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郑和精神,我们家族永远的财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15:05 扬子晚报

  “郑和精神,我们家族永远的财富”

  编者按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先后采访了郑和的后裔、研究郑和学的专家和重走郑和路的记者,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郑和、“说郑和”,让爱国主义、科学航海、睦邻友好成为激励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

  郑自海,郑和第19世孙,1981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郑和研究,先后发表40余篇论文和文章,其编著的郑和家谱也即将出版,现为云南省和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理事。

  “郑和把一生献给了海洋事业,即使在六十岁高龄的时候还远下西洋。郑和精神是我们家族永远的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景仰。”6月16日上午,在南京茶南小区的家中,郑和第19世孙郑自海谈起自己的先祖郑和,有一种掩饰不住的自豪。正是出于这种景仰,工人出身的郑自海从1981年开始在业余时间研究郑和,如今他已是云南和江苏两省郑和研究会的理事,成为小有名气的郑和专家。

  郑自海介绍说,郑和的六世祖在元代驻守云南,被封为咸阳王。父亲马哈之也是昆阳的地方官。因此尽管郑和10—11岁左右就进宫,但他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后来,在郑林坝战役中,他“力杀五门,血染战袍”,帮助燕王夺取政权,立下大功。燕王登基后,他被赐姓为郑,并得到信赖和重用。郑和的哥哥过继给郑和一个儿子,郑和后裔由此在南京马府街聚居繁衍。

  “敬业、谦恭、谨密,处事不肯枉己附人。好善,遇贫困鳏无依者,惟保护赒给。有过,辄面斥之无隐。”这是最近发现的郑和家族的祖训。郑自海说,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成绩的宦官,一生忠实践行了这一祖训。“为什么他能领导2万多人的船队,能够让那些信道教、信佛教、信伊斯兰教等不同信仰的官兵们同舟共济?因为他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善于做思想工作,同时也因为他有宽广的胸怀,能够为人表率。”“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已经60岁,临行前都留下遗言,安排好了后事。为什么如此高龄还要选他?因为他的地位没人能取代!”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件有趣的事。郑自海的儿子名叫郑宽涛,一个“海”,一个“涛”,都与海洋和航海有关。“作为郑和的后人,研究郑和是我们父子共同的爱好。”郑自海说,父子二人也经常为各自不同的观点发生争论。“比如,我认为郑和是实体安葬,葬在牛首山郑和墓。而我家儿子认为牛首山弘觉寺地宫才是郑和埋骨之处,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共同的一点是,他们都为自己是郑和的后裔而自豪,而且随着7月11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临近,他们都变得繁忙起来,不少活动上都可见到他们的身影。“由我编著的郑和家谱即将出版,我的一篇论文最近也入选百年郑和论文集。”郑自海说,“今天我们纪念郑和,要宣传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同时,我们也要宣传他的海洋意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除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蓝色国土’。”姜圣瑜翟慎良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