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过度充电会导致手机电池爆炸吗?
过度充电会导致手机电池爆炸吗?

  原标题:过度充电会导致手机电池爆炸吗? 除非本身质量有问题,不然没有爆炸的危险。   “手机电池应该用完耗光之后再充电”很多人如是说,“千万不能过度充电,电池会爆炸”还有人煞有介事地说,要知道,手机电池可是手机的软肋,不仅寿数短,还往往很难买到原装的电池来更换。于是,人们谨遵这一条条金科玉律:随身带着充电器,耐心等待其电量的耗尽,一旦显示充电完毕就断电源。。。。。。然而,如此小心翼翼的呵护,电池却不领情,让人们一头雾水,什么的充电方式是正确的,既安全又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得弄清电池的分类和“记忆效应”这一概念,那么,何为“记忆效应”?记忆效应是指电池被使用时,电池内容物产生结晶的一种效应,这会导致电池暂时性容量减小,缩短使用时间。引发的原因就是电池重复部分充电和不完全放电。该效应一般发生在镍镉电池上,镍氢电池较少,锂电池则无此现象。 早期的手机多用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由于“记忆效应”的存在,大家都是电量耗尽再充,电量充满才用。这是没问题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手机,甚至笔记本电脑上配备的电池,基本是锂离子电池,显然,延续下来的“一定要耗完电再充”的言论已不再是适用。锂电池是没有“记忆效应”的,这就减少了很多麻烦,即使没充满,拔了一会再充也不会造成什么破坏,所以建议不要过于在意手机电量指示数字,能够充电的时候就放心大胆地充电。 需要注意的是,锂电池怕过放电,把手机用到电量耗尽至自动关机时,有可能出现无法开机,甚至充电的情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过度放电导致电池内部电压过低。有数据表明,在放电电压低于2.7V的情况下,电池很可能报废。虽然,在设计锂电池时装有保护电路:当电池的电压小于2.4V或大于4.2V或是被大电流放电或短路时断开电路以保护电池,但保险起见,既然不能保证关键时刻保护电路不失效,就尽量避免用到没电时再充。总之,对锂电池充电本着“少吃多餐”的原则就好,不要担心你频繁的浅度充放电会影响电池,反而这样有利于延长其寿命。 至于“过度充电会导致电池爆炸”的说法就也不科学,保护装置完全可以应对过度充放电、短路、温度过高等问题,及时停止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除非本身质量有问题,不然没有爆炸的危险,但充满电最好拔掉电源,电池一直保持满电状态会有损于电池容量。 来源:蝌蚪五线谱[详情]

千龙网 | 2018年08月22日 17:35
微信营销新招真是天降馅饼?
微信营销新招真是天降馅饼?

  昨天,小王带父母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游玩,感觉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着了:扫二维码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就拿了好几瓶免费矿泉水。类似这种在街边、校园、公司楼底下利用小礼品吸引消费者扫码关注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多数人觉得可以顺手拿到免费实用的小礼品,很是划算。不过,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吗? 路人贪小利 企业聚人气 中午时分,口渴难耐的小王打算给父母买些水的时候,恰巧看到奥森公园门口附近,有几个小伙子支了个印有某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的易拉宝,吆喝着“扫二维码当场送矿泉水一瓶”。简单沟通几句后,小王了解到,他们正在进行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前期推广工作,加关注便免费送水,主要是为了增加粉丝量。 “手机上的微信公众号那么多,也不在乎多加一个了。”小王先用自己的手机扫码关注了一下试试,得到一瓶水之后,随即也帮爸妈用他们的手机都扫了加关注,一连拿了三瓶矿泉水。“奥森公园周边的小卖部最普通的水都得卖四五元一瓶呢,感觉真是赚了。” 事实上,这种只要简单关注便有免费礼品相送的只是少数,更多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则需要比较复杂的操作步骤。不久前,在位于北三环的大学生体育馆门口,几个穿着印有某公司logo文化衫的年轻人身旁竖着一块纸板,上面写着注册即送一斤香蕉。而一旁地上也实实在在摆着几箱看起来还不错的香蕉。一会儿工夫,不少路过的人都被吸引过来。 “关注一下,然后填注册信息,这一斤香蕉就归您啦。”工作人员热情告知每一位前来咨询的人,“好麻烦啊,姓名、手机号、还有家庭住址,而且都是必填项目?!”学生小樊在填写信息的时候本来有些犹豫,不过很快被一旁的同学说服,“没事儿,别嫌麻烦,能免费拿香蕉呢!” 转身即取消关注 营销生命短 扫码送礼求关注,虽然营销现场看着热闹,实际效果却远低于预期。 “刚刷了下内容,完全不感兴趣,就不给自己制造信息垃圾了。”在奥森公园门口领完水,小王转身就取消了对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关注。这也是绝大多数公号求关注营销的结局。 上个月,在某互联网公司上班的程女士关注了一个服务女性消费者的微信公众号,领到了一双质地不错的丝袜。阅读这个公众号数日后,她还是取消了关注,因为绝大部分都是无用信息。 “起初我和几个搭档就想着通过赠送小礼品拉拢人气,但这样的营销生命力十分短暂,客户群体流失迅速。求关注对我们的经营能起到多大促进?我现在也很怀疑。”正在创业做外卖O2O的小耿告诉记者。 关注需警惕 防泄露信息 面对免费的礼品诱惑,也有部分消费者“把持”住了自己。市民田女士就说出了自己不为所动的原因和担忧,“微信已经是我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工具了,我几张银行卡都绑定在微信上,连上一些商场的WiFi都怕有风险,更何况是扫码,万一是骗子呢?” “特别是那些关注之后还需要注册的,填写那么多个人信息,以为这些小礼品真的是免费送的吗?其实那也是贩卖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得来的。”田女士直言,要是为了贪图这点小礼品,把自己的个人信息给泄露了,得不偿失。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近一年来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人均124元。 “有时候自己的个人信息不知道是从哪个渠道泄露的,防不胜防,只能吃哑巴亏。”市民刘先生表示,就算没有银行卡被盗用风险,但是手机号散布出去,每天接一大堆推销或者骚扰电话,也够让人心烦的。 业内专家提醒,在扫码关注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切勿轻易泄露。如果关注后发现有违正常交流目的,应果断选择取消关注。此外,不要被一时的小便宜蒙蔽,要慎重接受被赠送的相关产品或服务。(张茜岚) 来源:北京晨报[详情]

千龙网 | 2018年08月22日 17:34
馒头里添加卫生纸?食品安全谣言为何成了顽疾
馒头里添加卫生纸?食品安全谣言为何成了顽疾

  原标题:馒头里添加卫生纸?食品安全谣言为何成了顽疾 很多人依然在看到谣言时深信不疑,热衷于把谣言扩散出去,这跟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的普遍缺失有着脱不开的干系。 水泡馒头发现里面添加“卫生纸”?前不久,这段据称是甘肃天水一家市场所销售馒头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宁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检测结果表明,未发现非食用添加物。换言之,上述网络视频是有意编造的谣言。 如果了解相关行业的知识,很容易就能发现市售纸浆价格及制假成本远高于一般馒头的销售价格。就算真有不法分子有心造假,如果采取往馒头里添加卫生纸的低劣伎俩,未免得不偿失。权威部门的检测结果,加上行业知识,足以打消公众由此事件产生的疑虑。 这起网络谣言事件,让人联想起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纸馅包子”事件。后者已被作为典型案例写入大学新闻专业的教科书,说的是某电视台记者策划、摆拍了“纸箱馅包子”的生产过程。报道播出以后,引发舆论震惊,但经过监管部门彻查,根本没发现市场上存在“纸馅包子”。事后涉事媒体作出公开检讨,捏造假新闻的记者受到刑事处罚。 相隔十多年却高度相似的传媒假事件,因为编造的主体不同,反映了信息传播的变迁,也凸显了整治谣言的艰巨性。如果说在传统媒体时代,加强对采编人员职业道德与规范的教育,能够有效避免假新闻的传播,那么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是报道者,都有可能成为谣言和假消息的传播者。 利用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的食品安全信息占45%。不光有“卫生纸馒头”“纸馅包子”这样耸人听闻的恶意传谣,也有以善意面目传播的伪科学信息。比如,流传经久不息的“食物相克”的说法,绝大多数都经不起推敲。 加强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打消公众“舌尖上的疑虑”,固然是消减类似谣言的根本之策。然而,完全消除真实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况且,随着现代人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任何关于食品安全的风吹草动都会触发公众敏感的神经,滋生谣言的土壤也会因此扩张。 依法严惩谣言编造者,是控制谣言的重要手段;减少谣言的传播范围,则是削弱谣言影响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很多传播范围广的食品安全谣言,事后均被证明没有太高技术含量,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逻辑上都站不住脚。然而,很多人依然在看到谣言时深信不疑,热衷于把谣言扩散出去,这跟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的普遍缺失有着脱不开的干系。 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就像高中阶段要分文理科教育一样,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天壤之别。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当科学理论与技术作用于社会,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最终被否定;同样,对信息传播也需要养成质疑的习惯。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问问来源和出处,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所蒙蔽,至少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食品安全谣言来势汹汹,有的历经反复辟谣,依然在某些情况下被某些群体继续传播。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其危害的难度就越大。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王钟的)[详情]

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8月22日 05:21
面粉厂掺成吨滑石粉? 官方:旧谣又翻新
面粉厂掺成吨滑石粉? 官方:旧谣又翻新

  原标题:网传青岛一面粉厂掺成吨滑石粉 官方辟谣:旧谣又翻新 近期,不少人在网上看到一个消息,消息讲的是平度良金面粉厂面粉掺入滑石粉,而且还销往各地! 传言称:滑石粉源源不断运进面粉厂,掺入面粉中销往周边地区。平度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平度市质监部门联合平度警方对平度市良金面粉厂依法查处,执法人员在仓库里当场查获滑石粉200多袋,还有200多袋没有出售的面粉。 一些自媒体账号也发布了相关内容, 一个叫“草野枫3”的个人账号 发布后标明的内容来源是“网络”。 ▼▼▼ 8月13日晚间, 青岛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通过其官方微信针对网传内容辟谣, 称这是旧谣又翻新。 ▼▼▼ 这是青岛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在两年前就辟谣过的消息!!! 下面是2016年辟谣消息截图 ↓↓↓ 这是前晚青岛食品药品监管辟谣消息 ↓↓↓ 搜索发现,果然这是一条老谣言了! 早在2016年4月6日, 有媒体就对此事进行了辟谣报道: 一则13年前的新闻,两年前的旧谣言, 竟然还有人能拿来大做文章 据青岛食品药品监管介绍: 该事件发生于2005年,当时平度市公安机关与质监部门已经依法进行了调查处理。2007年,该面粉厂厂主拆除厂房,变卖设备,返回原籍,该厂已不复存在。 所以,小伙伴们明白了吗? 一件2005年发生、2007年就已经彻底解决的事件 在2016年被人翻出来传播谣言 居然在今天, 又被拿出来旧谣翻新 希望广大网友 能对来源不详的信息多加存疑, 多动动手搜索相关内容, 很多谣言往往都会不攻自破了。 来源:青岛早报 [详情]

千龙网 | 2018年08月20日 15:50
警惕:冒充公安局诈骗 接到这种电话千万别信
警惕:冒充公安局诈骗 接到这种电话千万别信

  原标题:小心!冒充公安局诈骗,接到这种电话千万别信 近期,网友刘老伯,接到一个陌生人电话,自称是公安局的。“我想公安局怎么会打电话给我呢?第一次就按掉了。”但没隔一分钟,电话再次响起。对方称刘老伯的身份证在湖北武汉开了一张银行卡,涉及一起金融诈骗案。 对方和刘老伯核对起身份信息,一再声称,这起案件牵涉资金巨大,必须去公安局说明情况。考虑到刘老伯年纪大了,经申请上级批准,同意先电话问询,但刘老伯必须做到三点要求: 第一要在封闭地方通话; 第二旁边要没有人; 第三有电话或短信不能接不能看。 刘老伯今年73岁,子女不在身边,在接下来的聊天通话中,三四个不同身份的人,轮番和刘老伯进行通话, 刘老伯:“整个过程中就把你的思维引到犯了大事上,让你心寒、心虚,又在封闭地方,他帮你洗脑。” 不过,刘老伯越聊疑心越重,就想看看对方到底什么套路,就这样一直聊了5个小时,直到对方提出钱的问题,刘老伯觉得,这出戏该收手了。 随后刘老伯称家里回来人了挂断电话,并立即赶往派出所核实。民警表示,这是一起冒充公检法办案单位实施诈骗的案件。 刘老伯说,自己之所以会聊下去,是因为“就像看书只看了第一版,想看到底是啥花头。” 事后,刘老伯把这次经历详细整理成书面稿,交给“公安局反诈骗中心”做为案例参考,反诈中心也聘请刘老伯为宣传志愿者。 来源:上海网络辟谣[详情]

千龙网 | 2018年08月20日 15:49
向学术造假说不 我国针对论文交易等开展“清网”行动
向学术造假说不 我国针对论文交易等开展“清网”行动

  原标题:针对论文交易等 开展“清网”行动 向学术造假说不 在备受关注的《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发生后,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公布了调查处理结果。为了净化网络学术风气,相关部门开展了“清网行动”。据悉,撤稿事件中的相关线索已报告给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来源:新华社 近年来接连曝光的科研不端行为,尤其是四大国际出版集团撤稿中国作者百余篇论文的事件,给我国国际学术声誉带来不良影响。调查显示,学术不端行为背后,充斥着一条隐秘的论文交易“产业链”。一些第三方机构打着“润色论文”的幌子,买卖论文、抄袭剽窃、弄虚作假,部分学术造假成“窝案”。 在这些论文被撤稿的原因中,许多都提到了“同行评议涉嫌造假”,由此,其背后隐藏着的一条灰色的“产业链”--第三方中介机构,浮出水面。这些机构在代人投稿过程中虚构同行评议专家信息,通过“幽灵”评审向期刊和出版社审稿平台提供编造的评审意见。 同行评议是学术刊物普遍采取的论文评审制度。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介绍:“一些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的评审专家信息,比如用自己注册的邮箱地址冒充专家邮箱,评审时论文实际上是返回到投稿者手里。投稿人冒充评审人将正面评价发至出版方,从而达到操纵评审的目的。” 在备受关注的《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发生后,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公布了调查处理结果。为了净化网络学术风气,相关部门开展了“清网行动”。经过清理,互联网中“论文买卖”等若干组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数据大幅减少,论文买卖网站链接和相关广告用语明显减少。据悉,撤稿事件中的相关线索已报告给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查处。据新华社 来源:北京晚报[详情]

