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曾相识的感觉源于热点话题的高重复性。据国家卫计委2016年10月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从2013年到2015年,北京流动人口的增速放缓,增幅已从29万人降到了3.9万人,降低近九成。官方数据反映了两个方面:一线城市这里有人进有人出,且总体上进入了一个人口流动的拐点。伴随而来的是逃离北上广的争论,过去的一年至少上演了9次,10万加热文频频占领朋友圈。
三月春暖花开,你刚看完一家三口逃离京城建起世外桃源的故事;不料到了五月,100个留在北京的理由又拉你回到了工作;七月酷暑,某营销活动来张免费机票让你清爽一下又让不少人蠢蠢欲动……而一年来北京的房价数据则是稳步上升,二手房均价从4万/平米升到了6万以上。与之有关的每一次热议,都伴随着一线城市房价高企与竞争机会地域性失衡的讨论,这两点已逐步成为中国人日常话题的主要方向。




此外,天气也是一个容易循环的讨论点。武汉的水浸街、广州的回南天,北方的雾霾、东南沿海的台风,似乎每年到了对应的时候,就少不了这样的讨论。夏季水患易发,去年七月武汉持续一周的暴雨,累计574.1毫米的降雨量突破了历史记录的最高值,在微博上引发了高达27万的讨论参与。
关于雾霾的热议则绵延全年,几乎每个月都有阅读量超过10万的文章出现。2013年7月有报道称,研究发现雾霾致中国北方人均寿命低于南方5.5年,后被环保部回应研究结论缺乏实证,有失偏颇。同样的报道在2015年和2016年再次出现,并被刷到了朋友圈的角角落落。天气的关注度之高暴露出国人对于环境安全的需求已经来到较高的层次,有时甚至超过了食物代表的基本生理需求。


那具体每个月,我们聊什么,有谁安排好吗?月初满满爱国心,月中生存很要紧。无论是因“萨德问题抵制韩国”乐天“,还是之前因某些问题抵制菲律宾香蕉、法国家乐福、日本汽车,这样的新闻似乎已经发生过多次。因为中国民众的大力抵制,位于辽宁丹东、江苏常州等地的乐天玛特检查后被关闭,韩国乐天也主动关闭中国境内20家门店。菲律宾香蕉被限制出口中国,使得菲律宾香蕉业损失超过10亿比索。不去家乐福购物,不开日本汽车,使得法日两国企业在华市场占有率明显下降。
当大家义愤填膺地进行示威抵制,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时,突然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是催缴房租的声音。这意味着到了月中,还是要无奈地把目光投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新浪新媒体实验室统计发现,大众对于心灵慰藉的诉求也助推了情感类公众号的飞速发展,让很多人在每个月如期开启鸡汤之旅。


这种规律同样出现在一天之中,养生、震惊体和成功案例是朋友圈经久不衰的主题。
昨天晚上刚看了如何和马云一样赚钱、怎么像张小龙一样做产品、能不能学咪蒙写公号的文章激情满满,准备大干一场。第二天起床想起要上班,偷偷地刷下营销平台还有没有给我一张免费的经济舱机票,带我去”遇人胜地、热门景区“玩一玩的活动。接下来养生时间免不了,只有照顾好身体才有精力进入“震惊”和“抵制”的循环。忙完一天的工作,短暂的休息放松之后再干上一碗醇厚的鸡汤,岂不美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