆油田勘探系统打破思维定势。近两年,无论是老探区还是新领域新层系,都实现重大突破:松北富油凹陷常规油精细勘探高产井创历史新高;非常规致密油勘探及开发动用有序展开,开辟15个试验区,累计产油43.6万吨。 靠技术“驱”出来。“目前,全球平均原油采收率为33%。这意味着老油田的剩余储量依然相当可观。”大庆油田公司副总工程师程杰成说。多年开发,大庆油田已至高含水后期,采出的液体90%以上是水。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难上加难。“我们的三元复合驱技术,可在含水率达98%的极限开采条件下,再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程杰成说。常规水驱,是注水入地把油“挤”出来;而三元复合驱,则是用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化学剂,把藏身岩石孔隙的油“洗”出来。这项技术已在大庆油田规模化应用,截至去年底,累计从岩缝里“洗”出石油2472.6万吨。 靠天然气“补”出来。近年来,大庆油田将天然气视为战略性、成长性工程来抓,不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实现从“一油独大”到“油气并举”。 深化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 “从没想过油田还会亏损!”在油田工作30多年的采油班班长刘广军感叹道:“心里一下慌了。”作为资源型老国企,规模大、人员多、包袱重,资源禀赋变差,传统优势减弱。2016年,油田陷入历史上第一次整体性亏损。 历经低油价之痛,大庆油田更加明白:只有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才能抵御风险,迈向高质量发展。 今年初,大庆油田公司职代会把改革作为一个单独章节重点论述,既是总体部署,又有指标要求。聚焦重点领域,攻克那些难啃的“硬骨头”——关键业务重组、机关机构精简、产业结构调整、亏损企业治理……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释放。 目前,油田总部机关改革任务已完成。机关部门减少56.5%,机关人员减少31.5%。 机关做减法,创新做加法。不久前,勘探传来捷报,双68井喜获高产工业油流,这是松辽盆地外围首口自然日产能超百立方米的探井,也是大庆探区自1973年以来自然日产能超百立方米的又一口探井。这一成果,源自科技创新的突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孙龙德介绍,近年来,大庆油田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新支撑。今年,大庆油田提出了“科技贡献率达到60%”的目标。 在大庆油田,“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深入人心。坚持向管理创新要效益,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强化全要素精益成本管控,油田注水量同比下降1.5%,用电量同比下降1%;产液量年增幅0.7%,创近10年来新低。 拓展国际市场,叫响大庆品牌 在乍得潜油电泵项目上,来自大庆油田的“力神”品牌知名度与忠诚度持续提升,连续8年电泵一次投产成功率100%,累计收入2.9亿元。 自1998年进入国际市场以来,大庆油田海外业务项目已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900名员工,其中外方人员占比超60%。 近年来,大庆油田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大踏步、快节奏地“走出去”,构建起做大中东、深耕非洲、发展中亚、拓展亚太、介入美洲的市场格局。今年前三季度,大庆油田实现海外市场收入79.89亿元,同比增长26.5%;获得海外权益产量451.32万吨,同比增长12.67%。 特色技术,加重合作砝码。通过开展技术推介、技术交流等方式,海外开发技术服务业务快速增长,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在开发苏丹市场的基础上,拓展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市场,并与东帝汶、科威特、阿联酋、印尼等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油气合作备忘录或达成合作意向。 油田服务,拓展高端市场。目前,大庆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已进入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步形成以中东为主,覆盖非洲、中亚等国际高端市场的开发格局。今年前三季度,油服业务实现收入79.9亿元,同比增长26.6%。今年前三季度,工程建设海外业务收入6.93亿元,同比增长61.9%。 装备制造,叫响大庆品牌。今年以来,大庆油田共获得64台加拿大市场抽油机订单,并首次敲开南美市场大门,获得5台秘鲁市场抽油机订单,海外市场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两倍多。 随着油价回暖,石油行业持续放晴。今年前三季度,大庆油田亮出喜人成绩单:实现国内外油气产量当量3086.8万吨,其中国内生产原油2388.87万吨、天然气30.95亿立方米,这是量。再看质,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税费同比分别增长15.39%、184.63%、55.77%,创2015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数字背后,是7万多台抽油机不舍昼夜、奏响大庆精神的奋进乐章。[详情]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吸引参观者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吸引参观者

   11月14日,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观看中国航天成果展示。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参观深海探测装备模型。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参观肯尼亚蒙内铁路沙盘。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参观“辽宁号”航母模型。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观看北京大兴新机场建设介绍。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参观上海陆家嘴实景沙盘。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参观“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透视模型。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模拟体验“深海勇士”号驾驶舱。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展览入口合影。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大美中国长廊”内观赏。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历史巨变”展区内观赏。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改革强军主题模型展台前观赏。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展播视频前拍照。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11月14日,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众服装变化的真人服装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演,吸引观众观赏。 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详情]

