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里 他为我开启一扇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9日14:28 国际先驱导报 | |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本报驻台北记者张勇 11月6日,约好了要去柏杨家做客。 当天的台北有些闷,而路上的我则有些忐忑。原因很简单:柏杨——这个在华人世界享有盛誉的名字,他所代表的已不仅仅是几本小说或是杂文,而是已升华成我们中国人对自 所以,与其说我是去拜访柏杨,不如说我是要走进“一扇门”。在那里,有一个热情、睿智的老人将指点我远眺江山、纵览古今——起码,赴约的我自己是如此盼望和期待…… 柏杨的家位于台北市南面的绵绵群山之中。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捷运和计程车,我很快在依山而建的一座老式公寓楼里找到了柏杨的家。屋子不算大,但布置得简单而充实,满满的书架和墙上的字画,让这里充满了沉甸甸的文化气息。 进门坐定后,我马上注意到那个视野广阔的大阳台。阳台冲北,豁然正对着山外的台北盆地,而且刚好可以俯瞰高楼耸立的台北市。柏老的太太张香华女士说,他俩在这里已居住了20年。面对如此山川,我似乎可以想见柏老拥有怎样的胸襟。 正在书房工作的柏老马上出来招呼我。尽管步履有些蹒跚,面容也略显清矍,但戴着一顶棒球帽、眼神明朗的柏老,仍让我感觉到他超出常人的活力。 毕竟是83岁的老人,而且刚好又工作了一段时间。略微寒暄后,柏老便抱歉地表示要先去休息一会。直到夜幕逐渐降临,我们的谈话才正式开始。 在很多人的感觉中,柏杨应该是一位严峻、犀利甚至苛刻的作家,饱经坎坷之后,他的身上难免会有风霜的痕迹。但实际上,这些词汇与我眼前这位儒雅而滞缓的白发老人通通都沾不上边。相反,在我们短短两个多小时的会面中,柏老更多展现的是幽默、亲切和执着。 由于担心柏老的身体,我告诉他我会抓紧时间向他请教几个问题。他微微笑着说:“趁我还能讲话,快点问吧。”一个小玩笑,顿时让我放松了不少。 ……有些时候他又率真地像个孩子。他们夫妇俩和我共进晚餐的时候,谈兴正浓的柏老手里的筷子就是没空往口里放,因为他忙着和我说话,谈他的老家河南,谈中国人因落后而受的欺负,谈他一直所倡导的“人人平等”,谈他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理想……柏太太则不时提醒他少说话多吃饭,他扒拉几口后却又忍不住打开话匣子。好容易等我们都吃完了,他才专心开始吃东西,但也吃得极其简单,最感兴趣的只有他面前的肉松和海鲜,就着一大碗稀粥慢慢尝。 接下来的谈话主要围绕他的作品和思想展开,虽然问题五花八门,但柏老始终清楚表达着他对“平等”和“尊严”的追求与向往,一以贯之的是他对中华文化的清醒认识和反思。在经历了如此多的苦难和挫折之后,这位坚强的老人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他的理想。 和柏杨合影留念的时候,夜已深,老人的精神却更显健旺,搂着我肩膀的手也逾发有力了。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