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系列纪行报道(26)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8:23 河北日报 | |||||||||
为民族独立和全国解放,邓玉芬献出了丈夫、儿子共7位亲人---"她就是我们村的'佘太君'" [时间:7月28日。地点: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张家坟村] 一场夏雨过后,张家坟这个紧邻着密云水库的“优秀旅游民俗村”,在湛蓝天空映
“古代有个家喻户晓的佘太君,侠肝义胆保国家;我们村的邓玉芬也是个‘佘太君’式的人物,为打鬼子,求解放,她先后献出了丈夫和6个儿子……”在密云县石城镇张家坟村“京东第一瀑”景区门口,我们见到了正忙着接待游客的村党支部书记任连才,提起邓玉芬,他有说不完的话。 “论辈分,我还应该管邓玉芬叫奶奶呢。”任连才说。1933年,张家坟村被日军侵占,划入了伪满洲国。为了糊口,大儿永全、二儿永水和三儿永兴只得去给地主扛长活,夫妻俩带着几个年幼的儿子到村东南的猪头岭上开荒度日。1940年4月,八路军十团进入密云西部山区开辟丰滦密抗日根据地,7月,丰滦密第一支游击队———一区白河游击队在猪头岭上成立了。恨透了日本鬼子的邓玉芬跟丈夫任宗武说:“别人家为抗日出钱出枪,咱不能眼瞅着,把儿子们叫回来,打鬼子去吧1就这样,永全、永水、永兴先后参加了白河游击队。 “仨儿子送走了,我舅妈一家也没闲着。舅舅为八路军运军粮、背子弹、跑交通,舅妈承担起全部家务,带着在家的几个小儿子开荒种地。”任宗武的外甥郑若兴是当年的游击队长,今年已经80岁了。他告诉我们,邓玉芬的家是八路军和伤病员的常住地,她为八路军烧水做饭,缝补衣服,为伤员接屎接尿,喂汤喂水;她和孩子们以粗糠、树叶、野菜充饥,却把大部分粮食省下来招待八路军,甚至连杏干、杏仁、倭瓜子之类的东西也精心收藏起来,留着款待八路军。1941年末,日伪军对丰滦密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疯狂制造“无人区”。邓玉芬和乡亲们誓死不进“部落”,草房烧了就搭窝棚,窝棚烧了再重新搭起来,她又让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儿永合、五儿永安找回来,参加了村里的自卫军模范队(基干民兵)。 “1942年春天,响应抗日政府号召进山搞春耕的任宗武和永合、永安在百梯子遭到日军偷袭,宗武和永安同时遇害,永合也被抓走了。”讲到这里,郑若兴哽咽失声:“从那以后,不幸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1942年秋,大表哥永全在保卫盘山的战斗中牺牲;1943年夏天,被抓走的四表哥永合死在鞍山监狱;秋天,二表哥永水在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因伤情恶化也死了。最可怜的是那个小七呀……” 1944年春天,日伪军为了肃清“无人区”的抗日力量,一连7天7夜搜山剿岭,六儿跑丢了,邓玉芬背着刚满七岁的七儿躲进一个隐蔽的山洞。山洞里又阴又冷,小七病了,浑身烧得像火炭,哭闹着要回家、要吃饭。邓玉芬心急如焚:如果哭声被敌人听见,不但母子二人会落入魔爪,还会给隐藏在附近山洞里的乡亲们带来杀身之祸。可刚刚七岁的孩子哪里经受得住病饿的煎熬啊,他还是大声地哭闹不止。情急之中,邓玉芬再也顾不得许多,从破棉袄里撕下一团棉絮,一狠心塞进小七的嘴里。小七猛踢猛挣,邓玉芬紧紧搂住他,死死地堵住他的嘴。过了许久,敌人走远了,邓玉芬忙把棉絮扯出来,可怜的孩子已经脸色青紫,喘不上气来。邓玉芬心似刀割,泪如泉涌,摇着孩子一声声地呼唤,小七这才慢慢地回过气来。他可怜巴巴地望着妈妈,用微弱的声音喃喃地说:“妈妈,我饿、饿……”当天晚上,连个大名都没有的小七连病带饿死在了妈妈的怀里。 “我们这里有当年邓玉芬掩护八路军伤病员的‘藏身洞’,洞内还残留着当年的石板炕和石墙。”任连才激动地说:“抗日战争时期,邓玉芬失去了丈夫和五个儿子,解放战争时期,六儿子也为国捐躯。最近我们村已经定好了,要为她重修墓碑,让前来旅游的人们了解我们张家坟村的光荣历史,让后代子孙永远记住邓玉芬这位英雄的母亲1 [专家点评](省委党史研究室宋学民):“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抄…”每当我们唱起《在太行山上》这首铿锵有力的歌曲时,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张张顽强、坚毅、不屈服的面庞。谁不爱自己的儿女,谁不盼望着自己的丈夫平平安安?但是,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无数个像邓玉芬这样的伟大女性,把对儿女、对丈夫的挚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毅然决然地把他们送上了充满硝烟的抗日战场,鼓励他们去杀敌报国。这是多么高尚无私的情怀!她们的英雄事迹将永垂青史! 本报记者赵晓清 郭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