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有所养急盼社会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2:52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在农村,经费投入少,供养标准低,“五保”老人居住和就医难;在城市,社会福利机构收养“三无”老人不足5000人———

  “我十五保’供养工作居于西部省区前列,但供养标准在全国处于偏低水平。”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副处长赵汝鹏12日告诉记者,目前全省符合农村“五保”条件的对象共有38万余人。按照省政府规定的“五保”对象人均供养金每年不低于672元的标准,各地供养金人
均每月都在57元以上,其中成都、攀枝花、德阳、乐山等市超过63元。目前,“五保”对象中有38000人进入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其余由村社集体分散供养,基本实现“五保”对象应保尽保的目标。

  但是,经费投入少,供养标准低,“五保”对象的居注就医难以得到保障。赵汝鹏分析认为,一大原因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力弱,用于“五保”对象供养的经费相应减少。“当务之急是各级政府增加财政投入,保证‘五保’对象居有定所、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农村“五保”老人供养经费投入不足,城市“三无”(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老人供养情况也不容乐观。记者从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了解到,目前全省共有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89家,由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创办的民间社会福利机构已有440多家,但相对于庞大的“三无”老人群体,简直是杯水车薪。

  一边是大量的“三无”老人有待供养,一方是数量有限的社会福利机构供不应求,怎么办?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副处长康金河认为,根本出路是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国家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更多的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兴办福利机构,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的社会福利事业新局面,举全社会之力供养那些生活困难的老人。”■本报记者黄先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