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董建华宣布:已正式向中央政府提出辞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职务(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13:13 光明网
董建华宣布:已正式向中央政府提出辞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职务(组图)
  新华社香港3月10日电 董建华10日下午在香港宣布,他已正式向中央政府提出辞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职务。

  董建华说,由于长期的操劳,在去年第三季度以后,我已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以香港利益为重,我考虑向中央提出辞去任行政长官职务的请求,这是出于对香港、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我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今日向中央政府提交了辞职的报告。

  他说,香港现在各个方面的情况都还不错。此刻,我对香港的前景比我就任的时候更加充满希望。我有幸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这个特殊的位置上,报效国家,服务香港市民,这是我一生的光荣。为此,我衷心感谢市民给我机会,感谢中央政府对我信任,感谢所有同我工作过的同事给我支持和鼓励。

  今年67岁的董建华,1996年12月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2002年2月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2005年2月28日,被增补为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董建华请辞之反应

  曾荫权:董先生仍是我上司

  若请辞获准,根据基本法,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将暂代特首
董建华宣布:已正式向中央政府提出辞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职务(组图)

  中外记者关注特首请辞,外界普遍反映董建华吃苦耐劳并且兢兢业业。
董建华宣布:已正式向中央政府提出辞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职务(组图)
香港政务司司长曾荫权

  本报综合报道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于昨日下午5时35分,正式宣布自己以健康欠佳为由,一小时前向中央政府要求辞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职务。在稍后的记者答问中,董建华表示,政府正研究接任人任期,下任行政长官任期是2年或5年,要由中央政府确定。

  董建华表示,如请辞获准,根据基本法,由政务司司长曾荫权暂代特首至选委会另行推选特首。

  董建华称,辞职是任内最困难的决定,他遗憾不能完成任期,辞职后他不会加入包括海外在内的私人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五十三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短期不能履行职务时,由政务司长、财政司长、律政司长依次临时代理其职务。行政长官缺位时,应在6个月内依法产生新的行政长官。

  曾荫权昨天傍晚在香港特区政府总部西座大堂就行政长官请辞会见传媒,他表示,董先生请辞的决定仍需要中央人民政府的批准,所以董先生仍然是他的上司,是香港的行政长官,而香港特区政府亦照常运作。他十分敬重董先生,董先生一直以来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工作,为香港市民服务,特别是成功地落实了一国两制。这项政策是毫无先例可援、毫不容易的历史性任务。如果董先生的请辞获得批准,我当然觉得失落,但我尊重他的决定,亦希望全港市民也尊重他的决定。

  政要声音

  李肇星赞董建华贡献大

  多位部长级官员纷纷给予董建华高度评价

  中央政府多位部长级官员纷纷给予董建华高度评价。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说:“我觉得他贡献很大,香港同胞有目共睹。”他对记者说:“你也多次采访过他,我相信你对他的许多好事还是会记忆犹新。”交通部部长张春贤赞扬董建华为人谦和,工作敬业,为香港做了很多工作。他表示,对董建华印象很好,觉得他是一直在为香港尽职尽责地工作。

  而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谈及对董建华印象时表示,与董的接触不多,有时会有官方活动的互访,就具体事情进行磋商。他说,董建华的工作成绩,大家有目共睹。

  代表委员访谈

  特首任劳任怨很勤奋

  全国政协常委陈永棋称董建华休息时间很短

  “勤劳”是港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评价董建华最常用的词。当然,他们眼里的特首风采也有细微的差别。

  董先生作息是“七十一”

  全国政协常委陈永棋说,董先生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是一个很勤奋的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休息的时间很短,工作的时间很长,我们叫他“七十一”,就是早上7点钟就开始工作,晚上11点才休息。他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但是他对工作的态度很勤奋,花的时间比普通人多很多。他是很值得我们敬佩的。

  陈永棋说,董先生的贡献绝对大于批评。香港回归、一国两制、金融风暴,七年来,他带领香港渡过了不少难关。

  任劳任怨世间少有

  全国政协委员、旭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钊表示,任劳任怨是董先生留给我最深的印象。香港的回归,董先生做了大量工作。

  现在回头去看,回归的时候,“香港能否平稳过渡”,全世界都盯着,国外媒体发表了很多不负责任的言论,但后来香港发展得欣欣向荣。不仅如此,回归前,因为谣言,香港有几十万人移民,但现在“移民潮”变成了“回归潮”。

  杨钊说,我相信,历史会给董先生一个公正的评价。

  见证特首诞生全过程

  全国人大代表费斐说,自己很荣幸见证了特首诞生的全过程。回归前,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筹备委员工作。当时,董先生申请选举特区行政长官,申请表格从自己的手里交给他,填完后又交还给他。董先生是一个很诚恳的人,吃苦耐劳并且兢兢业业,为特区政府作了很多工作。正因为这样,才能有今天这样高的荣誉。《南方都市报》记者邹琳