人民网 | 2018年08月07日 15:36
盘点7月谣言:莫让“假消息”带来“真危害”
盘点7月谣言:莫让“假消息”带来“真危害”

  原标题:(人民网“求真”栏目) 盘点7月谣言:莫让“假消息”带来“真危害” 人民网北京8月7日电(孝金波 王晨羽)儿童、医疗、食品、安全始终是谣言的重灾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下一代更加关注,对生命健康更加重视,因此“继父虐童”会引起众怒,“疫苗问题”会带来恐慌,“吃西瓜感染病毒”流传广泛,“纠纷杀人”谣传多地。7月谣言盘点,“求真”邀请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郭小安一起分析点评,莫让“假消息”带来“真危害”。 一、“虐童谣言”牵动人心 孩子是未来,只要是涉及到孩子的事情,总能牵动人心。下面这些谣言都涉及“虐童”,更容易引发紧张情绪,造谣者也正是利用了人们这样的心理扩散谣言。“求真”提醒,孩子们愉快的暑假,需要家长们的关爱和呵护,但传播谣言会带来不良后果,编造谣言涉嫌违法,家长朋友们在耐心关怀孩子的同时,也要理性分辨不实信息,减少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孩子营造一个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 1、“湖南衡阳县母亲把孩子罩凳下打牌”视频  [传闻]7月初,有媒体发布一段配文为“湖南衡阳县亲妈将孩子罩在凳子下玩麻将”的视频,视频中一名男童被罩在一蓝色塑料凳下,凳子上坐着的女子正在打麻将,后警方查处一家店并带走几名人员。视频中字幕显示,“7月2日衡阳县镇四校门口牌馆,一女子打麻将把儿子罩在凳子底下,小孩子在凳子地下非常难受,不断的抽泣。而家长此时全神贯注的打麻将,对孩子置之不理。7月3日中午,这家网红牌馆被警方查处。” 网传视频截图 [真相]7月4日,记者与衡阳县公安局取得联系,其工作人员表示:该事件“不是发生在衡阳县”。6日,衡阳县警方官方微博通报,造谣者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并公布了嫌疑人口述视频,表示视频中嫌疑人屈某平交待将“母亲把孩子罩在凳下打麻将”视频配上文字,编造该事发生在西渡镇四校对面牌馆。[详细] [提醒]在网络上发布未经核实的信息,故意制造和传播谣言涉嫌违法,对孩子及其家人也会带来二次伤害。面对此类移花接木的谣言,需要慧眼识“真”,相信警方的通报和调查结果。 2、多地传“继父虐童”视频  [传闻]近日,一段“继父虐童”的视频引发大量关注,据传其中持棍殴打男童者为男童继父,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一男子手执长棍不断捅向坐在地上的孩童,并多次踢踹男孩身体,男孩被频频推倒在堆放的杂物中,放声大哭。该视频一经传播便引发众怒,网民纷纷谴责该“继父”残忍的虐童行为,而事件发生地则有天津、湖南长沙、山东淄博、四川泸州等不同版本。 网传视频 [真相]6月28日,安徽马鞍山网警辟谣称,该事件发生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该持棍男子系男童父亲,6月16日孩子爬高压电线杆,其父为了教训孩子的危险行为,做出了视频中殴打孩子的举动。据媒体报道,江苏沭阳华冲镇派出所民警已对该消息进行了核实与确认,并对该父亲进行了批评教育。[详细] [提醒]“家暴”“儿童”一直都是大家关切的话题,这类谣言抓住人们的敏感心理,通过移花接木在各地微信群、朋友圈转发传播。“求真”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跟风,提高识别谣言的能力。 二、“医患谣言”引人关注 医疗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可想而知,医院见证着生老病死,更容易拨动人们脆弱的心弦,在抵制医疗谣言的同时,也要多一份包容和理解。相信科学,尊重医生的判断。另一方面,医生作为掌握医疗知识的权威人士,也应当承担起科普的责任,重建人们的信任,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更好的消除谣言。 1、“没必要打疫苗,疫苗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传闻]有传闻称接种疫苗后副作用明显,而且人们更容易生病,所以疫苗没必要打。 [真相]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郑东旖在接受中国医药报记者采访时说,除了获取洁净、安全的饮用水之外,在预防传染病和降低传染病死亡率方面,没有任何其他手段能够同免疫接种相媲美。很多传染病因为接种疫苗而被消灭,或者危害得以大大降低。 [提醒]疫苗话题是近期的敏感话题,问题疫苗的出现涉及多方原因,但一棒子打死不是明智之举。传染病一直在威胁人类健康,疫苗能够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并减少危害,公众要正确看待疫苗的获益和风险,科学看待不良反应,不要因噎废食。 2、“北京阜外医院挂号视频” [传闻]7月初,一段“北京阜外医院挂号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视频显示,医院大门一经打开,人们便蜂拥而入,奔跑着前去抢号,其间夹杂“快点、快点”的叫嚷,场面十分混乱。 视频中的抢号场景 [真相]经核实,视频中的抢号场景是实施“零点挂号”服务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该院已于6月16日取消门诊零点挂号;第一、二、三、四门诊窗口和自助机在每日上午7时开放,同时,增加了网上预约号源比例,患者可以选择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网上预约。[详细] [提醒]“挂号难”一直都是患者关注的问题,在这则消息中,医院管理确实存在不当之处,符合人们宣泄不满情绪的诉求。但张冠李戴,编造谣言,故意吸引眼球,引发社会负面舆论,会带来不良影响,加大社会矛盾。 3、中华慈善总会天价售卖救命药“格列卫”? [传闻]近日有说法称,由瑞士诺华公司向中国患者免费提供的救命药“格列卫”,却被中华慈善总会以每盒25000元的“天价”售给患者。对此,中华慈善总会辟谣。 [真相]记者于7月11日上午与中华慈善总会取得了联系,询问这一情况。中华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回应称“我们不卖药”,只为符合援助条件的患者提供免费“格列卫”。 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于2003年9月在中国正式启动。目前援助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愿申请加入项目,并经医学评估符合格列卫适应症、且患病前经济状况即为低保的患者;第二种是对自愿申请加入项目的患者提供援助,以每格列卫治疗年(12个月)为周期,符合援助条件的患者自费使用前3个月的格列卫药品,经项目审批通过后援助后9个月的格列卫药品。[详细] [提醒]这条老谣言将“援助项目截图”与“内外有别”恶意嫁接,虚构“慈善机构借机吸血牟利”,用巨大反差进行挑拨,抓住大家对价格敏感的心理,借助近期格列卫等抗癌药物价格成为舆情热点进行传播。 三、“食品谣言”层出不穷 民以食为天,如此喜爱美食的中华民族,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但下面这些谣言,却是无中生有,毫无根据,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反而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面对这类谣言,我们要加强甄别能力,切莫成为谣言帮凶,给周围人带来恐慌和危害。 1、菌类+茄子有毒,已死多人? [传闻]七月初,一则“菌类不能和茄子一起吃,医大已经死17人”的消息在微信群里传播。消息称:“最近医院急诊患者比较多,大多是菌子中毒。蘑菇可以和小白菜一起炒,但不能和茄子一起吃。医院治不了,后果很严重!” [真相]此谣言是一则老谣言。经查证,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6年和2017年都进行过辟谣。营养专家慕海容医生表示茄子和菌类同吃会中毒的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茄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新鲜的菌类营养丰富,两种食物同食,没有任何不好的反应,更不会产生毒素。 2、喝骨头汤能促进骨折愈合? [传闻]在运动中,人们稍不留意便会有骨折的风险。有人认为,喝骨头汤是促进骨头愈合的有效手段。 [真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贾凯介绍,事实上,骨头汤中钙的含量非常低,同时,骨头汤里还有一些其它的物质如脂肪和嘌呤,一旦摄入过多,就会抑制钙的吸收,反而对疾病的恢复不利。所以骨头汤并不是促进骨折恢复的良好食品。[详细] [提醒]相信科学,拒绝传谣。生病后要在医师指导下服药进食,才能促进身体更快恢复。 3、“吃西瓜或甜瓜会感染SK5病毒” [传闻]西瓜和甜瓜是夏天人们解暑的标配,但最近不少人的微信群里都在传多人因吃西瓜或者甜瓜感染病毒不幸死亡的消息。在这些消息里,病毒爆发的地点不同,感染死亡的人数不一,唯一一样的就是这些人都“感染了一种名为SK5的病毒,抢救医生已被隔离,中央1台电视新闻已播岀。” [真相]该谣言属于典型的“旧谣新传”,各类名称不一的“病毒”出现过很多次,相关部门也多次辟谣。西安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付建军说,不存在“SK5病毒”,西瓜或甜瓜长时间在炎热的天气下暴露或者有破口了,吃了以后可能会导致急性胃肠炎,和病毒没关系。盲目而不知真相的人转发,导致有的人因为害怕传染不敢到医院来就诊看病,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恐慌,对医院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影响,医院也多次进行辟谣。 [提醒]近年来网传“吃柚子导致bp5病毒”、“吃酸菜鱼导致SB250病毒”、“吃猪肉感染hb520病毒”、“吃鸡肉感染H7N9病毒”等谣言不胜枚举,还假借“中央电视台”“卫生部”等名号混淆视听,这类谣言只有文字信息,非常容易更改地名引发“病毒式传播”,造成恐慌。但此类谣言无中生有,搜索辨别后便知真假。 四、“安全谣言”夸大后果 突发事故的发生一直伴随着各种谣言,这其实是人们对自身安全的一种天然的警惕。事故发生后,常见谣言就是夸大后果,将现场描述的非常血腥,或传播“死人了”的谣言,引起人们的恐慌并广泛传播。“求真”提醒,不要轻信这类谣言,用事实说话。 1、手机扫码引发濮阳加油站爆炸? [传闻]7月18日,河南省濮阳县育民路与国庆路交叉口一家中石化加油站发生爆炸,随后,一段事故现场时长8秒的视频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从视频上可以看到,爆炸现场一片狼藉,有车辆被损毁,并陆续有伤者从现场走出。据传,该事故因顾客于高温天气下用手机扫码加油而引发,并直接导致4人死亡。 [真相]当天,濮阳县政府应急办发布公告。公告称,在爆炸事故中,有5人被震碎的玻璃划伤或烧伤,并被及时送往医院就医,“均无生命危险”。经濮阳县安全委员会组织专家调查,7月19日濮阳县政府发布事故续报称,事故原因是该加油站在污水管道的施工过程中,造成城市天然气管道破裂,导致天然气泄漏发生闪爆,与加油站的正常生产经营无关。目前,当地公安和网信部门已对该谣言进行了查证,并抓获造谣者一人,已对其处以行政拘留3日的处罚。[详细] [提醒]这类谣言根据短视频内容,编造不符合常规的内容搭配,达到吸引眼球、快速传播的目的。其实只要依据常识,就很容易发现谣言的不合理。 2、吉林汪清客运站有匪徒持刀与警方对抗? [传闻]7月底,在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汪清县,一段“匪徒持刀与警方对抗”的短视频引发关注。这段背景为汪清县客运站的视频时长2分2秒,内容是“匪徒持刀行凶,几位警员正在对其实施抓捕,场面激烈,有群众围观”。 [真相]事实上,这段视频内容反映的是2017年10月11日,汪清公安局在汪清汽车客运站开展的极端暴力恐怖事件处置演练活动,演练中有两名模拟“恐怖分子”手持刀具砍杀乘客,最终被警方制服。[详细] [提醒]警方的反恐演练活动经常被谣传成暴乱活动,若有疑问,需及时向有关部门求证,切勿听信谣言,引起恐慌。 3、沈阳一鞋城两商户因纠纷杀死人? [传闻]7月底,一则“沈阳市南塔鞋城两个卖鞋的女商户发生纠纷,其中一名女商户的丈夫持刀将另一名女子杀死”的消息引发市民关注,消息还配有现场视频。 [真相]针对此情况,沈阳警方进行了核查,并在7月29日通报了具体情况:南塔鞋城及各大商场近期均未发生此类案件。另经网络搜索,据媒体报道,该视频应为7月19日发生在吉林市一商场内的一起案件现场情况。据新文化报消息,7月19日下午,吉林市中东新生活购物乐园内,一名女商户被杀害。根据网友曝光的视频显示,一名身穿黑色衣服的女子仰面躺在血泊中。另外一段视频则显示一名身穿白色半袖的男子被警方带走。据记者走访了解,两家商户因卖同品牌衣服,“经常发生冲突”。[详细] [提醒]网传文字及视频等会有张冠李戴、散布谣言的情况,请大家不散布、不传播,提高信息识别能力。 五、“生活谣言”存在漏洞 与我们生活相关的各类信息也一直混杂着谣言,这类谣言紧密结合人们关切的热点话题、气象灾害等,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转发。 1、微信常用功能将全部收费? [传闻]近期,有一些科技类自媒体发布文章称“腾讯宣布8月1号微信所有功能将全部收费。” [真相]7月25日,微信团队通过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发布辟谣称“消息不属实”,8月1日起,微信的每笔信用卡还款将按照0.1%的价格收取手续费,除此项调整外,其他微信产品均无任何收费说法。 [提醒]记者发现,现在依然能够搜索到这类不实文章,多为科技类自媒体发布,标题为“8月1日微信所有功能将全部收费”,内容却没有详细提到“微信所有功能将全面收费”的相关规定,信息模糊,与标题不符。此类不实文章常存在逻辑漏洞,故意模糊或夸大事实引发关注,大家勿轻信谣言,以官方消息为准。[详细] 2、气象灾害谣言 [传闻]“求真”之前盘点过关于暴雨洪水的谣言,包括“四川汶川遭洪水淹没”“四川绵阳东原大桥被洪峰冲垮”“福建柘荣县溪坪街桥头房屋被洪水冲垮”“四川九寨沟洪水冲塌桥梁 三人掉落”等。 [真相]这些关于暴雨洪水的谣言,大部分都是夸大事实,移花接木,旧闻充新,四川汶川仅七盘沟沙窝子片区被水淹,且无人员伤亡,居民生活一切正常;绵阳所谓的“断桥”,只是因远距离造成的视觉误差;福建柘荣县房屋也没有被洪水冲垮,流传视频拍摄内容发生在2017年西藏昌都地区江达县城的某河道边;九寨沟三人落水的谣言,其实发生于2017年8月的印度比哈尔邦,本地村民因洪灾奔逃,与九寨沟无关。[详细] [提醒]气候谣言随着气候变幻而来,利用图片视频,配以夸张的文字描述,接近的天气状况,容易在当地范围内传播。但这类谣言会对生活造成不便,如“大桥垮塌”“遭洪水淹没”等,可能对出行造成影响。因此不要轻信微信群朋友圈里流传的气象消息,以官方消息为准。 [专家点评] 经过以上盘点,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识破谣言的方法,那么这些谣言为何得以广泛传播,又如何才能有效制止呢?“求真”栏目记者采访了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郭小安。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1、传谣者往往有利他主义、形象管理、知识分享等动机 郭小安教授表示,根据2016年4月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联合微信安全团队发布《微信年度谣言分析报告》显示,健康养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类谣言传播范围最广。究其原因,是因为微信朋友圈基于熟人社会交往法则,其传播动机往往夹杂着利他主义、形象管理、知识分享等,当然不乏一些造谣者为了吸引眼球,提高阅读量,使用断章取义、偷梁换柱和张冠李戴等伎俩,造谣惑众,混淆视听。 微信朋友圈的传谣者往往想塑造的形象有两种:一是博爱;二是博学,他们会侧重选择与生活哲理、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的议题,以显示自己的博闻、博学、博爱的形象。在此情形下,两类谣言备受朋友圈的“青睐”:一是名人效应下的心灵鸡汤类谣言;还有一类是“披上科学的外衣”的健康类、生活类谣言,此类谣言往往模仿科学论文的写作方式,通过断章取义、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等方式,融入一些感人和凄惨的故事,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许多人缺乏专门知识和专业素养,一般无能力也无精力判断真伪,一些人正想通过发布这些具有科学含量的帖子来建构自己“博学”的形象,殊不知却成了谣言的传声筒。 2、谣言止于“智、知、制” 郭小安教授指出从三个方面减少谣言传播。 第一,谣言止于智。公众应该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形成对谣言的免疫力。媒介素养的提高其实无需太多高深的知识,只需要我们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对于没有明确来源或者不具有权威性来源的文章提高警惕,进行核实。核实的手段其实也非常简单,如通过文章题目或关键词进行搜索,看看有没有相关报道、或者出现自相矛盾的说法、或已被辟谣,即可知此类内容的可信度低;如果同一张图片出现在不同的故事背景中,那么图片信息极有可能就是“张冠李戴”。食品类谣言多数使用的伎俩是“放大剂量谈毒性”,公众不能仅仅满足于某种“化学元素”的有无,更应该了解“化学元素”的剂量的多少,以及是否在安全范围之内。 第二,谣言止于知。官方权威信息发布不通畅极可能滋生大量谣言特别是网络谣言,正所谓“大道不通小道通”。因此,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占领舆论主动权,不给网络谣言可乘之机。 第三,谣言止于制。治理网络谣言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通过一种手段完成,而应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才能确保实效。首先,应尽快出台和完善治理网络谣言的法律法规。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法国、英国、西班牙、德国等国家都颁布了相关法律,对制造网络谣言者处以罚款或监禁。我国也应该在此方面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对网络谣言与言论自由划清界限,实现网络谣言治理和权利保护的平衡。[详情]

