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个索爱心捐款上瘾一个为感恩献血捐遗体(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5:45 重庆晚报
一个索爱心捐款上瘾一个为感恩献血捐遗体(图)
  铜梁母亲索爱心捐款上瘾

  昨日,铜梁县委宣传部致电本报,称该县的贫困学生小路(化名),已得到社会捐款1.3万多元,学费已不成问题,怎么该生家长又在报上诉苦?因为本报9月6日报道《无钱买书包高考得第二》,是第二次刊发小路的家庭窘况。爱心如潮已获捐款万多元

  事情得从今年高考说起。高考结束后,本报开设了助学热线。

  7月21日下午,一自称叫陈明书的铜梁妇女打进本报助学热线,称女儿小路(化名)以623分的成绩提前批就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但家境贫困,自己没工作,丈夫又患精神分裂症,无钱送女儿入学……

  7月30日,本报以《从不穿裙子的美女状元》为题报道了小路的情况。本报报道一石击起千层浪,8月23日,铜梁县关工委召开贫困生座谈会,一单位现场为小路捐款2000元;8月26日,县教育局召开帮扶贫困家庭学生动员大会,小路得到助学金5000元;同日,县总工会举行的爱心资助特困职工座谈会上,小路又拿到2600元爱心捐款;此外,县粮食局党员为小路捐款2000元;市慈善总会捐款1000元;该县某局领导私人捐款1000元,合计捐款已有13600元。贪心难填再次来电求捐助

  那本报为何9月6日刊发第二篇文章?

  9月3日晚上,陈明书再次打进本报热线,哭诉开学在即,虽然报纸登了个多月,但只得到3000元社会捐款,女儿入学仍有困难……昨上午,记者以普通市民身份拨通陈明书公布的手机,有了如下一番对话——

  记者:“我是重庆一市民,看到报纸上说你女儿没钱上学,现在学费筹得如何了?”

  陈:“凑了6000元钱打过去,但学费要8000多元。”

  记者:“那就是说还差2000多元学费哟?”

  陈:“昨天还有一个重庆人捐了500元,虽然还差点,但我们准备到学校报名后申请贷款。接受捐款太多,会欠人情,人情欠多了娃儿有压力……”

  之后,记者表明身份:“为何县里有关部门统计,你已接受捐款13000多元?”陈立即缄口,半分钟后,吞吞吐吐承认“是有这回事”,加上市民捐款,已拿到手14000多元钱。但陈随即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丈夫身患精神分裂症,以前治病借下3000多元医药费几年未还,如今每月还要40元-100元不等的药钱,家里确实困难。陈说,想着家里有病人,女儿到上海消费水平又那么高,心里着急。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实在难承受,所以隐瞒了得到捐款的情况。

  如此欺骗善良的好心人,良心上过得去吗?陈尴尬地笑了几声,犹豫片刻后说:“我觉得也正常,希望你们能理解我……”面临曝光妇女竟耍泼赖

  陈明书家庭真如她所说的那样穷?按陈提供的地址,记者辗转寻找未果。

  一在捐款现场见过陈的工作人员介绍,陈和女儿领捐款时,不仅戴着金耳环,还用上了手机;陈丈夫所在的铜梁县粮食局安居分公司一有关负责人介绍,陈的丈夫虽然患病长期吃药,但并未下岗,每月上班约有工资400多元,单位为其投了医保,能报销部分医药费。

  昨下午,得知自己的事情可能被曝光,陈竟数次打进记者电话威胁:“法律都规定不能把精神病人推向社会,如果你们报道把我丈夫和娃儿弄出事,要负责任……我认个错还不行嗦?到底要啷个,我还有一家人,不要逼得我去跳楼……”

  记者 张一叶涪陵母亲感恩献血捐遗体

  一年前,儿子靠社会捐助凑齐大学学费。之后一年内,靠拾荒、做钟点工供儿子念大学的母亲,默默无偿献血1000毫升,并在当地红十字会登记捐遗体、捐角膜、捐干细胞——拾荒母亲黄玉娟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回报社会对她儿子的关爱。一年内献血千毫升

  昨天14时,涪陵城区演武厅3号,记者在一个垃圾堆后面的租贷房前,等到了刚从外面回来、满头是汗的黄玉娟。她手里拿着几根木棒、三个矿泉水空瓶,这些都是她外出做钟点工回来路上捡的。舍不得烧气罐,就捡木棒来烧火做饭,空瓶则用来卖钱。

  10来平方米的简陋出租屋里没一件像样家什,对黄玉娟来说,最值钱的就是那本鲜红的《无偿献血证》,被她小心地锁在破衣柜的抽屉里。上面清晰地记载着“2004年8月13日400毫升、2004年12月7日200毫升、2005年6月7日400毫升”。

  黄玉娟说:“儿子是靠社会好心人关爱才走进大学的,我无以为报,只有以此尽点微薄之力回报社会。”并千万嘱咐别告诉她儿子。

  41岁的黄玉娟是涪陵中峰乡坝中村人,7年前,丈夫受不了贫困,抛下妻儿出走,杳无音讯。为了儿子杨冲的前途,黄玉娟带杨冲到涪陵城区租了间土屋,靠做钟点工和捡垃圾供儿子念完高中,母子相依为命。

  杨冲去年高中毕业考上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面对每年7000多元的学费,他流泪偷偷藏起大学录取通知书,跟着母亲到处捡垃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去年8月10日,本报报道黄玉娟母子困境,社会各界争献爱心。为帮助这名贫困的母亲,不少涪陵市民主动提出要黄玉娟到家里做钟点工。并放心将自家门钥匙交给她,以方便她上门做清洁。这不,黄玉娟手中的雇主家钥匙就有9把。从此,黄玉娟就靠做钟点工和捡垃圾维持自己和儿子的生活。

  黄玉娟所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工作。去年9月,黄玉娟和儿子杨冲见涪陵一贫困大学生未凑齐大学学费,还从别人捐给他们的善款中拿出500元,捐给对方。

  对黄玉娟来说,自己做的这一切远远不足以报答社会好心人对她家庭的关爱。“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表达我的感激。”去年,她想到无偿献血,且无意间听说可以捐献遗体、角膜、干细胞。便立即到涪陵红十字会作了登记。“我登记这么久了,不知为什么一直没跟我联系。”黄玉娟昨天一脸焦急,非要记者帮她询问。

  “黄玉娟啊,这个人我们晓得。”在涪陵红十字会和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一提起黄玉娟就竖起大拇指。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韩序婷回忆:“她来过好几次,登记捐干细胞是去年8月18日,当时她还要求生前捐角膜,死后遗体,我们都很吃惊。”

  黄玉娟称,只要有人合得起,我现在就可以把角膜捐给他。儿子能上大学全靠社会上的好心人捐助,我当个钟点工都有这么多人关心,我无以为报,只有用我整个人去回报社会。

  记者 周立 通讯员 冉启蕾

  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