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托举神舟飞天的无形助推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7:11 南京报业网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两度金秋,又创辉煌。从杨利伟独上九霄到费俊龙、聂海胜携手归来,太空依旧,中国航天人却又一次把一个国家的崭新高度标记在了太空上。

  自主创新——创出“中国创造”

  作为集中了众多高新技术的领域,载人航天,从来都是一个国家智慧与能力的重要
制高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在落后美国、俄罗斯几十年后搞载人航天,唯有自主创新,才能尽快迎头赶上。

  正是这种自主创新的勇气,使载人航天工程从一开始就占据了高的起点,并处处体现出中国特色和技术优势。中国的飞船设计者们大胆地提出了技术大跨越的思路——跨过美俄从单舱到多舱的四十年历程,直接研制国际上第三代飞船。

  从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别达到97%和99.7%的运载火箭到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飞船,从“三垂一远”的发射模式到与国际接轨的陆海基测控网,从独具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体系到越来越多的空间科学实验……这一系列的新技术、新创造、新突破,无不是航天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与神舟五号相比,神舟六号又有新的改进。这是真正的“中国制造”,更是响当当的“中国创造”。

  大协作——汇成“一加一大于二”

  在神舟飞天这项空前复杂的系统工程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配套单位和几十万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各单位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没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庞大的工程根本无法运转。

  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说,在单项技术有差距的情况下,中国航天人通过各系统各环节的大协作和科学的资源整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政治优势。

  “归零”——把求真务实做到极致

  科学的基石是求实,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在航天领域的生动体现。

  抛开过于超前的航天飞机方案,中国选择从国家实力能够支撑的飞船起步,同时在研制飞船时一步到位,直接盯住世界第三代载人飞船。

  发达国家在载人飞行之前,通常要发射近10次甚至10多次无人飞船,我国只进行了4次无人飞行试验就实现了载人飞行。4次无人试验,每次直接消耗约为8亿元人民币,神五载人飞行花费不到10亿元人民币,神六的总花费也不过9亿元人民币。低收入,高效益,来自科学求实的工作。2005年7月2日,正在进行模飞状态测试的箭载计算机突然传回一行“乱码”。这一瞬间的异常反应,没有逃过技术人员的眼睛。一步步查找原因,反复试验验证分析……很快就找到了原因的专家们,又用了几个通宵来分析,直到确定同类问题不会再次出现,故障才算彻底清除。这就是航天人的“归零”。

  奉献——老主题的新故事

  走进中国航天人中间,你会发现,每一位航天人身上,都有这样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2004年10月,母亲突发脑溢血,接到消息的聂海胜立即赶回老家。那时,神六训练即将开始,他只好匆匆返京,留下妻子聂捷琳在病榻前守护了一个多月,母亲落下了半身不遂,连开口说话都吃力。

  事实上,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年代,航天人对飞天事业的执著,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奉献。

  (编辑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