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营养学家马冠生:营养学要走出象牙塔,为百姓健康服务

营养学家马冠生:营养学要走出象牙塔,为百姓健康服务
2020年12月31日 19:11 新浪新闻综合

  营养学家马冠生如今已经是食品健康科普领域的中流砥柱,在媒体上回答的营养问题内容十分广泛,上到膳食均衡,下到芝麻绿豆,他都诚恳地给出自己的专业建议。从最初对科普的不感兴趣到后来的积极重视,他坦言:“十几年前,我以为更多的学术成果就可以改善国人的健康,后来才知道,营养学应该让大家都听得懂,用得到,切实为百姓健康服务。”

  马冠生,现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2012年他曾获选获首届科学传播人颁奖盛典授予的“科学传播年度人物”奖,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社的“健康中国2012·十大年度人物奖”,2013第六届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健康传播风尚人物。

  虽然在营养与食物安全科普领域获得了如此之多的荣誉,一开始的马冠生对科普工作却是轻视不屑的:“十几年前的我应该属于一个“标准”的科学研究工作者。那时的我,徜徉在科研的海洋中,申请科研经费、负责国内外的科研项目,带领团队在学生营养、儿童肥胖、饮食行为、营养与健康等领域攻难克艰,把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推上了一个高峰;发表百余篇中英文科研论文,认为用更多的学术成果就可以改善国人营养状况贡献一份力量。那时的我对媒体、对科普是有些偏见的:认为媒体都是忽悠,科普都是不科学的……因此,媒体联系我开展科普活动,基本上都被我拒之门外。”

  后来,越来越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却让他改变了想法:“我国科普领域的乱象让我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和认识。伪养生营养专家不断出现,“健康专家”林光常一句“牛奶不能喝”使得不少人不敢再喝牛奶,一些奶企倒闭;“食疗大师”张悟本一句“绿豆治百病、茄子吸油”,导致无数民众对绿豆、茄子趋之若鹜,而且还扰乱了市场的稳定。从表面上看,营养健康信息的传播就是健康信息的传播。但实际上,营养健康信息的传播不单单是信息的传播。科学、正确的营养信息,可以发挥促进健康的作用;反之,就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一方面,会扰乱人们健康营养的正确理念,另一方面,会影响食物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甚至还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只是靠科研成果、发表的论文、获得的科研奖项等,并不能改变这些乱象,这不禁让我进入了反思。”

  现在他谈起科普似乎驾轻就熟。其实,在进入科普的起步阶段,其中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投身于科普的人才有体会。他说:“每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刚开始做科普时,业余时间差不多全都用来做写科普文章、加好友、点赞、留言……”

  除此之外,他还用了很多心思让大众接受他的科普:“通过多年的积累,我的科普文章中少了晦涩难懂的术语,多了生动鲜明的故事;少了读之乏味的数据,多了应时应景的例子—二十四节气的饮食建议,春分说韭菜,小寒吃羊肉,大雪谈食藕,冬至讲饺子,……,节令之所至,言必随之。”

  他面对的不仅是角色的变化,还有文字、语言的转变。让居民看的得、用得上的知识,为了这些,他下了苦功夫,才从研究室走向餐桌,从严谨的科学研究走向日常的油盐酱醋茶。

  马冠生说:“作为一名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专业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是应尽的职责。科普是将科学研究的结果转化为居民能听的懂、用得到的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知识和技能。科普工作应该是公卫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营养研究不能只在象牙塔中进行,必须落地、为促进百姓健康服务。

责任编辑:蒲潇

营养学家

热门推荐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