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习近平:对标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继续啃硬骨头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习近平:对标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继续啃硬骨头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月23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对标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继续打硬仗,啃硬骨头,确保干一件成一件,为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打下决定性基础。[详情]

央视|2019年01月23日  19:16
人民日报:5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人民日报:5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5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详情]

澎湃新闻|2019年01月15日  06:44
五年深改会上 哪个词习近平提的最多?
五年深改会上 哪个词习近平提的最多?

  原标题:五年深改会上,哪个词习近平提的最多?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不久前,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职员王思莉发出感慨:“个税改革给咱下了‘红包雨’!”自个税改革后,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上调至5000元后,自己每月到手工资多了900多元,如果再加上专项附加扣除,每月还能再多100元。 个税改革让百姓钱包更鼓了,获得感更足了,而这些变化只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发展为上,改革当先。在新时代的坐标点上回望,五年前的1月22日是个有着重大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此后,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次第花开、全面发力、纵深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烈。 推动民生改善,增强百姓获得感 破局开路,只争朝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深改组到深改委,习近平总书记共主持召开45次集体会议。会议讨论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人民”成为会上热词,“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改革落到实处。 五年来,中国改革的“含金量”不断提高。一系列重磅便民、惠民、利民改革举措推出、落地。弥合户籍“鸿沟”,打破城乡二元化壁垒;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间的养老“待遇差”逐步缩小;多措并举降低抗癌药价,城乡医保并轨、异地就医结算启动;打破“一考定终身”制度,“高考指挥棒”指向全面素质教育;生态文明改革总体方案精彩亮相,天空“颜值”爆表的日子越来越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累计减贫80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降至2017年末的3.1%;2013年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每年保持在1200万人以上,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1%以下;从2018年前三季度情况看,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都有增加,同比名义增幅分别为7.7%和9.4%…… 随着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获得感与日俱增,也让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 抓好“关键少数”,推动民生善政落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各项工作要抓出成效,就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不仅“言传”,更重“身教”。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民生,以群众期盼为己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夙兴夜寐,躬身力行,深入基层调研,听取改革之声,了解地方民情。与群众在一起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群众的日常生活问得很细。正是这样深入细致的调研,让党中央把握改革大势,从顶层设计上谋民生之利,改革精准对接民众所需、民心所盼。 全面深化改革,重在落实、难在落实。好的政策如果“不抓落实,再美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谁来落实?首先是党员、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只有真正亲民爱民的人,才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 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随着党建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不断增强。党内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密切,有力确保着党中央各项民生善政真正落地。 描绘幸福新画卷,民生改革再出发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五年来,神州大地激荡着磅礴的改革力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得以实现,在民生改革的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指出,过去几年来改革已经大有作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注意把握蕴含其中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接力探索,接续奋斗,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前进。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发出新的指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紧密结合深化机构改革推动改革工作。这无疑吹响了改革奋进集结号,掀开了中国改革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指导下,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拿出“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的韧劲,必将在新时代绘就更加色彩斑斓的民生新画卷。(文/李雪菲) [详情]

国防和军队建设 谱写强军兴军新篇章
国防和军队建设 谱写强军兴军新篇章

  原标题:国防和军队建设,谱写强军兴军新篇章(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五周年述评之七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在进行飞行表演。李建波摄(影像中国) 2013年11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盘子,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写进全会《决定》 2015年11月 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我军历史上力度、深度、广度空前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拉开大幕 2016年12月 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全面启动,重在破解结构性矛盾,实现我军力量体系革命性重塑 2018年8月 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军队党的建设的决定》 2018年11月 中央军委政策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部署推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中央军委2019年1号命令,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从林海雪原到天涯海角,从西北大漠到东南沿海,全军上下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昂的战斗意志,迅速掀起实战化军事训练热潮。全面重塑的人民军队,展现出新时代的强军风貌! 强国必强军,强军必改革。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盘子,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写进全会《决定》。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鲜明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着力强化练兵备战,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5年多来,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一系列战略布局和战略举措逐步推进,人民军队实现了整体性、革命性重塑:新的“四梁八柱”拔地而起,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基本形成;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蹄疾步稳,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强根固本,红色基因绽放新时代光芒 2015年1月,中共中央转发《关于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2018年8月,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召开后,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军队党的建设的决定》,对全面加强新时代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作出战略部署。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 强军兴军,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战略决策——军委主席负责制写入党章;重构我军作战指挥体系和领导管理体系;武警部队由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深化我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强军必先强心,强心重在铸魂。5年来,全军上下坚决贯彻习主席指示,紧跟改革强军步伐,把维护核心、看齐追随作为最高政治要求来坚守,在政治建军的历史课题面前交出一份合格答卷。各部队聚焦绝对忠诚,加强政治锻造,深化政治整训,全面彻底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房峰辉、张阳流毒影响;健全党领导军队的制度体系,全面规范人民军队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面对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全军部队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长抓不懈。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赓续红色血脉、争当红色传人成为官兵的价值追求,红色基因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聚焦打仗,换羽新生精武强能再出发 新时代,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如何应对大变局、抓住大机遇、实现大发展? 2015年11月,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我军历史上力度、深度、广度空前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拉开大幕。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率先展开,重在破除体制性障碍,立起了人民军队新体制的“四梁八柱”;一年后,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全面启动,重在破解结构性矛盾,实现我军力量体系革命性重塑;2018年11月,中央军委政策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重在解决政策性问题,部署推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 这是一次划时代的重构重塑。改革梯次接续、前后衔接、压茬推进,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决定性步伐。 解放军四总部、七大军区告别历史舞台;中央军委15个职能部门全新亮相,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划设五大战区,“军委—战区—部队”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领导管理体系建立,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人民军队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壮士断腕的勇气迈上强军兴军的崭新征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优化军队规模结构,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5年来,人民军队规模更加精干、结构更加优化、编成更加科学,裁减军队员额30万,全军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军官数量减少30%。 着眼打造精锐作战力量,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优化部队编成,陆军18个集团军调整组建为13个集团军,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 既转“身子”,又换“脑子”。军委机关各部门加紧厘清权责边界,规范工作流程;各战区从“形联”走向“神联”,联合作战值班、联合作战推演成为常态;基于联合、平战一体的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正在加紧构建,在改革中新调整组建的部队,努力缩短磨合期,加速形成战斗力…… 能打胜仗,是这次改革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指向;强军兴军,成为人民军队在新时代的主旋律。 革弊鼎新,夯实作风推动正规化建设 2018年初,在中央军委开训动员大会召开后不久,一场针对部队开训情况的专项监察在全军展开。一些军官因军事素质不过关在晋升中被“一票否决”、一些军师职领导干部因抓练兵备战不力被诫勉谈话、一些官兵因在训练考核中作风不实被问责,有力推动了练兵备战落实见效。全军各级广泛开展“和平积弊大扫除”活动,重拳出击、靶向发力,推进战斗力标准落地生根,人民军队风气焕然一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下大气力整治“四风”、整肃纲纪,军队打出反腐组合拳,打“老虎”、除积弊、严制度、正导向,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对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国防和军队领域各项建设纳入法治轨道,各项活动严守法治标准。 5年来,全军大力加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不断改革完善军事立法体制机制,一批改革急需、备战急用的法律法规陆续制定颁布或修订实施,特别是在军事人力资源方面,整合了军官、士兵和文职人员等管理职能,组织修订军官法、出台了文职人员条例,聚焦打仗、激励创新、军民融合的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逐步推出,精准高效、全面规范、刚性约束的军事管理制度正在完善,为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提供坚强制度保证。“军人依法优先”成为热词,官兵法治信仰、法治观念不断强化,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逐渐形成……军营风清了、官兵气顺了,真正谋打赢、干事业的人有奔头了,军心凝聚、干劲十足。 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实现全面跃升 前不久,国防部例行记者会回应了我军15式轻型坦克,该坦克现已列装部队;从设计到建造都由我国自主完成的首艘国产航母赴相关海域执行海上试验任务;第十二届中国航展上,空军歼—20四机编队亮相蓝天;我国新一代中远程弹道导弹东风—26正式列装火箭军……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步伐加快,一批先进武器装备列装部队,人民军队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面对科技给军事领域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军队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趋势,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大力推动科技兴军。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推动后勤向信息化转型,加快研发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加强重大技术研究和新概念研究……一系列战略部署陆续出台,人民军队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全力启动。 科技兴军,需整合全社会资源,推动装备全面跃升。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从顶层上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设置各省(区、市)军民融合发展机构,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战鼓铿锵,战歌嘹亮。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人民军队向着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阔步迈进。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奋力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中国军队,一路向前!(倪光辉 李龙伊) 来源:人民日报[详情]

吉林各层级医联体实现全覆盖 家门口就有专家服务
吉林各层级医联体实现全覆盖 家门口就有专家服务

  原标题:各层级医联体实现全覆盖 吉林 家门口就有专家服务(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本报长春1月20日电 (记者祝大伟)“俺的肾囊肿手术,是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教授上个月给做的。”吉林辽源东丰县农民高玉梅庆幸自己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专家的服务。 尽管距长春市150多公里,东丰县医院因为是三甲医院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可以共享医疗资源。这让省城的大专家给小县城的患者在家门口看病成为常态。 高玉梅手术总费用在1.4万元左右,报销后只花了4000多元。“在县里治疗,报销比例比去长春高,还省了家人陪护来回折腾的费用。” 近年来,吉林省由政府主导组建分区域、分层次、多种形式的“医联体”,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服务衔接等纽带进行紧密合作。重点建设省级五大“医联体”:5家省内实力最强的综合医院与9个市(州)、43个县(市、区)医院之间建立医疗联合体,全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地区流动。 在此基础上,吉林省同步推进市级医联体、县级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根据意愿参与“医联体”建设。 目前,全省各层级“医联体”已经实现全覆盖,公立医疗机构参与率达100%,民营医疗机构参与率达19.5%,专科联盟达160家。依托“医联体”,吉林省在城市建立了“三级医院诊断、二级医院治疗、一级医院管理”的分级诊疗模式。 “省级医联体将优质资源下沉到县,县级医共体又是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吉林省卫健委副主任高占东说。以县级医院为节点,实现了资源共享到底,吉林省让老百姓“大病不出县”成为可能。 仅去年,吉林省级五大“医联体”牵头医院向下级医院派驻医疗队2300余次,诊疗患者7.6万多人次,全省县域内平均就诊率达91%。 围绕“医联体”建设,吉林省同步打造“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横向贯通省级五大“医联体”,纵向连接43个县级医院和355家乡镇卫生院。去年,该平台汇聚诊断等相关数据6.5万多条,开展远程会诊213次,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初见成效。 来源:人民日报[详情]

