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CCTV《大家》专题 > 正文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想做的事情要做到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3日09:48 央视《大家》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想做的事情要做到底

王世真 我国核医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大家》5月2日播出五一特别节目《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简介 核医学家王世真

  王世真是我国核医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出身于文化名门世家,高祖是清朝道
光9年的进士,祖父是光绪3年的状元,父亲曾作为中国惟一的代表参加了远东医学大会,母亲林剑言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曾孙女。受家庭熏陶,他从小便养成了非常独立的个性,正是这种性格使他在核医学领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

  开场白:

  1924年,一个八岁的小孩因为在学校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一个人拿了五块大洋,离开了家乡福州,一路辗转,去寻找在南京行医的父亲。八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任性的小孩如今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他说,我这个人就是这样,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底。

  解说

  王世真,世界上最早参与研究放射性核素的科学家之一,我国核医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今年已是89岁的他,依然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过这条胡同去上班。车水马龙中有谁会知道,正是这位老人,用五十年的心血,让核医学在我国落地生根。

  从培养第一批核医学人才,建立我国第一个同位素中心实验室开始,王世真引领着我国的核医学从无到有走过了半个世纪。在核医学领域声名显赫的王世真,有着同样显赫的家世。

  1916年王世真出生在福建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高祖王庆云是清朝道光9年的进士,祖父王仁堪是光绪3年的状元,父亲王孝缃早年留学日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和辛亥革命。20世纪20年代,王孝缃曾作为中国的惟一代表参加了远东医学大会。而王世真的母亲林剑言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曾孙女。

  主持人:您这个家族应该说也是一个名门望族,所以能不能从您的这个家族开始给我们聊一聊?

  王世真:最早的祖宗是在江西清江一个人到福建去,所以这个家呢,后来就叫做西清王氏。我的高祖是清朝的大官,叫王勤郓,现在大概是成都了,昆明了,太原了,都有“勤郓街”,过去就是以他的名字为名。

  主持人:好像我们在您的回忆录的时候提到您祖父在清朝的时候,那时候给慈禧太后修颐和园的时候,他曾经上书过,反对过这件事?

  王世真:我祖父,非常钦佩他, 但只是状元也不容易,三年全国才出一个。恐怕更知的经验他是一个爱国者,最早他有一些大事,就是那个时候有一个楚后,清朝跟俄国有边界之争,楚后嘛,作为清朝代表签一个对国家很不利的一个条约,结果他就上了奏折跟另外一个状元,两个状元上一个奏折给慈禧太后,结果这奏折奏效了,就把楚后抓起来了,这条约就废了,那么第二次就是等盖颐和园的时候,他就上一个奏折。

  就说劝慈禧太后不能动用海军的军款,结果这一下慈禧太后火了, 结果就把他下放了,当时叫贬,让他当镇江的知府。到镇江他倒是干了不少的好事。后来他就调到苏州做苏州知府,到苏州不久就死了, 我一个哥哥叫王志伟,他考绩出来,说实际上是被人谋杀了,因为苏州的那许多官吏一听说他要来,等一下反腐倡廉,所以他们都卖通他的厨子,就大师傅给他下毒。

  主持人:像您祖上的这些事,特别是您祖父的这些事情在您小的时候,是不是您父母也给告诉您?

  王世真:倒不是,我是看了许多人家写的,他的传记以后才知道的。

  主持人:那这样一个家庭对您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王世真:影响,我想还是不浅的,就是我小时候生在这么一个家庭,多少就是有一点“惟有读书高的”那种思想。 小的时候,就是名利思想太多。特别名,利倒没有。

  主持人:很看重名利?

  王世真:很喜欢我将来要念博士,当然没有状元了,假如有状元,我一定要奔着状元去奋斗。

  解说词:

  受到书香门第的家风影响,王世真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老师和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但是八岁那年,一向听话的他却不顾母亲的一再劝阻,坚持一个人离开家乡去南京寻找父亲。

  主持人:您小时候 是很有主见的,我看材料里记载在您八岁的时候自己一个人拿了五块大洋就走了。

  王世真:我作为家里长子, 向来是被宠爱,所以我现在还是这样觉得。我想做的什么事情我非干到底,我觉得人间没有办不到的事,看你坚持不坚持,八岁的时候也是这样,那时候要去苏州到南京,跟现在,你不能想象。

  主持人:很难走那个时候?

  王世真:很难走, 我们家要到闽江,闽江要到马尾,要坐渡船, 火轮船是不定期开的,你到那儿不知道它哪一天去上海。

  主持人:然后再从上海到南京,我们现在想起来好像,因为我的孩子也八岁,我想我们现在的孩子,我是不可能让他自己拿着钱去出门,自己去,可以说是千里迢迢地到另外一个城市去,一个人?

  王世真:我父亲急坏了,赶紧找亲戚,赶来劝我回去,我坚持要走她有什么办法。

  主持人:您还记得八岁的时候, 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家?

  王世真:在学校里边,我做一些事情,受一点冤枉就不高兴了,就走了。

  以后就比较老实了。

  解说:

  十七岁那年,王世真考入了著名的燕京大学,一年后,他在没有与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转学到清华大学化学系。

  主持人:当时您是在燕京大学上学,为什么突然转到清华去了呢?

  王世真:因为清华在1932年盖一个新的化学馆,1933年我们进燕京大学,在34年我们好多人奔着清华那个大化学馆来,另外清华的那个化学系,那些教授都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大师,所以就转学,经过考试就考上清华。

  主持人:当时转过去的还有很多?

