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昌古镇启动整体搬迁(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07:10 北京青年报 | ||||||||||||
五处建筑定位新镇 素有袖珍古城之称的大昌是三峡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城。 古镇按原貌复建,但不会和现在完全一样。巫山大昌镇文化站站长李几堂称,古镇中现在尚存古建筑48处,但是保存完好的只有35处,计划进行整体搬迁的只有35处建筑,其余13处不能整体搬迁的,拆除后,将作为修复材料使用。 小镇只有两条主要街道,南北街长150多米,东西街长240多米,占地面积不足10公顷。镇里有37幢古翘角飞檐的明清古民居建筑,有完整的古城墙。房屋大都是明末清初时建的,青砖黛瓦、双筒屋檐、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木质门面。古镇复原后,将保持原来的“丁”字街布局,东西街长200米,南北街长150米,占地74.8亩。 未来古镇的格局如何在复建中保持原貌?李几堂称,这次古镇搬迁是“原貌整体复建”,搬迁过程中,他们将用东门、南门、西门、温家大院、丁字街口这五处重点建筑来定位,确保搬迁后的古镇仍旧保持原有的街道布局和空间视角。 文物工作者在大昌镇新址的选择上,有意识地保留了旧地特点。据称,新址溯大宁河而上,离旧址约5公里。搬迁后的古镇仍会利用地形地貌来巧妙布局,使大宁河穿流城旁,将小巧的古城与美丽的大宁河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独特的地理环境。 每块砖瓦都会标上记号 李几堂称,拆卸中每块砖、每片瓦、每根梁栋上都标上了记号,并原样运输到新址复建。由于大昌古镇的建筑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有些构件损坏严重,复建时可能有些构件无法继续使用,技术人员将对拆卸构件进行防白蚁和防锈处理。李几堂称,所有替换的构件将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并且使新返旧,保持所有构件的和谐一致。 温家大院是古镇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这座始建于清朝初年的建筑,坐西向东,占地320多平方米。大院由门厅、正厅、后厅三部分组成,共有12柱37架梁。窗棂镂木雕花,工艺考究。整个建筑为穿斗式结构,从正门进入,可以从后门出。“这是项细致的工作。”李几堂称,为了保证复建后的建筑保持原样,拆除工作相当细致烦琐,光拆除温家大院就需要花1个多月的时间。 搬迁后古镇将被“掘地三尺” 早在公元前227年,大昌就是当时巫县县城的所在地。在进行不断的考古中,在大昌古镇陆续发现大量的出土文物,推断大昌古镇远不仅是县城所在地这么简单。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通过对古镇的考古研究,初步推断出大昌古镇可能就是过去巴人的都城。三峡蓄水前,考古人员对大昌周围的空地进行了大量发掘,发现大批珍贵文物。专家推测,大昌古镇地下极可能存在大量不为人知的珍贵文物,大昌的历史也极可能被改写。有关部门已经确定,在大昌古镇地面古建筑和文物迁建完毕后,将由中山大学历史系负责对大昌的地下文物进行一次清扫式发掘。 复建后的古镇将成旅游亮点 千百年以来,大宁河水道一直是大昌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过去游览古镇,下船后尚需转乘摩托车或者小三轮,在坑洼不平的公路上颠簸近20分钟。复建后,游览古镇将更加方便,古镇复建新址位于旧址的河对面约5公里处,这里也是大昌镇新城所在地,新建的大昌旅游码头距古镇复建新址仅180米。下船后,沿台阶而上,步行几分钟就可到达,游人避免了不必要的车马劳顿。 古镇搬迁以后,会不会丧失原有的民风民俗?李几堂称,为了便于古镇的保护和管理,古镇内的居民不会随古镇一起搬迁,但会迁入一部分现在古镇内的居民,以延续古镇民风民俗。并且通过安排如酿酒、织布等民间工艺表演,再现古镇的生活场景,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复建后的古镇,将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古镇,而将成为三峡旅游的一大亮点。 四大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云阳张飞庙、巫山县大昌古镇、白鹤梁古代水文题刻和石宝寨,被称为三峡库区地面文物的“四大件”,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们的保护举世关注。 张飞庙:新家旧貌 张飞庙是一组精美的古建筑群,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建筑精华于一身。庙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字画碑刻,给这座武将之庙带来浓浓的文化气息,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张飞庙搬迁复建工程已经启动,西移32公里。这是三峡库区唯一一个远距离搬迁的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文物整体搬迁工程。 大昌古镇:原样重现 三峡成库后,古镇将被长江水全部淹没,必须搬迁复建。搬迁地距原镇址有5公里,地形、地势与原址相差无几。 大昌古镇位于长江支流的大宁河小平原,因是军事要塞并兼有航运之利,于晋太康元年(280年)设泰昌县而建城。大昌古镇也被称为袖珍古镇,“一灯照全城,四门可通话,堂上打板子,户户听得见”,是其真实写照。古镇有着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城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为四合井院,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古朴幽雅。这里的每栋房子都是双层屋檐封火墙设计,凸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古代水文题刻是三峡库区唯一一个水下原址保护的地面文物。三峡工程完工后,这个古代水文站将成为“水下博物馆”。这个专为“收藏”白鹤梁石刻的工程将于明年初的枯水期开工,两个枯水季节可以将水下博物馆的关键部分完成。主体保护工程将于2005年完工。届时,长1600米、宽15米的白鹤梁会被一座巨大的钢筋混凝土容器罩住。游客从岸边的两条水下通道进去,绕题刻一周,透过水下通道的参观窗观赏“水下碑林”白鹤梁。 石宝寨:世界最大的“盆景” 石宝寨位于重庆忠县,是中国现存体积最大、层数最多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号称“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专家对其采取“就地保护、护坡仰墙”方案,即使寨子保持原样,但把大门抬高,在玉印山周围修建一圈护坡,把整个寨子围起来。三峡蓄水发电后,水面将上升,在木寨周边形成一个120多亩的“湖泊”,木寨坐落其中,颇似一个大盆景。 据《重庆时报》报道 作者:李增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