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节:泼起来、喷起来、打起来……(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8:38 沈阳今报 | |||||||||||
吴帅(医生):原为期6天的啤酒节开幕第一夜就遭遇了近百人斗殴的事件,导致如此的啤酒文化艺术节不得不停办了事。消费者之所以产生怨气,与主办方发生冲突,表面是没有啤酒喝引起的。但实质上,啤酒节内容的“贫血”才是真正的导火索。 一个成功的啤酒节能给啤酒厂家带来滚滚财源,也可以推动地方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有人称之为商家的节日。反之,一个失败的啤酒节也会给啤酒商家和当地主办方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树立坏形象。这是一个互动的节日。 陈阳(文化从业者):我以为,根子就在这“节”上,既曰节,当然就得有其名目,就得有相当规模、一定气派。于是,我们看到,无数啤酒节在烈烈夏日里花枝招展地盛开了,而且往往披着“文化”、“艺术”的五彩婚纱妖娆登场,遗憾的是,它的实质内容却多半没有其名头那样灿烂而充实。 正因为节的单薄、虚弱与先天贫血,与它的响亮旗号相去甚远,参与者才会“功利”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啤酒本身,它的丰实与否,它的味道如何,如此等等。啤酒节上演全武行,不知道如此极端背离、亵渎“文化”、“艺术”的现实闹剧,能否让心高气盛的主办者及时清醒过来?但愿他们能明白节日意外的症结所在,但愿各地的“节”迷们能从中警悟出什么。节无节制,后果可能比酒无节制更难测。 马龙生(职员):“啤酒节”成了“殴斗节”,不外两种可能:一是策划方案或现场组织出了问题,二是啤酒节本身就带有太多的商业促销色彩。对于“啤酒节”之类的活动,人们大多有个“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性质认同。 可是文化之台怎么搭,“台”与“戏”怎样融合,却是大有讲究。这里有定位问题,有细节策划问题,更有社会资源的统筹利用问题,所以凡涉及到此类的“节”,当地政府首先应该负起责任,组织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等签订合作协议,在主题、规模、组织、协调等各方面先行把关,不能任由企业想个由头说办就办,势头不好想撤就撤,最后扔下一个烂摊子无人收拾。 我以为,既然冠之以“啤酒文化艺术节”,首先应该在做足“文化”上多动脑筋,如果啤酒节在活动本身赔了、赚了上想得太多,只能诱发参与者潜意识中的疯狂和野性,那是一定要出问题的。泼酒行为、啤酒喷泉、啤酒节没酒喝而引发群殴,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是根本起因都如上所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