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四川经验:剽悍方言无需要保卫(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4日17:58 新民周刊
四川经验:剽悍方言无需要保卫(图)

牙尖帮掀起川话文艺新浪潮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近年来,四川方言文艺的红红火火有目共睹。前一阵,《猫和老鼠》的方言配音版就是从四川走向全国的,现在,成都又出现了牙尖帮,川音绵绵,自有它肥沃的土壤。

  撰稿/陈 昱

  成都话剽悍吗?成都话需要保卫吗?

  太多人认为,成都话太柔软,与剽悍无关,太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被高山和秀水豢养起来的语言,即使总被火锅的辛辣刺激的喉咙与声带,也不能把这种语言发得更加雄壮有力一点。和隔山为邻的秦腔比起来,成都话是坐在茶桌旁悠然而说的,不像秦腔是在龟裂的土地上隔着八里地喊。

  但如果追究起成都话的成因,却和这隔着八里地喊的秦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成都是一座移民城市,所以成都话,理所当然就是一种移民语言。而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移民迁徙,就是那八百里秦川上的大户和走卒,他们奉旨来开拓边疆,他们奉旨来建设粮仓,他们的语音像种子埋进了成都温润的土地,一埋就是2000年。再之后的语音语调大融合是发生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两次移民,即著名的“湖广填四川”,尤以湖北人为盛,所以,逐渐在湖北话的基础上,兼容历史上来到这块土地上的其他方言,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成都话。

  于是你可以说成都话不张扬,那是因为它包容了太多,但你不能说成都话不剽悍,因为它最早就是有一颗剽悍的种子发芽而来,只是时光流逝,被你们忽略罢了。而一种剽悍的方言,需要被保卫吗?建国之后,在京油子的儿话腔流行之前,在广东的大舌腔流行之前,在东北的忽悠腔流行之前,有一部名叫《抓壮丁》的方言电影风靡全国,里面流行的是成都话。

  《抓壮丁》之后又是几十年了,好多种方言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而过,而成都话,依然柔和地躺在孕育它的母体内,在诉说他的人之间传播。虽然提倡说普通话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只要你走上街头就会发现,成都人与成都人之间,永远都只说成都话,那不是对普通话的不尊重,而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语言,用起来更纯熟,更加韵味十足。

  但与此同时,在媒体传播以普通话为语言基准的今天,方言的魅力到底还有多少人注意,却很难再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日韩剧和港台乐流行之后,是不是还有方言的一片天空,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保卫方言艺术的那片天空,可能才更有现实作用。

  如果要以编年体的形式写下成都民间对方言艺术的拯救和发扬,恐怕你会看见一篇密密麻麻的数字,因为每一年,这个城市对方言的热衷从来就没有停歇过。如果要以纪传体来书写的话,那么那些从事方言艺术的艺术家名字们搭建成的堡垒,将比你想象中的坚固一千倍。

  我只能大致描述出,成都方言艺术的模样,也许仅仅是冰山的一角,并且,这也是我希望的。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带着“安”口音的方言文本令人不可思议地突然勃兴。但凡在1985年以前出生的人,准对当时流行于四川电视台的一个广告记忆深刻:果城味精……沈伐那一声果城味精,带着川话特有的刁钻,再加以夸张,在电视普通话语境中一下子逗乐了成都本地人。接下来,就有了《死水微澜》等优秀方言电视剧,《死水微澜》是方言剧中的异数,它里边没有搞笑、没有噱头,就如一切正剧样徐徐展开,却用成都话完全再现了李劼人这部作品的精髓。

  李伯清把成都方言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潮。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成都方言艺术方式,并冠之以“散打”之名。提起这个名字,有文化没文化的人没有不知道的。你对此俗文化是鄙夷不屑也罢,是会心微笑也好,但凡你生活在成都,你就无法回避“李伯清效应”。既而,电视方言节目从零敲碎打到专门的创作班子,从方言评书到方言电视剧,从方言社教节目再到方言新闻,方言顽强地向电视节目类型全面渗透,从地方媒体向全国性媒体扩展(如2001年央视3套播出《李伯清散打法轮功》)。

  而后,时间进入新千年,牙尖帮出现了。牙尖二字是什么意思?这个地道的成都方言词汇却基本上没有可以与之非常贴切的普通话解释,相近一点的应该是“爱炫耀”,或者英文中的“show off”。但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却会因为上下文的不同而产生或褒或贬的不确定性。

  其实最初牙尖帮们的行为不过是一群志趣相投的年轻人的“好玩”之作,所谓无心插柳,却引发出了强大的市场反应。事实上最有市场价值的东西往往都是在人们意想之外的,当人们被铺天盖地的港台、日韩所覆盖的时候,一种另类的声音会为他们撕开一条新鲜的裂缝,这也就可归结为一句话:在商业环境中需要一种边缘化的产品。牙尖帮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当川话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当代的年轻人将其与当下最时尚流行的元素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既本土又“IN”的门类。一台能够正常运转的电脑,一套音乐编辑软件,一个可以出声的麦克风,就可以造就一夜成名的网络歌手。“牙尖帮”的成功就是这么简单。他们将流行音乐歌词“篡改”成市井生活故事,再用“川普”演唱。他们的作品在网上日点击率有时高达上千次,拥有大江南北数以万计的铁杆“粉丝”。

  无独有偶,四川方言版《猫和老鼠》大获成功后,“假老练”万喜、“闷墩儿”陈利亚等尝到了甜头,后来所出专辑《市井百态串串香》销量一路飙升。据悉,《市井百态串串香》上市两个月来,就以12万张的销售总量创下四川销售纪录。然而专辑在外省的销量并不理想,新专辑在湖南、湖北、广东等地的成绩和四川比起来有天壤之别。

  出川话专辑、开演唱会、签约唱片公司,忙得不亦乐乎。川话音乐专辑的特殊品质以及它的成功吸引了外地唱片公司入川,抢购这一“绩优股”,更发誓将川话打造得像东北话一样妇孺皆知。

  在这样一个英雄们辈出的舞台上,如果说方言还需要用“保护”二字的话,未免显得很牵强。不管是李伯清的散打还是牙尖帮的流行,都有一个铁打的规律暗藏在其中——真正的方言艺术,只有观众喜欢,才真有生命力。试看李老师从前红火的时候,哪一次说书不是万人空巷,试看现在牙尖帮俏的时候,小王飞哥走到哪里不被认出来?方言是这方水土这群人的根部,只要这群人存在,不管时代怎么变,世界怎么变,方言不会变,因为我们一张口,说的就是它,每个时代都会有我们的方言偶像诞生,一代一代,这还不够剽悍吗,什么东西可以剽悍过它,一下子可以流行几千年!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