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皇宫到博物院(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06:32 光明网

  

从皇宫到博物院(图)

  在中国首都北京的中心,有一座无比壮丽的古老宫城——紫禁城。

  紫禁城作为中国漫长帝制时代最后两个朝代的皇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四年(1406),至永乐十八年(1420)落成。在其后近500年的时间内,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此居注执政

  发生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彻底终结了中国的帝王统治。1925年,以明、清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为基础,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昔日禁备森严的皇宫变成人民自由出入的博物院,的确是中国历史巨变的象征和缩影,也是除旧布新的历史进程中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最佳选择。

  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构最精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拥有150万件历代文物典籍和艺术工艺珍品,故宫博物院因此而举世闻名。无与伦比的文化遗产及其无比丰富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属于世界人民。

  承担着保护文化遗产,承传人类文明,开展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使命的故宫博物院,每年迎接800余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在紫禁城内和世界各地不断展出。越来越多的人们从伟大的紫禁城建筑中,从丰富的藏品中,从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从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所有信息中,学习、思考、认识和总结历史的经验,汲取创造新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我十分乐意和世界上所有对故宫博物院怀有浓厚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保护文化遗产和承传人类文明的乐趣。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

  从皇宫到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八十年不平凡历程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朝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座集宫廷史迹、古代建筑、古代艺术和清宫藏书档案几大特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1987年,这座两朝皇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皇宫在当时又称紫禁城,以将皇宫喻为“天上帝王”居住的“紫微宫” 在古代中国,认为北极星座紫微垣位居中天,是天上帝王的居所 而又为禁地而得名。“紫禁”之称,在南朝刘宋时已出现,在唐代已盛行。初唐骆宾王诗中即有“紫禁终难叫,朱门不易排”的诗句。紫禁城在清朝灭亡后才被称为故宫。当人们步入北京故宫的大门时,就已置身于当年巍峨森严的明清皇宫紫禁城,就已走进今日举世瞩目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了。

  紫禁城筹建于明永乐四年 1406 ,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 ,是明成祖朱棣为迁都北京而下令营建的。从那时起直至清灭亡的近500年间,明清两朝共有24位皇帝在此居注临朝。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逊位,清朝灭亡。清朝灭亡后,依据民国政府的《清室优待条件》,以年仅6岁的末代皇帝溥仪为首的逊清皇室,仍“暂居宫禁”——紫禁城内廷,即乾清门广场以北的部分;而广场以南象征政权的外朝部分,则由民国管理。1914年,北洋政府在外廷成立了古物陈列所,对外开放部分外朝和展出从沈阳盛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迁运于此的文物。从此,人们才得窥禁地之一斑。紫禁城也就这样,自1911年起直至1948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止,在数十年间被一分为二。

  按照《清室优待条件》,逊清皇室在日后的适当时候应“移居颐和园”。然而,从1911年至1924年的13年间,溥仪未履行“移宫”之约,且日谋复辟,宫中珍宝则不断悄然散失。就在这种情况下,1924年10月,倾向民主革命的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11月4日,政变后的临时执政府议决,清室“即日移出宫禁”。11月5日,清逊帝溥仪被逐出宫。之后,由政府 9人 和清室 5人 双方人士共同组成“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并聘请教育文化界名流李煜瀛任委员长,共计15人,着手点查清宫物品,筹备建立博物馆。经过将近一年的准备,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广场,以清宫内廷——紫禁城的北半部为馆址的故宫博物院宣告成立。“是日万人空巷,咸欲乘此国庆佳节,以一窥此数千年神秘之蕴藏。” 吴瀛《故宫博物院五年经过记》 从此,紫禁城南北区域虽分属不同部门管辖,但已不再留有禁区,整座皇宫都变成了博物馆,昔日帝王的宫苑禁区,如今平民百姓可以自由进出参观游览了。

  故宫博物院的建立,是民主革命的胜利,是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巨变的鲜明标志。

  故宫博物院在困境中创建,伴随着曾经动荡不安,而今繁荣昌盛的祖国,伴随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创立之初,正值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时冯玉祥将军已被排挤 ,军阀混战,政权更迭,故宫博物院也处于动荡不安之中。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段祺瑞政府诬指理事长李煜瀛是共产党,下令通缉,迫使当时主持院务的李煜瀛、易培基避居他处。就这样,从1926年3月至1928年6月,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院领导机构和领导人发生了4次变化。故宫博物院先后经历了“维持员”时期、“保管委员会”时期、“维持会”时期和“管理委员会”时期,各项工作勉强维持。

