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穿军装的“李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7:44 东方网-文汇报 | |||||||||||||||||||||
文/王龙祥
黄老说,在当时属于游击形式的战场上,电台通信保障是指挥部的神经系统,是战场上的顺风耳、千里眼,小小的“滴滴哒哒”电码关系到千军万马。那时报务员的工作从来就不是绝对安全的。他没有直接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杀敌立功,但却在无形的电波中战绩不凡,他先后22次获得军功章,1955年,他被授予上校军衔。 巧合的是,黄老与李侠一样,也有着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他曾在东北民主联军通讯学校担任过教育科长,当时一位叫李琳的姑娘正是该校学员,她15岁参加革命,因抗战出色被推荐学通信技术,他是她的带教老师,既带思想又带技术,之后还带出了感情,结成革命的伉俪。李琳今年75岁了,现在他们有5个子女,如今子孙满堂、生活安逸是最大的安慰。 在访问结束时,我十分敬重地凝视着他们,视线久久没能离开,在他俩坚毅的脸部近景画面上似乎出现一圈圈无线电波,随着“滴滴哒哒”的发报声,同时出现“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个大字,呵!这不是幻觉,而是这部影片的片名出现在片尾令人回味的镜头。 (本报南昌5月22日专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