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昨天傍晚目击发掘全过程——明代古尸惊现杨浦一工地 女尸身佩腰带,手戴戒指,肢体柔软(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4日15:28 新民晚报
本报记者昨天傍晚目击发掘全过程——明代古尸惊现杨浦一工地女尸身佩腰带,手戴戒指,肢体柔软(组图)
本报记者昨天傍晚目击发掘全过程——明代古尸惊现杨浦一工地女尸身佩腰带,手戴戒指,肢体柔软(组图)
本报记者昨天傍晚目击发掘全过程——明代古尸惊现杨浦一工地女尸身佩腰带,手戴戒指,肢体柔软(组图)
  今天上午10时许,上海科技馆的白色面包车来到杨浦区殷行路一工地。昨天在这个工地上发掘出一具在地下墓穴中保存了400年以上的明代古尸,上海科技馆的专家今天特地来此将其运走,作进一步研究。

  3位专家将带来的大幅塑料薄膜铺在平地上,4名建筑工人则下到坑底,拽住尸体底下的垫尸布,轻轻将尸体抬出棺木,搬至地面,放在铺好的塑料薄膜上。专家将古尸细细裹好,装至车上运走。整个过程非常顺利,用时仅30分钟左右。

  昨天下午至傍晚,本报记者现场见证了古墓被发掘的全过程。有关专家指出:在杨浦发现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古尸,少见!

  现场目击 古尸保存较完整

  “殷行路490弄内的工地发现明代墓穴!”接到读者报料,记者昨天下午赶到这个工地。此时,工地上已经聚集了不少围观人群。在工地的西南角,一台巨型挖土机已挖出了一个直径约10米、深约4米的大坑。大坑内偏北部分距地面约3米处,两具并排的棺木赫然眼前,大坑内偏南部分已挖至湿土,在墓穴下方形成“小水池”。

  这是一个双穴墓,紧挨着的两个石制墓穴中分别安放着一黑一红两具棺木。此时,墓穴上的巨大青石板及棺椁、棺木均已被打开,西侧棺木中的尸体头朝北,脚朝南,身上覆盖的衣被等织物已经腐烂成一堆黑乎乎的破布条。站在坑旁往下看,可以清楚地看见尸体身长约1.5米,头、身、腿、脚保存完好,肤色为黑灰色。而东侧棺木中的古尸已完全腐烂,只剩下头颅骨和一些脚部骨头。靠近这个大坑,就能闻到一股浓重的尸臭。

  正在现场勘察的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专家何继英说,西侧墓棺保存比较完整,可进一步发掘,东侧墓棺因毁坏严重,已不再具有研究价值。

  发掘过程 各方保护好文物

  据在此施工的上海远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王先生介绍,这个工地上原来是一家工厂的老厂房,如今将老厂房推倒,将建造新的厂房。上周五,建筑工人准备在此处打一个约28米深的桩基,当打桩机打到二三米深的时候,突然被底下一处异常坚硬的物件所阻,挖开一看,原来是一个双穴墓葬。墓穴最上面盖着两块2.6米×1.3米见方的大青石板。从未碰到过这种事的工人马上停下施工,大家一合计,觉得很可能是一个古墓,便立即向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作了汇报,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进行开挖。

  昨天下午1时许,石墓上的两块大青石被移开,棺椁也被打开,露出了里面的棺木。一名建筑工人下到坑底,戴着口罩从古尸身上轻轻取下腰带、戒指、簪子等物件,交给专家。这名工人上来后一脸惊异地告诉大家:尸体很柔软,肌肤还有弹性,从尸体细长的手指上捋下戒指时一点儿不费劲!

  傍晚5时许,上海科技馆的何惠琴、张富强两位从事古人类学研究的专家也赶到了现场。张富强身穿白大褂,戴着口罩、手套,下到坑底,到棺木旁检视,一股尸臭再一次弥漫在风中。约5分钟后,张富强回到地面,他表示,根据初步观察,死者为女性,保存较完整,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由于没有专门的运输设备,专家决定将古墓重新封盖起来,今天上午再将古尸运走,作进一步研究。

  专家说法 有一定研究价值

  据何继英介绍,墓穴最上面覆盖的大青石和底下的棺椁之间,以及整个墓穴外,都用石灰浆与糯米混合在一起的“古代混凝土”封裹得严严实实。这种“混凝土”非常坚硬,铁镐砸上去都会冒出火星,对棺木有很好的保护密封作用,加上石灰能杀菌,使得古墓中的尸体有可能保存得比较完整。

  从已经发现的随葬品来看,估计墓穴主人生前经济情况良好,家庭条件应属于中等偏上,因为古尸身上的腰带由织物制成,上面串着一些精致的方形小木板(更富有的人腰带上可能串有玉片),木板内侧镶有金属连接件;所戴饰品中除了一只玉戒指和一支长约9厘米的青玉簪子外,还有一支金属制簪子,其一端为尖锥,一端成勺,既可当簪子,亦可用作挖耳勺,乃是明代比较常见的“耳挖簪”。

  由于大青石墓板和随葬物品都具有明显的明代特征(清代墓板多为花岗石质地),因此专家能很快断定此为明代墓葬,距今400年以上。但是玉戒、玉簪等物品在明代的各个时期都出现过,古墓内又没有文字记录,所以目前还无法判断墓葬的具体年代,只能等尸体运回专门的研究场所详细研究后才能得出结论。

  本报记者金志刚倪珺

  据专家介绍,历史上明代的上海比较繁华,尤其是松江及徐家汇一带。所以在松江区、徐家汇(如肇嘉浜路一带)出土的明代古墓较多,以今年为例,松江等地区已出土四五具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古尸。而杨浦区所在位置,在明朝的时候还比较荒芜,在此出土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古尸实属少见,这与明代上海人口多分布在松江、徐家汇一带,而杨浦人口稀少有关系。

  专家赶到现场了解古墓情况

  工作人员正在打开临时盖棺物陈继超种楠摄

  今天上午,科技馆专家将古尸运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