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席评论:中海油并购诠释商战无国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16:41 金羊网-羊城晚报

  伊歌“这一收购是正常的商业交易行为。”

  对于开价18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联合石油公司(优尼科),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作出如此定位。在西方的商业世界,在华尔街的金融市场,这样的企业并购案早已司空见惯,不过是一单普通生意;然而,由于提出收购要约的是一家中国公司,由于涉及敏感的能源战略资源,由于一旦成功便会成为中国企业历史上最大的海外并购案,这桩生意引
起了中美媒体的注目,更被涂抹了商业以外的斑斓色彩。

  同场竞逐的雪佛龙实力强劲,年总收入是中海油的33倍以上;尽管中海油报价比对手高出15亿美元,但因失去提出要约的先机,优尼科最终花落谁家还是未定之数。不过,从TCL、联想、海尔等相继展开并购欧美企业行动来看,中海油的这桩生意无论成败与否,都再次印证了中国企业大举推进跨国经营已初见端倪。

  在全球企业并购舞台上,中国企业一向扮演待价而沽的卖方角色;2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企业已对买方角色跃跃欲试,这是中国企业成长成熟的必然,也是中国在全球商业活动中影响力急剧膨胀的生动诠释。早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中国企业就经受全球化浪潮的洗礼,工业化的突飞猛进也得益于全球化的澎湃动力;时至今日,一部分高速成长的中国企业正面临艰难的抉择:是固步自封,死守国内一方市场;还是重拳出击,进行跨国产业布局?

  面对水银泻地般的全球化进程,从原料采购到技术开发,从品牌塑造到渠道建立,惟有全球布局方能赢得竞争优势,中国的大企业又怎能置身事外而独善其身?正如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不是想不想放弃的问题,而是无法放弃,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开弓没有回头箭。”

  全球化之下,商战已无国界。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参与跨国经营的厮杀,必然面临众多障碍、掣肘和风险。中海油的并购生意,就要面对所谓能源安全的政治障碍、雪佛龙等竞争对手的掣肘和高额负债收购的风险。然而,中国公司要在竞争残酷的全球商业战场中屹立不倒,这些都是必修课。

  在全球化中成长壮大的中国企业,不乏“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超强能力。对于美国部分人的聒噪,傅成玉态度鲜明地表示:我们完全是按国际通行的商业化操作模式进行这次收购活动的。中海油还从收购融资的安排来解释:这次收购是一个纯粹的公司行为,完全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的。用华尔街的语言词汇,清洗并购案中的非商业色彩,确是高手过招的风范。

  (晓航/编制)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