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生,在搏与爱中闪亮:记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大学生高志鹏(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03:17 山西新闻网
人生,在搏与爱中闪亮:记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大学生高志鹏(组图)
兴奋的高志鹏
人生,在搏与爱中闪亮:记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大学生高志鹏(组图)
高志鹏与他的校长“妈妈”

  一个来自黄河岸边的盲艺人,面对无法回避的悲凉状态,他的选择是自强不息、昂首向前人生,在搏与爱中闪亮———记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大学生高志鹏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盲人二胡演奏家甘柏林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呼吁:国家应为盲人、聋哑人等残障人士创造更多接受研究生以上高等教育的机会。他认为,构建和谐公平的社会,首先要让所有人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题记

  2004年12月28日晚,我国首位盲人自创自演自唱个人作品演唱会在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举行。那从弓弦间流淌而出的美妙旋律似高山流水穿透人的心灵,那电闪雷鸣般的节奏如拍岸惊涛撞击着观众的灵魂……

  2005年3月24日,由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扶贫办专门邀请,高志鹏用边唱边讲的形式在省城太原向近200名来自全省贫困地区的青年做了一场自强不息的报告会。

  苦难

  ———“不大大的那个年纪哟,闯呀么闯天下。三天那个路程哟,我两天赶。水流千里哟,归呀么归大海,我的路那个曲曲弯弯哟,不呀么不定向”。一曲《走出圪梁梁》,唱出了他30年走过的路程。

  1974年的秋日,吕梁山区兴县高家崖的一个民间音乐世家降生了一个男娃。虎年生虎子,家里人便管他叫“虎子”。

  虎子圆圆的脸,一双漂亮眼睛炯炯有神。他性格倔强,活泼好动,小河边踩石块,月光下追影子,田野里掐麦子,奶奶背后学走路。他和他的小伙伴流连在雄伟绮丽的山石间,流连在郁郁葱葱的田野里,流连在童真的梦幻中。

  然而,梦很快就碎了。寒风凄厉,1980年的冬天格外冷。不知什么原因,6岁的虎子瞳孔变大,视力下降。身为老中医的爷爷,眼看着回春无力。为了给儿子治病,父亲风雪天上山背铁矿,用挣下的100块钱带着虎子上了去太原的长途车。

  太原,强劲的西北风搅得棉絮似的雪花恣意旋转,扑打着父子俩的脸颊,天空和大地迷茫一片。父亲拉着虎子走进医院。

  术后一星期,层层纱布揭去,原本流光溢彩的眸子变得干涸而麻木,虎子伸着小手乱抓,抓到的是父亲满脸的泪水。父亲捶胸顿足:“我把孩子给害了!”哭声回荡在病房。

  要回家了,父亲把仅剩下的一点钱为儿子买了辆玩具小汽车,虎子问:“爸,汽车什么颜色?”父亲说:“是红色的。”虎子用手摸着,哭着拉住父亲的手,哀求着:“爸爸,我想看,我想看啊!”父亲把小汽车塞在儿子手中,哽咽着说:“用手摸吧,一样的,摸也能摸出颜色。”

  虎子回家了,爷爷却走了,临终时眼睛也没闭上。奶奶天天带着虎子在村里走,见神楼就磕头,希望奇迹能出现在宝贝孙子身上。就这样过了三年,比他小两岁的妹妹上学了。每天早上,虎子只要一听到妹妹穿衣服的声音,就摸索着爬起来,哭着、喊着要跟着妹妹去学校。

  妹妹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跟着。妹妹在教室里,他在教室外。老师教一句,他读一句。有一日,老师发现了整日蹲在教室门外的虎子,便找到虎子的父亲:“他每天坐在这里,你快把他领回去吧。”父亲无奈地摸着虎子的头说:“孩子,你跟别人不一样,这个学你不能上,爸爸教你拉二胡。”

  从此,父亲的二胡便伴随着虎子。河滩上月光下,九岁的虎子常常一个人练到很晚。终于,有一天,曲子《探妹子》能拉成样样了。虎子激动地在地上打滚,锋利的石头划破了衣衫和皮肉,他却没一点感觉,对着天上的星星喊“我不要做瞎子!”

