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教“大”学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7:20 大连日报 | ||||||||||||
“ I hope you will visitDaLianagain.”昨日,笔者刚走进营城子镇政府的多功能厅,便听见一阵琅琅的读书声。原来,这个镇的三十多名大龄妇女正跟着来自辽宁师范大学的六名大学生志愿者大声朗读英语。 “谁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台上大学生志愿者的话音还没落,台下早就出现了几个跃跃欲试的声音———“老师,我来!我来!”最后,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大嫂获得了这个机会
笔者看到,讲台上大学生讲得认真,反复不厌其烦地范读,台下的“大”学生学得更是投入,有的在认真做笔记,有的出声朗读,即使是课间的几分钟,她们也不愿放过,围着大学生志愿者七嘴八舌地提问题。好不容易有个空儿,笔者挤了进去询问“老师”的感受。大学生志愿者说,阿姨们的认真态度,学习热情让我越讲越有激情,还逐渐受到她们的感染,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所在……还没等他说完,记者就被求知若渴的“大”学生挤到了一边。 今年已经55岁的李凤云是营城子镇的农民,也是培训班年龄较大的学员。她告诉笔者,自己虽然是“伺候”庄稼的,可是到市里逛街时,时常会碰上很多到大连旅游的外国人。去年啤酒节时,一个外国人问她话,她愣是发了半天的呆。“哪怕只会说‘你好’、‘再见’也不至于丢咱大连的人啊!”想起这事,李凤云至今还懊悔不已,所以听说有人来义务教她们学英语,她立马撂下地里活就赶来了。“咱今天就是来赶一赶‘时髦’,以后好跟老外‘show’一‘show’”,她扬了扬手里的笔记本,用上了今天所学的单词。 据了解,这是由营城子镇政府、宣传办、社区教育办与镇妇联联合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志愿者送文化下乡”活动,旨在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充实妇女的业余生活。同时,也是为了响应市政府提出的“市民学外语”的号召。这项活动的负责人营城子镇政府文教助理王东红告诉笔者,因为大学生志愿者数量有限,现在每周只能安排一次学习,他们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