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没冻着“神舟”四号 无人飞船发射成功(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31日02:12 北京娱乐信报 | ||
12月30日凌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星空灿烂。高100多米的飞船发射塔旁,矗立着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火箭的顶部托举着“神舟”四号飞船。北京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的成功,经历了数天严寒的考验,由于天气寒冷,原定于12月29日的发射推 “神舟”四号原计划12月29日凌晨发射,但由于酒泉的气温达到了自1984年以来的最低点,担心飞船发射会发生意外,最后决定推迟一天,30日凌晨发射。 上海805所张副所长告诉记者,12月26、27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最低温度降到-27℃,这个温度对火箭发射有诸多不利影响,容易导致密封件失效,引起加注后燃料泄漏。此外,还会引发管路堵塞、影响电缆插头接触效果等问题。1986年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就是因为右侧固体助推器连接部位上的O型密封圈失效,致使燃烧火焰透出,引燃了外贮箱,使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就发生了爆炸。我国航天发射案例中,也有因低温导致发射失败的情况。 “神舟”二号发射时才-7℃,而当时酒泉的气温已降到-27℃左右。这样的低温是否会影响长征二号乙火箭的正常发射? 其实,火箭并非裸露在发射场,而是被严严实实地包在密封的塔架操作平台内。为此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投入了500多万元建造密封平台,材料选用的是彩钢,遥测窗口采用了透波复合材料,既把火箭密封在里面,又保证了正常时通信的畅通。 12月28日,离原定发射日越来越近了。“低温”,成为困扰决策者们的一件大事。为了解决低温问题,为了保证火箭安全升天,科技人员反复研究,制定了发射前火箭的保温方案。这包括对火箭重点需要保护的伺服机构、液体发动机、固体发动机、电池等系统,进行加温、保温,为特别需要呵护的部件穿保温衣,对供气、加注进行细致的气密检查等措施。经过各界科技人员的认真讨论、计算得出结论,火箭在-25℃以上可以发射。 但-27℃的低温仍超过-25℃火箭发射的温度极限,幸运的是天气预报说28、29和30日气温会回暖,31日之后仍有冷空气来临,于是决定29日发射。但29日那天气温仍旧有些低,虽然各部分的检查工作都已做好,工作人员也都一切安排就绪,只等加助推进这最后一道程序,为了以防万一,最后决定30日发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总工程师徐克俊介绍说,他在发射中心已经工作了37年多,经历过100多次发射,这样的低温确实不多见。“神舟”二号发射时,地面温度是-7℃,现在虽然地面温度低了近20℃,但火箭被包裹在全封闭的保暖层里,有专门的空调往里吹热风,在密封环境下,火箭目前的环境要比“神舟”二号发射时遇到的低温条件要好。 发射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温度是-18℃,“长征”二号F火箭顺利升空。这次发射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奠定了坚实基础。(《上海青年报》、《中国航天报》供稿) 相关链接 中国航天大事记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发射成功。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1975年11月26日,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1990年7月16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 1992年,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