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滨江路全国第一 演绎山水重庆(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4:14 重庆晨报 | |||||||||||
1988年至1997年间,渝中区开全市先河,建成滨江路后,人们才惊异地发现,被遗忘已久的两江沿线,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商贸、交通、文化价值。此后短短几年间,主城各区纷纷在两江沿线大兴土木,一条围绕重庆主城的滨江经济带显露雏形。 总长度全国第一 全国临江而建的城市不在少数,对滨江带的打造各有特色,但就滨江路而言,重庆无疑是全国第一。 记者从主城各区采访所得数据来看,目前主城建成、在建和规划的滨江路有10条,总长度为140.31公里,包括:5.23公里的长滨路、6.3公里的嘉滨路、40公里的南滨路、11.68公里的北滨路、6.6公里的沙滨路、5.6公里的牛滴路(嘉滨路牛角沱至滴水岩)、8.6公里的九滨路、16.6公里的大渡口滨江路、16.5公里北部新区滨江路、23.2公里的巴南区滨江路。 合围重庆主城区 长滨路、嘉滨路、南滨路、北滨路,这四条修建得最早的滨江路,打下了重庆滨江路发展的基础。从这四条路延伸开来,将是一条沿江把重庆主城合围起来的“滨江环路”。 对接长滨路的,是在建的九龙坡滨江路。九滨路以直港大道为中点,东至黄沙溪,与长滨路延长段相连,西至长江二桥,与大渡口计划于今年底动工的滨江路相连,随后,将形成朝天门至鱼洞长江大桥北桥头的沿江通道。 对接嘉滨路的,是牛滴路。因道路牛角沱起点处,轻轨、大桥、公路交汇,情况复杂,设计施工难度大,牛滴路开工尚未定期,但一旦建成,将在红岩村附近,与沙滨路相连,形成朝天门至磁器口的沿江通道。 南滨路延长段在建,与之对接的,是巴南区滨江路,将形成弹子石至鱼洞长江大桥南桥头的沿江通道。 北滨路将在本月20日打通渝澳大桥的断头,全线贯通。将来,这条路还将过江北城,继续延伸至江北农场处,与北部新区滨江路相连,形成石门大桥至北部新区太阳坝的沿江通道。 而这些沿江通道,又将通过两江之上的桥梁实现互联,从而形成“环路”。来自各区的滨江路工程时间表显示,主城滨江环路基本成型的时间,在2010年左右。 重庆人回归江边 对于重庆这座城市,滨江路的意义不仅限于道路的增添。过去两江沿线的荒僻土地,在滨江路的带动下,迅速繁华。 以北滨路为例,过去,这一带充斥着化工厂、造纸厂等重污染企业,一些田坝夹杂其间,初一看,还以为“不是重庆主城区”。而北滨路建成后,沿江老企业集体搬家,消灭了污染,腾出的地块依山傍水,成为房产商疯抢的宝地。来自北滨路内侧开发办的消息称,沿线土地基本都有主了。除了建成的几条滨江路外,在建或规划的每条滨江路背后,也都昭示了一片土地的复苏。九滨路旁是黄杨新城,北部新区滨江路旁是全市最前卫、高档的嘉陵江景观带。 一位人士称,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重庆人回归老祖宗们沿江而居的生活方式。 趋势:大家都要搞商业 2002年,南滨路以重庆第一条“景观商业街”的身份正式开街。其迅速蹿红的商业,成为了重庆滨江路的样板。于是,各区的滨江路也开始比照南滨路,大做商业文章。 长滨路重新定位 最早建设的长滨路,在南滨路红火的刺激下,终于按耐不住,重新定位,开始强化其交通之外的商业功能。 在南滨路开街的当年9月,渝中区终于放出了话来:把不上档次的长滨路休闲带重新包装升级,要把部分流失到对岸的“耍娃”吸引回来。为此,渝中区政府斥资800万元,对占地6.9万平方米的滨江公园进行了全面改造———30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新增儿童阅览室、体育健身场、网球场、游泳池等。连紧邻的珊瑚公园,也将门票从10元降到了5元。 而最初规划的长滨路,其功能只有:交通、河岸治理、防洪、休闲。 