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佳木斯留住一个五百强企业约翰·迪尔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7:41 黑龙江日报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能看出个中的奥秘。

  从开一条门缝、开半扇门到大门全部敞开,这就是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在佳木斯经历的技术引进、合资合作、独资发展这三步的形象写照。

  这一敞开,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迪尔的管理理念和相关技术,其全部的管理体系、
生产系统、员工培训、市场分工将全部移植,等于在家门口就走进了世界先进管理的孵化器。

  环境留住了约翰·迪尔

  美国约翰·迪尔公司,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现代化农机制造商。168年的悠久历史,培育了企业独到的经营理念,2003年被评为全美六大诚信公司之一,多年稳居世界财富500强。

  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这个小型农机修造厂,力排国内众雄,承担了中国农机产业第一个引进约翰·迪尔1000系列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的重任。

  1982年,拿到图纸的当年秋天,“佳联厂”就造出1台1065联合收割机,并赶上了北大荒农场的大豆收割实验,被中外同行赞为“非常的速度”。从第二年开始,企业陆续投产了4种机型,先后4次在黑龙江农垦项目国际招标中中标,创汇3000多万美元,为当年国家对“佳联厂”引进投入的7.5倍。

  1984年,企业形成了批量生产规模,结束了自走式大型联合收割机进口的历史。

  想把技术引进的门开大些。1994年约翰·迪尔来中国考察,随即合资的谈判开始了。一切都谈好了,就差一个关键,那就是谁控股。中方要求控股,美方接受的是,分两步:第一步中方控股,第二步必须美方控股。

  谈判陷入僵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事业的做大,就两步并一步,让美方控股。顶着“卖国”的骂名,市委做出决策,合资公司1997年7月1日挂牌。从此,大量的外籍专家来佳提供现场帮助,本厂累计150人次到迪尔公司培训。经营理念、技术水平、质量管理全面提升。

  国内企业大都设有质量检查员,以检查促质量。迪尔则认为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所以他们在车间设质量协调员,在现场预测并控制,不让出现问题。迪尔讲结构化管理,求员工环境,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同时,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这些管理理念让我们耳目一新。

  2002年农机市场火起来,技术员在攻关,工人在加班,没有人有怨言,老外不懂,但很感动。先进的管理,吃苦耐劳的品质,迪尔看到了在佳木斯发展的希望。可老国有企业的通病又是大的障碍。

  国企改革,企业的发展,独资是个好的选择。市委书记郭晓华把这个企业作为联系点,常务副市长张邦升亲历亲为,16个月,20几次的谈判,2004年9月28日在美国签署独资合同。市经贸委派专人全程帮办。各部门的服务周到细致,合理合法的有求必应。周边用户自己来提机器,过路被扣罚款,市领导协调交警部门上门发免费证;网络出问题,市里来人修;供应商能力不足,市里帮助协调资金。用副总经理张淑华的话说,大事小情市里全管。

  市委、市政府为了使财富500强落户佳木斯,对被解聘员工的身份置换给予了参照国企改革的政策,并可以加上在“佳联厂”时的工龄,一并计算。劳资双方,双双满意。

  独资谈判的一大障碍是老厂与银行的债务问题。张邦升亲自主持三方,依法按规,合理解决,签两个合同,使产权明晰,企业无后顾之忧。这么办很麻烦,但产权明晰无后顾之忧。

  真诚的合作态度,真心的全面服务,征服了迪尔的高层决策者。现在独资的一切法律程序全部完成,8月5日正式揭牌。这是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家独资企业,也是迪尔公司联合收割机全球第四家独资企业。

  开明的政府,睿智的决策,促成了迪尔的独资,亲历了独资谈判全过程的迪尔佳联公司总经理范兆祺如是说。

  迪尔·佳联领队齐飞

  供应商、配套厂,大企业不可或缺的成长伙伴。迪尔·佳联更是看重这个环节的培养,每年都把大的供应商请到北美总部,感受迪尔的理念,迪尔的标准。供应商、配套厂,攀上高枝,大树底下好乘凉。

  迪尔·佳联的供应商全国有220家,我省140家,在佳木斯周边40家。从2002年开始,迪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从月产150台当量,300台当量,直到现在的600台当量,销售收入由去年的3个亿,增到今年预计的6个亿。因给其配套而活起来的企业就有一批。

  桦川车桥厂给迪尔配套,一年产值就达1500万元。

  黑龙江锻压机床厂,大件、小件两个主要车间,各占40%的生产能力。没配套时,两个车间没活干,企业严重亏损,大量职工下岗,2003年全年销售收入才820万。去年,大件给煤机公司配套,小件给迪尔配套,一下就活起来了。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就达781万元,同比增长34.4%%,164名职工重新上岗。

  佳兴农机修造厂,2003年没结盟迪尔时,产值只有200万元,去年一配套产值就涨到400万元,今年可达1500万元,108人上岗。

  给迪尔配套很辛苦,产品质量差一点都不行。打铁还得功夫硬,要想成为配套厂,就得提高自己。

  莫林,北美5万人口小镇,因为迪尔公司,而名扬世界。迪尔计划,将来把佳木斯建成亚洲的莫林。那时,约翰·迪尔带给佳木斯的绝不仅仅是资金、技术、管理,她更是“质量、承诺、诚信、创新”的象征地。(黑龙江日报)

  作者:高永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