林长上山 闯出新路
林长上山 闯出新路

  原标题:林长上山 闯出新路(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通过招商引资,既盘活老场区闲置资源,也闯出国有林场的改革新路,这都是林长制改革带来的巨变。”安徽泾县马头林场场长王月通说。 水杉树上嫁接仿野生石斛,废弃的荒山改造成4000余亩的花海果园,老场部办公房和职工宿舍变身精品民宿……作为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国有林场,安徽宣城泾县马头林场如今是远近闻名的养生观光园。 “通过招商引资,既盘活老场区闲置资源,也闯出国有林场的改革新路,这都是林长制改革带来的巨变。”马头林场场长王月通说。 同其他国有林场一样,马头林场也曾受体制机制制约,面临资源培育投入不足、发展活力严重缺乏的难题,一度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近两年,马头林场引入浙江一家园林企业打造森林特色小镇。通过发展绿化苗木、森林旅游、花卉观光等森林生态产品,一座镶嵌在绿水青山中的商业小镇呼之欲出。 在王月通眼中,林长制的推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很多以前难以协调的工作,现在由县级林长召集相关部门便得以解决。此外,县、乡、村三级林长各司其职,抓好分解落实,避免了相互推诿扯皮。”林长制推行以来,马头林场总经营面积达到3万余亩,并建起一支20多人的专业防火队伍,吸纳了周边15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安徽的殷殷期盼,2017年3月,安徽省探索建立林长制,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于同年9月出台了《关于建立林长制的意见》,提出2018年要在全省推开林长制,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 在池州市石台县秋浦河沿岸水源涵养林,林长制的公示牌十分醒目。矶滩乡乡长吴利民,就是这片责任区的一个林长。 “林长制贵在林长‘治’,平日里我要负责组织指导责任区域开展森林资源培育保护、森林生态修复、森林防火和执法监督管理等工作。”吴利民说,县里制定了《石台县林长制实施方案》,共划定了24处重点保护区域,明确了每一片林地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目前,石台县森林覆盖率达84.56%,林木绿化率达88.12%。 截至2018年6月底,安徽16个地市和105个县(市、区)、1509个乡镇街道均提前出台了林长制工作方案;2018年9月30日,安徽全省林长组织体系实现了全覆盖,共设立各级林长52122名,竖立林长公示牌15853个,初步形成了“省级林长负总责、市县级林长抓督促、功能区林长抓特色、乡村林长抓落地”的工作格局。[详情]

人民日报:5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人民日报:5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重要里程碑[详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综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综述

  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全面深化改革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激发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的作用逐步显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2019年1月1日起,更多真金白银的减税“红包”开始进入百姓“腰包”。在享受每月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和“三险一金”专项扣除基础上,纳税人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6项附加扣除。而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年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超过1.3万亿元,比年初目标还要多出2000亿元。 满满获得感,彰显改革含金量。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5年来,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会议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为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着力点和突破口。 闯急流、涉险滩、破藩篱,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全面深化改革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激发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的作用逐步显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2018年12月25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自主选择是否进入,推动实现“非禁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司长徐善长表示,这项重大制度创新,体现了我国建设更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信心和决心。 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有力促进了营商环境的优化。2018年11月底,我国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09亿户,日均新设企业1.84万户。千人企业数量达24.7户,较商事制度改革前的2013年11.36户增长了117%。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46位,较上年上升32位,较2013年上升了50个位次,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已在资本层面实现混合,在产权层面,截至2017年底,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及各级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户数占比超过69%,国有资本和其他各类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深化。近年来,我国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7个重要领域率先开展试点,已推出3批共50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项目,下一步还将加大力度,为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混改释放更大空间。 深入推进价格领域“放管服”改革。农产品、资源能源、医药、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建立,少数仍由政府定价的自然垄断行业和公共服务领域也初步建立了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的科学定价制度,企业价费负担大幅降低。 5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深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产权保护、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三改联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完善……一项项改革相继落地、持续加力,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18年12月4日,市民在安徽淮南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该中心对房产交易及不动产登记试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群众办事时间大大缩短,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 陈 彬摄(中经视觉) “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更加明确:政府聚焦于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供给,打造良好的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加强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管,而将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具体决策权交还给企业,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四自’主体。”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一直致力于深化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化经济体系,减少行政力量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让企业充分回归市场。这对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加快创新创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具有牵引作用。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已经推出了1932个改革方案,用行动宣示了在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改革激发活力,改革释放潜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增长潜能,但重点要由“爬高山”转向“填洼地”,包括“效率洼地”和“分配洼地”。下一步要从加快开放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市场,加快推动行政性垄断行业的改革,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等领域加以推动。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认为,所谓“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就是指那些关系全局、具有整体意义、需要顶层设计的根本性制度安排,包括行政体制、国资国企体制、金融体制、财政体制等。 冯俏彬表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启了新征程。我们既要紧紧抓住改革主线,久久为功,也要依时辨势,步步为营,持续改进,开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 丽)[详情]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人民日报撰文:政府与市场形成发展合力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人民日报撰文:政府与市场形成发展合力

  原标题:政府与市场形成发展合力 来源: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的又一重大突破。5年多来,政府和市场作用的协同发挥,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体制基础,保障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良好环境,保障“三去一降一补”取得阶段性成果,“破”“立”“降”成效持续显现;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内生动力,必将保障我国在未来顺利实现从上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跨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的又一重大突破。5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更好发挥政府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的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保障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并为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内生动力。 保障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既需要把技术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效率的基点,又需要把制度创新作为技术创新、提质增效的保障。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创新涉及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培育要素市场体系、反垄断及市场监管等市场竞争秩序建设,涉及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经济体制改革,涉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其传导机制等宏观调控体系完善。这些制度创新的核心就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提高两者发挥作用的协同性。 5年多来,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努力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完善市场竞争秩序,提高市场竞争的充分性、公平性,着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市场化改革进程相适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应该认识到,无论多么完善的市场经济,都存在市场失灵。通过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经济体制,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5年多来,政府和市场作用的协同发挥,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保障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给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原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及法治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需求侧的宏观调控,其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生产者,着眼点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竞争力,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就要求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的充分性和公平性,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求以法治化方式保障市场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规范政府行为,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改革,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政府作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它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从着力影响消费者扩展到着力影响生产者,从关注总量效应扩展到关注结构效应,从强调短期政策效果扩展到强调中长期政策效果。因而,必须在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中更好地处理需求与供给、总量与结构、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提高宏观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年多来,政府和市场作用的协同发挥,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良好环境,保障“三去一降一补”取得阶段性成果,“破”“立”“降”成效持续显现。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使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 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内生动力 我国自2010年起人均国民总收入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要在未来几年实现从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实现这一历史性跨越,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一些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些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也没有推出持续改善民生的有效政策,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既无微观竞争活力也无宏观均衡协调,既无资源配置的市场效率也无社会发展的公平和谐,因而危机不断,难以实现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正是基于这一科学认识,5年多来,我国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努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当然,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能只依赖市场机制。尤其应看到,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问题,比如在信息严重不对称领域、产权无法清晰界定领域、自然垄断领域,很多资源配置活动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如果没有政府有效的调控和规制,就会形成突出短板,导致严重的结构失衡。即使在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微观主体自发分散的竞争行为也难以自动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和经济总体稳定的均衡状态,因而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宏观调控有度。 政府和市场作用的协同发挥,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内生动力,将有力保障我国顺利实现从上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跨越。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积累的经验看,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首先应让政府作用的发挥建立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其次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领域,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坚决扭转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为此,我们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再次应形成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重点是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最后应推进与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法治化建设,规范政府行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  [详情]

