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旅日科学家杨克俭“叫人小日本无助沟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3:24 金羊网-新快报 | |||||||||
中日都是大国,政府应避免感情用事。目前,两国对一些具体问题上的认知存在很大差异,国人需要冷静和调整心态。你总叫人小日本小日本,是无益于双方进行沟通和交往的。 7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东京都中野区的构造计画研究所,通过中新社日本分社的引见,对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以下简称科盟)会长杨克俭博士进行了专访。
日本人尊敬强势的中国人 记:科盟成员和其他华人学者在日本学术界的地位如何?有没有因为国籍问题而遭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 杨: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日华人大约有50-60万,其中从事高科技工作的有五六千人左右。在大学教授的人数方面,虽然在七大帝国高校还没有华人任正教授,但其他高校,基本上就没有限制。 总体上讲,华人学者在日本学术界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至于科盟,东京分部最近的一些活动,都是站在日本学术界的最前沿的。现在上海正在兴建的“世界最高楼”,设计组里一共有5个人,其中就有我和另一位在日华人专家。从学术界讲,日本的确有排外的现象,但他们是针对所有外国人而非中国人。 记:日本人对你是中国人会不会有什么戒心? 杨:这倒是不会的。你要看什么层次,在我们这个层次,日本人是相当尊敬的。日本这个民族有一种怕强欺弱的特性,你要是比他强,他会非常非常尊敬你。 科盟是中日二轨外交智囊 记:科盟在中日友好交流中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杨:起一个政府起不到的作用。一方面是,在中日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以自己在日本社会中的一些切身感受和经验为基础,向我们的大使提出一些处理的建议,起到一个智囊的作用。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回国开会的机会,直接向李肇星部长汇报,主要是提供一个直观的视角和思维的基础,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接触日本社会现状方面会比较直接。在另一方面,在中日政府关系比较僵的时候,他们(双方政府的官员)不可能以一个比较直接的方式“探路”,比如说可不可以进行访问等等,因为一旦遭到回绝,双边关系可能会变得更僵。所以有些时候他们会选择通过我们进行试探——能不能通过一种私下的关系,以非政府途径进行沟通和联系。 记:就是相当于二轨外交? 杨:对,就是二轨外交。基本上如果是私人关系的访问,即使是遭到回绝的话,这事就当没有发生过,政府也不会感到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和损失。这个就是我们起作用的主要方面。至于其他方面,以前我们国家政府有些官员或企业负责人到日本或者其他国家访问的时候,经常被当地舆论评价为素质不高,这主要是出外访问的机会少,不了解国际事务的一些运作。好比说,人家在开鸡尾酒会,你提着礼物进来就送,那别人把这礼物往哪搁呢?(笑) 另外因为我们回国的机会很多,在与各省份的官员会面的时候,他们也会向我们提出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会一一解答。这样的话呢,我们就可以告诉他们一些非常直观的事实和经验,这对扩大我国政府官员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在国际事务场合的表现水平是相当有帮助的。 中日关系现在很不正常 记:中日交流发展到如今,在您看来还具有怎么样的潜力?发展方向又在什么方面? 杨:中日之间现在关系很不正常。但两国在经济上肯定是互补的,这是一种互相需要。在政治上呢,在一段时间内,中日还需要磨合。不仅日本不适应中国的日渐强大,中国现在也不习惯与日本这样交往。因而,两国的交往需要智慧,需要看得远。 另一方面,中日都是大国,作为大国来说,政府应避免感情用事。因为感情用事而不慎重下决定的话,受损害的只会是自己。就目前的情况看,由于中日两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认知存在很大差异,中日关系中的这种恶化趋势在短期内是无法停止的,修复过程可能很艰难,甚至可能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和纷争。只有在现存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双方才会冷静下来。就目前而言双方还在顺着原来的惯性往前走的过程中。在这一情况下,国人还是需要冷静和调整心态。你总叫人小日本小日本,这样的态度实际上也是无益于双方进行沟通和交往的。国内有些人现在大国心理膨胀,把韬光养晦全忘了,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日本大部分民众对中国极不了解 记:除了政府交往之外,中日民间的交往是否足够呢? 杨:非常不够。目前日本大部分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很少,所以他们很容易受到媒体和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煽动和蛊惑。中日两国虽然是邻国,但两国国民间的相互了解和交往完全还没有达到(邻国应具有的)那种程度。 记:那您认为其中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杨:还是媒体。日本的大部分媒体还是在和政府谈合作,跟着政府的路线在走。实际上日本政府的一些不当表示是不能代表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的,国内的媒体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怎么才能让一些冷静的声音传出来让民众所接受,这就是媒体的责任了。 记:您所接触的日本媒体中,对中国有敌对或者抵触情绪的多不多? 杨:日本作为一个多元化社会,各种声音都有。但的确日本的媒体在引导民众心理上存在一个右的倾向,这让日本舆论界的整体气氛都是偏右多一点,这主要还是受政治控制的,主要还是难以适应中国的成长。但实际上亲中的媒体也是存在的。 华人学者多反对参拜靖国神社 记:您怎么看待小泉和日本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等中日关系问题上的关键事件? 杨:我们在日的华人学者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都是极其反对的,这对中国和亚洲的其他国家来说明显就是一种给军国主义招魂的行动,日本政府想把自己的逻辑强加到别人身上,要别人认同他们的这个做法,这是极端错误的,相信全体在日华人也是和我们持同一态度。 日本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个相当封闭的国家,国民存在岛民心理。而且日本近年来因为经济发展,大国心理膨胀,希望外国认同自己的标准。日本想要得到美国和欧洲的认同很难,于是就认为中国和亚洲国家应该接受他们的标准。比如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日本民间的确存在一种观念,就是人死了就都成佛了,就不要追究他生前的善恶了。但这个并不适合作为政府对外的政策,可是政府和媒体就利用这个观点作为理由说事,声称这是他们的本国事务,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提出抗议和不满的时候挑动日本民众的情绪。实际上他们的这个思维逻辑在国际上就是行不通的。 杨克俭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会长。 毕业于日本仙台东北大学。 1994年12月同其他五名中国留学生吴琦、王中杰、张其武、郭北、崔宏武创办日本首家利用网络电子邮件发行的中文杂志《东北风》并向全世界发刊。1995年3月10日,《东北风》编辑部并入COM编辑部(杨克俭、吴琦、王中杰、徐挺、赵凤济和赵路文),作为COM编辑部的网络月刊《东北风》继续面向全世界发行。 相关专题:新快报抗战60周年特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