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脸”李修平:中国人不相识的“熟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11:12 宁夏日报 | |||||||||
从“早春二月”到“游击队员” 1989年李修平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播报新闻联播。当时,所有播音员的形象都像现在这个样子,只有她留着一头长发,扎着一个吊辫。 李修平回忆说:“播出的第一次就有观众来信,两种意见非常鲜明,一个就是:你太
是以工作为重,还是以个人的爱好为重,李修平一直犹豫。最后终于下了决心,剪吧。剪了之后她很难过,“当时还不像现在这样一个年龄梳这样一个头,怎么看都像洪湖赤卫队里的人,像个游击队员。” 第二天李修平上班的时候,从台长到总编室主任都说:“小李,这个形象就对了,这就对了!”李修平一下子就糊涂了,那么难看的我怎么就对了。后来她想明白了,可能自己考虑的是个人的形象,而领导考虑的是一个集体的一个联播的形象。所以从那时起,李修平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李修平说:“联播有句话,联播不要求常变常新,要求一种稳定一种固定,所以呢,我也成了联播里的一个符号,也成了一个固定一种稳定。”有次播音没穿袜子 许多人都觉得新闻播音员每天正襟危坐地坐在镜头前,挺神秘,也挺风光。然而镜头背后的甘苦却鲜为人知。 对于播音员来说,出镜时必须精神饱满也许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十几年的历练,日复一日的工作,怎么能保持每次上镜都能精神饱满?并且播报时面对的只是一些冰冷的机器设备,传达给观众的还必须是亲切、自然的形象,这最简单的要求也许就成了最难达到的标准。 李修平讲了这样一件事。过去,中央一套整个新闻的播出是一体的,不像现在形式细化。六个播音员负责全天的新闻播出工作,因此,早班、午班、夜班经常混在一起,作息时间没有规律。 有一段时间,李修平负责播报早间6点的新闻,怕自己醒不了,每次都要上三个闹钟,第一个闹钟响了以后,按掉,可以睡一会,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没想到,有一天,第三个闹钟没电了,没响。当听到电视台打来的电话,她条件反射地跳起来,一看表,已经快5点40了,情急之下,袜子也没穿,蹬上鞋就跑,门都没来得及锁,真是狼狈极了。播出的时候,李修平连妆也没顾得上化。之后,马上就有观众打进电话说:“你今天怎么了?”当得到诚恳的解释后,观众的不满马上变成了宽厚的理解:“你们也真挺不容易的”,像这样的关心,李修平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这是一种职业要求,而且是一种职业道德。面对十三亿人,必须把自己不好的状态摒弃”。李修平说,“观众很细心,要求也很高。有的令人温暖,问是不是没睡好觉,怎么有眼袋啦,有的也很专业,电话里与我交流播音的技巧,每当这时,心里就有种感动。我没有理由把不好的情绪和形象带给大家。我的工作一秒钟都不能马虎,一定要尽善尽美。” 播音工作的精湛和踏实,使李修平成了亿万观众的知音,镜头不仅传送着声音和画面,也传送着李修平与观众之间的真情。最大的挑战是直播 1997年实行直播是给播音员最大的挑战。 对于出镜的播音员,稿子并非像大家所想的,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一般开播前十分钟才能看到,很多都是急稿。最困难的是,来的稿件是繁体字、竖排,甚至是传真件,非常难把握。 因此,对播音员来说各方面的素质要求都非常高。 “首先是政治素质”,李修平说,“然后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最关键最关键,要有一种心理素质。有时导播突然告诉你,修平,你下条换导语。我们的串联单有一个自然的顺序,突然撤掉一条新闻把另外一条提上来,但是跟我说这话的时候只有六秒钟或者是只有五秒钟,本来正在播,这是什么什么台报道的,‘啪’就切过来了,扔给你了。” 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呢?李修平处变不惊:“在我的心态当中,不求不发生,但求少发生。我们的出错非常残酷,没有弥补的可能,播出去了,现场就扔出去了。我觉得成为一个好的优秀的播音员,气质、亲和力、包括业务功底、心理素质以及对新闻的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在从事新闻的工作当中一直都在努力的。”新闻播音员工作不枯燥 新闻播音员的工作似乎很枯燥。李修平却说:“虽然我的工作形式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我接触的新闻内容每天都是新的,而且在第一时间,我可以有机会浏览一下汇总的新闻,也许播出的只是我知道的消息的十分之一,这令我很兴奋。”语气里透着那么一丝小小的自得。 “单纯从形式上看可能真的挺枯燥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当中,充分发挥我的个性才是最重要的。空间小并不是没有空间,做新闻的人不像演员,接一部戏会去塑造这个角色。新闻是一种惯常的状态,我们播新闻的人也是一种惯常的状态。” 李修平性格中最具魅力的一面正是这种天然本色,她说:“要是说个性的话,就是以真实的我,自然的我去播新闻。我觉得,真实的和自然的就是最长久的。” 李修平为人平和、与世无争,对自己的名气浑然不觉:“是因为中央台这个山高,它给了我一个空间跟大家结识,没有什么,换了别人在这个工作岗位也是一样。”李修平固守着新闻原则,固守着传统与责任,从来不接纳损害新闻形象纯粹与真实的各种诱惑和机会。“有时间还不如静下心来看看书,浪费时间是人生最大的损失。”看来,李修平没把“机会”当回事,“作为公众人物,就更应该自律。” (据《央视国际》)新闻来源:现代生活报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