人民网 | 2018年08月07日 15:34
给孩子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上网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7日 11:49
形成保护和尊崇英烈的清朗网络空间
形成保护和尊崇英烈的清朗网络空间

  原标题: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三个月来,整治侮辱英烈网络乱象成果初显——形成保护和尊崇英烈的清朗网络空间 7月,三名男子在网上对抗洪抢险牺牲的宁夏银川辅警王永良发表侮辱言论,银川市公安局立即展开调查,三人陆续归案;6月,抖音在搜狗搜索引擎投放的广告中涉嫌侮辱烈士邱少云,被北京市网信办、市工商局依法联合约谈查处;5月,网民蒋某在新浪微博发布侮辱英烈黄继光的言论,被当地警方拘留…… 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对歪曲历史恶搞英雄的网络公害亮起红灯、划出红线。 三个月来,从司法机关、政府部门到互联网平台、社会组织积极依法履责,全面清理网上涉亵渎、污蔑英烈的违法违规信息,整治成果初显,进一步推动形成保护和尊崇英烈的清朗网络空间。 整治“恶搞视频” 今年5月,今日头条平台上发布的一段 “暴走漫画”短视频引发众怒。除了戏谑董存瑞烈士,还恶意篡改叶挺烈士的《囚歌》,视频主题虽是批评广告商植入现象泛滥,但呈现效果不堪入目,网友纷纷谴责。 随后,今日头条、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迅速下架相关视频,并封禁涉事账号;文化和旅游部也要求依法立案查处。 “近年,一批互联网内容平台凭借技术的发展与产品模式的创新快速崛起,内容创作门槛降低,但对内容的管理却没及时跟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颖认为,某种程度上,不少内容平台已承担起传播职责,但其媒介素养的先天缺失和流量变现的现实焦虑,使其在正确价值观传递和社会责任担当上容易走偏。 腾讯旗下“QQ兴趣部落”、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也被曝存在侮辱烈士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的帖子和段子,平台方已经做出处理。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已明确划出硬杠杠。《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要求,网络运营者发现其用户发布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该法律实施三个月以来,让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担起责任,促其清理整顿。 腾讯安全团队通过平台自查及用户举报的方式,在腾讯各产品平台上累计删除和下架7300余个问题视频;快手科技细化涉英烈内容的审核规则,配合人工智能技术,英烈保护法甫一施行,即清理涉英烈用户名26662个;天涯社区对各历史时期、各门类英雄人物设定关键词,采用机器加人工巡查清理,并依靠社区执法部加大监管,对违法违规信息发布者按社区规则严肃惩处。 日前,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召开专题评议会,探讨亵渎英烈乱象的治理之策。专家们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和不当利益驱动,是歪曲丑化亵渎英烈问题的主因。要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旗帜鲜明捍卫英烈,不给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剑指“娱乐至死” 依法把英烈保护落到实处,才能更好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英雄之风。面对五花八门的“造谣生事”、大行其道的“娱乐至死”,有关部门挥出治理重拳。 历史经典作品,却被变着法儿玩弄。去年以来,中学元旦晚会、酒店新春联欢会、某大学实验室新年晚会等场合,抗战经典歌曲《黄河大合唱》被表演者篡改歌词,台下哄笑不断。这些视频在网上大肆传播,引起不良效仿。之后,监管部门将制作恶搞视频的有关企业及人员列入文化市场黑名单,实施文化市场禁入的信用惩戒。 “对为社会安全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和重大牺牲的人物,进行恶意调侃和攻击的行为,严重影响社会公序良俗,滥用了互联网赋予的表达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表示,除了博眼球、博出位以谋取私利,还有两种危害需要警惕:一是存在反社会动机,通过诋毁正能量、恶搞历史来达到目的;另一种则是错误地把恶搞看作个性化、创作化的艺术表现。 天涯社区总编辑胡彬认为,网络新生代在高度娱乐化、游戏化的环境中长大,或多或少接触过将历史改得面目全非的游戏、视频等产品,对调侃英雄、亵渎先烈等缺乏应有的警惕性。各类媒体平台要坚决抵制随心所欲的改编,让每个公民对英烈常怀敬畏之心。 多方携手发力 今年5月,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某高层住宅发生火灾,一名消防战士在解救被困群众时不幸牺牲,被公安部批准为烈士。令人发指的是,烈士尸骨未寒,淮安经济开发区市民曾某却在微信群散布不实言论,对其进行污蔑,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经江苏省检察院批准,淮安市检察院决定对曾某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自英烈保护法施行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下发通知,要求依法惩处侵害英烈权益、亵渎英烈形象等违法行为。江苏、山东、湖南、四川、宁夏等多地检察机关针对诋毁英雄现象,依法启动了公益诉讼程序。 捍卫英烈尊严、传承英烈精神,任重道远。目前,相关政府部门强化监管职责,全面清理网上涉亵渎、污蔑英烈的违法违规信息。 据了解,文化和旅游部部署查处丑化恶搞英雄烈士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各主要互联网文化单位共下线涉嫌违规视频6万余条,清理有关信息1.7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8030个。 河北省网信办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河北英雄烈士网络不良信息专项整治行动”;并要求省内各网站不得出现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有害信息。 “不仅要在法律层面做出规制,确保严格执法,还要充分调动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司法、教育、媒体、网民等社会各方都应一起维护英雄烈士的荣誉和尊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们表示,特别要进一步依法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管理,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在人民在线副总编辑刘鹏飞看来,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亿万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必须肩负起平台管理的社会责任,健全内容审核管理制度规范,搭建网民参与、投诉举报的畅通平台与机制,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此外,宋建武还建议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对英烈保护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记者  吴姗  宋静思)[详情]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2日 13:32
七月朋友圈十大谣言新鲜出炉 你中招了吗?
七月朋友圈十大谣言新鲜出炉 你中招了吗?

  原标题:七月朋友圈十大谣言新鲜出炉,你中招了吗? 回首七月 除了举世瞩目的世界杯 还有层出不穷的谣言 今天,小编为大家梳理了 7月朋友圈十大热传谣言 来看看,你中招了吗? 01 用手机向中央反应问题的小程序是诈骗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有一个1.06分钟的[可以用手机向中央反应问题]的视频,是新的诈骗形式?  真相: “用微信向国务院提意见”是真实可信的,使用微信小程序向国务院提意见不会造成个人资料外泄或钱财损失。 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于近日启动。根据新华社报道:为配合此次国务院大督查,7月10日至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开展“我为大督查提建议”活动。 国办督查室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整理,视情况有关地方、部门和国务院督查组参考和处理。 而“我为大督查提建议”小程序是此次活动的官方移动端渠道,微信钱包—城市服务—国务院大督查也是该小程序线上入口之一。 02 上海中小学明令禁止饮用纯净水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上海市政府规定中小学不得使用反渗透净水器供孩子们饮水,CCTV13报道"水质越纯净越不宜健康"! 真相: 有关“上海禁止中小学生饮用纯净水”之类的说法,均被证实为假新闻。 1、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表示: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之首,喝水主要是为了补水,并不是为了补充微量元素。 天然水中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本来就是极其微量的,人体摄取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主要是通过吃蔬菜、水果、米饭、肉类等而获得的,而非从饮水中所得。 2、喝纯净水会脱钙,导致骨质疏松,这是对人体生理情况不了解而已。 一个60公斤成年人的体液有36—42公斤,而一天饮水量不过2升,对钙离子浓度没啥影响,导致钙流失的主要是年龄、激素水平和膳食摄入等,与饮用纯净水没有关系。 3、据统计,中东地区和欧美发达国家喝纯净水的历史已有几十年,纯净水普及率超过80%,并没有人因为“喝纯净水喝出毛病”的。 03 东北牌照的车辆以卖冰棍名义偷小孩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谣言1: 今天在叶县廉村乡罗庄,一个伪装卖冷饮的车偷小孩。放假了,大家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万能的朋友圈请速速转发,避免再有小孩受害。 谣言2: 这几天东北来了十几辆车,喊“厂家批发冰棍”,其实是偷小孩的车,大家小心看好自己的孩子们…… 真相: 经多地警方查证,直至目前,全国各地并未发现冰棍车偷抢小孩的实际案例,“东北牌照的车辆以卖冰棍名义偷小孩”消息系谣言。 而这则消息早在2014年就开始流传了,随后每年夏季都会出现,传言涉及上海、河北、山东等多个省份,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换了地点。  据媒体记者核实,一到火热夏季,这些黑龙江牌照车就会从东北开出,再通过租用冷库、沿街批发冰棍的商业模式经营生意,并非传言中的偷抢小孩。 04 夏天冲冷水、喝冰水会中风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1、缅甸40度高温,如果喝冰水,微血管会爆掉。有个人就只是进了家门洗个冷水脚, 他的眼睛就看不清楚了, 然后就昏倒了! 2、台湾现已38度,如果这个时候因为太热喝了冰水,也可能发生同样的危险,请大家一定要谨记在心! 3、连洗手、洗脸、洗脚、都不行,不只是不能喝冰水。需要在室内温度适应30分钟以后,才可以慢慢喝冷水, 或是喝与体温36度一样的温水。 4、一个身体非常壮硕的男性说:‘不久前大热天的中午,回到家为了快速消暑,马上冲冷水澡,当下觉得嘴巴合不起来,立刻叫救护车送医才捡回一命,但一手一脚不听使唤’。大热天忌冲冷水消暑,会引起血管急速收缩。 真相: 心脏血管外科专家表示,对于一般人来说,冲冷水澡、喝冰水是不会引发中风的。临床上也没听过冲冷水澡或喝冰水就会中风案例。 另外,喝冰水微血管会瞬间爆掉的说法也太过夸张,夏天体感温度常高达40度,冲凉、喝冰水是很正常的。 上文所指症状,或许是因为身体有其他因素影响,如:高血压、心脏病、慢性病等。 事实上,这个内容去年就开始流传了,只是最近因温度不断攀升又再次疯传了起来。 对此,专家建议:热天喝凉水即可,让身体慢慢习惯水温,不要马上喝一大堆冰水,避免刺激血管。 05 周至南寨子村母猪产下人脸猪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近日,微信中流传一段39秒视频,视频中有一只长着人脸的猪,该猪手指和脚指也和正常人一样均有五个指头。视频还配文:2018年7月13日,周至南寨子村母猪产下一仔。 真相: 目前并无相关新闻报道证实此信息,这个视频内容应为合成。之前在网络上流传的“动物猪人”(长着猪头的人)其实都是谣言。 这些“动物”猪人实际上只是一个艺术家用塑胶做的模型,但都被谣传为某地出现“猪人” 。 从科学逻辑层面分析 :在生物学角度,在动物界确实存在一些杂交物种,如:斑马驴、狮虎兽、混血猫等等。 但人和猪本身不是同一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由于基因不同,染色体数目不同,结构不同,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无法配对,不能产生能够正常发育的受精卵,也就不会有子代)。 所以这种所谓“猪人”,别说实际情况,就连在理论上也是无法成立的。 06 加油站扫二维码引起爆炸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今天濮阳加油站,因为天热,加油时拿手机扫二维码,当场引起爆炸,当场蹦死4人,炎热的夏天,愿大家开车加油时,千万别拿着手机加油啦!!! 真相: 这又是蹭真实新闻事件热度制造的谣言。 据濮阳官方报道: 2018年7月18日16:30左右,河南濮阳县城关镇育民路与国庆路交叉口一加油站便利店附近发生爆炸,现场造成7人被灼伤或玻璃划伤(其中有2名过路市民自行到医院进行包扎),均及时送医,无生命危险。 经初步调查,事情起因是中石化加油站国庆路店进行污水管道施工,在地下顶管施工过程中造成城市天然气管道破裂,导致天然气泄漏发生闪爆。 07 小孩溺水不超一小时可用“倒背法”救活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看到的请复制下去,小朋友只要溺水不超过一个小时就可以救活! 从河里救出两名溺水幼儿。孩子已没有呼吸, 村民就用当地特有的急救法,攥着孩子双脚,倒背着孩子跑步。几分钟后,小男孩吐出几口水来,哇地一声哭了。又跑了起码十分钟,小女孩也从死神的手中被拉了回来。 真相: 衢州市人民医院急救科医生表示:这种方法没有科学依据,不应该提倡。 “倒背法”是一种南方农村常见的土办法,对于刚发生溺水、心跳呼吸尚未停止的孩子确实有一定效果。施救者在奔跑过程中,通过肩膀挤压溺水者的腹部和胸部,把肺里和腹部的水挤出来,最终重建呼吸循环。但成功的前提是孩子溺水时间很短,心脏没有出现骤停。 如果溺水时间较长,心跳呼吸已经停止,还一味的用倒背法,反而可能影响救援。 因为人体内的氧储备极少,呼吸完全停止后只能维持机体6分钟的代谢,如不及时恢复呼吸,心跳就会停止,脑细胞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 08 英国皇家空军摆“回家”欢迎英格兰队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英国皇家空军用战机在伦敦上空排出“回家”(Its coming home)的阵型,欢迎输了球的英格兰队! 真相: “伦敦上空排出Its coming home阵型”的视频是后期制作而成的。 该视频在7月10号皇家空军100周年庆典时就已经流传了,时间显然早于世界杯三四名争夺赛的7月14日。 ESPN记者罗威尔也对此进行过报道,称视频是由Potion Pictures后期制作而成的,随后,该机构也对自己制作视频全过程进行了公布。 09 知名歌手韩红已经正式皈依佛门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韩红,共产党员、全国政协委员、空政文工团副团长、师级,大校军衔,已经正式皈依佛门。脱掉军装,辞去全部职务,也不再登台亮喉。 真相: 7月24日上午,韩红已发出声明:称自己并未出家,也一并否认“辞去公职、退出政协、告别歌坛、皈依佛门”等不实传闻。 1、其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十年任期已满,是“正常换届”并非“退出政协”; 2、其长期参加电视节目录制,且每月都有新歌发行,没有“退出歌坛”; 3、网传的“皈依佛门”,实质上是为当面答谢因青联委员巴沃仁波切赠歌词; 4、针对制造及传播虚假信息者,将委托律师进行处理。 10 甘南地区现“漂浮汽车”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昨天上午发生在甘南地区的奇特现象 。当天下午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到场,武警部队封锁了方圆5公里的地域 。 真相: 经媒体记者调查,甘南地区国内仅有两个,分别为甘肃和黑龙江,而此两地宣传部门均表示,视频并非在当地拍摄,因为画面与当地风情风貌不符,且当地也从未发生过此类事件。 经专业人士分析,从画面上看,两车飞起来通过特效技术实现并不难,而从画面中其他人和车辆的反映来看,该视频应该是一段事故视频,后期经过人为加工特效制作而成,并非传闻所述的“漂浮汽车”奇象。 [详情]