  虎子不识谱,父亲用沥青、腊和凡士林做成模子,用钉子刻上音符让虎子摸。就这样,虎子摸会了音符,摸会了简谱,摸懂了《二泉映月》。虎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虎子对音乐似乎有一种独特的天赋,不久便超过了父亲。他自己创作的二胡曲《思念奶奶》、《夏日》、《光明》在高家崖的小屋里荡起,笑声随着乐曲传得很远很远。这时的虎子已闻名于十乡八岭,一些鼓乐班的班主慕名而来,要收他为徒。虎子跟鼓乐班走的那天,父亲给他起了个名字———高志鹏。于是,虎子带着他的学名“高志鹏”,沿着九曲黄河,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各种民间乐器。15岁那年,高志鹏自己成了班主,领着一伙明眼人渡过黄河,到陕西、内蒙古闯荡世界。一路跋山涉水,三年鼓乐班的生活,不仅给他带来了快乐,也为他打下了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

  然而,一把唢呐,一管长笛锁不住他的心。1992年的中秋之夜,他哭着对父母说:“我要去上学。”面对着要独闯天下的儿子,父母心如刀绞,抱着他哭了一晚上,还是不同意他走。第二天一早,他解散了鼓乐班子,身揣80元钱,提着二胡,瞒着父母,只身一人上路了。

  9个小时后,高志鹏来到了省会太原。“没经过考试,我们不收”,山西省中级盲人卫校拒绝了他。天黑了,高志鹏不知道去哪里,抱着二胡坐在马路边。委婉凄凉的《江河水》吸引了路人,有人悄悄把零钱放在他面前。高志鹏说:“我不是要钱的,我是来求学的。”话音未落,泪已落下。第二天,高志鹏又摸到了位于小五台的盲童学校,等来的仍然是拒绝。高志鹏不甘心,在盲校门口流着泪拉起了《二泉映月》,一位音乐老师不忍心让他再拉下去,叫他去找省残联领导试试。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他终于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关爱———“

  噢!妈妈,我的校长妈妈,噢!恩师,请听我的心声,我有千言万语想要说,却哽在咽。噢!慈母,我的妈妈,我的校长妈妈,噢!恩师,请听我的心声,您用千辛万苦培育我,我的心在颤,泪在流涌……”一曲《摘颗星星给妈妈》唱出他对校长妈妈孙晋彦的爱。

  在太原市盲童学校,18岁的高志鹏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他的校长妈妈孙晋彦。正是这位恩师兼慈母的女性点亮了高志鹏心中的那盏灯。从山西到北京,孙晋彦一路陪着高志鹏走过了11年的漫长求学路,用自己温暖的怀抱化开了高志鹏心头的冰雪,以博大的爱心“搀扶”着高志鹏从一个沿街卖艺的盲人走进音乐的圣殿。

  1993年11月,在太原市教育局分管特教工作的孙晋彦主动请缨到盲校当了校长。刚到学校,需要整治的事务太多,让女校长无暇顾及其他。但她还是发现有一个学生白天总是抱着一把吉他在校园里唱歌,晚上独自在教室里复习功课。

  有一天,孙校长的门开了,高志鹏走了进来:“校长,参加我们口琴队的联欢好吗?”在这次联欢会上,孙校长认识了高志鹏,认识了这支由他买口琴组建的口琴队。

  在盲童学校的日子里,高志鹏创作了多首吉他弹唱歌曲。1994年6月,山西省人民广播电台“升华杯”新歌征集,他创作的《心声》获词曲创作一等奖。1994年7月,高志鹏即将毕业离校,孙校长不忍心看着这样一个有艺术天赋的苗子流入乡间。她力排众议,将高志鹏以双重身份留校,一是补习文化课准备考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二是作为学校乐队的辅导教师,每月发给他100元钱,解决他的生活问题。从此,高志鹏再也不用为生计而在街头卖艺了,他异常兴奋,连夜创作了《满天繁星属于你》,送给他的校长妈妈。这首歌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文艺汇演中获得声乐一等奖和创作奖,中残联主席邓朴方亲自为他颁发了奖杯。

  生命,总是有梦;有梦,就有渴望;有渴望就有追求,对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尤其如此。

  高志鹏想上大学。然而,一个残疾人想圆大学梦确实很难。1995年长春特教学院招生,高志鹏借了100元钱,一手拎着二胡,一手拿着唢呐来到长春,学校却因学费和介绍信等问题回绝了他。于是,他又来到北京,欲寻求中残联帮助。中残联又让他回学校开介绍信。当时的他身上只剩下十来块钱,连回家的路费也不够,只好在北京火车站弹了两天吉他,挣够了一张票钱。回到学校,高志鹏站在“校长妈妈”面前哭了。孙校长什么也没说,默默为他办好一切手续,并塞给他50块钱和一根盲杖,又一次送他上了火车。

  两上北京,三下长春,高志鹏的大学梦还是落空了。万念俱灭的他脑子昏昏沉沉的,在马路上两次被车子撞倒。看着疲惫不堪、脸色苍白的高志鹏,孙校长心痛极了。为了让他振作起来,孙校长带着他的歌四处奔走,送他参加各种文艺比赛,光推荐信就不知发出了多少。

