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山的儿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7:46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大山的儿子

  蓝家兴同志遗像

  “达维”,32年来袭击琼岛最强的台风。

  它来势凶猛,滥施淫威,卷走100多亿元后消失在北部湾。

  蓝家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新政镇人大主席团主席,一个普普通通的黎族乡镇领导。

  他连续3天奋战在抗击“达维”的战斗中,辗转11个村庄保护水库、转移群众,最终累倒在那片他一生挚爱的土地上。

  9月29日,保亭县委作出决定,追授蓝家兴同志为模范共产党员,并号召全县共产党员、干部职工向蓝家兴同志学习。

  9月30日,保亭县委在蓝家兴的老家三道镇百万村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一千多名含着泪水的干部群众自发来为他送行。

  10月18日,省委省政府追授蓝家兴为全省防风救灾工作先进个人。

  “达维”走了,但琼州大地上,却传颂着一个名字———蓝家兴。

  从通知村民防风防洪到监守番坡水库,从背负老人离开危房到最后倒下,在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他让自己50岁的生命划上了壮烈而圆满的句号

  9月24日中午时分,台风“达维”还没有到来,大雨已经开始倾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新政镇石让村委会支部书记高进峰在村口急得团团转,等待镇干部早点到来指导抗风。忽然,村口闪现出镇人大主席团主席蓝家兴和5位工作组员的身影,高进峰彷徨的心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样。

  只听蓝家兴冲高进锋喊了一声:“还愣着干什么,快跟我去通知大家1雨大路滑,蓝家兴他们连摩托车开不了,只好冒雨行走,挨家挨户地做防风动员宣传,走完了石让村委会的11个村庄后,高进峰粗略估算了一下,他们步行的路程不少于28公里!

  傍晚6时许,大雨依旧下个不停,刚刚巡回各村宣传的蓝家兴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位于石让村委会上游的番坡水库。这里最叫蓝家兴揪心,因为水库目前处于“病危”状态,一旦有个三长两短,下游的上千亩农田和6个村庄将在顷刻之间成为泽国,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将面临严峻的威胁!

  蓝家兴等人轮班换岗监视水情,但轮到每一个组员时他都陪同前去。蓝家兴瘦弱的身体在风雨中飘来飘去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到了9月25日,风越来越急,雨越来越大,台风的威力让人望而生畏,但蓝家兴没有丝毫畏惧或退缩之意,整整一天,他频频往返番坡水库和石让村委会之间,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直在他身上穿着,饿了就吃之前带上来的饼干和榨菜,困了却顾不上合一合眼。

  高进峰说:“蓝主席连自己都顾不了,还时时提醒我们千万要小心,别让台风刮到水库里1

  9月26日,“达维”露出它最狰狞的面目,所到之处挟风带雨地肆意“践踏”,尤其是到了下午5时多的时候,滂沱的暴雨让山洪突然加大,大水直泻而入番坡水库,迫使水位急剧上升,直逼警戒线。大伙儿意识到:此时如不开闸放水,后果将不堪设想!

  番坡水库全线告急!但开闸却遇到了难题:由于水位上升,拉闸的绳子被淹没在水下3米。蓝家兴闻讯急忙赶到山下村里,找来了4名水性较好的村民下水拉绳;可是绳子拉上来后,由于人少力小,大家折腾了大半个小时还是无法打开闸门。

  继续“搬救兵”!等5个村民到来后,闸口终于被打开,泄洪成功,水位逐渐降到安全位置。此时,放心不下下游村民的蓝家兴,又和新政派出所所长陈德乔一起来到村子里,发现水位已经快漫到膝盖,所幸不再继续上升……

  番坡水库无事。蓝家兴等人又匆忙赶到新政镇的另一个水库———什捌水库,确认那里没有安全隐患后,蓝家兴才返回镇里,此时已经是晚上7时之后。

  蓝家兴的家就在镇政府后面不到100米的地方,但他没有回家吃饭,因为镇里挤满了从附近疏散来的居民,有些人总想溜回家去,所以镇干部必须看着他们,以免他们回去后发生不测。蓝家兴也不例外,于是便就地简单吃了一些干粮。

