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情”当让国情和户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7:48 大众网-齐鲁晚报 | |||||||||
“小排量车符合国情,但目前放开小排量车不符合广州市情”。近日,媒体报道了广州市交通主管部门对限制小排量汽车问题的表态。 广州市有关部门强调的“市情”是:迅猛的汽车增量,相对滞后的城市规划,有限的道路面积和停车泊位等等。而同广州一样,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可以大大方方地摆出自己的“市情”,除了广州列举的带有共性的部分,还包括首都长安街的特殊性、上海已经令人“
各大城市交通主管部门列举的“市情”不是全无道理,但是,站在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的高度看,各个城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视角只是一种“中层视角”。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大多是从降低本部门管理难度出发,对小排量汽车“一禁了之”。如今,随着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我国逐步迈入汽车社会的门槛,这种上违背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下招致民怨的“地方政令”,将面临从上至下、越来越大的压力。 众所周知,我国汽车产销量逐年猛增,2004年产销双双突破500万辆,迈进汽车社会的门槛。与此同时,有限的土地资源和紧张的石油资源又双双制约着汽车社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节能成为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重要国情。如果不利用各种政策,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的小排量汽车,国民的汽车消费取向就会被地方“土政策”逼向奢华、耗能的大排量。 换个角度,地方主管部门的管理者也应当俯下身来,考察一下中国老百姓的“户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老百姓的平均购买力水平决定了更多人需要的是量入为出的“经济适用车”。在5万元-10万元的价格区间内,小排量汽车本来就是省油、省钱、省心的最佳选择。但是,由于84个城市出台限制小排量汽车的政策,严重压抑了老百姓购买节能型轿车的热情,并直接影响到我国微车产业的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8月14日专电记者南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