人民网 | 2018年07月31日 06:34
过度充电会导致手机电池爆炸吗?
过度充电会导致手机电池爆炸吗?

  原标题:过度充电会导致手机电池爆炸吗? 除非本身质量有问题,不然没有爆炸的危险。   “手机电池应该用完耗光之后再充电”很多人如是说,“千万不能过度充电,电池会爆炸”还有人煞有介事地说,要知道,手机电池可是手机的软肋,不仅寿数短,还往往很难买到原装的电池来更换。于是,人们谨遵这一条条金科玉律:随身带着充电器,耐心等待其电量的耗尽,一旦显示充电完毕就断电源。。。。。。然而,如此小心翼翼的呵护,电池却不领情,让人们一头雾水,什么的充电方式是正确的,既安全又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得弄清电池的分类和“记忆效应”这一概念,那么,何为“记忆效应”?记忆效应是指电池被使用时,电池内容物产生结晶的一种效应,这会导致电池暂时性容量减小,缩短使用时间。引发的原因就是电池重复部分充电和不完全放电。该效应一般发生在镍镉电池上,镍氢电池较少,锂电池则无此现象。 早期的手机多用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由于“记忆效应”的存在,大家都是电量耗尽再充,电量充满才用。这是没问题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手机,甚至笔记本电脑上配备的电池,基本是锂离子电池,显然,延续下来的“一定要耗完电再充”的言论已不再是适用。锂电池是没有“记忆效应”的,这就减少了很多麻烦,即使没充满,拔了一会再充也不会造成什么破坏,所以建议不要过于在意手机电量指示数字,能够充电的时候就放心大胆地充电。 需要注意的是,锂电池怕过放电,把手机用到电量耗尽至自动关机时,有可能出现无法开机,甚至充电的情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过度放电导致电池内部电压过低。有数据表明,在放电电压低于2.7V的情况下,电池很可能报废。虽然,在设计锂电池时装有保护电路:当电池的电压小于2.4V或大于4.2V或是被大电流放电或短路时断开电路以保护电池,但保险起见,既然不能保证关键时刻保护电路不失效,就尽量避免用到没电时再充。总之,对锂电池充电本着“少吃多餐”的原则就好,不要担心你频繁的浅度充放电会影响电池,反而这样有利于延长其寿命。 至于“过度充电会导致电池爆炸”的说法就也不科学,保护装置完全可以应对过度充放电、短路、温度过高等问题,及时停止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除非本身质量有问题,不然没有爆炸的危险,但充满电最好拔掉电源,电池一直保持满电状态会有损于电池容量。 来源:蝌蚪五线谱[详情]

微信营销新招真是天降馅饼?
微信营销新招真是天降馅饼?

  昨天,小王带父母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游玩,感觉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着了:扫二维码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就拿了好几瓶免费矿泉水。类似这种在街边、校园、公司楼底下利用小礼品吸引消费者扫码关注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多数人觉得可以顺手拿到免费实用的小礼品,很是划算。不过,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吗? 路人贪小利 企业聚人气 中午时分,口渴难耐的小王打算给父母买些水的时候,恰巧看到奥森公园门口附近,有几个小伙子支了个印有某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的易拉宝,吆喝着“扫二维码当场送矿泉水一瓶”。简单沟通几句后,小王了解到,他们正在进行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前期推广工作,加关注便免费送水,主要是为了增加粉丝量。 “手机上的微信公众号那么多,也不在乎多加一个了。”小王先用自己的手机扫码关注了一下试试,得到一瓶水之后,随即也帮爸妈用他们的手机都扫了加关注,一连拿了三瓶矿泉水。“奥森公园周边的小卖部最普通的水都得卖四五元一瓶呢,感觉真是赚了。” 事实上,这种只要简单关注便有免费礼品相送的只是少数,更多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则需要比较复杂的操作步骤。不久前,在位于北三环的大学生体育馆门口,几个穿着印有某公司logo文化衫的年轻人身旁竖着一块纸板,上面写着注册即送一斤香蕉。而一旁地上也实实在在摆着几箱看起来还不错的香蕉。一会儿工夫,不少路过的人都被吸引过来。 “关注一下,然后填注册信息,这一斤香蕉就归您啦。”工作人员热情告知每一位前来咨询的人,“好麻烦啊,姓名、手机号、还有家庭住址,而且都是必填项目?!”学生小樊在填写信息的时候本来有些犹豫,不过很快被一旁的同学说服,“没事儿,别嫌麻烦,能免费拿香蕉呢!” 转身即取消关注 营销生命短 扫码送礼求关注,虽然营销现场看着热闹,实际效果却远低于预期。 “刚刷了下内容,完全不感兴趣,就不给自己制造信息垃圾了。”在奥森公园门口领完水,小王转身就取消了对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关注。这也是绝大多数公号求关注营销的结局。 上个月,在某互联网公司上班的程女士关注了一个服务女性消费者的微信公众号,领到了一双质地不错的丝袜。阅读这个公众号数日后,她还是取消了关注,因为绝大部分都是无用信息。 “起初我和几个搭档就想着通过赠送小礼品拉拢人气,但这样的营销生命力十分短暂,客户群体流失迅速。求关注对我们的经营能起到多大促进?我现在也很怀疑。”正在创业做外卖O2O的小耿告诉记者。 关注需警惕 防泄露信息 面对免费的礼品诱惑,也有部分消费者“把持”住了自己。市民田女士就说出了自己不为所动的原因和担忧,“微信已经是我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工具了,我几张银行卡都绑定在微信上,连上一些商场的WiFi都怕有风险,更何况是扫码,万一是骗子呢?” “特别是那些关注之后还需要注册的,填写那么多个人信息,以为这些小礼品真的是免费送的吗?其实那也是贩卖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得来的。”田女士直言,要是为了贪图这点小礼品,把自己的个人信息给泄露了,得不偿失。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近一年来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人均124元。 “有时候自己的个人信息不知道是从哪个渠道泄露的,防不胜防,只能吃哑巴亏。”市民刘先生表示,就算没有银行卡被盗用风险,但是手机号散布出去,每天接一大堆推销或者骚扰电话,也够让人心烦的。 业内专家提醒,在扫码关注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切勿轻易泄露。如果关注后发现有违正常交流目的,应果断选择取消关注。此外,不要被一时的小便宜蒙蔽,要慎重接受被赠送的相关产品或服务。(张茜岚) 来源:北京晨报[详情]

馒头里添加卫生纸?食品安全谣言为何成了顽疾
馒头里添加卫生纸?食品安全谣言为何成了顽疾

  原标题:馒头里添加卫生纸?食品安全谣言为何成了顽疾 很多人依然在看到谣言时深信不疑,热衷于把谣言扩散出去,这跟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的普遍缺失有着脱不开的干系。 水泡馒头发现里面添加“卫生纸”?前不久,这段据称是甘肃天水一家市场所销售馒头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宁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检测结果表明,未发现非食用添加物。换言之,上述网络视频是有意编造的谣言。 如果了解相关行业的知识,很容易就能发现市售纸浆价格及制假成本远高于一般馒头的销售价格。就算真有不法分子有心造假,如果采取往馒头里添加卫生纸的低劣伎俩,未免得不偿失。权威部门的检测结果,加上行业知识,足以打消公众由此事件产生的疑虑。 这起网络谣言事件,让人联想起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纸馅包子”事件。后者已被作为典型案例写入大学新闻专业的教科书,说的是某电视台记者策划、摆拍了“纸箱馅包子”的生产过程。报道播出以后,引发舆论震惊,但经过监管部门彻查,根本没发现市场上存在“纸馅包子”。事后涉事媒体作出公开检讨,捏造假新闻的记者受到刑事处罚。 相隔十多年却高度相似的传媒假事件,因为编造的主体不同,反映了信息传播的变迁,也凸显了整治谣言的艰巨性。如果说在传统媒体时代,加强对采编人员职业道德与规范的教育,能够有效避免假新闻的传播,那么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是报道者,都有可能成为谣言和假消息的传播者。 利用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编造和传播不实消息,几乎成了传播领域的顽疾。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的食品安全信息占45%。不光有“卫生纸馒头”“纸馅包子”这样耸人听闻的恶意传谣,也有以善意面目传播的伪科学信息。比如,流传经久不息的“食物相克”的说法,绝大多数都经不起推敲。 加强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打消公众“舌尖上的疑虑”,固然是消减类似谣言的根本之策。然而,完全消除真实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况且,随着现代人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任何关于食品安全的风吹草动都会触发公众敏感的神经,滋生谣言的土壤也会因此扩张。 依法严惩谣言编造者,是控制谣言的重要手段;减少谣言的传播范围,则是削弱谣言影响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很多传播范围广的食品安全谣言,事后均被证明没有太高技术含量,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逻辑上都站不住脚。然而,很多人依然在看到谣言时深信不疑,热衷于把谣言扩散出去,这跟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的普遍缺失有着脱不开的干系。 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就像高中阶段要分文理科教育一样,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天壤之别。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当科学理论与技术作用于社会,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最终被否定;同样,对信息传播也需要养成质疑的习惯。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问问来源和出处,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所蒙蔽,至少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食品安全谣言来势汹汹,有的历经反复辟谣,依然在某些情况下被某些群体继续传播。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其危害的难度就越大。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王钟的)[详情]

面粉厂掺成吨滑石粉? 官方:旧谣又翻新
面粉厂掺成吨滑石粉? 官方:旧谣又翻新

  原标题:网传青岛一面粉厂掺成吨滑石粉 官方辟谣:旧谣又翻新 近期,不少人在网上看到一个消息,消息讲的是平度良金面粉厂面粉掺入滑石粉,而且还销往各地! 传言称:滑石粉源源不断运进面粉厂,掺入面粉中销往周边地区。平度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平度市质监部门联合平度警方对平度市良金面粉厂依法查处,执法人员在仓库里当场查获滑石粉200多袋,还有200多袋没有出售的面粉。 一些自媒体账号也发布了相关内容, 一个叫“草野枫3”的个人账号 发布后标明的内容来源是“网络”。 ▼▼▼ 8月13日晚间, 青岛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通过其官方微信针对网传内容辟谣, 称这是旧谣又翻新。 ▼▼▼ 这是青岛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在两年前就辟谣过的消息!!! 下面是2016年辟谣消息截图 ↓↓↓ 这是前晚青岛食品药品监管辟谣消息 ↓↓↓ 搜索发现,果然这是一条老谣言了! 早在2016年4月6日, 有媒体就对此事进行了辟谣报道: 一则13年前的新闻,两年前的旧谣言, 竟然还有人能拿来大做文章 据青岛食品药品监管介绍: 该事件发生于2005年,当时平度市公安机关与质监部门已经依法进行了调查处理。2007年,该面粉厂厂主拆除厂房,变卖设备,返回原籍,该厂已不复存在。 所以,小伙伴们明白了吗? 一件2005年发生、2007年就已经彻底解决的事件 在2016年被人翻出来传播谣言 居然在今天, 又被拿出来旧谣翻新 希望广大网友 能对来源不详的信息多加存疑, 多动动手搜索相关内容, 很多谣言往往都会不攻自破了。 来源:青岛早报 [详情]

