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五十二年看长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1日14:45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我自1953年从澧县只身来到长沙学习、工作,直到退休,至今已经五十二年了。五十二年长沙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记得当年9月初,我乘船从小西门船码头上岸,听到的都是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和挑夫争夺旅客行李的吆喝声。那时的沿江大道,只不过是一条污泥浊水的烂泥路,街边全是低矮、破烂的棚屋,加上随风飘来的粪码头的臭味,真让人怀疑这是不是湖南的省会。如今,人们信步走在长沙十里“外滩”———沿江大道风光带上,眼前见到的是宽敞的大道、林立的高楼、成荫的绿树,到处繁花似锦,华灯高照。

  初到长沙时,从河东到河西虽只有一江之隔,但往返一次却十分艰难。要过河,只有两种办法,一是到灵官渡搭小划子到埠步河上岸,二是到大西门乘轮渡过河。直到1972年修了湘江一桥后,才一桥飞架东西,两岸变通途。如今湘江之上,已架起数座大桥,来往车辆川流不息,交通十分便利。那时,长沙市的市区主要在河东,基本上是南门到北门七里零三分,东出浏阳河,南出南门口,就是郊区农村了。那时市内没有公共汽车,一律靠步行,县团以下的公务员能分到一部自行车就是特殊待遇了。市内当年最繁华的街道是黄兴路,1954年新修了五一大道(从河边轮渡码头至老火车站),这是当时长沙市最宽、最漂亮的一条马路。如今长沙市的市区已扩展了十余倍,大道纵横交错,立交桥如同蛛网,更有一环、二环、三环绕城而过。那时,谁能想到长沙能变成今天这个模样呢?

  五十二年前,长沙市最好的建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明德中学的乐城堂和中山路百货陈列馆。解放初期新建的湖南日报社的办公大楼也未超过四层。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才新建了湖南宾馆九层大楼,成为当时长沙市的最高建筑。而如今长沙市有些高楼已超过50层,而且鳞次栉比,争奇斗妍。我参加政法工作后,先后随单位在樊西巷、协和里、文星桥、三星街、浏正街、火后街等处住过,那些房子都是解放后政府没收或代管的私宅,没有职工宿舍,结婚生小孩后,大多也是三代同堂,共挤一室。如今,每当我看到那一栋栋、一片片千姿百态、宽敞漂亮的新住宅楼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时,就回想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情景。那时每年酷暑夜晚,长沙市的大街小巷就摆满了竹床、门板,人称“咸鱼条子”,男女老少都露宿在大街小巷之中。

  五十二年,弹指一挥间。品味解放后五十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十余年长沙城的发展变化,我不禁遐想联翩。我今年已经70岁,如果我还能再活30年,待到百岁时,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将会更加光彩夺目。

  “星城变化在身边”诗文征文至此结束,谢谢读者朋友的踊跃参与。近期主办单位将组织评奖并在本报公布,敬请垂注——编者

  作者:肖启元

  (来源:长沙晚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