人民日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原标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五周年述评之五 湖南郴州西河水生态风光带。李 文摄(人民视觉) 督察在加强 70% 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列入地方整改方案的2147个问题,近70%已解决 蓝天在增多 79.3% 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 河湖在变清 99% 截至2018年12月,31个省份饮用水水源地的6251个环境违法问题,99%已整改 绿色在拓展 22% 年均新增造林90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22%以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角,“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为一场重要战役。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紧盯问题攻坚 推出多项前所未有的污染防治举措,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利开展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系统全面的擘画部署。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相继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被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多项前所未有的改革攻坚举措连续推出。 如今,环境监测数据日益准确,为防污治污提供了科学依据。出门锻炼前,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退休居民林淑明时常会打开手机里的空气质量APP,各个监测点位的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指数一目了然。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大气、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至国家,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有了保障。 如今,环境监察执法机制逐渐完善,破除了违法排污企业的“地方保护伞”。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察,已经走向常态化,正在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部抽调全国环境监察骨干力量异地执法,统一调度指挥,开展精细排查,及时交办问题,大量“散乱污”企业被关停整治。同时,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推行。 如今,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有序进行,对企事业单位排污行为的管理日益严格。2017年5月,北京市、河北省等11个省级环保部门和邢台市、淄博市等6个市级环保部门,率先试点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截至2018年年底,累计发证近4万张。 如今,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深入,将洋垃圾坚决挡在了国门之外。禁止洋垃圾入境,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举措之一”。截至2018年11月15日,2018年全国固体废物进口量同比减少52.8%。 深化改革,既有当下“改”的举措,又有长久“立”的设计。2018年4月16日,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正式挂牌。“组建生态环境部,整合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整体系统观,实现了所有者和监管者分开,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要求。”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 落实治理责任 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宁夏永宁县三里屯小区,打开窗户,新鲜空气扑面而来。2018年11月14日,附近排放臭气的泰瑞制药公司终于开始拆除车间生产设备。中央环保督察紧盯不放,困扰周边居民10多年的恶臭问题,终于解决。 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2015年7月,中央深改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中央环保督察用不到两年时间,对全国31个省(区、市)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一次全覆盖式的督察。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对20个省(区)开展“回头看”。截至目前,第一轮督察列入地方整改方案的2147个问题,已有近70%得到解决。2019年,新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马不停蹄地启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改革实招硬招紧锣密鼓推行,旨在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落到实处。全国已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30多万名,各地湖泊也将陆续迎来湖长。江苏省泗阳县张家圩镇树强村十斗中沟,这里过去是臭水塘,河长上岗后,水质变了样。2018年,水产养殖户张扬将藕虾套养面积扩大到了1000来亩。 对损害生态环境行为的问责,一追到底。《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立下铁规: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针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中办国办发出通报,包括甘肃省3名副省级官员在内的几十名领导干部被严肃问责。 呵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显著增强。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的“指挥棒”,加大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权重,不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展开……“生态环境就是民生!我们既要发展经济,也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模式。”浙江省海盐县委书记陈玲芳说。 强化制度保障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护航美丽中国建设 2018年12月27日,备受关注的“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二审宣判:常隆公司等3家污染企业承担侵权责任,就其污染行为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2015年施行,环境公益诉讼由此破冰。除了新环保法,近年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十几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完成制定修订。以往较软的法规及执法,变得“像钢铁一样硬”。 5年来,生态保护红线一一划定。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都划出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了“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 5年来,国家公园体制稳步建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着力建设国家公园,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自然遗产,并主持审议通过了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5年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多规合一”省域改革试点范围扩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始编制,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拿掉GDP考核“紧箍”…… 改革攻坚举措接连落地生效,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蹄疾步稳。生态产品给人们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实在在地增强了。 我们头顶的蓝天在增多。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 我们身边的河湖在变清。截至2018年12月,31个省(区、市)饮用水水源地的6251个环境违法问题中,99%已经完成整改。 我们周围的绿色在拓展。我国年均新增造林90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22%以上,占国土总面积41.7%的近60亿亩天然草原,得到更有效的呵护。“现在野生动物随处可见。”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青海牧民求扎说。 奋进在绿色发展之路上的中国,被国际社会普遍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2017年,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等3个来自中国的团队和个人,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2018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也荣获了这一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 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指明方向。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神州大地定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定能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生生不息!(刘毅 孙秀艳 寇江泽) 来源:人民日报[详情]

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
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

  原标题: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全面从严治党启新局之“作风篇”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题: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全面从严治党启新局之“作风篇” 新华社记者姜潇 纠正“四风”任重道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突出问题、紧盯关键节点,一刻不松、半步不退,下大气力解决“四风”问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持续擦亮金色名片 2018年12月25日,中央纪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曝光,再次释放了作风建设一刻不停歇、继续向纵深推动的强烈信号。 警钟长鸣,震慑常在。 一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工作部署,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紧盯、一年一年坚守,扭住不放、寸步不让,抓出成效、成果显著。 据统计,2018年以来,截至11月30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5705起,处理党员干部7880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5810人。 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加大问责力度,突出“一案双查”,对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不力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严肃追究责任,倒逼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将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2018年,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6周年。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抓好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工作,面上奢靡享乐突出问题基本刹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突破攻坚,党员干部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明显增强,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好习惯逐渐形成。 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才能赢得群众口碑。 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实施6年来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普遍表示肯定。有网友表示:“八项规定的内涵不断丰富,党政机关的作风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老百姓办事越来越方便,‘严了规矩,暖了民心’。” 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向不担当不作为者亮剑 党的十九大后,作风建设在更加注重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中走向深入。 2018年9月,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正风肃纪、反对“四风”的首要任务、长期任务,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顽疾亮出利剑。 11月底,中央纪委第一次在党内专题通报并向社会公开曝光6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向全党全社会释放出了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强烈信号。 各地严肃查处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了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宣战的高压态势:山东2018年以来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4074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250人;四川通报9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贵州深挖严查不担当不作为等破坏营商环境问题…… “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评判工作好坏”“不能工作刚安排就督查检查、刚部署就进行考核”“不搞花拳绣腿,不要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去年,一份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将问题点到基层痛点上,把措施出在关键处,引来无数基层干部点赞。 广大基层干部认为,通知一针见血,指出了当前我们督查考核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更释放了重视实干实绩、鼓励担当作为的强烈信号。 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中央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厚植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对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重点部署,要求坚决查处发生在民生资金、“三资”管理、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 ——以最严明的纪律处理扶贫领域发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3.31万个、处理18.01万人,坚决斩断一切敢向扶贫资金资源伸出的黑手。 ——以霹雳手段严厉惩治“蝇贪”“蚁腐”。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23.87万个、处理31.60万人,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 ——以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各级纪委监委聚焦基层腐败问题,“一把手”带头深入一线了解社情民意,拿出有效措施,逐级压实细化责任,在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上积极作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乡村振兴规划等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有力推动了党中央惠民爱民好政策落地见效。 [详情]

这五年的改革“含金量”:看得见的实惠 热腾腾的希望
这五年的改革“含金量”:看得见的实惠 热腾腾的希望

  这五年的改革“含金量”:看得见的实惠,热腾腾的希望 贵州省大方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奢香古镇。罗大富摄(人民视觉)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事业改革凸显成色十足的“含金量”,给百姓送上看得见的实惠,带来热腾腾的希望。 促就业、增收入 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入夜,北京市中关村创业大厦灯火通明。 “我们刚拿到了母校的创业鼓励资金,今晚趁热打铁加个班,2019年我们的第一代手机应用产品有望问世!”北京邮电大学2018届毕业生肖志鹏带领的6人创业团队,点亮了这万千灯火中的一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就业机会更多,创业环境更佳,带给百姓满满的获得感。 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到建立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我国制定了培育新动能促进就业的政策;从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安置,到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实名制就业服务,重点群体就业成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一系列好政策激励下,2013年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每年保持在1200万人以上,持续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1%以下。 收入提高是每个人的期盼,是更直接的获得感。5年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蛋糕”切得更好、居民腰包更鼓。 “个税改革给咱下了‘红包雨’!”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职员王思莉细算,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上调至5000元后,自己每月到手工资多了900多元,如果再加上专项附加扣除,每月还能再多100元。 个税改革是缩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持续“提低”——各地多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控高”——改革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逐步缩小行业工资收入差距等政策陆续出炉,收入分配差距不断缩小。好政策护航,这5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始终跑赢人均GDP增速。 就业稳了,收入增了,让百姓敢消费、愿消费的相关改革也在快马加鞭:取消手机流量漫游费等降费措施频出;进一步扩大开放,汽车进口关税下调、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清单目录……5年来,我国消费环境不断优化,仅2018年前11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达34.5万亿元,同比增长9.1%,消费底气十足。 补短板、促公平 带来美美的幸福感 “2015年高铁通到家门口了,大家养蛙、做笋干、开农家乐,第二年我们村就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我现在年收入都20多万元啦!” 江西上饶县五府山镇毛楼村村民何金文,一说起脱贫致富就特别开心。 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脱贫攻坚战冲锋号更嘹亮,全国累计减贫80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降至2017年末的3.1%。 5年来,社会事业改革着力补短板、促公平,为百姓带来美美的幸福感。 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迈开大步。从提高重点大学的农村子弟招生比例,到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制定城乡统一的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截至2017年底,全国82%的县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乡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建设健康中国,补齐医疗短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2015年实现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2016年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和新农保整合,2017年城镇地区85.1%的户所在社区有卫生站,农村地区88.9%的户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城乡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坚实。 从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地方入手,改革力度之大、效果之好超出预料,赢得人们由衷点赞: 如厕不再愁。2017年,城乡居民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比重为91.7%和45%,分别比2013年提高2.4和9.4个百分点,“厕所革命”等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成效明显。 行路不再难。补“断头”、填“空白”、畅“动脉”,一批断头路、梗阻路相继打通,一批旅游路、产业路相继通车,一批“赶集列车”“乡情慢车”等公益扶贫列车成为带动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金火车”。 办证不再烦。暂住证变居住证,积分可入户,户籍制度改革坚定推进,户口本不再成为阻隔城乡人口流动的高墙;异地办身份证、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公安改革全面深化,让考驾照、车检等更便捷。 筑底线、上水平 带来稳稳的安全感 “多亏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我再也不用两地跑了。” 65岁的李松俊退休后到北京与女儿同住。由于患有冠心病,老李多次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以前都得全额垫付费用,再拿单据回老家报销。现在异地医保直接给报了3.9万多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事业改革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创新,着力筑底线、上水平,带给百姓稳稳的安全感。 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这5年,我国“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建设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18年9月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织就世界最大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同时,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四连增”,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增至2018年的490元。 安居工程建设紧锣密鼓。5年来,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惠民政策相继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使1亿多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2017年,城乡居民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或砖混材料结构住房的户比重为93.5%和65%,分别比2013年提高1.7和9.3个百分点。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不断完善,筑牢底线。从提高低保、优抚等标准,到建立困难和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从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到促进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5年来,我国近6000万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平安中国”建设全面推进。2017年,我国严重暴力犯罪案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分别比2012年下降51.8%、43.8%,安全生产领域连续实现事故总量、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量大幅下降。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陆娅楠 刘志强 李心萍) 来源:人民日报[详情]

从生态环境的破坏者到绿色发展的推动者
从生态环境的破坏者到绿色发展的推动者

  原标题: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从生态环境的破坏者到绿色发展的推动者 从遮掩抵触,到主动接受监督。 消失了烟筒,换来了效益。 唯有绿色发展, 才能与绿水青山为邻, 才能收获金山银山。 记者:黄文新[详情]

上海自贸区:医药研发企业的“靶向药”
上海自贸区:医药研发企业的“靶向药”

