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皇姑屯事件:点燃侵华导火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06:28 哈尔滨日报

  《沈阳日报》记者李慧竹 本报记 者史延志

  历史记录下了77年前的“皇姑屯事件”: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为了实现他们的侵华企图,在当时的皇姑屯“三洞桥”铁道上埋下炸药,炸毁了张作霖乘坐的火车,张作霖不治身亡。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由此点燃了日本侵华的导火索———

  未满足日本筑路开矿等全部要求

  张作霖成日本人“眼中钉”

  张作霖,当时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东北王”。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就没停止过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为了更好地控制东北,日本采取了“扶植”东北军阀张作霖的策略。张作霖聘请了大批日本顾问,1928年时多达10人以上。在日本帝国主义“帮助”下,张作霖的势力日益发展,最后成为统治东北三省的“东北王”。

  张作霖的野心并不限于此,1915年建设的张作霖“大帅府”里,主门楣高悬一块“望重长城”匾额,帅府西院浮雕上,“太少英狮吃各果(国)”和“雄狮举掌握环球”图案设计及题款,显示出张作霖入主关内的雄心。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建立安国军政府,成为北洋军阀的末代统治者。1928年,奉系军阀抵挡不住国民党的“北伐”,被迫放弃北京回东北老家。此时,一贯支持张作霖的日本人却对他日益不满,原因是张作霖在全国反帝浪潮的冲击下,未能满足日本在“满蒙”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移民等全部要求,并有所抵制。日本帝国主义越来越感到,张作霖已经成了他们实现侵占中国东北的绊脚石。于是,侵华日军便策划了一场谋杀张作霖的阴谋。

  “对于日本对中国主权一些无理要求,有一个人在政治上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抵制。这个人就是张作霖。”辽宁大学边疆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学良东北军史研究会副会长胡玉海教授对一代乱世枭雄张作霖有着自己的认识,同时也道出了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要消灭“东北王”的真正原因。

  计算精确的爆炸

  “东北王”4小时后不治身亡

  “三洞桥”是一座铁路桥,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与皇姑区的交界处,是原“南满铁路”的一部分。当时,三洞桥上南满铁路由日本人经营,桥下是由奉系军阀修建的京奉铁路。

  1928年6月4日清晨,张作霖的专车开到皇姑屯车站以东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叉点的桥洞(今天的三洞桥)时,轰然一声巨响,专车被日本人事先埋在桥下的炸药炸得粉碎,张作霖身受重伤,倒在血泊之中,4小时后不治身亡。这就是当时轰动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亲身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三洞桥”,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历史的见证。“‘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制造局势混乱,以便乘机发动侵略我国东北战争的铁证。这里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侵略我国东北而点燃的导火索所在地。”张氏帅府博物馆馆长张力,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帅府”故布疑阵密不发丧

  日本人不知张作霖是死是活

  张作霖的“大帅府”(于近年改为“张氏帅府”)自建成到“九一八”事变,一直是张作霖和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在上个世纪的20-30年代,这里曾发生过多起震惊中外的事件,张学良发出的“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命令无疑是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张作霖死后,为防止日军乘机进攻,奉天当局决定对张作霖的死密不发丧,大帅府邸依然灯火辉煌,烟霞阵阵。为张作霖看病的杜医官每日仍按时到府上班,填写病案。厨房每日三餐仍按时送饭进去。家人一律不啼哭,不戴孝。主持家政的五夫人浓妆艳抹,与前来窥探虚实的日本太太们从容周旋。同时,奉天当局下令全城戒严以稳定局势。”张力对于当年的这段历史犹为关注。

  他告诉记者,由于日军不知道张作霖是否毙命,未敢贸然行动,直至身在外地的张学良乔装秘密潜回沈阳。为保国家大业,张学良强忍悲痛,模仿父亲的笔迹签发命令,等到把一切相关事宜都安排好了,才于21日宣布张作霖死讯,并宣布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之职。

  不惧日军武力威胁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日本在制造“皇姑屯事件”后,没达到它独占“满蒙”的目的,便欲控制张学良。借向张作霖吊丧之机,威逼张学良在东北“独立”:如果中国东北不听日本劝告,“则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行动”。并声称,日本政府对于东北易帜一事,会一路干涉到底。同一天,日军在沈阳举行大规模演习,向张学良再三示威。血的教训使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张学良将军,不甘心听命于日本。他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毅然于1928年底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这样,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统一,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粉碎了其肢解中国的阴谋。

  记者感言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尽管昔时的显赫豪奢不再,但今天的“帅府”因其有过的种种不平凡经历而被世人永记。纵观张氏帅府,建筑风格各异,饱经沧桑,帅府的建筑成为中国现代历史的见证;张学良将军为中国现代历史作出的丰功伟绩,亦被永远镌刻。

  张氏帅府博物馆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对帅府进行了大量的破坏、改建,日伪时期伪满洲国政府决定将张氏帅府原有官邸和私宅改造成为伪奉天国立图书馆,严重破坏了原帅府建筑内部格局,院内建筑多被毁坏,杂草丛生。解放后,辽宁省图书馆及辽宁省文联、作家协会等文艺团体在这里办公。帅府的产权,根据党的政策,几十年来一直归张学良将军所有,使用单位按规定缴纳房租,房产部门代收、代管。2003年,根据在帅府工作过、生活过的故人记忆,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和回忆文章,更根据历史文博专家的考证和论证,省、市等相关部门又对大青楼内东北政务委员会办公室、老虎厅、宴会厅、张作霖1922年至1928年的办公室、张学良主政东北的办公室、张学良于凤至卧室、起居室进行了复原陈列,重现了当年的原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