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生命之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30日09:08 中国航天报 | ||
本报记者闻扬扬 一个人,一辈子,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最深的伤痛又藏在哪里?这一切,都写在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的眼里,刻在他的心上。 骨子里的兴奋 见到高大的“神舟”,戚发轫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那是他全部理想的寄托,是他数十年来最深的牵挂。 看“新作”神舟四号时,戚发轫的腰板更是挺得直直的,骨子里的兴奋让他神采奕奕。五星红旗就那么高高飘在飞船上,飘进戚发轫四十年的航天生涯里。但是,为实现载人的最终目标,戚发轫的那颗心怎么也放不下,如履薄冰的感觉始终缠绕着他。 也许真的是和航天前生有缘,戚发轫亲历了中国航天很多的“第一次”。在众多的“第一”中,戚发轫说,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是他生命中的两个“最爱”。 30多年前,浩瀚的戈壁滩上,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为了在太空奏响“东方红”的凯歌,任凭风沙打脸,任凭大漠无情。那时,戈壁滩上哪有温暖的小屋。戚发轫和战友们就睡在一个大通铺上,天黑了,钻进被窝没准都会走错。一段以苦为乐的尘封岁月,记录着中国航天最初走过的足迹,戚发轫说,把创业时的艰辛放在记忆中品品,甜甜的滋味似乎越来越浓。 窗外的胡杨看见了他的眼泪 寒冷的12月,又在戈壁滩。执行神舟飞船发射试验任务,这已是第四次了。窗外的胡杨就那么静静地站立,它的丝丝枝干虽然冰冷,却依旧挺拔。躲在房间里,戚发轫的心也会流泪。 完美似乎是一个只可偶得的事物。对戚发轫来说,事业上的幸福无法替代他内心的苦楚。相伴一生的妻子两年前离他而去,空留他一人。他记住的只是她的好,她说的我要陪你一起走过飞天路的诺言。 此情可待成追忆。戚发轫越来越感到自己欠妻子、欠家人的太多太多。他更多地明白了他忙碌不归时父母的渴盼、妻子的焦灼,对事业与家人,他的天平失衡了。现在,他不愿意动妻子留下的一针一线,不愿意她的身影从他的视野里消失。妻子走后,他只在床上“挖个窝”,家里一切旧貌如初。“戈壁,她来过。”窗外的胡杨似乎看见了戚发轫湿润的眼眶。 忙碌,让戚发轫忘却了孤单,忘却了过去。当“神舟”一步步走向飞天之路时,戚发轫依旧执著于最初的选择。也许,生命的韧性就在这里:掩盖着内心的苦楚,释放出更强的力量。 作为一个在中国航天“浸润”45年的老专家,戚发轫深切地感到,航天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骨子里渗透着的可贵的、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离不开党的高瞻远瞩为中国航天的发展指明了道路;离不开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良好的精神状态;离不开大力协同、群体攻关的高度智慧。这四条缺一不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