警惕:冒充公安局诈骗 接到这种电话千万别信
警惕:冒充公安局诈骗 接到这种电话千万别信

  原标题:小心!冒充公安局诈骗,接到这种电话千万别信 近期,网友刘老伯,接到一个陌生人电话,自称是公安局的。“我想公安局怎么会打电话给我呢?第一次就按掉了。”但没隔一分钟,电话再次响起。对方称刘老伯的身份证在湖北武汉开了一张银行卡,涉及一起金融诈骗案。 对方和刘老伯核对起身份信息,一再声称,这起案件牵涉资金巨大,必须去公安局说明情况。考虑到刘老伯年纪大了,经申请上级批准,同意先电话问询,但刘老伯必须做到三点要求: 第一要在封闭地方通话; 第二旁边要没有人; 第三有电话或短信不能接不能看。 刘老伯今年73岁,子女不在身边,在接下来的聊天通话中,三四个不同身份的人,轮番和刘老伯进行通话, 刘老伯:“整个过程中就把你的思维引到犯了大事上,让你心寒、心虚,又在封闭地方,他帮你洗脑。” 不过,刘老伯越聊疑心越重,就想看看对方到底什么套路,就这样一直聊了5个小时,直到对方提出钱的问题,刘老伯觉得,这出戏该收手了。 随后刘老伯称家里回来人了挂断电话,并立即赶往派出所核实。民警表示,这是一起冒充公检法办案单位实施诈骗的案件。 刘老伯说,自己之所以会聊下去,是因为“就像看书只看了第一版,想看到底是啥花头。” 事后,刘老伯把这次经历详细整理成书面稿,交给“公安局反诈骗中心”做为案例参考,反诈中心也聘请刘老伯为宣传志愿者。 来源:上海网络辟谣[详情]

向学术造假说不 我国针对论文交易等开展“清网”行动
向学术造假说不 我国针对论文交易等开展“清网”行动

  原标题:针对论文交易等 开展“清网”行动 向学术造假说不 在备受关注的《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发生后,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公布了调查处理结果。为了净化网络学术风气,相关部门开展了“清网行动”。据悉,撤稿事件中的相关线索已报告给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来源:新华社 近年来接连曝光的科研不端行为,尤其是四大国际出版集团撤稿中国作者百余篇论文的事件,给我国国际学术声誉带来不良影响。调查显示,学术不端行为背后,充斥着一条隐秘的论文交易“产业链”。一些第三方机构打着“润色论文”的幌子,买卖论文、抄袭剽窃、弄虚作假,部分学术造假成“窝案”。 在这些论文被撤稿的原因中,许多都提到了“同行评议涉嫌造假”,由此,其背后隐藏着的一条灰色的“产业链”--第三方中介机构,浮出水面。这些机构在代人投稿过程中虚构同行评议专家信息,通过“幽灵”评审向期刊和出版社审稿平台提供编造的评审意见。 同行评议是学术刊物普遍采取的论文评审制度。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介绍:“一些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的评审专家信息,比如用自己注册的邮箱地址冒充专家邮箱,评审时论文实际上是返回到投稿者手里。投稿人冒充评审人将正面评价发至出版方,从而达到操纵评审的目的。” 在备受关注的《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发生后,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公布了调查处理结果。为了净化网络学术风气,相关部门开展了“清网行动”。经过清理,互联网中“论文买卖”等若干组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数据大幅减少,论文买卖网站链接和相关广告用语明显减少。据悉,撤稿事件中的相关线索已报告给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查处。据新华社 来源:北京晚报[详情]

盘点7月谣言:莫让“假消息”带来“真危害”
盘点7月谣言:莫让“假消息”带来“真危害”

  原标题:(人民网“求真”栏目) 盘点7月谣言:莫让“假消息”带来“真危害” 人民网北京8月7日电(孝金波 王晨羽)儿童、医疗、食品、安全始终是谣言的重灾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下一代更加关注,对生命健康更加重视,因此“继父虐童”会引起众怒,“疫苗问题”会带来恐慌,“吃西瓜感染病毒”流传广泛,“纠纷杀人”谣传多地。7月谣言盘点,“求真”邀请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郭小安一起分析点评,莫让“假消息”带来“真危害”。 一、“虐童谣言”牵动人心 孩子是未来,只要是涉及到孩子的事情,总能牵动人心。下面这些谣言都涉及“虐童”,更容易引发紧张情绪,造谣者也正是利用了人们这样的心理扩散谣言。“求真”提醒,孩子们愉快的暑假,需要家长们的关爱和呵护,但传播谣言会带来不良后果,编造谣言涉嫌违法,家长朋友们在耐心关怀孩子的同时,也要理性分辨不实信息,减少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孩子营造一个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 1、“湖南衡阳县母亲把孩子罩凳下打牌”视频  [传闻]7月初,有媒体发布一段配文为“湖南衡阳县亲妈将孩子罩在凳子下玩麻将”的视频,视频中一名男童被罩在一蓝色塑料凳下,凳子上坐着的女子正在打麻将,后警方查处一家店并带走几名人员。视频中字幕显示,“7月2日衡阳县镇四校门口牌馆,一女子打麻将把儿子罩在凳子底下,小孩子在凳子地下非常难受,不断的抽泣。而家长此时全神贯注的打麻将,对孩子置之不理。7月3日中午,这家网红牌馆被警方查处。” 网传视频截图 [真相]7月4日,记者与衡阳县公安局取得联系,其工作人员表示:该事件“不是发生在衡阳县”。6日,衡阳县警方官方微博通报,造谣者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并公布了嫌疑人口述视频,表示视频中嫌疑人屈某平交待将“母亲把孩子罩在凳下打麻将”视频配上文字,编造该事发生在西渡镇四校对面牌馆。[详细] [提醒]在网络上发布未经核实的信息,故意制造和传播谣言涉嫌违法,对孩子及其家人也会带来二次伤害。面对此类移花接木的谣言,需要慧眼识“真”,相信警方的通报和调查结果。 2、多地传“继父虐童”视频  [传闻]近日,一段“继父虐童”的视频引发大量关注,据传其中持棍殴打男童者为男童继父,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一男子手执长棍不断捅向坐在地上的孩童,并多次踢踹男孩身体,男孩被频频推倒在堆放的杂物中,放声大哭。该视频一经传播便引发众怒,网民纷纷谴责该“继父”残忍的虐童行为,而事件发生地则有天津、湖南长沙、山东淄博、四川泸州等不同版本。 网传视频 [真相]6月28日,安徽马鞍山网警辟谣称,该事件发生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该持棍男子系男童父亲,6月16日孩子爬高压电线杆,其父为了教训孩子的危险行为,做出了视频中殴打孩子的举动。据媒体报道,江苏沭阳华冲镇派出所民警已对该消息进行了核实与确认,并对该父亲进行了批评教育。[详细] [提醒]“家暴”“儿童”一直都是大家关切的话题,这类谣言抓住人们的敏感心理,通过移花接木在各地微信群、朋友圈转发传播。“求真”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跟风,提高识别谣言的能力。 二、“医患谣言”引人关注 医疗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可想而知,医院见证着生老病死,更容易拨动人们脆弱的心弦,在抵制医疗谣言的同时,也要多一份包容和理解。相信科学,尊重医生的判断。另一方面,医生作为掌握医疗知识的权威人士,也应当承担起科普的责任,重建人们的信任,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更好的消除谣言。 1、“没必要打疫苗,疫苗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传闻]有传闻称接种疫苗后副作用明显,而且人们更容易生病,所以疫苗没必要打。 [真相]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郑东旖在接受中国医药报记者采访时说,除了获取洁净、安全的饮用水之外,在预防传染病和降低传染病死亡率方面,没有任何其他手段能够同免疫接种相媲美。很多传染病因为接种疫苗而被消灭,或者危害得以大大降低。 [提醒]疫苗话题是近期的敏感话题,问题疫苗的出现涉及多方原因,但一棒子打死不是明智之举。传染病一直在威胁人类健康,疫苗能够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并减少危害,公众要正确看待疫苗的获益和风险,科学看待不良反应,不要因噎废食。 2、“北京阜外医院挂号视频” [传闻]7月初,一段“北京阜外医院挂号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视频显示,医院大门一经打开,人们便蜂拥而入,奔跑着前去抢号,其间夹杂“快点、快点”的叫嚷,场面十分混乱。 视频中的抢号场景 [真相]经核实,视频中的抢号场景是实施“零点挂号”服务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该院已于6月16日取消门诊零点挂号;第一、二、三、四门诊窗口和自助机在每日上午7时开放,同时,增加了网上预约号源比例,患者可以选择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网上预约。[详细] [提醒]“挂号难”一直都是患者关注的问题,在这则消息中,医院管理确实存在不当之处,符合人们宣泄不满情绪的诉求。但张冠李戴,编造谣言,故意吸引眼球,引发社会负面舆论,会带来不良影响,加大社会矛盾。 3、中华慈善总会天价售卖救命药“格列卫”? [传闻]近日有说法称,由瑞士诺华公司向中国患者免费提供的救命药“格列卫”,却被中华慈善总会以每盒25000元的“天价”售给患者。对此,中华慈善总会辟谣。 [真相]记者于7月11日上午与中华慈善总会取得了联系,询问这一情况。中华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回应称“我们不卖药”,只为符合援助条件的患者提供免费“格列卫”。 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于2003年9月在中国正式启动。目前援助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愿申请加入项目,并经医学评估符合格列卫适应症、且患病前经济状况即为低保的患者;第二种是对自愿申请加入项目的患者提供援助,以每格列卫治疗年(12个月)为周期,符合援助条件的患者自费使用前3个月的格列卫药品,经项目审批通过后援助后9个月的格列卫药品。[详细] [提醒]这条老谣言将“援助项目截图”与“内外有别”恶意嫁接,虚构“慈善机构借机吸血牟利”,用巨大反差进行挑拨,抓住大家对价格敏感的心理,借助近期格列卫等抗癌药物价格成为舆情热点进行传播。 三、“食品谣言”层出不穷 民以食为天,如此喜爱美食的中华民族,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但下面这些谣言,却是无中生有,毫无根据,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反而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面对这类谣言,我们要加强甄别能力,切莫成为谣言帮凶,给周围人带来恐慌和危害。 1、菌类+茄子有毒,已死多人? [传闻]七月初,一则“菌类不能和茄子一起吃,医大已经死17人”的消息在微信群里传播。消息称:“最近医院急诊患者比较多,大多是菌子中毒。蘑菇可以和小白菜一起炒,但不能和茄子一起吃。医院治不了,后果很严重!” [真相]此谣言是一则老谣言。经查证,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6年和2017年都进行过辟谣。营养专家慕海容医生表示茄子和菌类同吃会中毒的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茄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新鲜的菌类营养丰富,两种食物同食,没有任何不好的反应,更不会产生毒素。 2、喝骨头汤能促进骨折愈合? [传闻]在运动中,人们稍不留意便会有骨折的风险。有人认为,喝骨头汤是促进骨头愈合的有效手段。 [真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贾凯介绍,事实上,骨头汤中钙的含量非常低,同时,骨头汤里还有一些其它的物质如脂肪和嘌呤,一旦摄入过多,就会抑制钙的吸收,反而对疾病的恢复不利。所以骨头汤并不是促进骨折恢复的良好食品。[详细] [提醒]相信科学,拒绝传谣。生病后要在医师指导下服药进食,才能促进身体更快恢复。 3、“吃西瓜或甜瓜会感染SK5病毒” [传闻]西瓜和甜瓜是夏天人们解暑的标配,但最近不少人的微信群里都在传多人因吃西瓜或者甜瓜感染病毒不幸死亡的消息。在这些消息里,病毒爆发的地点不同,感染死亡的人数不一,唯一一样的就是这些人都“感染了一种名为SK5的病毒,抢救医生已被隔离,中央1台电视新闻已播岀。” [真相]该谣言属于典型的“旧谣新传”,各类名称不一的“病毒”出现过很多次,相关部门也多次辟谣。西安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付建军说,不存在“SK5病毒”,西瓜或甜瓜长时间在炎热的天气下暴露或者有破口了,吃了以后可能会导致急性胃肠炎,和病毒没关系。盲目而不知真相的人转发,导致有的人因为害怕传染不敢到医院来就诊看病,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恐慌,对医院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影响,医院也多次进行辟谣。 [提醒]近年来网传“吃柚子导致bp5病毒”、“吃酸菜鱼导致SB250病毒”、“吃猪肉感染hb520病毒”、“吃鸡肉感染H7N9病毒”等谣言不胜枚举,还假借“中央电视台”“卫生部”等名号混淆视听,这类谣言只有文字信息,非常容易更改地名引发“病毒式传播”,造成恐慌。但此类谣言无中生有,搜索辨别后便知真假。 四、“安全谣言”夸大后果 突发事故的发生一直伴随着各种谣言,这其实是人们对自身安全的一种天然的警惕。事故发生后,常见谣言就是夸大后果,将现场描述的非常血腥,或传播“死人了”的谣言,引起人们的恐慌并广泛传播。“求真”提醒,不要轻信这类谣言,用事实说话。 1、手机扫码引发濮阳加油站爆炸? [传闻]7月18日,河南省濮阳县育民路与国庆路交叉口一家中石化加油站发生爆炸,随后,一段事故现场时长8秒的视频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从视频上可以看到,爆炸现场一片狼藉,有车辆被损毁,并陆续有伤者从现场走出。据传,该事故因顾客于高温天气下用手机扫码加油而引发,并直接导致4人死亡。 [真相]当天,濮阳县政府应急办发布公告。公告称,在爆炸事故中,有5人被震碎的玻璃划伤或烧伤,并被及时送往医院就医,“均无生命危险”。经濮阳县安全委员会组织专家调查,7月19日濮阳县政府发布事故续报称,事故原因是该加油站在污水管道的施工过程中,造成城市天然气管道破裂,导致天然气泄漏发生闪爆,与加油站的正常生产经营无关。目前,当地公安和网信部门已对该谣言进行了查证,并抓获造谣者一人,已对其处以行政拘留3日的处罚。[详细] [提醒]这类谣言根据短视频内容,编造不符合常规的内容搭配,达到吸引眼球、快速传播的目的。其实只要依据常识,就很容易发现谣言的不合理。 2、吉林汪清客运站有匪徒持刀与警方对抗? [传闻]7月底,在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汪清县,一段“匪徒持刀与警方对抗”的短视频引发关注。这段背景为汪清县客运站的视频时长2分2秒,内容是“匪徒持刀行凶,几位警员正在对其实施抓捕,场面激烈,有群众围观”。 [真相]事实上,这段视频内容反映的是2017年10月11日,汪清公安局在汪清汽车客运站开展的极端暴力恐怖事件处置演练活动,演练中有两名模拟“恐怖分子”手持刀具砍杀乘客,最终被警方制服。[详细] [提醒]警方的反恐演练活动经常被谣传成暴乱活动,若有疑问,需及时向有关部门求证,切勿听信谣言,引起恐慌。 3、沈阳一鞋城两商户因纠纷杀死人? [传闻]7月底,一则“沈阳市南塔鞋城两个卖鞋的女商户发生纠纷,其中一名女商户的丈夫持刀将另一名女子杀死”的消息引发市民关注,消息还配有现场视频。 [真相]针对此情况,沈阳警方进行了核查,并在7月29日通报了具体情况:南塔鞋城及各大商场近期均未发生此类案件。另经网络搜索,据媒体报道,该视频应为7月19日发生在吉林市一商场内的一起案件现场情况。据新文化报消息,7月19日下午,吉林市中东新生活购物乐园内,一名女商户被杀害。根据网友曝光的视频显示,一名身穿黑色衣服的女子仰面躺在血泊中。另外一段视频则显示一名身穿白色半袖的男子被警方带走。据记者走访了解,两家商户因卖同品牌衣服,“经常发生冲突”。[详细] [提醒]网传文字及视频等会有张冠李戴、散布谣言的情况,请大家不散布、不传播,提高信息识别能力。 五、“生活谣言”存在漏洞 与我们生活相关的各类信息也一直混杂着谣言,这类谣言紧密结合人们关切的热点话题、气象灾害等,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转发。 1、微信常用功能将全部收费? [传闻]近期,有一些科技类自媒体发布文章称“腾讯宣布8月1号微信所有功能将全部收费。” [真相]7月25日,微信团队通过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发布辟谣称“消息不属实”,8月1日起,微信的每笔信用卡还款将按照0.1%的价格收取手续费,除此项调整外,其他微信产品均无任何收费说法。 [提醒]记者发现,现在依然能够搜索到这类不实文章,多为科技类自媒体发布,标题为“8月1日微信所有功能将全部收费”,内容却没有详细提到“微信所有功能将全面收费”的相关规定,信息模糊,与标题不符。此类不实文章常存在逻辑漏洞,故意模糊或夸大事实引发关注,大家勿轻信谣言,以官方消息为准。[详细] 2、气象灾害谣言 [传闻]“求真”之前盘点过关于暴雨洪水的谣言,包括“四川汶川遭洪水淹没”“四川绵阳东原大桥被洪峰冲垮”“福建柘荣县溪坪街桥头房屋被洪水冲垮”“四川九寨沟洪水冲塌桥梁 三人掉落”等。 [真相]这些关于暴雨洪水的谣言,大部分都是夸大事实,移花接木,旧闻充新,四川汶川仅七盘沟沙窝子片区被水淹,且无人员伤亡,居民生活一切正常;绵阳所谓的“断桥”,只是因远距离造成的视觉误差;福建柘荣县房屋也没有被洪水冲垮,流传视频拍摄内容发生在2017年西藏昌都地区江达县城的某河道边;九寨沟三人落水的谣言,其实发生于2017年8月的印度比哈尔邦,本地村民因洪灾奔逃,与九寨沟无关。[详细] [提醒]气候谣言随着气候变幻而来,利用图片视频,配以夸张的文字描述,接近的天气状况,容易在当地范围内传播。但这类谣言会对生活造成不便,如“大桥垮塌”“遭洪水淹没”等,可能对出行造成影响。因此不要轻信微信群朋友圈里流传的气象消息,以官方消息为准。 [专家点评] 经过以上盘点,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识破谣言的方法,那么这些谣言为何得以广泛传播,又如何才能有效制止呢?“求真”栏目记者采访了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郭小安。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1、传谣者往往有利他主义、形象管理、知识分享等动机 郭小安教授表示,根据2016年4月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联合微信安全团队发布《微信年度谣言分析报告》显示,健康养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类谣言传播范围最广。究其原因,是因为微信朋友圈基于熟人社会交往法则,其传播动机往往夹杂着利他主义、形象管理、知识分享等,当然不乏一些造谣者为了吸引眼球,提高阅读量,使用断章取义、偷梁换柱和张冠李戴等伎俩,造谣惑众,混淆视听。 微信朋友圈的传谣者往往想塑造的形象有两种:一是博爱;二是博学,他们会侧重选择与生活哲理、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的议题,以显示自己的博闻、博学、博爱的形象。在此情形下,两类谣言备受朋友圈的“青睐”:一是名人效应下的心灵鸡汤类谣言;还有一类是“披上科学的外衣”的健康类、生活类谣言,此类谣言往往模仿科学论文的写作方式,通过断章取义、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等方式,融入一些感人和凄惨的故事,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许多人缺乏专门知识和专业素养,一般无能力也无精力判断真伪,一些人正想通过发布这些具有科学含量的帖子来建构自己“博学”的形象,殊不知却成了谣言的传声筒。 2、谣言止于“智、知、制” 郭小安教授指出从三个方面减少谣言传播。 第一,谣言止于智。公众应该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形成对谣言的免疫力。媒介素养的提高其实无需太多高深的知识,只需要我们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对于没有明确来源或者不具有权威性来源的文章提高警惕,进行核实。核实的手段其实也非常简单,如通过文章题目或关键词进行搜索,看看有没有相关报道、或者出现自相矛盾的说法、或已被辟谣,即可知此类内容的可信度低;如果同一张图片出现在不同的故事背景中,那么图片信息极有可能就是“张冠李戴”。食品类谣言多数使用的伎俩是“放大剂量谈毒性”,公众不能仅仅满足于某种“化学元素”的有无,更应该了解“化学元素”的剂量的多少,以及是否在安全范围之内。 第二,谣言止于知。官方权威信息发布不通畅极可能滋生大量谣言特别是网络谣言,正所谓“大道不通小道通”。因此,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占领舆论主动权,不给网络谣言可乘之机。 第三,谣言止于制。治理网络谣言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通过一种手段完成,而应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才能确保实效。首先,应尽快出台和完善治理网络谣言的法律法规。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法国、英国、西班牙、德国等国家都颁布了相关法律,对制造网络谣言者处以罚款或监禁。我国也应该在此方面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对网络谣言与言论自由划清界限,实现网络谣言治理和权利保护的平衡。[详情]