  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德国资助中国视力残障学生协会的董事长听到了高志鹏的歌,知道了他的故事,提出资助他去德国留学,由于语言方面的原因,最终决定在国内找学校。喜出望外的孙校长带着高志鹏在北京跑了几所艺术院校,但校方都表示从未收过盲人,无法进行教学。在著名板胡演奏家和作曲家袁野先生的帮助下,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接收了这名特殊的学生。两年后为了解决他的学历问题,山西省教委专门为他设立了高考考场,一位老师监考,一位老师读题,一位老师记录下高志鹏口述的答案。最终,他正式走进中国戏曲学院的大门,成为该院建院以来第一位盲人大学生。陪伴他一路奔波的“校长妈妈”孙晋彦此刻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人生,在搏与爱中闪亮:记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大学生高志鹏(组图)
高志鹏在音乐会上
人生,在搏与爱中闪亮:记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大学生高志鹏(组图)
高志鹏与父母在高家崖自家门前

  求学———

  平心而论,他不是强者,他的道路崎岖坎坷,人生的无奈和干涸的双眼使他没有了许多的晴空朗朗。然而,他的思维,他的毅力,左右了他的生活,哪怕只是短暂的一时,或只是小小的一件事情,也值得人们深思和体味。

  大学校园与高志鹏之间,彼此都很神秘莫测。尽管从十多岁开始就出门闯荡,但偌大的一个校园要熟悉每一条路,每一座楼,每一个出口,对看不见的高志鹏来说必须适应一段时间。他经常在校园里转着转着就找不回来,半夜里被巡逻的保安带回宿舍。一个楼门,不通过十来回的磕碰,恐怕他无法找得准,几乎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一天晚上怎么也找不到琴房所在的教学楼,忽然听见前面有高跟鞋的声音,就跟了上去。不料对方看他戴副墨镜尾随其后,以为遇到了坏人,一路连喊带叫地跑进教学楼。看门人看到跌跌撞撞跟来的高志鹏笑了,安慰那女孩说:不是坏人,人家是新来的学生叫高志鹏。

  刚开始,同学们对这位大哥哥小心翼翼,帮他打饭,带着他走路,进教室给他让座,值日也不用他干。他不喜欢这种感觉,当别人再要帮他的时候,他就说:“给我一个锻炼的机会吧。”他希望自己能享受正常人的生活。

  现在同学们几乎忘记他是个盲人,因为他走路健步如飞,根本不需要盲杖;他可以领着朋友参观学校的每个角落……不再有特殊的照顾,这正是高志鹏所希望的。

  然而,困难对一个盲人来说又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因为扎盲文做笔记速度慢,声音又太响,他必须带录音机录音,下课后还要找同学补充。作曲课上的五线谱是立体的有空间的,由于没有直观感受,他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一个四部和声的作曲作业布置下来,他必须让同学讲解清楚,然后用盲文做成一条一条的旋律,再口述给同学,请他们翻译成明文。试唱课,他需要老师提前告知他演唱内容,扎成盲文进行预习。他常常晚上一个人留在琴房搞创作写作业,那里的窗台很大,累了就睡在窗台上。为了多掌握一门技能,高志鹏利用业余时间向盲人钢琴调律师李任伟学习钢琴调律。高音区一音三个弦,低音区一音一个弦,高志鹏凭着感觉一个一个去摸,一个一个靠听力完成调律,他在琴房度过一夜又一夜,把钢琴拆了装,装了又拆,本应三年学成的钢琴调律技能,他不到一年就掌握了。他赞同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主任朱维英老师对他说的话:“生活上可以照顾,但学习上是不能迁就的。既然来学,就要和大家一样。”

  高志鹏风趣幽默,记忆力惊人,听觉灵敏。于是乎,他周围就有了一帮师弟、师妹。“高哥,酷!他选择的是另一种旁注,体现出的是对生活最原始、最生动的共振。和他在一起,可以积淀许多笔纸难言的人生品味。”师弟师妹这样说。他或她用心与他们的“高哥”相处,在他们眼里,“高哥”的世界一片阳光。
人生,在搏与爱中闪亮:记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大学生高志鹏(组图)
人民艺术家郭兰英和她的关门弟子高志鹏
人生,在搏与爱中闪亮:记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大学生高志鹏(组图)
校长“妈妈”帮高志鹏圆了大学梦

  掌声———

  他在黑暗中摸索生存,把命运攥在手中,为的是寻找心中的旋律,走上梦中的舞台。在他的周围蕴藏着这么多关爱!有了关爱,再大的灾害也会消去大半;有了关爱,再糟的环境也会风光顿生;有了关爱,他站在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高志鹏在众星捧月下走上了他心中的舞台。在铺着用地毯特制成盲道的舞台上,高志鹏的脚步谨慎而又兴奋。他站在舞台上,紧紧握住话筒,虽然欢快的场景他看不到,但他用心来感受着这份属于他的辉煌,用歌声、琴声来回报关爱过他的人。