北滨路翻版南滨 虽然一再强调自己并不是南滨路的翻版,但北滨路目前的商业格局,依然让人们看到南滨路的影子。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约有20家餐饮企业进入了北滨路(江北城至嘉陵江大桥桥下)的临时建筑。再往石门大桥方向,除了餐饮外,一些休闲茶楼已经出现。 根据江北区的规划,北滨路委托了中国城市规划院主刀,对黄花园大桥至石门大桥之间共7平方公里的地进行了全方位的策划、包装。其定位,是集经济、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绿色长廊。 做大楼市大蛋糕 虽然不少专家都在都在反对滨江路沿线过度的房地产开发,但以南滨路和北滨路为代表的滨江楼市,还是热火朝天。 南岸曾有开发商带着“感恩”的心情说,南滨路对房地产的拉动至少起了30%的作用。对于各区滨江路的打造,也有业界人士预测:获益最大的将是房地产业。 南滨路的临时建筑拆了,目前这里正在打造一大片高楼。几天前前往北滨路采访时,沿这条滨江路开发的金砂水岸等新楼盘,已显山露水。 据说,由于滨江路带来的热度,使南滨路的楼盘准入门槛顺势提高:容积率不得高于2.5,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行业3年前的预测成为现实:南滨路和北滨路沿线,成为品质楼盘扎堆的地方。 症结:横向出入口少了 9月6日是个雨天,江北嘉陵江滨江路显得很是寂寞:从江北城到嘉陵江大桥桥下这段大约3公里长的滨江路上开车行驶了10分钟,居然只有不到20辆车在路上驶过。而此时是上午10时许———在重庆主城区,这个时段正是车流高峰期。 时隔一天,重庆交通学院教授、交通专家何景华在他的办公室里说了这样一句话:“重庆的滨江路,本来规划的第一功能是交通。但是由于缺少横向的出入口,对车辆的分流并不明显。” 5公里仅3个出口 据悉,在重庆目前通车的滨江路中,渝中区长滨路的车流量是最大的。根据重庆交通学院学生的最新调查结果,渝中区长江滨江路高峰期的断面车流量为每分钟双向143辆。但即便是这样的汽车通行数量,仍被调查者们判为“交通分流能力有问题”。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据说就与这条滨江路的横向出入口少有关。 记者了解到,从菜园坝到朝天门5公里多的渝中区长江滨江路,除了两端各有一个出入口外,中间仅储奇门一个出入口。 与渝中区的长滨路极其相似的是沙坪坝的嘉陵江滨江路:从土湾到磁器口,长度不止5公里,也是除了两端外,中间只有一个出入口。 出入口稍微多一点的,只有通车运行的南滨路和即将全线通车的北滨路。前者8公里有7个出入口,后者11公里也是8个出入口。 地形制约道路衔接 “山城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得滨江路与其他道路的横向衔接客观上存在困难。长滨路修建时,旁边已经不可能再修建横向连接道与长滨路构成合理的交通网络。而且,靠里的一面完全是坡地,修建新的连接道也很困难。”何景华当时介入了长滨路的前期研究,对地形制约横向道路与滨江路的衔接深有体会。 此外,北滨路受地理条件制约的情况也非常明显:从嘉陵江大桥到石门大桥中的一段,一面就是直立的岩壁。渝中区嘉滨路大溪沟至嘉陵江大桥段,也因左边全是石壁而在中途没有一个出入口。 文化不是标签 李钢,著名诗人。以视角独特、语言犀利著称的他,在9月10日不无遗憾地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拒绝去南滨路,这条路已经没有了。” 在李钢眼里,从文化的角度说,南滨路已经消失了。 “南滨路原来的临时建筑还存在的时候,体现的是现代的原生态。”现在,与南滨路水乳交融的临时建筑拆除了,李钢说,他看到了一条文化的南滨路的死亡。 “由于有了那些低矮的临时建筑,其与城市的高楼大厦形成了很自然的‘反动’。再加上颇具情调的小茶吧、酒吧,很民间的餐饮等,使得南滨路如此多姿多彩。” 