给孩子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上网
给孩子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上网

  原标题:给孩子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新知新觉) 我国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习近平同志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尤其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社会要共同负起责任,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保障他们健康上网。 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使用权益。许多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包括保护未成年人依法合理使用互联网的权益。科技和社会发展使得现在的未成年人更早接触互联网,更加需要互联网。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使用权益,满足其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需要,既有利于他们成长,又有利于互联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创新互联网应用,更好满足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在网络环境下全面发展的需要。 遏制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如何让未成年人远离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是世界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许多国家在法律上明确各类不良信息的概念和认定标准,并对传播不良信息构成违法的主体进行严格法律制裁。在我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逐步建立,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相继出台。这些法律规范的深入实施,推动网络空间健康向上的内容日益成为主流,可能对未成年人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的网络有害信息明显减少。但由于网络传播渠道多、速度快、受众广,治理有害信息的难度很大,相关治理丝毫不可松懈。还应看到,网络信息传播往往超越国界,需要推动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协力提高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打击力度和效果。同时,还应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引导鼓励互联网内容提供者推出更多适合未成年人需要、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内容和参与方式,开发更多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优质应用和优质服务。 治理过度使用和消费。未成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过度使用和过度消费,主要表现在沉迷于网络而难以自拔,在互联网游戏、视频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的甚至花费大量金钱。这种过度使用和消费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对此,应要求相关互联网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如实行网络实名制、采用技术手段控制上网时间等。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应强化监护责任。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自己就沉迷于网络,有的家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对未成年人履行监护责任。家长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是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必须承担起相应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需要政府、企业和家庭共同努力。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四新)[详情]

形成保护和尊崇英烈的清朗网络空间
形成保护和尊崇英烈的清朗网络空间

  原标题: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三个月来,整治侮辱英烈网络乱象成果初显——形成保护和尊崇英烈的清朗网络空间 7月,三名男子在网上对抗洪抢险牺牲的宁夏银川辅警王永良发表侮辱言论,银川市公安局立即展开调查,三人陆续归案;6月,抖音在搜狗搜索引擎投放的广告中涉嫌侮辱烈士邱少云,被北京市网信办、市工商局依法联合约谈查处;5月,网民蒋某在新浪微博发布侮辱英烈黄继光的言论,被当地警方拘留…… 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对歪曲历史恶搞英雄的网络公害亮起红灯、划出红线。 三个月来,从司法机关、政府部门到互联网平台、社会组织积极依法履责,全面清理网上涉亵渎、污蔑英烈的违法违规信息,整治成果初显,进一步推动形成保护和尊崇英烈的清朗网络空间。 整治“恶搞视频” 今年5月,今日头条平台上发布的一段 “暴走漫画”短视频引发众怒。除了戏谑董存瑞烈士,还恶意篡改叶挺烈士的《囚歌》,视频主题虽是批评广告商植入现象泛滥,但呈现效果不堪入目,网友纷纷谴责。 随后,今日头条、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迅速下架相关视频,并封禁涉事账号;文化和旅游部也要求依法立案查处。 “近年,一批互联网内容平台凭借技术的发展与产品模式的创新快速崛起,内容创作门槛降低,但对内容的管理却没及时跟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颖认为,某种程度上,不少内容平台已承担起传播职责,但其媒介素养的先天缺失和流量变现的现实焦虑,使其在正确价值观传递和社会责任担当上容易走偏。 腾讯旗下“QQ兴趣部落”、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也被曝存在侮辱烈士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的帖子和段子,平台方已经做出处理。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已明确划出硬杠杠。《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要求,网络运营者发现其用户发布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该法律实施三个月以来,让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担起责任,促其清理整顿。 腾讯安全团队通过平台自查及用户举报的方式,在腾讯各产品平台上累计删除和下架7300余个问题视频;快手科技细化涉英烈内容的审核规则,配合人工智能技术,英烈保护法甫一施行,即清理涉英烈用户名26662个;天涯社区对各历史时期、各门类英雄人物设定关键词,采用机器加人工巡查清理,并依靠社区执法部加大监管,对违法违规信息发布者按社区规则严肃惩处。 日前,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召开专题评议会,探讨亵渎英烈乱象的治理之策。专家们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和不当利益驱动,是歪曲丑化亵渎英烈问题的主因。要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旗帜鲜明捍卫英烈,不给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剑指“娱乐至死” 依法把英烈保护落到实处,才能更好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英雄之风。面对五花八门的“造谣生事”、大行其道的“娱乐至死”,有关部门挥出治理重拳。 历史经典作品,却被变着法儿玩弄。去年以来,中学元旦晚会、酒店新春联欢会、某大学实验室新年晚会等场合,抗战经典歌曲《黄河大合唱》被表演者篡改歌词,台下哄笑不断。这些视频在网上大肆传播,引起不良效仿。之后,监管部门将制作恶搞视频的有关企业及人员列入文化市场黑名单,实施文化市场禁入的信用惩戒。 “对为社会安全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和重大牺牲的人物,进行恶意调侃和攻击的行为,严重影响社会公序良俗,滥用了互联网赋予的表达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表示,除了博眼球、博出位以谋取私利,还有两种危害需要警惕:一是存在反社会动机,通过诋毁正能量、恶搞历史来达到目的;另一种则是错误地把恶搞看作个性化、创作化的艺术表现。 天涯社区总编辑胡彬认为,网络新生代在高度娱乐化、游戏化的环境中长大,或多或少接触过将历史改得面目全非的游戏、视频等产品,对调侃英雄、亵渎先烈等缺乏应有的警惕性。各类媒体平台要坚决抵制随心所欲的改编,让每个公民对英烈常怀敬畏之心。 多方携手发力 今年5月,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某高层住宅发生火灾,一名消防战士在解救被困群众时不幸牺牲,被公安部批准为烈士。令人发指的是,烈士尸骨未寒,淮安经济开发区市民曾某却在微信群散布不实言论,对其进行污蔑,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经江苏省检察院批准,淮安市检察院决定对曾某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自英烈保护法施行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下发通知,要求依法惩处侵害英烈权益、亵渎英烈形象等违法行为。江苏、山东、湖南、四川、宁夏等多地检察机关针对诋毁英雄现象,依法启动了公益诉讼程序。 捍卫英烈尊严、传承英烈精神,任重道远。目前,相关政府部门强化监管职责,全面清理网上涉亵渎、污蔑英烈的违法违规信息。 据了解,文化和旅游部部署查处丑化恶搞英雄烈士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各主要互联网文化单位共下线涉嫌违规视频6万余条,清理有关信息1.7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8030个。 河北省网信办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河北英雄烈士网络不良信息专项整治行动”;并要求省内各网站不得出现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有害信息。 “不仅要在法律层面做出规制,确保严格执法,还要充分调动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司法、教育、媒体、网民等社会各方都应一起维护英雄烈士的荣誉和尊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们表示,特别要进一步依法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管理,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在人民在线副总编辑刘鹏飞看来,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亿万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必须肩负起平台管理的社会责任,健全内容审核管理制度规范,搭建网民参与、投诉举报的畅通平台与机制,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此外,宋建武还建议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对英烈保护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记者  吴姗  宋静思)[详情]

七月朋友圈十大谣言新鲜出炉 你中招了吗?
七月朋友圈十大谣言新鲜出炉 你中招了吗?