这些年 习近平看过的展览说过的话
这些年 习近平看过的展览说过的话

  原标题:这些年,习近平看过的展览、说过的话 从《复兴之路》展览到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从“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再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打卡”过很多大型主题展览和博物馆,他在观展时的深情感慨,无不给我们带来许多启迪。央视网为您梳理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看过的展览、说过的话,让我们一起学之、化之。 2018年11月1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2018年11月13日  国家博物馆)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只要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2018年10月24日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 再一次来到深圳,再次来到广东,我们就是要在这里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同印度总理莫迪参观精品文物展(2018年4月27日  湖北省博物馆) 中印都是有着璀璨历史文化的国家,两国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中印两国应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交流,共同致力于东方文明复兴,共同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成就展(2018年4月13日  海南省博物馆) 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海南发展的根本立足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这一片海上绿洲和这一汪湛蓝海水,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方面作出更大成绩。 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夫妇参观故宫博物院(2017年11月8日 故宫博物院) 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2017年10月31日) 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2017年9月25日  北京展览馆) 砥砺奋进、再接再厉,深入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 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2017年7月21日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90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卓著功勋。人民军队砥砺奋进的90年,凝结着坚定理想信念、优良革命传统、顽强战斗作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7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成就展。这是习近平按下“同心圆”互动装置触摸板。这个“同心圆”互动装置代表香港同胞和内地同胞齐心协力、携手合作,一起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成就展(2017年6月26日  国家博物馆) 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世所公认的成就,彰显出“一国两制”强大的生命力。20年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览(2017年4月19日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2016年9月23日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 安徽金寨革命博物馆(2016年4月24日)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2015年7月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2015年6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观遵义会议会议室时,向墙上的遵义会议参加人员照片深情凝视。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2015年6月16日) 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西安博物院(2015年2月15日)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北京历史文化展览(2014年2月25日  首都博物馆) 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沂蒙精神展(2013年11月25日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复兴之路》展览(2012年11月29日  国家博物馆) 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王梦华 整理) [详情]

改革开放40年的变迁 都在这场展览里
改革开放40年的变迁 都在这场展览里

  原标题:改革开放40年的变迁 都在这场展览里 11月14日上午,中国国家博物馆外,正在自拍留念的观众。当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正式对公众开放。 今天是“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向公众开放的第一天,首日观展人数超过31000人。展览共安排设计了6个主题内容展区,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 中国青年报 曲俊燕 | 摄影报道 展览第三展区“关键抉择——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中正在认真聆听讲解的观众。 在“时光博物馆”展厅内,观众可以定制一份自己出生年代的报纸。 在第三展区“关键抉择——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中听取讲解的观众。 在第三展区“关键抉择——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中为观众介绍展览内容的讲解员。 11月14日上午11时,在国家博物馆一楼大厅,一场展现改革开放40年以来群众服装变化的服装秀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眼球。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吕沁东/摄 时装秀上身穿各年代典型服饰的模特们。 在互动体验区,观众可以与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场景合影。 在第二展区“希望的田野”单元,观众正在拍照留念。 展厅入口处,新型互动机器人吸引了不少儿童的目光。 在第四展区“历史巨变”中,陈列着各类表现时代变迁的生活用品。 在“时光博物馆”展厅内,一面墙上挂满了经典音乐磁带。 在第五展区“大国气象”中,智能画像机器人正在为观众画像。 第二展区“壮美篇章”中集中展示了我国航天技术领域的成就。 改革强军主题模型展台重点展示了40年来我军主战装备创新发展的成果。 被军事模型吸引的观众。 国家博物馆一楼大厅中驻足观展的观众。“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初定于12月底结束,展期或随展览情况适当延长。[详情]

国博看展人挤人 来这里一睹“伟大的变革”
国博看展人挤人 来这里一睹“伟大的变革”

  原标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国博看展人挤人,来这里一睹“伟大的变革” 来源:科技日报  11月13日 “伟大的变革——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 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生态 科技、军事、党建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丰富的历史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和沙盘模型等,带领人们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感受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迁。 说到40年来的变化,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定有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的大国重器,惊艳世界。 航天服 太空美食 蛟龙、海龙、潜龙“三龙兄弟”深海探测装备模型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及其他航天器 辽宁舰远洋巡航 首艘国产航母成功下水 中国海军走向深蓝 “FAST天眼” 解锁百亿光年外的浩瀚宇宙 不断提速 中国高铁“复兴号”吸引全球目光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填补我国超算领域空白 “振海2号”400英尺自升式海上石油钻井平台 “加丽娜”号盾构机模型 “上可上九天揽月,下可下五洋捉鳖” 40年,我们奋进前行 一项项科技突破惊艳世界 一个个科研成果闪耀全球 未来,中国科技将更加精彩[详情]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