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县村民齐心协力“虚拟公路”转眼成现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2:36 重庆晨报 | ||||||||||||
本报讯(记者杨光毅)一条只有8公里长的简易公路,从规划开始到初步打通,居然用了8年的时间,但实际上真正修起来只需要两个月。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之所以用了8年,是因为缺钱;之所以只需两个月,是因为齐心。 这条8公里的简易公路位于武隆县巷口镇出水村。该村村委会主任王辽的说法与武隆县交通部门的说法一致:规划了8年,但这条路一直是“虚拟公路”,不见踪影。而实际上,
“最后,我们村的村民集资了10万元。”王辽说,这10万元和县里补助的一些钱,全部用在了买炸药、雷管上。其余的事情,就是村民自己动手,连施工机具都没有钱租。 当地人说,最多的时候,修路工地上有300多人,其中不乏70岁左右的老人。他们都是凌晨5点就上工,天黑才回家,中午饭是家里捎来。 在武隆县实验中学读书的陈冬,就是出水村人,他说他们村里有十多人跟他在同一所学校。“以前从村里到县城要走三四个小时,现在有了公路,即便是步行,也只用了一个小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