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我们为什么没有轻松的节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21:55 燕赵都市报 | |||||||||
作者:邓清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互联网上掀起了投票支持“中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潮。新华社9月6日的报道有云:一场全球华人共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就此展开,并将于今年中秋节前正式启动申遗程序。新闻中还引述某教授的话说:“中秋”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每逢佳节倍思亲,写照了中秋节自古
读罢这则新闻,我哑然失笑。我并不想断然否定这位教授的话有道理。只是,我感到困惑:中秋节,中秋节,这是个节日啊,一个节日要负担起“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爱国爱家”、“祖国和平”、甚至“世界大同”、“构建和谐社会”这么多重任,真是何其沉重! 细想来,我们中国真是一个“多节”的国度。年头到年尾,大小节日真是有得一数。然而,几乎所有这些节日,都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罕见有西方“愚人节”、“情人节”那样浪漫、轻松的节日。春节,我们要赶回家与亲人团聚、要到处走亲访友(现代人大约都知道那是多么累);儿童节孩子们也常常被拉去作“关心下一代”的道具;现在中秋节一到,专家们已经把世界和平的重任加之于身了……我真的想像不出,一年到头,究竟有哪个中国的传统节日能够让我轻松一回。有些节日甚至是“劫日”,人情客往令人头痛。 不是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无是处。但是,节日被过多赋予某些伦理道德之类的沉重元素,却缺乏轻松娱乐的精神,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大缺陷。如果说,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节日里相对丰盛的吃食等物质因素还能够给人们带来诱惑、带来欢愉的话,那么,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连这点诱惑、欢愉也正在损失殆尽。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个个显得老气横秋。这就难怪会出现“土节不如洋节”的现象———过洋节时,我们是真的只想着是过节,想着如何制造节日气氛、玩得开心,何曾要去心情沉重地咀嚼政治家、道学家们的经典语录呢? 我并不反对利用传统节日来传承文化。但是,节日就是节日,首先应该满足大众放松、欢愉的心理,这样它才会有吸引力,才能够寓教于乐,使传统文化自然地在大众心中扎根。所以,如何设法增强中国传统节日、至少是部分传统节日中的快乐因子、轻松元素,这才是一个比申遗更紧迫、更重要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传统节日复活,重新为人们群众所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