  王世真:我们同班转学过去有七个人,现在很有名的张钟祥教授、冯新哲教授,什么这些原始都是转学生。

  解说:

  那时的清华大学理学院名师云集,吴有训、萨本栋、高崇熙等大师都任教于此,理学院的学生也都是经过严格的考试,从全国各地招来的高才生。名师的高尚风骨和言传身教给年轻的王世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7年他获得了清华大学的学士学位。

  但是历史的巨变在那个年代的学生身上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这是王世真一直珍藏的一张他参加“一二·九”运动时的照片,那时的华北已经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王世真和他的同学们不得不离开了他们心爱的校园。

  访谈:

  王世真:清华沦陷是7月28号。

  主持人:就是37年了?

  王世真:1937年。

  主持人:那时候您在清华吗?

  王世真:不,7月28号我已经不在清华了。 “七七事变”以后我就离开清华园,把所有的都扔掉,就是我不能走天津,天津已经给日本人占领了,我们知道只要像个学生,马上到天津就抓了,所以我就跟几个清华同学,清华园有个火车站,从那里到大同,从大同经过太原,太原过黄河,这么去的。完了又跑到西安, 完了从西安又转到南京到各个地方。

  主持人:就是绕了一个大圈?

  王世真:大圈,渡黄河的时候很有意思,那时候拉纤,当时水非常急。

  主持人:这一路都是坐着火车过去的?

  王世真:坐火车。

  主持人:我想对于你们这些清华的学生,而且特别以清华为自豪的这些学生来讲,当时清华沦。

  陷,你用的这个词就很典型呀,清华沦陷,对你们打击应该也是很大的,应该是很伤心的一件事情?

  王世真:对。我们在武汉的时候,好多人就是清华的学生在汉口,编了一首歌,就是松花江上改的词,叫做我的家在北平清华园了,哪里有什么小桥流水丛林人家,还有我的师长,亲爱的同学呀,等一下就“七·二八”,“七.·二八”,在那个悲惨的时候,就是代替“九·一八”,“九·一八”。

  解说:

  战争打碎了王世真安心读书的梦想。流亡到内地后,在我国著名化学家袁翰青教授的推荐下,王世真来到贵阳医学院任教。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王世真加入了由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一批爱国教授组成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并担任化学组主任,那时由于战场的卫生条件很差,抗日军队随时受到暴发斑疹、伤寒之类的流行病的威胁,王世真从留学德国的一个哥哥的来信中了解到,德国部队所用的新杀虫剂DDT的化学结构,于是他马上动手合成,不久就向抗日军队提供了DDT杀虫剂,他也因此成为在我国首次合成DDT杀虫剂的科学家。

  解说:

  战争让王世真深切地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1945年抗战尚未结束,在日本飞机的轰炸声中,王世真参加了当时教育部的公费留学考试,并获得了制药化学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但是由于当时国民党教育部官员的渎职,没有事先通知考生专业的限制,发榜时他却名落孙山。

  访谈:

  主持人:为什么一个这么高的分结果没出去?

  王世真:因为这个钱不是国民党出的,是英国出的, 他要人去英国学要,而且在药厂实习,要制药毕业的。

  主持人:您是学化学的?

  王世真:我们是化学的,清华化学的,前几名都是化学的。

  解说:

  由于战乱,王世真一家在贵阳的生活已经捉襟见肘,对于他来说,只有争取到公费,才能实现自己出国留学的梦想,于是他决定前往英国大使馆求助。

  访谈:

  王世真:我那时候在贵阳工作, 那么我就从贵阳就赶到英国,就跑到英国大使馆。

  主持人:当时英国大使馆在重庆?

  王世真:就找英国大使馆,说怎么回事,我的成绩是最好的,为什么你怎么榜上没名,结果接待我的是李约斯,就是非常有名的中国科学家(配李约瑟的照片)。

  解说:

  李约瑟,英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技史大师。当时,他正奉英国皇家学会之命,到中国援助战时科学与教育机构。

  访谈:

  王世真:李约瑟一听说非常生气,他就打电话找杭立武,杭立武是当时国民党教育部的次长,也就是说副部长,他是留美的,能讲英文的,结果李约斯跟他很熟的,他一打电话,完了就马上,李约斯用两个手指头,他打字是两个手指头打的,马上打一份介绍信,我拿着他介绍信就跑教育部了。杭立武就当时做出这么决定,说你只要自己去联系,外国奖学金,要得到奖学金我们就算公派,

  解说:

  联系到奖学金后,1946年王世真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药理学,半年后转入美国衣阿华大学化学系。在美国求学的日子异常艰苦,王世真的奖学金根本不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为了坚持念完博士学位,王世真一边做论文一边替教授做实验,以换取每个月100美元的额外收入,经济最困难的时候,甚至向学校借过钱,1949年王世真顺利地通过了博士论文,但是毕业时却没有顺利地拿到博士证书。

  访谈:

  主持人:您在美国的时候我们看到材料说拿到博士证书的时候,里面还夹了个条子?

  王世真:博士证书的那个封面非常漂亮, 结果我的儿子 就跑过来说爸你给我看一眼这个博士证书,一打开里面说请你还清欠款以后再来领书。

  主持人:当时那学费还欠着,没拿到博士证书?

  王世真:不过我一工作之后就待遇很高,就是一两个月就还清了, 就拿到了证书。

  相关专题:CCTV《大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