  原标题:七月朋友圈十大谣言新鲜出炉,你中招了吗? 回首七月 除了举世瞩目的世界杯 还有层出不穷的谣言 今天,小编为大家梳理了 7月朋友圈十大热传谣言 来看看,你中招了吗? 01 用手机向中央反应问题的小程序是诈骗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有一个1.06分钟的[可以用手机向中央反应问题]的视频,是新的诈骗形式?  真相: “用微信向国务院提意见”是真实可信的,使用微信小程序向国务院提意见不会造成个人资料外泄或钱财损失。 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于近日启动。根据新华社报道:为配合此次国务院大督查,7月10日至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开展“我为大督查提建议”活动。 国办督查室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整理,视情况有关地方、部门和国务院督查组参考和处理。 而“我为大督查提建议”小程序是此次活动的官方移动端渠道,微信钱包—城市服务—国务院大督查也是该小程序线上入口之一。 02 上海中小学明令禁止饮用纯净水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上海市政府规定中小学不得使用反渗透净水器供孩子们饮水,CCTV13报道"水质越纯净越不宜健康"! 真相: 有关“上海禁止中小学生饮用纯净水”之类的说法,均被证实为假新闻。 1、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表示: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之首,喝水主要是为了补水,并不是为了补充微量元素。 天然水中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本来就是极其微量的,人体摄取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主要是通过吃蔬菜、水果、米饭、肉类等而获得的,而非从饮水中所得。 2、喝纯净水会脱钙,导致骨质疏松,这是对人体生理情况不了解而已。 一个60公斤成年人的体液有36—42公斤,而一天饮水量不过2升,对钙离子浓度没啥影响,导致钙流失的主要是年龄、激素水平和膳食摄入等,与饮用纯净水没有关系。 3、据统计,中东地区和欧美发达国家喝纯净水的历史已有几十年,纯净水普及率超过80%,并没有人因为“喝纯净水喝出毛病”的。 03 东北牌照的车辆以卖冰棍名义偷小孩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谣言1: 今天在叶县廉村乡罗庄,一个伪装卖冷饮的车偷小孩。放假了,大家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万能的朋友圈请速速转发,避免再有小孩受害。 谣言2: 这几天东北来了十几辆车,喊“厂家批发冰棍”,其实是偷小孩的车,大家小心看好自己的孩子们…… 真相: 经多地警方查证,直至目前,全国各地并未发现冰棍车偷抢小孩的实际案例,“东北牌照的车辆以卖冰棍名义偷小孩”消息系谣言。 而这则消息早在2014年就开始流传了,随后每年夏季都会出现,传言涉及上海、河北、山东等多个省份,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换了地点。  据媒体记者核实,一到火热夏季,这些黑龙江牌照车就会从东北开出,再通过租用冷库、沿街批发冰棍的商业模式经营生意,并非传言中的偷抢小孩。 04 夏天冲冷水、喝冰水会中风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1、缅甸40度高温,如果喝冰水,微血管会爆掉。有个人就只是进了家门洗个冷水脚, 他的眼睛就看不清楚了, 然后就昏倒了! 2、台湾现已38度,如果这个时候因为太热喝了冰水,也可能发生同样的危险,请大家一定要谨记在心! 3、连洗手、洗脸、洗脚、都不行,不只是不能喝冰水。需要在室内温度适应30分钟以后,才可以慢慢喝冷水, 或是喝与体温36度一样的温水。 4、一个身体非常壮硕的男性说:‘不久前大热天的中午,回到家为了快速消暑,马上冲冷水澡,当下觉得嘴巴合不起来,立刻叫救护车送医才捡回一命,但一手一脚不听使唤’。大热天忌冲冷水消暑,会引起血管急速收缩。 真相: 心脏血管外科专家表示,对于一般人来说,冲冷水澡、喝冰水是不会引发中风的。临床上也没听过冲冷水澡或喝冰水就会中风案例。 另外,喝冰水微血管会瞬间爆掉的说法也太过夸张,夏天体感温度常高达40度,冲凉、喝冰水是很正常的。 上文所指症状,或许是因为身体有其他因素影响,如:高血压、心脏病、慢性病等。 事实上,这个内容去年就开始流传了,只是最近因温度不断攀升又再次疯传了起来。 对此,专家建议:热天喝凉水即可,让身体慢慢习惯水温,不要马上喝一大堆冰水,避免刺激血管。 05 周至南寨子村母猪产下人脸猪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近日,微信中流传一段39秒视频,视频中有一只长着人脸的猪,该猪手指和脚指也和正常人一样均有五个指头。视频还配文:2018年7月13日,周至南寨子村母猪产下一仔。 真相: 目前并无相关新闻报道证实此信息,这个视频内容应为合成。之前在网络上流传的“动物猪人”(长着猪头的人)其实都是谣言。 这些“动物”猪人实际上只是一个艺术家用塑胶做的模型,但都被谣传为某地出现“猪人” 。 从科学逻辑层面分析 :在生物学角度,在动物界确实存在一些杂交物种,如:斑马驴、狮虎兽、混血猫等等。 但人和猪本身不是同一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由于基因不同,染色体数目不同,结构不同,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无法配对,不能产生能够正常发育的受精卵,也就不会有子代)。 所以这种所谓“猪人”,别说实际情况,就连在理论上也是无法成立的。 06 加油站扫二维码引起爆炸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今天濮阳加油站,因为天热,加油时拿手机扫二维码,当场引起爆炸,当场蹦死4人,炎热的夏天,愿大家开车加油时,千万别拿着手机加油啦!!! 真相: 这又是蹭真实新闻事件热度制造的谣言。 据濮阳官方报道: 2018年7月18日16:30左右,河南濮阳县城关镇育民路与国庆路交叉口一加油站便利店附近发生爆炸,现场造成7人被灼伤或玻璃划伤(其中有2名过路市民自行到医院进行包扎),均及时送医,无生命危险。 经初步调查,事情起因是中石化加油站国庆路店进行污水管道施工,在地下顶管施工过程中造成城市天然气管道破裂,导致天然气泄漏发生闪爆。 07 小孩溺水不超一小时可用“倒背法”救活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看到的请复制下去,小朋友只要溺水不超过一个小时就可以救活! 从河里救出两名溺水幼儿。孩子已没有呼吸, 村民就用当地特有的急救法,攥着孩子双脚,倒背着孩子跑步。几分钟后,小男孩吐出几口水来,哇地一声哭了。又跑了起码十分钟,小女孩也从死神的手中被拉了回来。 真相: 衢州市人民医院急救科医生表示:这种方法没有科学依据,不应该提倡。 “倒背法”是一种南方农村常见的土办法,对于刚发生溺水、心跳呼吸尚未停止的孩子确实有一定效果。施救者在奔跑过程中,通过肩膀挤压溺水者的腹部和胸部,把肺里和腹部的水挤出来,最终重建呼吸循环。但成功的前提是孩子溺水时间很短,心脏没有出现骤停。 如果溺水时间较长,心跳呼吸已经停止,还一味的用倒背法,反而可能影响救援。 因为人体内的氧储备极少,呼吸完全停止后只能维持机体6分钟的代谢,如不及时恢复呼吸,心跳就会停止,脑细胞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 08 英国皇家空军摆“回家”欢迎英格兰队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英国皇家空军用战机在伦敦上空排出“回家”(Its coming home)的阵型,欢迎输了球的英格兰队! 真相: “伦敦上空排出Its coming home阵型”的视频是后期制作而成的。 该视频在7月10号皇家空军100周年庆典时就已经流传了,时间显然早于世界杯三四名争夺赛的7月14日。 ESPN记者罗威尔也对此进行过报道,称视频是由Potion Pictures后期制作而成的,随后,该机构也对自己制作视频全过程进行了公布。 09 知名歌手韩红已经正式皈依佛门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韩红,共产党员、全国政协委员、空政文工团副团长、师级,大校军衔,已经正式皈依佛门。脱掉军装,辞去全部职务,也不再登台亮喉。 真相: 7月24日上午,韩红已发出声明:称自己并未出家,也一并否认“辞去公职、退出政协、告别歌坛、皈依佛门”等不实传闻。 1、其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十年任期已满,是“正常换届”并非“退出政协”; 2、其长期参加电视节目录制,且每月都有新歌发行,没有“退出歌坛”; 3、网传的“皈依佛门”,实质上是为当面答谢因青联委员巴沃仁波切赠歌词; 4、针对制造及传播虚假信息者,将委托律师进行处理。 10 甘南地区现“漂浮汽车”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谣言内容: 昨天上午发生在甘南地区的奇特现象 。当天下午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到场,武警部队封锁了方圆5公里的地域 。 真相: 经媒体记者调查,甘南地区国内仅有两个,分别为甘肃和黑龙江,而此两地宣传部门均表示,视频并非在当地拍摄,因为画面与当地风情风貌不符,且当地也从未发生过此类事件。 经专业人士分析,从画面上看,两车飞起来通过特效技术实现并不难,而从画面中其他人和车辆的反映来看,该视频应该是一段事故视频,后期经过人为加工特效制作而成,并非传闻所述的“漂浮汽车”奇象。 [详情]

与滴滴谈判已接近尾声?ofo回应:不实消息
与滴滴谈判已接近尾声?ofo回应:不实消息

  原标题:ofo回应“与滴滴谈判已接近尾声”:类似言论皆为不实消息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30日消息, 30日上午,针对多家媒体发布关于“ofo和滴滴已谈判已经接近尾声”的消息,ofo在官方微信号发布声明称,类似言论皆为不实消息。 稍早前,36氪报道称,ofo和滴滴的谈判或已经接近尾声,ofo和滴滴在7月份已经就收购一事有过多次接触。知情人士称,过去的两三周里,滴滴还派人来做过尽调。不过,双方现在还在就收购的价格持续拉锯。 上述报道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滴滴还在不断降价,每谈一次价格就要折损一次,还有说法是现在滴滴的出价已经按照人民币来计算了”。该知情人士还透露,此前也对收购ofo有需求的阿里巴巴或者说蚂蚁金服,则比滴滴出价还要更低。 对此,滴滴官方表示,不予置评,而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则微信回复称,“不存在的事”。 实际上,6月底就有消息称,ofo已经“卖身”滴滴,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当时在朋友圈回应称,作为董事会成员,并没有听说这个事情。 今年4月即有传言滴滴开始推进收购ofo的谈判。当时ofo声明否认,称ofo将保持长期独立发展,甚至提出了2025年长远规划。在此之后,5月15日,香港《南华早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ofo创始人兼CEO戴威与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商谈,戴威拒绝了滴滴的收购要约,并表示ofo不会放弃独立发展。 《南华早报》报道提到,戴威在ofo内部会议中对同事表示,公司将保持独立发展,如果他们不想战斗到最后,现在可以离开公司。戴威还在会议中称,ofo的5位创始人拥有公司的9人董事会中的席位。 公开信息显示,滴滴曾参与ofo此前的多轮融资。去年4月,滴滴还将ofo接入到App中,用户可直接在滴滴上面使用ofo的服务。随后,滴滴系派出三名高管进驻ofo,不过不久后便被宣布休假。 [详情]

肉鸡是激素催生还有多翅多腿变异鸡?真相在这里
肉鸡是激素催生还有多翅多腿变异鸡?真相在这里

   “多对翅膀多条腿变异鸡”纯属谣言 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罗云波表示,对于网络上曾经流传的白羽肉鸡是长了多对翅膀多条腿的变异鸡,这种说法纯属谣言。 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 罗云波: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对人体无害 对于大规模集中养殖中使用药物防病治病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对此,专家也进行了解读。 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 罗云波: 实际上大家担心的就是在养殖过程中,为了防病或者治病要用一些药,这里也包括一些抗生素,但是只要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对人体是完全没有害的。 白羽肉鸡产业 市场化水平高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白羽肉鸡是目前我国整个畜牧业里面,现代化、市场化水平非常高的产业,近年来生产效率和产业集成度进一步提高,2017年白羽肉鸡产量42亿只,鸡肉产量781万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肉鸡生产国,白羽肉鸡也成为我国出口量最大肉类食品,每年有约50多万吨的鸡肉出口到日本、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资料图/视觉中国 白羽鸡和散养鸡营养价值区别不大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集中养殖的白羽鸡和散养鸡在营养成分上有没有区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表示,她专门带领团队选择不同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采集了包括白羽肉鸡、北京油鸡等十几种不同品种的鸡,分别对鸡肉中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检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何丽: 经过比对,它们蛋白质的组成都在17%到18%之间,差别很少,包括蛋白质、脂肪酸,还有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的组成,营养价值都是差不多的。[详情]