  市民反应

  香港市民平静接受特首请辞

  市民普遍表示,由于近两周来陆续都听闻过此消息,因此不觉得突然

  本报讯做了近8年香港特首的董建华昨日正式宣布请辞,在其卸任之际,记者在香港街头采访时发现民众行为看上去很平静,情绪并没有因为董特首辞职而出现大波动。

  尽管多数市民对董建华提前两年卸任的消息感到意外,但市民普遍表示,由于该消息在两个星期以来陆续都有传出,因此也不觉得很突然。

  早上9时,的士司机的收音频道调了三次,播放的内容除了董建华还是董建华,一陈姓的士司机对记者感叹到,“董先生是个好人,非常努力地为市民做事情”。

  从下午两点开始,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前就聚集了200多名市民。

  在香港中央图书馆门前,记者随机采访了近十位普通市民,他们都表示,早已通过媒体知道董建华要辞职的消息。一位自称是教师的左先生认为,董特首是个很好的人,“他也是香港人,肯定希望香港好了!”他认为这届政府也付出了很多努力,自己也很辛苦。

  “希望新的特首任命以后,公务员体系运转更高效”,昨日,记者在采访市民时,绝大部分市民对暂时代任特首曾荫权表示很满意,很看好他能在代任期间有比较大的改变,尤其是保持公务员体系高效运转方面。

  教师左先生认为,无论是谁当新特首,香港一国两制的制度都会很好地运转下去。对市民来说,经济能保持目前这个状态,再有所发展,就很满足了。《南方都市报》供稿

  董建华请辞之回顾

  带领香港实现经济复苏

  2005年3月10日,67岁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宣布自己以健康欠佳为由,已正式向中央政府提出辞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职务。董建华说,辞职是任内最困难的决定。

  从1997年首任香港特首,至今已过去了8个年头。这8年来,香港回归祖国,化解金融危机,请求人大释法处理居港权事件,一直到2000年的经济复苏,2002年的连任特首,董建华实践了自己首任香港特首的诺言———“对香港将来我愿意做出一切牺牲,这是我的承诺。”
董建华宣布:已正式向中央政府提出辞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职务(组图)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董建华宣誓就职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昨天,董建华宣布辞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其任职前后也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

  出身于航运世家

  在1995年底以前,知道董建华这个名字的香港人并不多。

  尽管他出身于显赫的航运世家,尽管许多人对他父亲董浩云的名字毫不陌生。

  1937年,上海。在上海徐汇区建国西路有座两层的小洋楼。新婚不久的董浩云、顾丽真夫妇就居住在这里。5月29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来到人世间。胸怀大志的董浩云欣然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建华。

  1947年,这里洋楼群的主人纷纷南迁,12岁的董建华也随着父母和三个妹妹一个弟弟一起迁到了香港。从此四十年间再没有踏足祖国大陆一步。

  中学毕业后,董建华远渡重洋,负笈英伦,1960年从利物浦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随后,进入通用电器公司打工,从此在美国工作了近10年。

  1982年对董建华及其家人来说是终身难忘的一年。董浩云不幸去世,董家周身债务担子越背越重。1985年,董建华的事业似乎已走到穷途末路。据说,董家当时所欠的钱和奥地利的国债一样多。

  但是,董建华靠胆识、才干、谋略,终于化险为夷,再创辉煌。1991年,经过“八年抗战”的董建华终于掀开了人生新的一页,“东方海外”终算开始盈利,八年之后第一次重新拿到了股息。

  1992年,“东方海外”在上海开设了它在内地的第一个办事处。

  在和内地进行多方位经济合作的同时,董建华也开始了其政治生涯。

  当选首任香港特首

  1996年12月11日,400位推选委员会委员投票选举香港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12点25分,钱其琛宣布,董建华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

  董建华形容自己优胜于他人的地方是“对香港将来我愿意做出一切牺牲,这是我的承诺。”1997年7月1日凌晨1时30分,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七楼,江泽民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随后,当时刚满60岁的董建华宣誓就任特区首任行政长官。

  任职关键时刻

  1999年请求释法化解危机

  1999年,成立不到两年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面临一个几乎无力自行解决的难题———居港权问题。此事自香港回归当年发端,一直困扰特区政府。

  1997年7月3日,数百名回归之前非法入境的无证儿童到香港入境处“自首”申请居港权。8月11日,法援署选出4个无证儿童代表个案,向法院申请居港权。

  1999年1月29日,香港特区终审法院对4宗无证儿童争取香港居留权的个案进行了终审裁决:任何在港居留达7年的港人,他们的子女无论何时出生,都应享有居港权。

  裁决一出,香港顿起轩然大波。5月18日,港府行政会议决定,由特首董建华向国务院请求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

  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港人在内地所生子女要求进入香港,需要经过内地机构审批,并持有有效证件方可进入香港;基本法第24条第2款第3项规定,是指无论本人是在香港特区成立以前出生还是以后出生,在其出生时,其父母双方或一方须是香港永久居民。