  直至1928年6月,国民军“二次北伐”成功,北洋政府垮台,南京国民政府接管故宫博物院,正式任命李煜瀛为理事长,易培基为院长,故宫博物院的各项工作才逐步走向正轨。

  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初设董事会和理事会,董事会是决策和监督机构,理事会是执行机构。院内组织机构设古物、图书二馆,图书馆又设图书、文献二部,另有总务处,负责行政事务。国民政府接管后,院改设理事会 理事会为议事及监督机构 、院长,下设秘书、总务二处和古物、图书、文献三馆及各种专门委员会。自此,故宫博物院的各项工作,在三馆二处的组织领导下全面铺开,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首先,继续点查清宫物品,并于1930年告竣;古物、图书、文献三馆的文物整理和编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三馆一处 秘书处 的陈列展览工作,按各自所辖全面展开;文物的传拓、书刊的编辑出版等方面成绩斐然;宫中许多年久失修、残破不堪的殿堂、道路得以维修,还新辟北上门与景山间的通道,兴建延禧宫库房等。

  这一期间——从建院到文物南迁的1933年,时间虽短,但它使博物院初具规模,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矗当年三馆一处开辟的展室,许多延续至今。如古物馆辟为展室的东六宫,文献馆陈列礼仪典章文物和皇帝御用品的外东路宁寿宫区,至今仍是专馆陈列的所在地;秘书处负责的交泰殿、养心殿、西六宫原状展览,如今仍是博物院“宫廷史迹”的主要展室。散氏盘、嘉量、宗周钟、颂鼎等重要铜器约数百种的拓片被传拓出来,公开销售。《故宫周刊》、《故宫月刊》、《史料旬刊》、《故宫书画集》、《掌故丛编》等各类专刊性质的出版物陆续出版,形成了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的第一个编辑出版高潮。展览和出版,极大地满足了宫门开启之初,人们欲窥禁城之一斑的强烈愿望。

  

  就在博物院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时,1931年“九·一八”事变 华北局势动荡不安。为安全计,博物院决定精选文物避敌南迁。

  从1933年2月至5月,南迁文物分5批总计13400多箱被运抵上海。1936年南京朝天宫库房建成,文物又陆续转至南京。1937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故宫文物又奉命避敌西迁。从1937年8月至1939年9月,文物分南、中、北三路,水陆兼程,辗转万里,向后方转移。南路抵贵州安顺,中路达四川乐山,北路先至陕西宝鸡,因潼关紧张,最后运抵四川峨眉。博物院随即在安顺、重庆、乐山、峨眉等处设立了办事处,马衡院长亲自率员驻守重庆。

  抗战胜利后,西迁文物东归。文物的东归自1946年1月起运,至1947年12月初全部运抵南京,历时近两年,顺利完成。然而仅时隔一年,国民党政府就又下令挑选南迁文物中的精品跨海运台。从1948年12月22日第一批起运,至1949年2月22日最后一批抵台,共3批2972箱文物精品被运抵台湾。先抵基隆,后转台中,1965年在台北建馆贮藏。从此,故宫的文物隔海相望,北京、台北两个故宫博物院并存。

  虽然文物的播迁,使故宫的同仁分散各地,但他们不论在何处,都始终恪尽职守,不使文物有半点闪失。人在文物在。他们都在努力履行着一个博物馆的职责——在战乱中,北平本院坚持日常展览,自1934年至1945年,各项展览仍达70余次;在南迁的上海、南京,西迁的重庆、贵阳、成都等地也举办展览;甚至在1935年还赴英伦,参加“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举办了中国首次出国展。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故宫博物院的前辈们历尽艰辛,为保护和弘扬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最值得庆贺的一事是,1948年3月,古物陈列所归并故宫博物院。从此,故宫博物院与皇宫紫禁城完全融为一体,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先生早年提出的“完整故宫保管计划”终于得到实现。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故宫博物院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人民政府接管故宫博物院时,历经了十几年战乱,一路艰难走来的紫禁城满目凋零、百废待兴:垃圾成山,蒿草遍地;古建失修,红墙斑驳;库房陈旧,藏品底数不清;展览纷杂,有待提高更新……