兽爷出来辟谣:你刷到的这篇疫苗文是个恶劣谣言
兽爷出来辟谣:你刷到的这篇疫苗文是个恶劣谣言

  原标题:兽爷出来辟谣了:你刷到的这篇“兽爷”其实是个恶劣谣言! 近日,一篇名为《铁证!所有证据指向武汉生物和长春长生,触目惊心》的文章开始在微信朋友圈里疯传。 这篇文章宣称,目前全国有200多名孩子因为接种疫苗而出现了一种名为“婴儿痉挛症”的可怕病症,并称有证据显示这些孩子注射的疫苗都是“武汉生物”和“长春长生”这两家疫苗公司生产的。 文章还给出了这200多名孩子及其家长的接种信息和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 而由于这篇文章的作者被标注为“兽爷”,与前两几天引爆国内的“长春长生疫苗案”中最初的那位爆料人同名,于是很多人在看到今天这篇文章后,都以为这是那位爆料人的最新猛料,纷纷转载并表示不敢再打任何疫苗了。 还有疫苗方面的专业人士和科普作者在看过这篇文章后,对“兽爷”表达了失望之情,称之前很赞赏“兽爷”揭露疫苗监管漏洞的行为,可今天却难以认同他的观点,认为他的这篇文章是在误导公众,并呼吁大家千万不要转发。 可令人吃惊的是,就在今天下午,“长春长生疫苗案”中举报人“兽爷”居然在自己的公众号发布了一个辟谣声明称:这篇文章根本不是我写的,有人在冒充我! 按照这位真“兽爷”的说法,他的微信公众号叫“兽楼处”,而不是假“兽爷”的那个直接就叫“兽爷”的账号。 这位真 “兽爷”还进一步澄清说,冒充他的人推送的那篇文章不仅“缺乏医学常识”,更是为了“骗取读者打赏”,“影响恶劣”。 真“兽爷”在声明中写到:“目前医学界大量实例研究都证明,婴儿痉挛症的致病发病和疫苗接种没有因果关系。《铁证!所有证据指向武汉生物和长春长生,触目惊心》引起的公众恐慌,无法得到现代医学的支持。” 至此,从昨晚开始席卷朋友圈的那篇文章的真相就很清楚了。 可一个问题却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那就是比如为啥这么一个虚假、充满了科学谬误的文章,会在朋友圈里骗了这么多人呢? 答案可能会有些得罪人:我们一方面对疫苗问题非常不满和焦虑,另一方面却对疫苗的科学缺乏认知。 这种情绪化和无知,也就为“假兽爷”们的诈骗行为提供了最好的“精神土壤”。他们只需要简单编造一个疫苗导致的耸人听闻的伤残案件,就可以随意把你的思维绑架,把你像韭菜一样收割。 具体来说,今天这篇“假兽爷”的文章是趁着这次疫苗案的热点,把一种难以认定病因的 “婴儿痉挛症”(又名“韦斯特综合征”)硬说成是武汉和长春的问题疫苗导致的,从而通过迎合我们的焦虑情绪,骗取我们的打赏。 可实际上,我们随便搜索一下就会发现,网上也有一些打了国外先进进口疫苗的中国家长,在他们的孩子后来患上这种“婴儿痉挛症”时,会认为这种病症是进口疫苗害的…… 对此,网上知名疫苗科普专家@疫苗与科学 推荐给耿直哥一篇由公众号“端端不是瑞瑞”撰写的科普文章。而这篇文章首先就介绍说,国内外的疫苗专家早已通过科学研究证实,“婴儿痉挛症”与注射疫苗没有关系。 那疫苗为啥会被视为“元凶”呢?按照这篇科普文章的说法,这是因为染上这种怪病的孩子家长始终无法确定病因,于是就将矛头想当然地对准了孩子曾经注射过的疫苗。 但这篇科普文章强调说:“先后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另外,这篇科普文章还表示,这种家长因为找不到自己孩子所染上的一些怪病的病因,就找疫苗“背锅”的行为并不罕见,而且国内外的家长都会这么干…… 最后,像“假兽爷”这种利用大家的焦虑情绪“割韭菜”的,在这次长春长生疫苗案中还有不少。 他们有的是骗取大家打赏的个人,有的则是想赚取关注和流量的自媒体号。 比如,前些天一些自媒体账号就拿着一个名为《疫苗之殇》的图片报道,绑架了大家的焦虑情绪,赚取了大量的关注。其中一个微博账号在发布这个文章后,很快就获得了多达6万的转发和2万多个点赞,不少微博大V都在参与转发。 这个《疫苗之殇》的图片报道,是2013年时由某商业媒体的摄影记者所拍摄发布的。该记者通过搜集和罗列2003年到2014年间中国数亿接种了疫苗的儿童中,10几个不幸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这种几率在“百万分之一、二”左右)而且致残的儿童,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正常疫苗的不良反应必须得到重视,请赶紧告诉你身边有适龄接种儿童的父母——千万千万别疏忽大意,以免后悔终身。 不过,这篇报道很快遭到了疫苗领域的专家和科普人士多次批驳的。他们的理由是,《疫苗之殇》所提及的内容根本与中国疫苗本身面临的监管和质量问题毫无关系,而是在妖魔化疫苗本身。因为100%合格的疫苗,也会有那种概率极低的严重过敏的可能性。可如果拿这种极低概率下出现的无法避免的案例,来谈疫苗的监管和品质问题,就是在偷换概念,更会导致很多人不敢再打疫苗,结果就是更多儿童会暴露在凶猛的病毒之下。 可“割韭菜”的人却并不会考虑这么多,他们在乎的只是如何用《疫苗之殇》这种素材更好地进行“恐慌营销”——更何况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还很容易就能让自己被受蒙骗的公众视为“社会良心”,而斥责和揭露自己的人也会很容易就被受骗人群当做“五毛”或是“洗地狗”。 其实,耿直哥前几天就遭到了后面这种“套路”。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中,我曾经撰写了一篇斥责个别网站用《疫苗之殇》去误导公众并骗取流量与眼球的行为,我们给出的理由和今天给出的一样——我们要关注和问责案件暴露出的问题、严惩违法者,但绝不应该盲目炒作对注射疫苗本身的恐慌情绪,更不应妖魔化疫苗和误导公众不去打疫苗。 然而,我的文章当时就遭到了某门户网站“标题党”的歪曲。该网站篡改我的标题,还把我质问“如果孩子失去疫苗的保护而出现可怕后果谁来负责”的观点扭曲成了“疫苗业毁了你们负责”,可实际上我全文没有一处有这个意思,也根本没有提到过任何“疫苗业”的内容。 (图为耿直哥原文的意思) 结果,在最近的长春长生疫苗案发生后,有利用恐慌情绪“割韭菜”的自媒体就顺便“只看标题不看内容”地拿着那个被门户网站篡改的标题,把我批判了一番,说我在给中国“疫苗业”的造假者洗地,不让大家探讨“疫苗业”的问题。 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只是长此以往,谁还敢去揭穿这些利用公众恐慌情绪去搞“营销”的行为呢。 实际上,若不是今天真“兽爷”站出来揭穿了“假兽爷”,耿直哥是不敢直接去质疑那个“假兽爷”的,也就不会有这篇文章了。 相关新闻 官方表态 习近平对疫苗案作出指示:一查到底 坚守安全底线 李克强批示疫苗事件:突破道德底线 须给人民交代 关于长生生物疫苗事件 证监会也出手了 山东省长龚正主持召开专题会:全面排查疫苗各环节 各地回应 问题疫苗流向何处?逾20省份回应 河北百白破疫苗补种:超十万名儿童已接种后续疫苗 重庆:将与鲁冀两省同步开展补种百白破疫苗工作 山东疾控:长生生物不合格百白破疫苗已接种24万支 重庆:伪劣百白破疫苗已接种177142支 涉142343人 涉事药企 警方对长春长生立案调查 董事长和4名高管被带走 疫苗“女王”高俊芳跌落 长生生物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医药板块领跌市场 长生生物6亿销售费用的秘密:行贿多地官员 热点追问 武汉生物涉多起贿赂案 员工售疫苗行贿送钱送手机 武汉生物40万支不合格疫苗卖重庆河北 至今无回应 问题疫苗涉事企业被罚后 为何仍多次中标政府采购 劣质疫苗咋上市?三大百白破疫苗供应商都曾不合格 劣质疫苗事件掀起轩然大波 看看各国如何严加监管 媒体评论 经济观察网:疫苗事件 怎样才算是明明白白的交代 央视:疫苗事件带给我们的三个沉重的思考 新华社:对于问题疫苗 相关部门必须要一查到底 央视:这种一罚了之的监管 究竟作用几何? 长生生物被曝疫苗造假 五大官媒集体痛批[详情]

看条形码数字可鉴别化妆品好坏? 媒体:太假了
看条形码数字可鉴别化妆品好坏? 媒体:太假了

  原标题:看条形码数字可鉴别化妆品好坏?这个网传的“新技能”太假了 近日,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中流传着一个“一秒鉴别化妆品”的方法。有网帖内容称:“在抖音上学到的新技能,如何区别化妆品的好坏?看包装条形数字的前三位数字,690代表激素含量最高,691代表含有少量铅汞,692是中药的,693是天然的,695是纯植物提取……看看你们在用的化妆品是什么情况吧。” 传言截图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核实发现,这条网帖其实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谣言。护肤品条形码的前缀是用来标识商品条码注册地的,与所谓的“护肤品成分”没有半点关系。 商品条形码是什么?来看权威说法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网站的公开资料显示,商品条码是指包含厂商识别代码在内的对零售商品、非零售商品、物流单元、位置、资产及服务进行全球唯一标识的一种代码。这个唯一性是通过一个名为GS1的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来实现的。在这个系统中,每种贸易项目都拥有一个独特的商品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而这个代码或代码的一部分就是我们常见的商品条码中的那串数字。 在我国,零售商品的标识代码主要采用GTIN的三种数据结构,即EAN/UCC-13、EAN/UCC-8和UCC-12。平时比较常见的是13位的数字代码结构,也就是EAN-13条码。在EAN-13条码中,从左起前3位的前缀码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给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从前缀码的数字能够看出该条形码是向哪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支机构申请的,换句话说,也就是3位数的前缀码代表商品条码的注册地。 国家及地区前缀码查询表截图,来源: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网站 从上述表格可见,从690到699都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给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前缀码,和所谓的“护肤品成分”无半点关系。 谣言错漏百出,别被微商的营销手段给骗了 对传言稍作深究不难发现,网帖中关于各种“问题产品”的分类十分模糊。比如所谓的“天然产品”就没有明确的定义,在化妆品中也没有这样的专门分类,而后边的“纯植物提取”、“珍贵植物提取”等更像是随意编造出的类别,这些没有严格的区分标准。 记者根据关键词搜索发现,微博微信以及抖音等平台中存在很多类似的网帖,表面上打着“教你鉴别化妆品”的旗号,实则是为了宣传一些护肤产品。比如,一篇题为《在抖音学到了新技能,第一时间来安利,XX到底是好还是坏?》的网帖中,先介绍了上述的鉴定方法,紧接着就介绍了某款在微商中流行的“纯植物提取”产品。为了证实这一点,网帖中还放了多角度的产品照片,并在照片中圈出了该产品条形码的前3位数字“695”,文章的最后还留下了一个联系方式,其营销意图显而易见。 追溯其源头,记者发现,这条传言从2016年就在网络中流传。当时有一个相关网帖流传很广,帖子里先是放了一张某化妆品的条形码图片,然后介绍说:“教你怎么辨别护肤品是否有激素,看条形码数字的前3位:690激素含量最高,691含少量铅,692是天然的,693是中药的。”但和目前流传的版本对比,同样是数字“693”,怎么一会儿代表“中药成分”,一会儿就变成了“天然成分”呢?不难看出,什么样的数字代表什么样的成分,取决于发帖者希望宣传哪一样商品。 以往传言截图 上海辟谣平台提醒,如果真的担心自己使用的某样产品有安全问题,可以前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点击进入“化妆品”一栏,在页面左侧列表中选择化妆品类别,进行备案、生产许可证等信息的查询。此外,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的公告栏中,还有对各地抽检不合格的化妆品批次的公告,网友们可留心避开这些劣质产品。[详情]

这些暴雨中的谣言不能再坑人了
这些暴雨中的谣言不能再坑人了

  原标题:转发!这些暴雨中的谣言不能再坑人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强台风级)的中心于7月11日9时10分前后在福建省连江县黄岐半岛沿海登陆,受“玛莉亚”影响,多地遭遇了暴雨天气。 暴雨来了,各种谣言也在朋友圈、微博频繁热传,你可千万不要信! 新浪微博个人认证用户“第一播放”发布了一条关于福建台风暴雨夹杂冰雹的视频,《网络辟谣举报平台》记者向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核实,该视频是前几年的老视频,目前未接到有反映暴雨中夹杂冰雹的情况。 截图 公共自行车车桩被淹可能漏电?还有许多网友反应,他们的微信群和朋友圈大量传播公共自行车车桩被淹可能漏电的信息。 据小编了解,这则谣言多年前就传过:一下雨,便会在很多有公共自行车的城市卷土重来,而各地也都对此进行了辟谣。 近段时间四川多地连续遭遇暴雨袭击,期间更是在网络流传出多种谣言。 7月11日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 谣言与灾害“结伴”倒逼权威发布 合江亭被淹、郫都区2只鳄鱼跑了、西昌越西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绵阳三桥断了……面对这些谣言在网络伤的不断扩散,各地政府化身谣言粉碎机,通过政务微博、市长信箱等及时辟谣。 “镇水神兽”移位导致暴雨?成都辟谣 四川暴雨,一则《把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犀牛搬还原》的市长信箱留言,刷爆成都人朋友圈。 信中说,石犀是老祖宗流传下来镇水的神兽,希望政府能够将它搬回原地天府广场,这样大雨就可以终止了。 官方辟谣 日前,成都市文广新局回复:自2016年起一直都在原地……  此外,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官方微博发布:我局对在网上散播 “镇水神兽被挖出导致成都连年大雨”谣言的杨某(女,31岁,本市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野生动物救护站鳄鱼失踪? “成都市野生动物救护站因强降雨导致围墙垮塌,救护站内的两条鳄鱼疑似失踪。”7月11日上午,一则关于“居住”在郫都区长乐村的鳄鱼失踪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关注。消息内容显示,已通知农林、公安和街道组织力量展开搜救,防止造成群众伤害。 官方辟谣 经过森林公安分局搜寻确认,两条鳄鱼也找到了。“目前两条鳄鱼均在救护站内。宝宝很老实,没有越狱。”郫都区有关人士表示,请大伙儿放心,以后会进一步加强管理。 绵阳多个桥梁垮塌? 7月11日上午,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绵阳遭遇大洪峰过境,在洪水面前,有人在网上拍视频,谣传东原被冲垮,更有人不明来源图片谣传桃花岛被淹。 官方辟谣 7月11日下午,绵阳市公安局交警直属一大队官方微博@绵阳交警一大队 辟谣,网友拍摄的图片,镜头有雨水,造成视觉落差!蜀黍此刻监控探头拍摄的东原大桥,完好无损!不仅东原大桥完好,东方红大桥、三桥、二桥都完好无损! “移花接木”的谣言在多地“纷飞” 此外,一些微信群也出现了诸如“全市防汛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今天晚上开始至明天有特大暴雨”的谣言,甚至指明会出现类似98年一样大的洪水。 小编在网上搜索相关内容时,发现了大量的类似“消息”,其实这些消息从2016年就开始在全国多地流传,谣言内容基本没有变化,只是把地名进行了改动。目前,多个地方也通过政务官博辟谣。 “雷电高空劈人”视频,实为特效处理广告拼接 前段时间,青岛遭遇了暴雨雷电的恶劣天气,随后一段“雷电高空劈人”的10秒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视频里,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个黑色的人影悬浮在高空中,突然间被数道雷电击中,场面骇人。视频附文字介绍称:“昨晚青岛暴雨,一人不幸被雷电击中,卷抛到空中,在空中多次被雷击,场面十分恐怖,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 视频动图 经过查证发现,这段视频在去年9月就曾在网上热传,是一款手机游戏的创意广告,所谓的“雷电击人”只是配合广告效果制作的特效。有人故意将创意广告视频中标志性的“东方明珠”部分截去,还对视频画面进行了翻转等处理,将视频造谣为青岛“雷电高空劈人”的事件。 遇事别急着转发,先问一句:真的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谣言常与自然灾害“结伴”。心理专家分析称,这有着社会心理层面的原因,灾害时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更迫切,而这个时候,判断也往往更感性,加上少数人为了博眼球,恶意编造谣言,让很多人在短时间难辨真伪,反而成了传谣的“帮凶”。 此外,各种通讯方式如微信群、QQ群、朋友圈、短视频同时运转,让谣言的传播插上翅膀,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跑遍了半个地球。 有图不一定是真相,毕竟这个时代“照骗”最流行,未经证实的消息一律不转不发不分享。 谁来关上谣言的“水龙头”? 对于一些暴雨和洪灾谣言,虽然互联网管理部门和警方经常都在辟谣,但这些信息却如斩不断的野草,“春风吹又生”,遇到合适的时机就大面积滋长,既扰乱网络传播秩序,又浪费大量的公共资源。 面对汹涌而来的谣言,不管你是“智者”还是“不明真相的群众”,不管你是“大V”还是“草根”,都需要一台“谣言粉碎机”,这台“谣言粉碎机”即是政府相关部门,也是你我他。 谣言止于智者、止于真相,更止于法律 从2015年11月1日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传播虚假消息,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将被处以七年有期徒刑。  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中增加规定: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想要根治网络谣言,除了对制造谣言、传播谣言的网民进行依法查处外,还要加强互联网业界的法制建设,让网络平台真正承担起建设绿色健康网络的主体责任。 铲除谣言土壤 坚决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详情]

视频新闻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