  原标题:[十年,这里]上海自贸区:医药研发企业的“靶向药” 编者按:今天是2019年元旦,崭新的一年已经开启。而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在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5周年。5年来,全面深化改革迎风破浪、大刀阔斧、攻坚克难,336项重大改革举措中已出台实施方案的超过95%,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也正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013年,中国之声启动了大型采访记录活动《十年,这里》,10位记者每年对10个中国基层地点和个体进行持续追踪和样本观察,记录时代、社会、国家的进步,展示微观个体递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5周年之际,再次翻开大型采访记录活动《十年,这里》民生样本,将有别样的意义。 过去的一年,上海自贸区这扇开放的大门又给哪些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北京的寸草春晖养老院又陪伴了多少老人安度着幸福晚年?河北武安,棚顶遮住的灰蒙蒙的天是不是已经变蓝?广西步兵小学的孩子们过得好吗?深圳的城中村黄贝岭有哪些发展的幸福和烦恼?青海阿什努乡的脱贫之路走得怎么样……这些都是我们一直牵挂的地方。从元旦起的连续十天,央广记者将带大家一一前往,今天先来感受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新貌,请看报道《医药研发企业的“靶向药”》。 央广网上海1月1日消息(记者任梦岩)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的三年期限延长一年。上海正是这项制度的先行先试者。再鼎药业副总裁张博解释,过去我国实行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捆绑”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药品批准文号只颁发给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换句话说,研发人员和机构有了新药的新技术,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自己建厂房,量产上市;要么转让给药企,价格就像“卖青苗”一样便宜。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就打破了这两种限制。这一制度试点三年,上海自贸区的药品企业已经看到了变化,见到了成效。张博说,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过去只能把团队一起研发的抗肿瘤药物卖给外国制药公司。“以前绑定两个许可的情况下,你必须还要去找生产商,然后再委托、转让,很遗憾,我们没有能力自己继续把它开发下去,变成一个自己的产品。” 从2016年初开始,上海破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张博团队新开发的四个药品成为了试点新药,这意味着张博和团队成员作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可以将药品生产外包给具备资质和能力的药企,搞科研的无需再“卖青苗”,只要专心把“孩子”养好就行,这不仅大大缩短药品的上市流程,也能让成果转化的收益大头归属科研机构。 上海华领医药研发的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正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针对2型糖尿病,有独特的口服降糖潜力,甚至可以说是针对糖尿病的“靶向药”。但公司创业开始,只有几个人和有限的资金,按照以前的政策,他们必须从一开始就要考虑投入巨资建厂,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新药的研发,随着新政在自贸区实施,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经费,也能让新药更快地来到患者身边。 华领制药副总裁佘劲介绍:“到2018年,我们三期已经基本上进行了一半。在整个过程中,公司主要的人力、物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产品开发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对我们最大的意义就是,在早期,我们项目还处于一个概念验证的阶段时候,我们不用做出很大的投资去建相应的生产设施。” 这就好比,苹果作为一家创新企业,并没有自己的工厂,但在以往的制度下,必须把iPhone的专利卖给富士康,由富士康生产、销售,贴富士康的牌子,这对于重点在研发的创新型企业来说,无异于是把自己研发多年的产品,廉价“卖青苗”。有的创新药总体转让费上亿美元,但药品上市之后的销售额是转让费的几百倍,其中约九成收益都归了生产企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落地大大激发了药品研发的潜力。佘劲说,这一制度的实施,不单纯是给研发企业“省钱”,在创新药领域,失败的概率非常高,拥有诸多专利的企业还要想着去建工厂,药品的研发将被拖后几年,这从一开始,就会束缚企业在国内研发的意愿。他表示:“创新药是个非常高风险的东西,国际上大概成功率不到8%。建工厂,从空地开始,两到三年是要的。整个研发被拖慢两三年,对于企业、对于真正需要这个药的患者、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是会打击研发企业积极性的。”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使得持有人队伍“扩围”。允许药品研发机构、科研人员作为药品注册申请人,提交药物临床试验申请、药品上市申请,在取得药品上市许可及药品批准文号后,成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同时,还放开“代工”。获批准上市的药品,其生产允许持有人委托试点行政区域内具备资质和能力的药品生产企业承担。也就像苹果、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企业采用委托生产的方式来拥有产品。 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率先试点后,2017年12月,依托于自贸区架构,上海市又发布并实施了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先行先试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创新改革。 试点启动后,与药品类似,符合条件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可以单独申请注册证,然后委托给有资质和生产能力的生产企业,从而实现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的“松绑”,让创新成果更易问世。 2018年2月,上海远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从上海市食药监局长杨劲松手上接过一张“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远心公司推出的单道心电记录仪,是上海试点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以来第一个批准上市的医疗器械。这款产品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实时显示心电图,患者和医生可以及时查看。产品从受理到上市只用了26个工作日,比法定工作时间缩短了82%,上市时间提前了近一年。 不仅仅是远心这样的小型研发企业,就连美敦力、和记黄埔这样的大企业,受限于此前制度,甚至需要把国内生产的产品拆成零件运到海外,再组装进口回国,大大拖延了产品上市时间,也增加了成本。 美敦力质量控制部门高级经理任民说:“之前我们只能是通过进口注册的方式来做这样的一个产品注册,这就涉及到需要海外的支持,包括海外的生产厂,现在这个制度就可以通过本地高水平的委托生产制造商的方式,实现本地化的注册,整个生产路径大为缩短。” 受益于新制度所激活的创新力,从被称为中国“药谷“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到全国各地自贸区,无论是药品还是医疗器械的研发企业,都蓄势待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以来,部分品种先后获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上市,截至2018年9月底,已有186件药物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122件试点品种申请获准上市。药品研发机构积极参与试点,成为试点工作申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认为,在整个“十三五”阶段,我们国家的创新药,将迎来一个集中爆发期。他说:“当前的新药研发,我们国家正蓄势待发,将会有重大跨越的一个阶段,估计整个‘十三五’期间,我们会有几十种新药诞生。” 明天的《十年,这里》将关注养老产业,一起去北京的寸草春晖养老院看看。七年八家,民营养老院寸草春晖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也迎来成名的烦恼:注册商标在多地被冒用,养老领域知识产权如何保护?敬请关注。[详情]

寸草春晖的知识产权保卫战
寸草春晖的知识产权保卫战

  原标题:[十年,这里]寸草春晖的知识产权保卫战 编者按: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013年,中国之声启动了大型采访记录活动《十年,这里》,10位记者每年对10个中国基层地点和个体进行持续追踪和样本观察,记录时代、社会、国家的进步,展示微观个体递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益于政策的放开,民营养老院寸草春晖在过去几年中繁育出更多的产业模式。不过,快速成长的同时,也有了成名的烦恼。《十年,这里》今天推出第二篇《寸草春晖的知识产权保卫战》。 央广网北京1月2日消息(记者周益帆)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9年,是寸草春晖成立的第七年,是央广记者跟踪记录这一民营养老机构的第六年。董事长王小龙说,今年寸草春晖旗下的第八家养老院将开业。“特别是在品牌化连锁化过程中,寸草春晖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我们未来还要在外地拓展,希望在中国能把社区养老做大,发展服务标准化比较强、性价比比较高的养老服务。”他介绍。 当初,因为家人面临实际的养老难题,王小龙选择进入养老产业。2012年,全凭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在北京和平西桥开了第一家寸草春晖养老院。一年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3)》也正式发布。王小龙说,对民营养老院来说,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国家支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机构,也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产业,这正是寸草春晖走的路子。 王小龙表示:“我们是这个政策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对我们走到今天确实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了这个政策,国企也加入到了养老产业中来。2016年的时候,跟首开集团成立了混合制养老企业,来拓展养老产业。2013年以前就没有提过这个事情,所以(那时)国企基本上不愿意进入养老产业,民企想获得更多的物业又很难。2013年以后,大量的国企开始进入并投入养老产业,因为他们有资源,就有了一个契机,通过资源方国企和运营方的民企进行合作,开始养老的新篇章。” 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在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下成为了现实,王小龙也全力带着寸草春晖为社区老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快速发展也给寸草春晖带来烦恼。王小龙发现,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侵权。记者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关键词“寸草春晖”,发现搜索结果出现了寸草春晖的竞品——泰康及万科养老的链接。寸草春晖市场营销总监李兆鹏说:“直接搜‘寸草春晖养老院’,就可以直接蹦出泰康的广告, ‘寸草春晖’‘寸草春晖养老院’这些关键词都被引流到了泰康。我们其实也挺想不明白的,为什么泰康这么大的机构还会去买我们一家民营企业的关键词。” 李兆鹏尝试与泰康、万科及百度方面沟通,他说:“万科最近好像是已经下了,泰康现在还没有下。他们的客服给了我一个泰康之家的电话,是泰康之家人力资源部,我跟他阐述了一下我们的诉求和希望。他说对不起,他也管不了这个事,只能内部协调一下,看看哪个部门或者哪个人去负责这件事,至今没有人跟我沟通。” 无奈之下,2018年末,李兆鹏作为代理人在北京市一家公证处做了证据保全。侵权行为还延伸至线下,从2010年筹划开办养老院时,王小龙就陆续注册了包括“寸草春晖”文字及图案等在内的多个图文商标。李兆鹏介绍:“包括寸草春晖居家养老以及相关的一些商标的注册,从医疗、养老到咨询,我们注册了很多类目,有单文字的、图片和文字在一起的,也有单图片的。” 王小龙的未雨绸缪不是没有道理。几年来,安徽、江苏、黑龙江、贵州等多省都出现了和“寸草春晖”同名的养老院。记者在安徽合肥蜀山区蜀鑫大道12号就看到了一家“寸草春晖日间照料中心”,这家曾经吸引了当地民政部门领导参观的养老院,如今空无一人。附近一家单位的工作人员说:“它一开张就没做生意,院长就一个人在这里,一年到头也没有老人住进来过。” 江苏徐州的寸草春晖养老院网页上,甚至直接照搬了王小龙的“快乐养老就在寸草春晖”宣传语,这家养老院的联系电话如今也已经无人接听。今年,王小龙想把寸草春晖养老院扩展到北京以外的城市去,但他也有很实际的担心。外地的这些寸草春晖说关就关,有一些甚至惹上了官司。他指出:“这些公司实际上或多或少都在推广,尤其在养老服务质量上有很大的差异。前几年我遇过这种情况,我们去当地政府谈,人家说如果是寸草春晖来,他们就坚决反对。我们之前也没有接触过,后来了解到是有一个企业冒充我们的品牌去外面做服务,跟当地的政府合作,最后服务带来很大的问题,骗了钱就走了,把政府搞得很被动,所以政府对我们开始有所(防备),实际上跟我们一点关系没有。” 法律是王小龙的一条重要的维权之路。寸草春晖代理律师于亚敏说:“我国企业名称的登记和管理是由工商部门来进行的,就有一个行政区划的限制,我们商标的权利人可以禁止在同一区划内的其他企业把寸草春晖文字作为企业名称进行登记和使用。对于其他省市的企业,鉴于行政区划的限制,它可以把寸草春晖文字作为企业名称进行登记,(但)如果在实际使用中突出了寸草春晖的标识,而且使用的服务项目也是养老服务,它就有侵犯寸草春晖商标权利人声誉或者商标知名度的嫌疑。” 刚刚过去的2018年,被专家及媒体称为中国知识产权的“强保护”元年,无论是4月的博鳌论坛还是11月的进博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都被重点强调。王小龙希望,这股“强保护”之风,能够刮到民政养老领域。“一方面,作为养老企业来讲,在国家允许的法律范围内,尽可能做到商标保护和自我权限的保护;第二方面,也希望一些大企业多给一些支持和理解,毕竟养老现在刚刚起步,它的资金有限。从全社会和政府的角度来讲,应该有保护的意识,特别是核心的一些部门,在狠抓养老服务建设的环境下,更应该鼓励好的养老服务企业发展起来。”王小龙表示。 明天的《十年,这里》将关注杭州留下的旧城改造。在留下街道的一头,白墙灰瓦的民居已经替代了散乱的民宅,而在留下老城区,旧城改造的脚步也日渐紧凑。“留下街道”何时旧貌换新颜?敬请关注。[详情]

