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富有远见卓识地安排文物+科技板块。我记得有一位哲人讲过,科学和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会合。我认为现在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可以不断探索推出文物+科技,文物+文艺创作的案例。
刚才陈炎顺董事长说“顺势而为,因势而变,乘势而强”。我感觉做好首都文博工作也需要把握好这三个方面的趋势:第一,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趋势。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文物能满足人民增长的高品质需求,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文物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深刻理解和把握时代变迁的发展趋势。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我们要以新的供给带动新的需求,在调研过程中很多人跟我讲,房子卖不动了,汽车也卖不动了,需求怎么拉动,这其实是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社会需求的变化。更多需要文化的需求,文化的需求可能会越来越重要,因此,在这一方面文物可能会有重要的发展前景,文物是有可能成为刚才北大的刘俏院长提到的“结点性行业”。第三,深刻理解和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演变趋势。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北京又是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首都,需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文物往往是共鸣点。为什么?我们通过大量调研发现,全世界各地对中国最感兴趣的就是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基于这样一些理解,我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下北京中轴线这个案例。
第一,壮美中轴。梁思成先生对中轴线有过一段特别精彩的描述,“一根长达8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美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埃德蒙·培根也说过,“北京可能是中国最伟大的单一作品。”
我这里放的照片大家可能都熟悉。这是钟鼓楼,引导整个城市生活秩序,暮鼓晨钟;万宁桥自元代至今750多年一直在承担交通功能;景山、故宫是古代以皇权为中心时候的中心,天上是紫微星,叫“天中”,地上还有地中,还有人中,古代皇权为中心,所以紫禁城在故宫。现在以人民为中心,所以现在中轴线的中心点理所当然地移到了天安门广场地区。此外,太庙、社稷坛,再往南的天坛和先农坛都是古代礼制的体现。正阳门是内城门最大的一座,永定门是外城最雄伟的一座,南边就是中轴线南段,天坛是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是物质层面的体现。
北京中轴线北端钟鼓楼,南端永定门,全长7.8公里。我们比较了世界各个城市,包括巴黎、莫斯科、巴西利亚、越南、日本等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肯定是最伟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
第二,文化中轴。所谓“文以载道”,文物最重要的是后面所承载的哲学理念。中轴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集中的承载。我想用四个关键词来介绍一下中轴线的文化理念。
一是中和。“中”对中国人来讲太重要了,我们国家叫中国,我们民族叫中华民族,任何一个事情都要找到“中”,包括大家看到的PPT上的“允执厥中”,“建极绥猷”。“中”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指“旗帜”,这个“中”很重要。第二个意思是指“观象侧影的仪表”,表示不偏不倚。从甲骨文能看出来,“和”是一种乐器,表示和谐。“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特点,我们强大了也是和平的,因为“中和”理念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理念,这在中轴线上是有集中体现的。同时,《中庸》里面有句特别有名的话,“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按照“中和”理念,古人在城市规划中,也遵照“择中”布局,《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是秩序。“中和”外在的表现就是秩序,按照“中和”理念,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城市布局。比如,为什么国家博物馆建在东边,人民大会堂建在西边,这就是按照左祖右社的传统。这点我们也和有关专家做了印证。
三是包容。这是中华民族特性的五个特性之一。我们在北京中轴线上既能看到儒家的内容,也能看到道教、佛教的内容。
四是创新。北京中轴线不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同时也在不断生长。我们曾和国际专家有过交流,令他们最感慨的是,北京中轴线不是历史的凝固,而是在不断发展壮大,从1267年到现在的700多年,经过五个阶段,在PPT上有明确展示。侯仁之先生认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有三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是历史上北京城的中心建筑紫禁城。第二个里程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天安门广场。第三个里程碑是奥运、亚运场馆的兴建,这就表示北京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第三,永恒中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理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北京中轴线在我们的手里不断地得到传承,并完整地交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要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认真抓好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传承工作。
首先是保护好。北京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出台条例、规划,发布导则等等。
其次是传承好。文化遗产只有走入人们心中,才能真正活起来。所以我们坚持“化厚重为灵巧,化古老为时尚,化小众为大众”。“化厚重为灵巧”,无论是故宫还是太庙,中轴线上的文物都是很厚重的,我们要努力让厚重的文物灵巧表达,真正走入人们心中。“化古老为时尚”,就是文物要有时尚的表达,真正走进年轻人心里。“化小众为大众”,就是走出专业圈,走出孤芳自赏,真正让文物走进人民心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所以,我们不断推动传承发展,通过PPT上的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全网涉“中轴线”信息总量6万多,2021年达到36万多,到2022年达到81万多,这充分证明,大家对文化遗产越来越热爱,并乐于参与其中。刚才姚总介绍了我们在首都博物馆做的“辉煌中轴”专题展,感谢京东方支持,我们做了很多数字化展项,包括大型的沙盘,包括互动的体验等等,欢迎大家到首都博物馆现场去看。
最后,北京中轴线一直在不断发展,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强。可以说,北京中轴线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是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