  为了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1951年,博物院对建院以来一直沿用的三馆二处的体制作了调整,主要为:撤消古物馆,成立陈列部、保管部、群众工作部;文献馆改为档案馆。从1952年至1957年,又先后成立了非文物物资处理委员会、文物收购委员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等各类委员会10个 有的事毕即撤 ,进一步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整顿院容,治脏治乱,维修古建。1952年,曾费数月之工,清运院内渣土、垃圾近20万立方米。古建维修则本着“着重保护,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的方针,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至1959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文物清查整理工作自1954年始全面铺开,至1959年基本完成。六年之功成绩卓著:一、“清理历史积压库存物品”,区分了文物与非文物;二、先后建立各类文物专库30多个,临时库房20多个,扭转了几十年来各种物品混杂存放的局面;三、发现了一批建院之初点查遗漏的文物,其中精品达数百件,如宋赵佶《听琴图》、《芙蓉锦鸡图》,清象牙席等。1960年始,又对文物藏品进一步鉴别、划级,建珍品档,建全院文物总登记账。此外,还通过收购、捐献、划拨等方式,征集和接收了不少文物。南迁后滞留南京的文物也部分回迁。

  陈列工作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建院以来一直延续的、由三馆一处“各自为政”的、“摆古董式”的陈列方式,由陈列部统一负责,强调历史分期、文物分类,强调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强调给人以知识和启迪。原状陈列在查对清宫档案,走访相关人员的基础上得到充实和提高。文物陈列,建成了许多在当时很有影响,许多很有生命力并延续至今的专馆,如历代艺术馆、绘画馆、陶瓷馆、青铜器馆、珍宝馆、钟表馆、明清工艺馆等,开创了古代艺术珍品和宫廷历史文物专门陈列的新局面。

  1961年,故宫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在动乱的年月里,经中央批准,自1966年6月至1971年,故宫闭馆。这一举措有效地保护了故宫和故宫文物。

  

  1976年“文革”结束后,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改革创新,故宫博物院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宫廷史迹、古代建筑、古代艺术、清宫藏书与档案并重的办院指导思想逐步确立;博物院各业务和行政的职能机构不断得到调整、完善和充实;故宫学术委员会 第二届 、文物鉴定委员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先后恢复或新建。这一切,为新时期博物院工作的全面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1979年制定“库藏文物进一步整理的七年规划”,至8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1990年、1997年,一、二期地下文物库房先后建成。恒温、恒湿、防火、防盗,现代化技术自动控制的新库房,使博物院的文物管理和保护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4年,为适应数字化管理,文物的进一步全面整理及系统编辑出版藏品总目、文物精品图录的工作全面展开。

  这一时期的展览,除了常规陈列 原状陈列、专馆陈列 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像钟表馆、珍宝馆、陶瓷馆、青铜器馆等多次改陈 外,最为活跃的是80、90年代以来数量猛增的院内专题性临时展览和出国展览。院内专题性临时展览既有以院藏文物举办的很有特色的展览,也有以外来文物为主的引进展。出国展览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的二十几年里,达150余次,足迹遍及欧、亚、美、澳各大洲。许多展览在当地引起很大的轰动,盛况空前。

  业务工作的全面提升,是以学术研究为基础,而反过来又推动学术研究的。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各种各样的学术讨论会频繁举行。2004年,在郑欣淼院长的倡导下,“故宫学”正式提出;2005年,故宫博物院的古陶瓷研究中心、古书画研究中心成立。

  这一时期,宣传出版工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79年《故宫博物院院刊》复刊,1980年《紫禁城》创刊,1983年紫禁城出版社建立,90年代“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60卷 启动,2001年故宫网站开通,2005年《故宫学刊》创刊……这一切,都为弘扬传统文化、总结故宫博物院学术成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建筑设计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合作,共同制定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 2003 2020 ,按规划分阶段的古建维修于2003年春已全面铺开,对这座集建筑艺术和史迹为一体的古老的皇宫的维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