文化建设 持续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文化建设 持续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文化建设,持续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五周年述评之三 市民在深圳图书馆阅读。艾瑞克摄(人民视觉) ■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文化战线围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释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群众文化获得感大幅提升,文化事业呈现出百花争艳、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文化产业展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壮美风姿。 ■密集出台的法律政策搭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据统计,2013年以来,中央及各相关部门推出的改革政策文件多达30余件,涉及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文艺创作、文艺评奖、媒体融合、新型智库、文化贸易、文化金融、文化市场、文化财税等各个方面。 搭建改革“四梁八柱”,文化建设“强魂健体” 104:104项文化体制改革任务 97:已完成97项 7:其余7项正抓紧推进,将如期在2020年完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有媒体敏锐注意到“实施方案”4个字,之所以叫做“实施方案”,就是要突出狠抓落实,25项104条重要改革举措,全部建立台账,一月一反馈、一季一督察,全力推进、逐一销号。截至目前,104项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已完成97项,其余7项正在抓紧推进之中,将如期在2020年完成。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统筹协调、有章有法,是本轮文化体制改革的突出特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5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在纵深推进时始终保持蹄疾步稳,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成为文化之魂。如同铁锤敲钉,一系列具体的改革动作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了实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应占50%以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中,30多项重点任务逐项分解,明确从具体事情抓起,从重点人群抓起;《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纳入重要职能……此外,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作品创作演出,文艺评奖大幅压缩后,重点奖励那些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贡献的作品…… 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效果明显。目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已经成为我国文艺界的新风尚,每年文艺工作者200多万人次的下乡演出服务百姓近6亿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作品越来越多,在备案的影视剧中,现实题材作品超过六成。 让文化的河流在制度的堤岸中奔涌,密集出台的法律政策搭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据统计,2013年以来,中央及各相关部门推出的改革政策文件多达30余件,涉及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文艺创作、文艺评奖、媒体融合、新型智库、文化贸易、文化金融、文化市场、文化财税等各个方面,电影、戏曲、出版、书店、动漫、小微企业等都成为受益者。 文化立法5年翻了一番。新制定颁布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使我国文化领域法律增加到7部。 按照改革要求,政府加速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原文化部的全部13项行政许可项目,取消3项,下放6项,仅保留4项,取消和下放的项目占比69.2%。如今举办演出、开办网吧都可以按照先照后证的原则取得资质。为了一个批文反复跑政府、盖公章的情况大幅度减少了。 公共文化惠及全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增强 6736万:2017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发放6736万个借书证 7.45亿:公共图书馆接待7.45亿人次 99.07%:全国99.07%居民能收看电视 改革使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不论是乡村的文化大院,还是城市的社区书屋,不论是老年人的广场舞,还是年轻人的演唱会,到处热气腾腾,充满活力。据调查,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群众对我国文化发展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2%以上。群众的高满意度来自3个方面:一是文艺作品的思想格调提升,单纯重视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而忽视社会影响的倾向被初步扭转;二是文艺作品的艺术质量提升,涌现出很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精品力作;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提升,群众享受文化服务更加便利。 这样的获得感来自改革释放的红利。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迈向纵深的文化体制改革,高度重视统筹全局、通盘考虑,改革的综合性、协调性、系统性大幅提升,许多以往困扰文化事业的体制机制问题在动真碰硬的改革中被顺利化解。 资源分散、条块分割、效率不高,一直是困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个老大难问题。2014年3月,由21个部门组成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正式成立,使分散在各部门中的资源和力量集中起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这样重要的改革政策,就是在协调机制下制定出来的,细化90项重点工作任务,分别由26个成员单位牵头推进,有效形成了合力。 当前正在各地加速推进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更是体现了“握指成拳”的效力: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加快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协等合作,利用数字化等新技术手段丰富服务内容和方式;实施“阳光工程”,发挥文化志愿者作用,解决贫困地区特别是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足问题。文化、党建、科技、民政等力量在基层拧成了一股绳。 改革向纵深推进也推动着文化机构不断创新。杭州的文艺爱好者在手机上就能预约舞蹈、书法课程,而且全部免费;宁波的读者想借书,给图书馆下单,快递就能送书到家;上海的市民无论在哪个区都能使用“文化云”。浙江文化礼堂、安徽农民文化乐园、山东文化大院、甘肃“乡村大舞台”……一大批新型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吸引了大批群众。 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我国3166个公共图书馆发放6736万个借书证,比2013年增长1倍多;接待读者7.45亿人次,比2013年增长3倍多。44521个群众文化机构举办198万次活动,服务群众6.4亿人次。全国99.07%的居民能收看到电视。 文化产业竞争力增强,文化强国展露雏形 13%:2012—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超13% 34722亿: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4722亿元 从文化资源大国发展为文化强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经过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5年的改革发展,我国文化资源供给能力从量到质都迈上了新台阶。不论是出版影视等传统文化产业,还是新兴的数字文化产业,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正在涌现。 目前,我国电视剧和图书年产量居全球第一,电影产量全球第二。2018年,我国电影票房首破600亿元,达到609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9.06%,实现票房新高。电影《战狼Ⅱ》票房达56.8亿元,《红海行动》票房达36.48亿元,创造了国产影片票房的新纪录。 2013年我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有8180个,这一数字到2017年已经增加到15752家,几乎增长了一倍,演出场次也从每年165万场增长至294万场。中国各大城市几乎每天都有各类演出在上演。 数字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以掌阅科技为代表的网络文学企业大步走向海外,目前在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吸引了数千万网友,一些外国读者自发将中文网络小说翻译成本国文字。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的付费用户大幅增长。国产网络游戏在海外受到追捧。全球出现一股看中国影视剧、到中国留学的热潮。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我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由10.63亿元迅速提高至42.53亿元。2017年来华留学生数量已达48.92万人,是2000年的9.38倍。 我国骨干文化企业的总体规模和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入选第十届文化企业30强的企业主营收入3768亿元、净资产4569亿元、净利润421亿元,3项指标全部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4722亿元,占GDP4.2%。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文化战线锐意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记者  张贺)[详情]

全面深改这五年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力度之大为何少有
全面深改这五年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力度之大为何少有