  人民艺术家郭兰英说:“我就是要做一块铺路石,要让高志鹏踩着我走出去。”在了解到高志鹏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对音乐的执著追求后,三十年没收弟子的她,亲赴太原收高志鹏为关门弟子。2001年,师徒二人在CCTV《音画时尚》春节特别节目中同台演出,感染了全场所有观众。郭兰英老师面对亿万电视观众说:“我愿意接收这样一个学生,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2002年,郭老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拿出来一万元为他交了学费。

  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主任朱维英,曾是高志鹏大学四年的课任老师。为了高志鹏能顺利学完全部课程,朱老师专门为他开辟琴房教室,给他“吃偏饭”上小课,并派了两个同学帮他做笔记写作业,说起高志鹏,他一阵喜悦:“高志鹏天资聪明,音乐感觉非常好,写出的旋律风格浓烈、流畅。”作为鼓励学生的活教材,朱老师保留着高志鹏的全部作业。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著名音乐评论家金兆钧这样评价高志鹏的个人作品音乐会。2002年7月,他专程来到戏曲学院,给高志鹏作指导。他认为高志鹏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很有生命力。他说:“高志鹏用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对声音的敏感去寻找光明,创造光明。他是残疾人,但他的心是健全的。”

  “高志鹏集作曲、作词、演唱和乐器演奏于一身,作品既保留了浓郁的晋、蒙、陕民间音乐特色,又融合了现代音乐的流行与时尚。”我国著名二胡表演艺术家宋飞这样说。几年来,宋飞老师一直免费给高志鹏上课。去年为筹备音乐会,宋飞老师带着病痛给他辅导二胡协奏曲《黄土情怀》。她说,“民间音乐给了高志鹏特殊的‘营养’,这是城市孩子少见的。对他来说是一种财富,希望他不要丢弃。”

  “他的成功让我们明眼人感到汗颜,他的成功让我们知道什么是自强不息。”曾在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担任朗诵、我国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先生被请来担任高志鹏作品音乐会的主持。当导演带着材料找到他时,他激动了。整整两个星期,戴着老花镜,殷老背熟了所有台词。彩排时他发高烧,上午打点滴,下午手上纱布没摘就赶到彩排现场。“高志鹏的歌声没有叹息,没有忧郁,有的是乐观、憧憬和希望。我喜欢。”

  帮助高志鹏的人许许多多,关爱来自方方面面。赵寒阳、刘长福、余其伟、戴玉强等音乐界著名老师,从演奏创作到专业理论给予他很多的指点。著名作曲家雷蕾、袁野对他的音乐才华也给予肯定。主持人文清说:《音画时尚》将永远给高志鹏留一个位子。

  感恩———

  正是有了这些名师的关爱,在人生长河的风潇雨晦中,高志鹏用自信、自强、自立连缀起自己的艺术生涯。他说:是党将我一个流浪儿,培养成一名对社会有用的大学生,我要用毕生的奋斗,感谢关怀和栽培过我的人。

  多年来,高志鹏创作了近百首歌曲。他的歌,紧跟时代的脚步,他喜欢为时事作歌。1995年年底,高志鹏应邀赴万家寨引黄工地与众多艺术家同台演唱。他的作品《三晋之歌》打动了在场所有观众。1997年6月,高志鹏创作的歌曲《香港就在咱心窝窝》,在迎香港回归之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全国十多家电台进行了联播。1998年8月,高志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赈灾义演现场直播节目中演唱连夜创作的《军魂颂》。节目播出后,全国近百名听众纷纷来信表示要购买他的盒带。1999年,为国庆献礼创作歌曲《中国故事》反响强烈。在新世纪来临时,他创作的歌曲《中国世纪风》和《问候新世纪》,博得一片赞扬。2004年建国55周年将要来临之际,高志鹏专门创作了歌曲《我在国旗下》。他说,是党将我一个流浪儿,培养成一名对社会有作为的大学生,我要以此感谢党和祖国对我的关怀和栽培。

  为回报社会,高志鹏积极参加各种赈灾义演活动,并经常将自己的坎坷经历和悠扬的歌声带到部队、学校、医院、劳改所和戒毒所,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唤醒他们的民族意识。高志鹏将自己微薄的积蓄捐给了失学儿童,他说因为他从困境中成长,所以最了解失学的痛苦。

  他发自内心地感激所有帮助和支持过他的人,也希望有更多的残疾人能像他一样走进学校,接受高层次的教育。

  “没有母校的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帮助,我又怎么能圆自己心中的梦想。”四年的大学生活,是高志鹏人生的转折,跨越了这层台阶,使他梦想成真。

  粗犷激越的唢呐声,如泣如诉的二胡声,高亢质朴的山西民歌依稀在耳边响起。

  用音符引路,高志鹏向人们走来,带着他的歌,带着他的琴。

  记者 黄丽(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网络编辑:郭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