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两位同学感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4:23 山西晚报 | ||||||||
今天,我为本报的两位报道对象而感动。他们都是学生。一位是山西大学的陈文超同学,一位是太原市十二中的左越同学。陈文超和静乐县一位因家庭贫困而濒临失学的初中生结成了“对子”。他每天捡拾废品,并把卖废品收入的一半用来资助自己的帮扶对象。现在他已经捐出第一笔钱:400元。这些钱可以让静乐的那位贫困孩子顺利完成一个学期的学业(见本报今日6版)。左越,则把自己中得的8000元福利彩票奖金,捐赠给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成为山西向希望工程捐款最多的学生(见本报今日9版)。
感动我的,不仅是陈文超和左越捐款助学的义举,更有支撑他们义举的善心与社会责任感。在静乐的短短几个小时,陈文超一次又一次落泪。男儿有泪不轻弹,这眼泪是他爱心的真实流露。没有对贫困人家生存之艰和贫困孩子求学之苦的深切同情,陈文超怎会流泪,又怎能真诚而急切地伸出援助之手。左越在捐款时告诉老师和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这笔钱对于失学孩子们来说,能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显然,高中还未毕业的左越,已经把尽其所能帮助贫困孩子上学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 “现在的孩子们不懂事,总以自我为中心,难当大任”,这是老师和家长常有的抱怨。这样的抱怨与评价,肯定会在现实中找到与其对应的人群。但它的涵盖面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大。陈文超和左越只是个例,但绝非孤例。我们相信,有许多同学像他们一样拥有爱心和责任感。在山西大学,有29位同学和陈文超一道结对帮扶静乐的贫困孩子。从知道陈文超捡废品帮助静乐贫困生开始,同班同学们喝完饮料都会直接送到他的手里,就连在操场上打完篮球,也会把空瓶子带回来。这些同学何尝不是在用爱心支持陈文超的善举。还有,在本报今天报道的太原大学“爱心助困中心”启动仪式上,学生们为贫困同学捐款3000多元。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倍感欣慰。 乔宏阁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网络编辑:金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