  原标题:全面深改这五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力度之大为何少有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坚定地进行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政治建设蹄疾步稳迈入新境界。 坚持党的领导,为政治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组建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组建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力度之大,改革推进之平稳顺利,是少有的,这关键就在于党的坚强领导。 2018年2月28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原则举措等方面作出了规定,为顺利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供了遵循。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带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跨过关键的历史关口,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犹如在浩瀚大海中劈浪前行,掌稳舵至关重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了深化政治领域改革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把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断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到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从转发《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到颁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党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工作的直接领导力度和统筹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决策和执行机制的权威性和效能不断提高。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当代中国最广泛、最深刻社会变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18年3月3日至3月20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5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一次次审议讨论,一次次表决通过,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心声高度统一,定格为共和国史册上一个个永恒瞬间。 宪法修正案草案、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监察法草案、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政协章程修正案草案……根据大会安排,代表委员们认真审议讨论,议程满满,亮点纷呈。 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让中国这艘巨轮在驶向复兴彼岸之时有了坚定而正确的掌舵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巨轮航行的力量之源。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提出的总目标。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就是时代给出的一个新命题。 2014年12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到会回答询问。这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以来,首次由国务院副总理到会应询。 2014年,党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完善专题询问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每年安排国务院领导同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到会听取审议意见、回答询问。专题询问更加规范化、机制化和常态化。 一年多场次的专题询问,围绕百姓生活、经济社会热点,提问尖锐,直指关键。会后,针对询问的问题,应询的国务院部门必须形成落实整改意见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如今,从中央到地方,专题询问已经成为人大盘活监督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问出了人大担当,强化了政府责任。 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升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协商民主”写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之中。选举之外,以“协商”的方式来调和社会矛盾、求同存异、扩大共识,成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每有大事,必相咨访。”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七种协商民主渠道,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系统谋划了协商民主的发展路径。 在推进多种协商渠道协商力度的同时,全面深化改革还注重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意见征集和反馈机制等,让民意在政府决策之中显现更多权重。 2014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一年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启动,25家国家高端智库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为治国理政凝聚了最广泛的力量。 深化群团改革是政治领域又一项旨在固本谋远的重要改革。在群团改革试点的地区和组织,改革,正在让群团平台焕发出新的生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强化。 坚持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当我们站在新一轮改革的起点上,如何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复杂关系,尤为重要。 2014年10月底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 2018年9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公布,69件法律草案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47件法律草案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任务排得满满当当。 “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品格。 在法律框架下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向就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在中国,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不断深化。 “没想到,我们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仅用了39天!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确实名不虚传。”2018年11月28日,正在现场检查施工的阿尔法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经理章国荣告诉记者,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个项目从拿到土地到最终开工,起码要3个月,这一次到浙江投资办厂,改革带来的效能提升着实令他惊讶。 过去5年,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压减1/3以上,取消、停征、减免1100多项中央和省级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累计减轻市场主体负担超过3万亿元;未来5年,企业开办时间将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进出口通关时间再压缩一半,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一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一个科学高效、权力运行规范、责任主体明确的法治政府正在形成。 在老百姓的心里,司法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曾经,在一些司法案件中,钱与法的交易,权与法的寻租,使个别司法裁判成为污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司法体制改革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面对亿万双期盼公正的眼睛,党中央对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过去5年,司法机关依法纠正的大量重大冤错案件,充分证明了司法机关守护公平正义的坚强决心,大大推动了法治进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幅以民主与法治为鲜明底色的政治图景,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引领我们坚定不移地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详情]

回眸2018:法治阳光照亮奋进新征程
回眸2018:法治阳光照亮奋进新征程

  原标题:回眸2018:法治阳光照亮奋进新征程 新年特稿·2018年法治事件回眸 法治阳光照亮奋进新征程 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年,注定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2018年那个火红的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的重大部署。 回瞰2018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新进展一个接连一个。 立善法,治天下,安民心 法律,治国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 新时代,立法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也更加符合人民的新期待和时代的新要求。 2018年 3月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次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庄严而又隆重举行。就在6天前,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宪法修正案高票表决通过,宪法宣誓制度写入根本大法。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与时俱进,字字千钧,意蕴深远。宪法修正案中的每一条修改都是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全面体现了党和人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实践创新成果和制度创新成果。 时间来到2018年3月20日,监察法表决通过,将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统一纳入监察范围,明确规定监察委员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这部对国家监察工作起统领性和基础性作用的法律庄严面世,成为我国坚持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监察道路的创制之举。 7个月后,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完善了监察与刑事诉讼的衔接;丰富反腐败和国际追逃追赃的手段,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总结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速裁程序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经验上升为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其中,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一大亮点,格外引人注目,剑指潜逃境外的贪污贿赂、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海外追逃提供法律利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正义永远不会缺席。 这次会议上还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这是自1979年以来,“两院”组织法第一次重大修改,全面确认和巩固了近年来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果。 其中,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全部条文都作了修改,条文数量增加了近一倍,完善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配置,明确了检察院行使8项职权,规定了办案组织设置及运行方式等。此次修订为检察机关履职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法律保障,在人民检察史和中国司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从英雄烈士保护法到土壤污染防治法,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到快递暂行条例……立法修法紧紧围绕群众所想所急所盼,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多层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既回应现实问题,又彰显法治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依法而行,播撒公正的阳光于巷陌 徒法不足以自行。良法需要执法司法来实现其价值。 还原案件真相,还当事人公正,给公众以交代。 2018年 8月 27 日晚,“昆山于海明案”发生,舆论四起。第二天,检察机关就宣布依法提前介入。9月1日,检察机关、公安机关通报了案件调查处理结果,认定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2018年12月,该案入选最高检第十二批指导性案例。 清晰陈述案件事实、法律适用,厘清正当防卫的界限,正面回应当事人是否涉黑恶等问题……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及时公开处理意见,真相跑赢了谣言。 “昆山于海明案”的处置过程,给广大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让朴素的正义观得到弘扬和维护,向当事人、向社会传递了法治正义。 守住公共安全底线,护佑最广大人民身体健康。 2018年7月,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违法违规生产狂犬病疫苗等问题曝光。 疫苗,直接关系公共安全和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容不得半点马虎。 2018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调查事实真相,依法从严处理。随即,检察机关依法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收集固定证据,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到审查起诉,仅用时17天。 201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关于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调查及有关问责情况的汇报。一批与疫苗案件相关的人员被严厉问责,长春长生公司被罚没款共计91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启动对长生生物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机制。 2018年12月,疫苗管理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 从疫苗案发生,到人大审议疫苗管理法草案,只是几个月的时间,这样的高效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立法机关和司法执法部门积极关注社会生活,迅速回应人民群众呼声的态度和具体行动…… 护卫民营经济,司法不缺位。 2009年3月,物美集团原董事长张文中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2018年5月31日,最高法对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案再审改判无罪。该案是最高法依法再审的涉产权和企业家错案的第一案。 从有罪到无罪,张文中案成为产权保护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的“标杆”案件,也是我国加强民营企业产权刑法保护的司法典范,体现了加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的决心,表明了通过正当法律程序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法治方向。 2018年,最高检、最高法对于保护民营企业作出系列部署,平等保护成为高频词,实实在在的司法保护,给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服务大局,定位民生坐标 国以民为本,民以安为先。 改革发展稳定需要良好法治环境,检察机关对此肩负重要职责。 2018年,各级检察机关始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自觉聚焦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检察机关重拳出击。 2018年1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发出“动员令”。 最高检紧接着就下发《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对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出明确部署。 最高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扫黑除恶工作,张军检察长数十次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自上而下,层层推进。各地检察机关多措并举,依法开展专项斗争,阶段性成效显著。 仅2018年1月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黑涉恶犯罪1.7万余件5.7万余人,提起公诉6300余件3.2万余人。最高检联合公安部挂牌督办24起重大涉黑案件。 扫黑除恶不松劲不停步。2018年10月30日,最高检召开全国检察机关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促座谈会,要求进一步落实检察责任,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工作举措,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雷厉风行的举措,打击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全面贯彻党中央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重大战略部署,检察机关找准着力点。 2018年6月,最高检制定《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将参与和保障“三大攻坚战”作为当前和今后三年检察机关的重点任务,从依法惩治相关犯罪、注重相关案件追赃挽损工作、促进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8条服务举措。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检察机关纷纷出台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的具体实施意见,以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 以服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例,各级检察机关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污染环境犯罪,积极探索多元化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环境恢复,成绩斐然。 2018年前10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污染环境类犯罪3559人、破坏资源类犯罪8459人;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诉前程序案件33602件,提起公益诉讼1314件,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71.5亿元。16个省的三级检察机关会同法院、公安、环保部门共建立生态环境恢复性检察工作机制1818个。 ——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突围”,检察机关义不容辞。 2018年6月19日,张军检察长在最高检党组会上指出,检察机关要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结合刑事检察职能和公益诉讼职能,找准工作着力点发力点。 2018年7月9日至10日,最高检在湖北武汉召开长江经济带检察工作座谈会,再次为“长江病”把脉问诊,提出强化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10项检察举措”。 以非常之勇气拿出非常之举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5个月取得不俗成绩,2018年12月13日召开的首届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检察论坛传来捷报:长江经济带11省市检察机关立案生态资源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5363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914件;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检察院会签《关于建立长三角区域生态保护司法协作机制的意见》;四川检察机关督促修复林地、耕地、湿地、草原1905亩…… 理念变革,引领创新发展 新时代、新形势,检察机关迎来了新挑战、新机遇。“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以理念变革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路逐渐清晰: 检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 强化新时代法律监督,维护法律权威,需要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合力,建立监督与被监督的良性关系,实现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双赢多赢共赢; 以办案为中心,在监督中办案,在办案中监督; 改革就是要实现监督与办案相统一、刑事民事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相平衡; …… 理念一新天地宽。这些新理念,迅速在广大检察人员心中生根发芽,践行在一项项具体的检察业务工作中。 理念清则方向明,夯基垒台,立梁架柱,一项项重磅检察改革举措接续出台。 ——推行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2018年7月25日,最高检在大检察官研讨班上作出部署:在刑事检察方面,重新组建专业化刑事办案机构;设立专门的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机构或办案组;规范机构职能、名称,地方检察机关机构设置理念上与最高检相同,省、市两级院主要业务部门原则上与上级院对应设置。 ——落实司法责任制。进一步细化措施,抓好“精装修”,落实“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的要求,完善司法办案责任体系。坚持凡是进入检察员额的,要在司法一线办案,强化办案检察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司法责任、领导责任。如今,在各级检察机关,检察长带头办大案要案已成常态。 ——实行“捕诉一体”办案机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最高检提出整合批捕起诉部门,实行“捕诉一体”办案机制,即一类刑事案件由一个机构、一个办案组、一个主办检察官负责到底,统一履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补充侦查、支持公诉、诉讼监督等职能。 从基层检察机关的办案数据看,将批捕部门与公诉部门合二为一,有利于侦查监督的全覆盖,能够切实提高工作质效,实现“1+1> 2”,更加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和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要求。 ——深入开展检察公益诉讼。2018年 3月,“两高”关于检察公益诉讼司法解释颁布实施,细化公益诉讼具体办案程序,为公益诉讼开展提供法律上的明文规定。 直面问题,将中央顶层设计落到实处,做好公共利益的代表。2018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的方案》,各级检察机关相继建立公益诉讼内设机构。 一串串数据彰显成效。通过办案督促挽回被毁损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200余万亩,督促关停违法企业8900余家;通过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39亿元……检察公益诉讼驶入快车道,实现了快速发展。 新时代的气象更加恢弘,新时代法治征程更加壮阔。砥砺奋进正当时,铸就辉煌再出发。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指引下,以更加笃定的脚步,“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我们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的时间坐标中,为法治中国拼得一个更光明的未来,护航民族复兴阔步前行。[详情]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让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让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原标题:让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来源:光明日报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开栏的话 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2013年11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决策。15个领域,336项重大举措,会议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引领中国实现历史性巨变。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本报今日起开设《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专栏,集中推出报道,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生动反映全面深化改革这5年的伟大成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激发的精神力量。 立足新起点、着眼新形势,如何更好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如何更好地繁荣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影响力……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迫切需要文化体制改革来作答。 针对文化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部署。5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改革激发了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谋全局,筑牢改革“四梁八柱”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谋划,加强顶层设计,打牢文化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对文化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党中央先后印发一系列重要文件,对文化建设作出全面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形成了全面系统、科学完整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框架。 加快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网络安全法》《公共图书馆法》等重要法律;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5年来,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文化体制改革举措相继推出,国家文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必须始终把握好的重大问题。 2015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应占50%以上”,“探索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有机结合、宣传部门有效主导”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等重大举措,将“两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求转化为具体制度设计。以“双效统一”为指引,文化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创造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促进文化市场更加繁荣。 补短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民生 隆冬时节,湖南省东安县大盛镇文化站艺术培训室里热闹非凡,二胡爱好者在县文化馆专业老师指导下拉起了《赛马》。村口的广场上,10余名妇女组成的腰鼓队演出热情奔放,引来不少群众驻足欣赏。这是东安县开展的送乐器下乡文化惠民服务活动之一。今年6月,大盛镇凭借“民间器乐”荣获了“湖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不仅给我们送来了乐器,看电影也方便多了。家里办喜事需要放电影,只要一个电话,县电影服务管理站可以免费送电影下乡。”大盛镇回隆村李满荣大爷开心地说道。 实现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补齐公共文化服务这块短板,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无疑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首次把标准化、均等化作为重要制度设计和工作抓手,确定了14个小类22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具体标准。 2016年,我国颁布《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范和界定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责任和义务,将公共文化建设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针对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分散、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我国制定《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把乡镇和村级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设施资源整合起来,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 通过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我国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艺术表演团体分别达到4700多家、3100多家、44000多个、15700多家。目前,中央、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立。全国群众文化机构每年开展活动近200万次,服务群众达5.6亿人次。 提质量,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释放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472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占GDP比重稳步上升,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数据背后是市场活力的竞相迸发。5年来,我国努力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一批文化企业和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在融合发展的浪潮中,文化企业注重对接“互联网+”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3D和巨幕电影等新兴产业,文化产业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迈出新的步伐,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不断释放。 改革释放创新活力,直接带来文化市场的活跃繁荣和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600亿元,创下年度票房的新高。更多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也引领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李慧)[详情]