  2000年走出金融风暴阴影

  一位经常来港的北京商人称,1997年他在香港的饭店吃饭时,偌大的饭店往往只有一两个食客,蜷缩在角落里,安静得可怕。

  而在2000年,几乎每家饭店都是门庭若市。从国际社会的评价中,也能折射出香港可圈可点的经济复苏成就。国际权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将香港三项主权信贷评级调高至亚洲金融危机以前的A+评级,使这三项评级恢复到了历史高位。

  如果说1999年是香港经济复苏的拐点,那么2000年则是香港经济浴火重生、喷薄而出的一年。据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市民仍未敢对前景盲目乐观,但已经逐渐从亚洲金融风暴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香港能迅速复苏,内地的强力支持功不可没。2000年,董建华频频访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澳门等地,不仅取得了北京的政策支持,比如放宽访港游客限制、为香港旅游业输血等,而且与珠三角的关系更加密切,人多地少的港岛依托华南腹地,依旧动力澎湃。

  2003年众志成城抗击非典

  “每一次当我想起在SARS这场疫情中逝世和牺牲的人,我都感到很难过,特别是淘大花园的居民,他们受到的冲击和伤害是最大的。我对所有逝世和牺牲的人表示哀悼。同时,我代表全香港市民对受难者的家属和所有受影响的人表示慰问和关怀。”2003年6月23日下午3时,董建华专程前往曾是SARS重灾区之一的香港淘大花园举行发布会,宣布世卫组织将香港从疫区名单除名的决定。

  当天,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香港从SARS疫区名单中除名。

  SARS疫情不期而至2003年3月16日,世卫组织将香港列入受SARS疫情影响地区名单,4月2日又进一步向香港发出旅游警告,直至5月23日撤销。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事件中,香港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各尽所能,迎难而上。董建华说,香港能够在这场抗击SARS疫情的战斗中取得胜利,是全香港市民在过去个月以来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医护人员的专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表示,打赢这一仗,我们应该觉得自豪。

  2004年CEPA打通香港“经脉”

  2004年1月1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正式实施,这一举措可谓打通了香港的经脉。在这个大框架下,香港不断将触角伸向内地。2月25日,香港数家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5月1日,“个人港澳游”向广东全面开放;6月1日,包括香港在内的“泛珠三角9+2”正式启动;10月27日,上海与香港经贸合作首次会议在港举行……

  CEPA最早源自董建华提出的“类自由贸易区”构想,这是他在2001年11月赴京述职时向中央领导提出的。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港商喜中生忧又担心失去中介优势,在香港商界、学者、专业人士的呼吁下,特区政府形成了“类自由贸易区”的构想。董建华提出这个构想后,当即获得中央支持。

  CEPA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统计数字表明,去年香港经济增长率高达7.5%.在2005年的施政报告中及在许多场合下,董建华都向世人表示,过去一年,香港经济的复苏动力不断加强,“2004年,是香港经济在过去7年来发展得最好的一年。”

  董建华简历

  担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8年多的董建华,本是商界出生,是船王董浩云之子。

  在香港回归之前,董建华已经参与筹备的工作。

  1937年在上海出生的董建华,是航运商人董浩云的长子。1947年到港定居。中学毕业后到英留学,1960年取得利物浦大学海事工程理学士学位。

  其后旅居美国,先后在美国通用汽车及家族公司任职。

  董建华于1961年与初恋情人赵洪娉结婚,并于1969年返港,接管家族生意。

  1982年,父亲董浩云病逝,董建华继承父业,当时遇上全球航运业低潮,其后集团业务重现生机。

  董建华1985年起担任公职,曾任特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港英时代行政局议员,1995年任特区筹委会副主任。

  1996年董建华以筹委会副主任身份访京时,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特地与董建华握手,使董建华顿时成为第一届行政长官的热门人选。

  同年年底,董建华以大比数选票当选第一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2002年,连任第二届行政长官。

  2005年2月底,增补为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董建华言论

  “这是一个崇高而庄严的时刻:1997年7月1日。香港,经历了156年的漫漫长路,终于重新跨进祖国温暖的家门。我们在这里用自己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香港进入历史的新纪元。”

  “香港是我家。我出任特首,是希望能够尽我的力量,在香港面对重大的历史性的时刻做出贡献。”

  “我们结婚40多年,她(董太)很支持我,很了解我,她是一个很好的伙伴。我们有开心的事一起分享,遇到逆境的时候,大家互相鼓励,最重要的是,夫妻之间互相要迁就,互相要让一下,我们真是一个很好的伙伴。”

  “在香港最困难的时刻,在香港最需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时刻,在香港经济转型的关键性时刻,我不会选择离开。离开是不负责任的,会给香港带来更大的变数。因此,我一定需要坚守这个岗位,继续带领香港向前进。”

  “如果做完两任特首,我希望将来人们想起我时,会记起两件事,一件是我落实了“一国两制”,另一件事是我推动了香港的教育改革。”新京报 本版稿件:《南方都市报》供稿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