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法官”吴培彬--17年来关爱呵护失足少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0:01 荆楚网-湖北日报 | ||||||||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梅华峰 她是法官。1987年起从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工作,17年来,共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700余件1000余人,经她审判的案子无一上诉,重发率不到1%。 她是慈母。100多名未成年犯,几年如一日地给她写信、汇报思想,亲切地称她为“妈
她就是武汉市江岸区法院法官吴培彬。 多年的实践使吴培彬体会到,要想做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工作,就要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给他们以关爱和呵护,走近他们的心灵,争取他们的信任,使教育挽救产生良好效应。 失足少年小凯,从小失去父母,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小凯从小就有自卑心理,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在别人的引诱下走上了犯罪道路。办案过程中,吴培彬和同事们主动到看守所去看他,与他谈心,帮助他分析失足原因,鼓励他自强自立,重树自信心。在小凯16岁生日那天,她和同事买来生日蛋糕,专程到看守所为他庆贺生日。当法官和他一起吹灭生日蜡烛时,小凯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说:“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人给我过生日。以前我总是羡慕别人吃生日蛋糕,今天我也有了同样的幸福。” 小凯刑满释放后,吴培彬又多次去他家看望。小凯在给吴培彬的信中写道:我已是一个16岁的少年了,应该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我非常感谢您慈母般的关心和帮助,我一定不辜负您的希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对待未成年犯,吴培彬更像一个医生,仔细分析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然后进行教育、感化、挽救,做到寓教于审,审教结合,对症下药。 吴培彬的座右铭是“社会责任感伴我终身”。她办的几百件案子,没有一起上诉的,不论是当事人还是家长,都服! 记者问她有什么秘诀,她说秘诀就是真情感化。她要求每个案犯的家长在庭审前必须写一封感化信。 家庭条件优越的少年军军因犯强奸罪走上犯罪道路。开庭那天,吴培彬将其父母请到庭上,按她的惯例,先进行庭前对话。“军军,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其父问。“8月15日,中秋节。”“是啊,今天是万家团聚的日子,还是你妈妈的生日,想不到我们一家却在这儿团聚……”“爸、妈,我对不起你们,更对不起受害者,我错了,我认罪,我一定痛改前非!”军军声泪俱下地喊道,在场人员无不流下泪水。 吴培彬就是用这种方式感化着一个个失足少年,对他们的认罪、服法、改造,起到很好的效果。 10多年来,吴培彬与这些失足少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有称她为阿姨的,也有称她为妈妈的。有的孩子在缓刑期内考上了中专、大学,有的孩子在劳改期间因表现突出而减刑或获探亲机会,有的孩子刑满后专程到法院来看她,有的在少管所与她保持通讯联系。一个被她挽救的失足少年给她来信中写道:感谢您给了我新生,今后我有两个生日,一个生日是父母给的,一个生日是您给的。(文中失足少年均为化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