人民日报:政治建设 蹄疾步稳迈入新境界
人民日报:政治建设 蹄疾步稳迈入新境界

  原标题:政治建设,蹄疾步稳迈入新境界(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坚定地进行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政治建设蹄疾步稳迈入新境界。 党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工作的直接领导力度和统筹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决策和执行机制的权威性和效能不断提高。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坚定地进行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政治建设蹄疾步稳迈入新境界。 坚持党的领导,为政治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组建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组建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力度之大,改革推进之平稳顺利,是少有的,这关键就在于党的坚强领导。 2018年2月28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原则举措等方面作出了规定,为顺利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供了遵循。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带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跨过关键的历史关口,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犹如在浩瀚大海中劈浪前行,掌稳舵至关重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了深化政治领域改革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把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断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到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从转发《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到颁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党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工作的直接领导力度和统筹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决策和执行机制的权威性和效能不断提高。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当代中国最广泛、最深刻社会变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18年3月3日至3月20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5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一次次审议讨论,一次次表决通过,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心声高度统一,定格为共和国史册上一个个永恒瞬间。 宪法修正案草案、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监察法草案、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政协章程修正案草案……根据大会安排,代表委员们认真审议讨论,议程满满,亮点纷呈。 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让中国这艘巨轮在驶向复兴彼岸之时有了坚定而正确的掌舵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巨轮航行的力量之源。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提出的总目标。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就是时代给出的一个新命题。 2014年12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到会回答询问。这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以来,首次由国务院副总理到会应询。 2014年,党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完善专题询问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每年安排国务院领导同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到会听取审议意见、回答询问。专题询问更加规范化、机制化和常态化。 一年多场次的专题询问,围绕百姓生活、经济社会热点,提问尖锐,直指关键。会后,针对询问的问题,应询的国务院部门必须形成落实整改意见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如今,从中央到地方,专题询问已经成为人大盘活监督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问出了人大担当,强化了政府责任。 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升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协商民主”写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之中。选举之外,以“协商”的方式来调和社会矛盾、求同存异、扩大共识,成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每有大事,必相咨访。”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七种协商民主渠道,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系统谋划了协商民主的发展路径。 在推进多种协商渠道协商力度的同时,全面深化改革还注重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意见征集和反馈机制等,让民意在政府决策之中显现更多权重。 2014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一年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启动,25家国家高端智库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为治国理政凝聚了最广泛的力量。 深化群团改革是政治领域又一项旨在固本谋远的重要改革。在群团改革试点的地区和组织,改革,正在让群团平台焕发出新的生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强化。 坚持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当我们站在新一轮改革的起点上,如何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复杂关系,尤为重要。 2014年10月底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 2018年9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公布,69件法律草案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47件法律草案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任务排得满满当当。 “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品格。 在法律框架下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向就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在中国,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不断深化。 “没想到,我们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仅用了39天!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确实名不虚传。”2018年11月28日,正在现场检查施工的阿尔法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经理章国荣告诉记者,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个项目从拿到土地到最终开工,起码要3个月,这一次到浙江投资办厂,改革带来的效能提升着实令他惊讶。 过去5年,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压减1/3以上,取消、停征、减免1100多项中央和省级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累计减轻市场主体负担超过3万亿元;未来5年,企业开办时间将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进出口通关时间再压缩一半,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一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一个科学高效、权力运行规范、责任主体明确的法治政府正在形成。 在老百姓的心里,司法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曾经,在一些司法案件中,钱与法的交易,权与法的寻租,使个别司法裁判成为污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司法体制改革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面对亿万双期盼公正的眼睛,党中央对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过去5年,司法机关依法纠正的大量重大冤错案件,充分证明了司法机关守护公平正义的坚强决心,大大推动了法治进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幅以民主与法治为鲜明底色的政治图景,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引领我们坚定不移地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本报记者 廖文根 徐 隽[详情]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综述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综述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题:跨越转型关口 激发创造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综述 开栏的话: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5个领域,336项重大举措,会议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被国际社会誉为当今世界“最具雄心的改革计划”,引领中国实现历史性巨变。 为全面展现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华社从1月1日开始,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司法、党建、国防等重点领域改革播发系列综述。即日起,新华社开设“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栏目,集中推出报道。《跨越转型关口 激发创造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综述》为开栏之作。 新华社记者韩洁、安蓓 “我们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再次宣示了中国在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强决心。 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2018年3月22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是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顶层设计,是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这一重要判断,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新时代不断向纵深发展。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深化改革中让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5年多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力保障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国资国企改革“设计图”“施工图”逐渐明晰;财税金融改革不断纵深,营改增、个人所得税等财税体制改革深入实施,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一些酝酿多年的改革频频破题,一些多年久拖不决、久攻不下的难题逐步突破。 “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国企国资改革加快推进、产权保护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财税金融改革深入实施、农业农村改革扎实落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完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和落地,为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在深化改革中书写中国经济发展新答卷、提振世界经济发展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不惧风险挑战保持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0多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国家税务总局泉州市税务局丰泽街办税服务厅的工作人员在新办企业服务窗口为纳税人提供“套餐式”服务(2018年9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78位前移至第46位,新登记注册企业日均超过1.8万户,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改革带来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表示,中国取得今天的成就,在于能够在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不畏艰险并不断开拓创新。中国坚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并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仅将积极推动中国发展,也助力全球经济提振信心。 世界大变局,中国大发展。 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续写未来中国奇迹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助力。 改革越深入,矛盾越凸显,越要从更高层面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面向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新时代,不是缓改革,必须加快推进;不是小改革,必须全面深化;不是虚改革,必须啃硬骨头;不是假改革,必须落地有声。”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说。 这是2018年2月24日挂牌成立的西安知识产权法庭(2018年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大力简政减税降费,严格保护产权,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一系列扎实举措昭示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更加清晰,脚步更加坚定。 市场主体有活力,经济才有动力。 站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蓝图已经绘就。唯有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跨越转型关口,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详情]

5年 全面深化改革干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5年 全面深化改革干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原标题:5年,全面深化改革干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5年,全面深化改革干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罗争光、安蓓、胡浩 “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16个字描绘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图景。 5年前,国内外环境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决策。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着眼长远、谋定未来,系统集成、协同推进。 ——以制度完善破解政府和市场关系核心议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制度构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步入更高质量发展轨道;以制度创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向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最鲜明的价值取向,5年深改给人民群众带来满满获得感。这份获得感,来自改革助力民生事业,来自改革激发社会活力,来自改革能落地能见效。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一个好成绩,创造新的更大奇迹。[详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五周年述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五周年述评