在李钢看来,低矮的临时建筑的拆除和耸立起来的钢筋水泥,破坏了南滨路原有的特色。“与其他的道路有什么区别?除了靠江没有其他区别。”李钢很直白。 由南滨路,李钢的话题又转到了北滨路:“目前我还没有闻到北滨路的文化气息。” “我承认这几条滨江路的建设很伟大,但建设时文化没有深度介入,那这几条路就是路而已,供车辆行驶,没有其他意义。”李钢甚至认为,一些规划者或决策者喜欢在事后把文化“贴”到滨江路上去。“但文化不是标签。”李钢说。 李钢曾开车经过沙坪坝区嘉陵江滨江路,对这条“文化路”,他应该比较认可吧?可惜,记者听到的却是另外的声音:“搞几座雕塑放在那里就是文化吗?当然,我说的不仅仅是重庆,更不只是针对重庆的滨江路,把文化当标签其实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复制是个问题 李勇,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刚刚完成了南滨路RBD(游憩商务区)规划。对重庆如火如荼的滨江路建设,李勇有一番独到的见解。 “目前,主城各区,建成了滨江路的,开始大力包装,没建滨江路的,也都有了规划,但重复建设的苗头已经出现。”李勇所指的重复建设,是指部分滨江路对南滨路模式的模仿———大肆修建旅游设施。 “南滨路打旅游、休闲牌,是因为其不可复制的历史性优势。”李勇说,南滨路所在的江岸,过去是重庆的开埠区,是外国公司、外籍人士的居住地,留存的西式建筑至今还存在,再有巴渝美景、典故多出于此,“中西、古今交融的南滨路,为发展旅游、休闲提供了绝佳的背景。” 然而,一些过去是荒滩农田,并没有多少文化积淀的滨江路,也要走南滨这条路,李勇就认为不妥了:“没有文化根基,生造出来的旅游景点、设施,是缺乏生命力的,或许红火一时,但很难实现持续发展。” 李勇建议,滨江路资源的开发,全市应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各条滨江路的特点,先明确各自功能和定位,再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突出滨江路旅游综合功能的开发,避免重复建设。本版文/杨光毅谢夷本版图/杨新宇 建设动向 玻璃隔离带内观赏江水奇景 面对重庆的滨江路热潮,有人连声叫好,也有人直呼糟糕。叫好的原因多种多样,说糟糕的原因却是剑指一端:滨江路建在江岸上,对江岸的原生态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 面对这样的指责,参与滨江路建设的设计者、建设者们说:“在重庆,要造一条不破坏江岸的滨江路,太难了。” 三大困境难解 一位参与多条滨江路建设的规划专家向记者分析了修建滨江路,在江岸保护方面面临的三个困境。 地形:重庆的江岸,与平原地区不同,缓坡少,陡岸多,有的地方,江岸还紧贴着岩石峭壁,在这些地方修滨江路,只有在江岸上架桥,别无他法。 成本:重庆的滨江路,尤其是早期的滨江路,大多位于城市建成区的边上,民居厂房众多,要避开江岸修路,只有内移,但拆迁成本高得吓人,不现实。 防洪:重庆的江岸,地质条件不稳定,防洪等级差,滨江路在分内的交通功能之外,往往还承担着防洪固岸的功能,因此部分路段必须修成堤岸。 戴着脚镣跳舞 困境难解,但面对宝贵的江岸,滨江路建设的参与者们也在创新一些保护手段。 以九滨路为例,建设方龙九公司人士介绍,虽然未能免俗,九滨路也是堤岸加高架桥的形式,但高架桥选择了轻薄型桥面,桥墩也是全市首现的花瓶状单墩,对江岸的破坏面积小。在可以直通江岸的堤防段,九滨路除了留足了供市民走近江水的通道之外,还计划在堤坝靠江一侧,做玻璃隔断,“走进里面就像进了水族馆,涨潮时,市民可在玻璃隔断内,观赏江水下面的奇景。” 据悉,我市首条不对江岸造成破坏的滨江路,将现身北部新区。北部新区人士坦言,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不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