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6年巡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21:51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17日电 “我们没有辜负党中央和纳税人的期望”——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6年巡礼 新华社记者 李斌
“我们没有辜负党中央和纳税人的期望。”中国科学院通过6年多的知识创新试点,以大量事实验证了一个真理:创新是中国科技的根本出路,只要狠下决心,科技完全可以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信心源于实力 (新闻事件)去年岁末,印度洋海啸灾难突降。在泰国灾区,我国DNA鉴定5人专家小组承诺免费承担泰国所有遇难者遗体的DNA鉴定。 (当事者说)邓亚军(鉴定小组组长,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博士) 我们所建立了一套快速反应机制,海啸第三天就向有关部门递交了“请战书”。第四天,我们已经代表中国站在泰国灾区了。灾后赔偿问题严重,泰国政府最需要的是技术……3000多人的身份鉴定!之所以敢临危担责,根本上是因为通过知识创新工程构筑的基因组测序实力,我们对自己有信心,也有决心。 (试点综述)基因组研究所是知识创新试点过程中孕育的一个经典案例。拼搏创新,顽强奋斗,这个新成立的国立研究所在创立前后取得了人类基因组“中国卷”、水稻基因组、家蚕和鸡基因组等一系列辉煌成绩。 中科院进行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以来,调整布局,改革机制,展现出勃勃生机。 高性能计算机、通信小卫星、工业机器人、基因组研究、煤变油……重大成果和技术创新连连突破,推动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华夏生骄子,共奠科学千秋基业;大国有精英,同解生命万世因缘。”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于军床头自书的这副对联,也许能给人点醒悟…… 机构大“裂变” (新闻事件)今年3月9日,中科院宣布,由36名队员组成的科考队将于3月下旬在拉萨集结,并于4月初至5月底在珠峰大本营、东绒布冰川、定日等区域开展大气、冰川、水文、地质等观测试验。这是自1959年以来我国第四次大规模珠峰综合科学考察活动。“这次科考将提升我国对珠峰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科研水平。”科考队队长、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康世昌说。 (当事者说)姚檀栋(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长) 6年里,我当过3个所的所长:冰川所、寒旱所,然后是青藏高原所,体验了创新试点的不同阶段:艰难起步到稳定发展,再到深化发展。 创新试点初期的研究所所长是“招手停,消防车和管理员”:夫妻打架你也得去,走到路上,就有人随时可能把你拦住。而现在,我把自己定位为“召集人”,所里的制度透明化,决策民主化。 (试点综述)随着目标的凝练和科技布局的调整,科学院发生着“裂变”:45个研究所被整合成15个研究所(院),如5个所合并成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遗传研究所和发育研究所整合成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科院还广泛联合社会力量,与广东、广州共建生物医药和健康研究院,与上海共建小卫星工程中心。在交叉新兴学科方向,新建了一批非法人研究机构,如神经研究所和营养科学研究所,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共同筹建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等。 资源平均分配、条块分割、分散重复、自我循环、只重公平忽视绩效……资源配置机制发生重大改革,不再一碗水端平:发展快先支持,发展好多支持。 研究所水平如何?中科院为此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创新任务完成情况、重大创新贡献、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都成为衡量指标。2004年,研究所评价试行以同行专家定性评价为主、以基础指标评估为基础的评价方法,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到所实地考察与信函评价相结合。 评价结果好坏与所里创新经费、法人代表的年薪挂钩。2000年、2002年,每次评价靠前的研究所都增加相应创新经费,而靠后的所则扣减10%至20%的创新经费,那可是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的“真金白银”。 6年多的试点中,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中科院共有近400家院所投资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造。 以人为本 (新闻事件)2000年,中科院神经研究所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外籍华人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担任。 (当事者说)高福(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 牛津10年、美国3年……我在国外呆了13年,一年前一回来就是正所长,而且是个老研究所。做所长一年,我的感觉是:三流的所人管人,二流的所制度管人,一流的所文化管人。我的信念是,要把纳税人的钱用好,用对地方,用出效益。 (试点综述)高福是在全球招聘中“脱颖而出”的。和他有着类似命运的,包括生物物理所、营养与健康研究院的“一把手”。 目前,科学院所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47岁,45岁以下干部占全院领导干部总数44%。 以人为本,成果和人才并重,是中科院知识创新以来始终坚持的战略原则。有出有进,在人员总量减少30%后,中科院不断引进人才,创新岗位人员年更新率保持在5%以上。2万多创新岗位中,博士占1/3,硕士近1/4,45岁以下的占77%,中青年成为创新队伍的主体。 国际交流规模总体逐步上升。1998年近8000人次,2003年达到1.4万多人次,2003年来访人员首次超过出访人员。 到2003年底,“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共引进人才702人,其中通过创新团队吸引海外知名学者50人。目前,已有295人执行完计划,其中90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1人担任研究所领导职务,4人担任所长,18人担任国家或院重点实验室主任。295人发表国际会议报告1641篇,出版专著145部,获得专利427项。 态度决定一切 (新闻事件)龙芯1号、2号相继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人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CPU芯片,结束了我国信息产业“有机无芯”的历史。 (当事者说)胡伟武(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 “九五”计划完成时,我们在通用处理器上是“零”分,短短几年就有了很大进展。我们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小事可以改变大局,计算所刚开始做通用CPU时,从领导到专家支持的人不多,现在反过来了,领导和专家都大力支持;二是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的事业是否成功,记得李国杰所长1999年开始说做通用CPU时,我一直认为这不过是炒作而已。后来开始做,也就做起来了。所谓不可能,是因为没有去做。 (试点综述)在龙芯课题组,大家都是为国家工作的同事,自觉地把龙芯当作自己的事业,心情愉快,各尽所能。“我们不愿意通过过多的制度,对员工和学生的行为进行过多的约束。” 中国科学院新闻发言人蒋协助说,6年来,中科院科技人员焕发出崭新精神风貌: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空前提高,“追求真理和爱国奉献”成为科技价值观的核心。 学术活动精彩纷呈。物理所定期举办“中关村凝聚态物理论坛”、前沿讲座。研究生院举办“李政道讲座”和“科学与人文论坛”,从思维上鼓励交叉,开拓视野,孕育希望和突破的种子。 数学是“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组织成立了一批青年科学家小组,瞄准世界数学难题,向“菲尔兹奖”目标冲击,目前已有眉目;生命科学和信息等领域,专家们纷纷提出战略性课题,从不同的侧面向科学高峰冲击。 责任心、自信心、包容心、进取心……龙芯课题组总结的“四心”经验,正是新一代科学院科技人员的写照。 …… …… 2004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中科院时指出,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努力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引领作用,发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与全国科技界携手共同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这是号召书,也是动员令。”2005年1月3日至7日,中科院党组扩大会议传出明确信息,“中科院知识创新三期工程,将把重点进一步集聚到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上来!” 科技大潮风起云涌,国家发展时不我待。让我们拭目以待!(完)(责任编辑:徐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