  原标题: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五周年述评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五周年述评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罗争光、安蓓、胡浩 “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16个字描绘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图景。 回望历史,总有一些关键节点值得铭记。 40年前,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5年前,国内外环境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决策。 闯急流、涉险滩、立柱梁、破藩篱,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夯基垒台、积厚成势,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2018年1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机构改革动员会,明确机构改革任务书,对全面推进改革进行动员部署。 至此,我国31个省份机构改革方案全部“出炉”,意味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重大部署全面进入“施工期”。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既是一项涉及全局的顶层设计,又是一项着眼长远的制度安排,更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极高的浩大工程。 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系统配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色。 5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这是位于三亚市海棠湾的三亚国际免税城(2018年12月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2018年11月14日,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海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等5个直接涉及海南的改革方案,从税收、财政、旅游、消费等方面出台了“一揽子政策”。 这是党中央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为深化海南改革开放作出的顶层设计。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之初就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 5年来,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改革举措相继推出,形成大潮奔涌之势: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统筹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工作格局;部署开展脱贫攻坚战,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建立“军委-战区-部队”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领导管理体系,实现我军力量体系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这是2017年2月14日航拍的横跨官厅水库的京张高铁特大桥(左)与京张高速公路特大桥。京张高铁是北京冬奥会交通配套工程。 新华社发(武殿森 摄) 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40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5次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400多个重要改革文件,推出1932个改革方案,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5年来,全面深化改革着眼长远、谋定未来。 2016年8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目标直指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不适应的难题,成为破解农村土地问题、释放农村活力的再一次重大制度创新。 紧随其后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将“有恒产者有恒心”写进中央文件,让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吃下了期盼多年的“定心丸”。 改革开放之初,以“红手印”为鲜明标识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释放了中国农村蕴藏的无限活力。过去5年,关于“产权”二字的重大改革,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短短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眼界,引领重大改革向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扎实迈进。 5年来,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推进。 如果说过去30多年的改革更多的是边试边改、各个击破,那么过去5年的全面深化改革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需要密切配合。 这是航拍的上海自贸区(2016年9月21日摄)。 新华社发(裴鑫 摄)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对其深化改革系统集成的成功经验给予肯定。 上海自贸区之所以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结合自身条件,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商事登记制度、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推出了系列配套改革举措,环环相扣、协同推进,形成了改革强大合力。 从一个领域内各项改革措施的相互配套,到相关领域改革的统筹协调;从抓改革措施出台,到抓改革项目落地;从科学把握改革时机、力度、节奏,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将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抓在手中,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部署的改革任务一体谋划,使全面深化改革翻过一山又一山、一浪更比一浪高。 攻坚克难、勇往直前,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改革步入深水区、攻坚期。下一步,改革将何去何从? “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 从此,中国改革再出发,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5年来,以制度完善破解政府和市场关系核心议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时近年终,一张“清单”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 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发布。以此为标志,中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真正实现“非禁即入”。 世界没有先例,这项重大制度创新,释放了最大限度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的强大决心和勇气。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这一重大理论突破,深刻改变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轨迹。 这是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港阳逻港(2018年8月1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破除市场壁垒;价格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混合所有制改革、产权保护、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三改联动”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5年来,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重点领域基础性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酝酿多年的改革频频破题,一些多年久拖不决、久攻不下的难题逐步突破。 5年来,以制度构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步入更高质量发展轨道。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个难点。 时近年末,安徽、浙江两省完成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第三轮续约。 6年前,新安江流域“亿元对赌水质”开启生态补偿新机制:年度水质达标,下游浙江付给上游安徽1亿元,否则相反。3年后,“对赌”金额升至2亿元。 随着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沿江生态保护动力将进一步激发,让中华民族母亲河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5年来,全面深化改革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深刻变革: 科技体制改革蹄疾步稳,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打造发展新引擎;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释放城乡区域发展空间和潜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展开美丽中国新画卷;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2018年7月23日,游客乘船在新安江浙江建德段江面上游玩(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5年来,以制度创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向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进。 2018年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的重要判断。 全面从严治党,比营造“不敢腐”的态势更难的,是构建“不能腐”的机制。 深化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双重责任制,加强巡视监督和派驻监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坚持立行立改,抓具体问题,出硬招实招,有力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唯有以改革破旧立新,以改革推动制度创新,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不断释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建设法治中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5年来,通过以立法适应改革、以改革推动立法,制度化法治化迈出崭新步伐;通过以监督推进改革、以改革强化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通过以协商助力改革、以改革创新协商,推动实现更为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 关注民情、致力民生,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全国人民迎来2019年的第一个改革“红包”。 自2019年1月1日起,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将正式实施。租房子、买房子、养孩子、赡养老人等6个方面的大项支出将可抵扣个税,为广大纳税人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 这一着眼优化税收制度、推动经济发展、惠及百姓民生作出的重大改革决策,可以追溯到5年前。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起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包括“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在内的大批惠民、利民改革举措。 得民心者得天下,惠民生者利长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深情表白:“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最鲜明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生改革举措出台的密度、实施的力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之后,民生政策顶层设计的制定出台和铺展落实陡然提速。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提高改革含金量,增加人民获得感”。 这是2018年10月15日无人机拍摄的湖北省宣恩县易地扶贫搬迁的沙道沟镇松坪安置点。 新华社发(宋文 摄)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共识,也是凝聚改革合力的最大公约数。 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百姓最关切的问题改起,5年深改给人民群众带来满满获得感。 这份获得感,来自改革助力民生事业。 2018年盛夏,青海海北门源回族自治县,一处海拔3000多米的草场郁郁葱葱、草木繁盛。 这里是一起承包经营权权属纠纷的强制执行现场。依靠法律武器,72岁的执行申请人费婆婆终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700多亩草场。“执行难”这一司法痛点正得到有效化解,公平正义的阳光,凝聚起人民对公正的信心、对法治的信仰。 弥合户籍“鸿沟”打破城乡二元化壁垒,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脱贫攻坚“精准滴灌”让超过68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城乡养老并轨,“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打破“一考定终身”…… 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从福利到权利,5年来,人民的获得感,就是改革的指向。 这份获得感,来自改革激发社会活力。 在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黄明又有了新的工厂。 工人在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区一家纺织企业的车间内工作(2018年1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黄明,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也是“黄教授”熟食店的创始人。 怀揣着把科研成果应用到肉制品加工的理想,他将第一家熟食店开在了学校旁。2017年,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利好,给黄明打了一针强心剂。目前,他在南京已有十几家品牌连锁店。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借力市场弥补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缺口,多方共赢格局初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拥有丰富的精神食粮…… 5年来,改革,激发起蕴藏于人民之中的创造伟力,让活力竞相迸发。 这份获得感,来自改革能落地能见效。 盯住“最后一公里”,狠抓改革落实,才能让“以人民为中心”说到做到。 人们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有关手续(2016年3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要一诺千金,说到做到。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改革工作的重点,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各项改革相继落地、渐次开花。 从推动抗癌药降价到加快药品审批,从改革学前教育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到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改革落地生根带来的获得感,为新一轮“改革赶考”打出高分。 截至目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36项重大改革举措中已出台实施方案的超过95%,一部分已落地见效,一部分正加紧落实。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一个好成绩,创造新的更大奇迹。[详情]

人民日报: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重要里程碑
人民日报: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重要里程碑

  原标题:人民日报评论员: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重要里程碑——写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五周年之际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人民日报12月31日评论员文章: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重要里程碑——写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五周年之际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其中,一些点睛之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显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是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顶层设计,是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从时代背景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一方面,“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另一方面,在改革问题上,党内外、国内外都很关注,全党上下和社会各方面期待很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号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正是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 从历史意义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的改革方略步入全新高度、改革开放进入全新境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体现着“推进所有领域改革”的非凡勇气。“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会提出的这一重大理论观点,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5个领域,336项重大举措,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已经并正在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产生重大推动和引领作用。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不只为了应对挑战,更是为了把握机遇;不只为了短期目标,更是为了图之长远;不只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5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形成了集中统一的改革领导体制、务实高效的统筹决策机制、上下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追责问效的督察落实机制。5年来,全面深化改革迎风破浪、大刀阔斧、攻坚克难,336项重大改革举措中已出台实施方案的超过95%,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用行动宣示了在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5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纵观世界历史,真正强大的国家,无一不是制度文明的集大成者。过去5年,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我们“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1992年,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今天来看,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十八届三中全会设定的改革目标,已经在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5年来,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过去5年,“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速,减税降费支持实体经济,加快落实负面清单制度,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日均新设企业由5年前每天0.69万户提高到今年的1.84万户。过去5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养老并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打破“一考定终身”、全面推行河长制、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纠正重大冤假错案……各项便民、惠民、利民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作为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重要里程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已经并还将通过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改革落实体现出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目标完成之日,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时,到那个时候,中国的面貌必将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完)[详情]

十八届三中全会五周年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五周年了

  原标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五周年了 来源: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按]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离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已经过去了5年。这次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总部署、总动员的重要会议,搭起了“四梁八柱”,为今后的改革做了顶层设计。 5年过去,全面深化改革成效如何?这5年历程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学习小组推荐今天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专栏上的一篇文章《十八届三中全会五周年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5周年了。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总部署、总动员。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每一次三中全会都可谓是一座改革的历史航标。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中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多项改革方案,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5年,党中央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改革工作的重点,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各项改革相继落地、渐次开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改革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改革赞歌。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5年,党中央深入分析改革形势,深刻把握改革规律,凝聚各方智慧,以钉钉子精神,坚持边思考、边实践、边总结,创造和积累了一系列改革的新鲜经验,回答了向什么方向改、为谁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的改革经验弥足珍贵,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应该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积厚成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5年。5年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中,在审视和把握日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大势中,在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战略判断高瞻远瞩,政治领导娴熟高超,人民立场鲜明坚定,历史担当强烈坚定,充分证明不愧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过去的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的改革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深层次的。如果从十八大算起,包括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5年,6年来推出了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中深化,在深化中推进,为未来全面深化改革打开了光明前景。 回望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5年,伟大的改革成就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今后,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改革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正所谓,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5年的实践和成就告诉我们,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 文/李建兴[详情]

视频新闻

改革剪影

这是国家医疗保障局的牌子(5月31日摄)。  5月的最后一天,整合了人社部、国家发改委和民政部等部门相关职责组建的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揭牌亮相。至此,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确定的25个应挂牌的新组建或重新组建部门全部完成挂牌。  紧张筹备,务实高效。从集中办公到设置机构,从首次发文到首场新闻发布会,各部门全面落实中央部署,新一轮机构改革蹄疾步稳向纵深推进。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详情]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