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马加爵(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8日15:28 南方周末 | |||||||||||||
本报记者 黄广明 发自昆明 成长的烦恼 1981年5月,儿子出生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农民马建夫为其取名加爵,“加官进爵”,正是这个贫困农民对后代发自内心的期盼。 在高中毕业以前,马加爵的经历,基本上是一个寒门子弟发奋图强的故事。在这个一贫如洗的家里,马建夫夫妇坚持供孩子们念书,四个孩子中,就有马加爵和一个姐姐考上了大学。 马加爵天资甚高,从上初中开始,他就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不费什么劲,就能进班级前几名。年过五十的马建夫向媒体透露,马加爵在上初中时,几乎年年都能拿到奖状,却从不主动跟家人说。每一次都是家人发现后,他才提起。 1997年,马加爵考上了宾阳中学,广西16所重点高中之一。 上高一的时候,马加爵在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得过二等奖。 优异的成绩并不能掩饰成长的烦恼。许多人认为,家境贫寒的马加爵,从小养成了孤僻、敏感、不善与人打交道的性格。马青泉,马加爵的大姐,至今保留着弟弟当年的一封来信,信中写道:“姐姐,我很不愉快,有委屈不敢说,比如,我在教室踢球,就会有同学说我不爱护公物,我听了脸热热的……很想吵架,为什么另一个人踢他们就不说?” “我的同桌是全班第一的优秀三好生,他总喜欢引起女孩注意,说‘毒呀,谁动了我的东西’,就是在骂我……我想打什么、杀什么,可我没理由……女孩子为什么这么‘善良’配合他笑?” “姐,我换位置了,但我仍想不通,为什么我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类似这样的问题,是一些青春期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困惑。但多数时候,没有人为他释疑解惑。 马加爵的父母疼爱儿子,但文化知识的局限,让他们缺乏能力与儿子交流。在马建夫的记忆里,没有一次父子间长时间交谈过;后来在3年多的大学时光中,儿子只给家里写过一封信。 学校方面,在马加爵的初高中时代,素质教育虽已提升为教育的方向,但在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小县城里,现实的压力仍让学校行“应试教育”之实。 在当年“一俊(成绩好)遮百丑”的氛围中,马加爵成了家人、老师、族人们眼中的好孩子,更何况,马加爵从小给人沉稳的印象。 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一些成长的烦扰闷在了性格内向的马加爵心里。马加爵在他的青少年时代起了怎样的心理变化,现在还无法知道,但一些事实已体现出他压抑已久的爆发。马加爵的高中老师向媒体介绍,高中三年中,马加爵有一次行为让大家大跌眼镜。那是一次会考结束,他突然消失,没留下任何音讯。学校与家人找了三天,还报了警。后来,离宾阳100多公里的贵港市警方打电话到学校,才知马加爵只身去了贵港,在街头游荡时被警察带走,这时他身上只剩下12元钱。马加爵后来说,他一直以为“贵港”是一个海港,想去看海。 与马加爵朝夕相处的同学对他身上的变化更能明察秋毫。他们说,有一段时间,马加爵有些自暴自弃,沉迷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还时常买两瓶啤酒到宿舍里解闷。 2000年夏天,马加爵考上云南大学,成为马二村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从此,马加爵成为马二村民教育子女的榜样。 天之骄子的心魔 马加爵制造的血案震惊了云大校园,老师、同学们在谴责他冷酷无情的同时,也展开了反思。以下是马加爵的同班同学对他的描述: “不愿与人深交,没有知心朋友,与四位被害同学的关系还算相对较好的。” “忧郁,阴沉,目光中有一种仇恨,有时在楼道里碰到有一种阴森感觉。” “家里比较穷,靠助学金念书,有时拿不到助学金,连吃饭钱都没有。经常穿着一双拖鞋。” “贫困生是大学里有自己特点的一个群体,”代万华说,“这个群体的心智发展大体有两个走向,一是意志坚强,乐观向上,将苦难当成生活的磨炼;二是自卑,消极,感觉世界不公平,情绪往往比较极端。”代是云南大学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的老师。 代说,很不幸,马加爵属于后者。2002年寒假,马加爵高中所在班级组织同学聚会,其他同学都来了,只有马加爵没来。马加爵的孤僻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代老师估计,云南大学里贫困生的比例有1/3,相对于沿海一些发达城市来说,云南大学的生源主要来自老少边穷地区。 现在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障碍,远不是哪一个特定群体的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再不重视后果会日益严重。” 代老师总结,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源自以下几方面:入学的心理落差、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就业压力、贫穷自卑、情感等等,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在学生身上存在,轻则心绪不宁,扰乱正常的学习生活,重则导致自杀杀人悲剧。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足为怪,大学生正处在思想、身体定型的年龄,许多变化让他们不知所措,二是我们的社会本身也处在一个转型的巨变中,在自身与外部环境都不成熟的情形下,当下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凸显就不足为怪了。问题在于,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没有将心理、人文放在应有地位,缺乏资源和手段,导致悲剧一次又一次发生。 根据犯罪嫌疑人马加爵供述,他与被害人打牌,仅仅因为被“冤枉”作弊,就起了杀心;另一方面,在几乎一天一个计件式的杀人行动中,大学生马加爵尽显职业杀手本色。 犯罪心理专家在此间分析指出,犯罪人,特别是暴力性的,涉及到血腥杀人案件,大多数有人格方面的问题,但是作案前马加爵是一个看似正常的人,发生这起惨案让大多数人感到非常意外。其实,这里面也有其心理轨迹。但是,在马加爵的成长过程中,少有人对他的内心世界予以关怀。 教育的反思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一名大二的同学对记者说,大学不只是教授专业知识的地方,还要培养学生正常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人首先要“成人”,然后才谈得上“成才”。这位同学举例道,1990年,美国爱荷华大学中国留学生卢刚,因留校和研究基金之争,持枪在校内杀害了来自科大的同学、同胞及师长后自杀,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云南大学一位老师痛心地说,“马加爵事件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一个健康自由的清道夫比一个乖戾自私的天才更符合教育的目标!”这种反思,应从我们的小学乃至学龄前教育就开始。 马加爵被押送回云南后迅速被带入警车。左上小图为马加爵中学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