  晚上将近11时,镇里接到县三防办传达的将有特大暴雨的紧急通知,蓝家兴又与镇派出所所长陈德乔一道,打着手电筒在镇上的居民区来回巡逻。

  据陈德乔回忆,夜里11时至凌晨2时许,河水开始流进一些地势较低的居民家里,蓝家兴必须挨家挨户检查动员疏散的居民是否已经全部撤离。

  碰巧的是,蓝家兴发现在离镇政府不远的一户人家里,还有微弱的煤油灯光在闪动,蓝家兴叫开了门,里面颤悠悠地走出两个妇女———她们是80多岁的黄味南和她孙媳妇。此时,河水已经漫到了她们家的门槛,随时都会进入屋内,蓝家兴二话不说,一口气把黄味南背到了镇政府办公楼安顿下来,然后继续出去巡逻。没多久,蓝家兴又把另一位临河而居的老人背到安全地带。

  陈德乔注意到,这时的蓝家兴实在太累了,拉来两把椅子,穿着湿漉漉的衣服,沉沉地睡着了……

  9月27日早上7时30分,蓝家兴的同事发现他正背靠在椅子上,双腿耷拉着,表情痛苦地用双手揉着腿部,满头大汗的,还不停地呕吐,便关切地对他说:“蓝主席,你的神色很不好,快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蓝家兴笑了笑说:“我的腿是老毛病,没事的,吃点药,打支针就好了。不知道乡亲们转移得怎样了?”当得知还有一部分被转移的群众还没有得到安置时,蓝家兴焦急万分,说什么都不肯上医院。

  镇委书记黄宏强得知后,立即叫人把蓝家兴送到镇卫生院,可是刚打吊针不久,陪同蓝家兴上医院的同事便发现他身体不对劲,出现昏迷不醒的症状,于是赶紧叫来值班医生进行人工呼吸等抢救措施,但为时已晚……上午11时26分,蓝家兴的双眼已经闭上,倒在了抗洪救灾第一线。

  陈德乔是个坚强的汉子,但他知道蓝家兴离开人世的消息后,一时间泣不成声。他耳畔响起9月26日在番坡水库抗风时,蓝家兴对他说的一句话:“我们乡镇工作是最累的,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共产党员都要坚持下去1

  风雨未走,蓝家兴却先走了。同事们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笔记本扉页上赫然写着:“一身正气上班去,两袖清风回家来”。

  他在5个乡镇工作过,不管职务大小,岗位如何变动,他都忘我工作,31年如一日,奔波在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山里,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蓝家兴1955年出生在保亭三道镇的一个黎族山村里,自1980年1月从部队退役后,一直在乡镇工作,先后在保亭三道镇、毛岸乡、响水镇、六弓乡、新政镇工作过,担任过武装部副部长、部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团主席等职务。但是,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动,不管条件艰苦与否,蓝家兴都无怨无悔,自始至终服从组织的安排,一心扑在工作上,千方百计为黎族苗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百姓的贴心人,默默地奉献着。

  黄石芳和蓝家兴1990年底至1992年底在响水镇共过事,那时蓝家兴是镇长,黄石芳是镇武装部长。在响水镇政府的办公室里,黄石芳和我们谈起了蓝家兴。他说,蓝家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对工作很负责任,上级交待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后才放心。响水镇合口村委会是镇里最干旱的地区,这里是蓝家兴的联系点,“三同户”陈文东家也就成了他临时的“家”,他经常住在村里,和乡亲们一起修建电灌站。坐在一旁的响水镇委委员王明仁也说,每年镇里冬修水利时,蓝家兴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工地上,遇到不懂的地方还经常向技术人员请教。

  新政镇,是蓝家兴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他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在这里,他担任过镇委副书记、副镇长,2002年7月,报什乡和新政镇合并后,他任新政镇人大主席团主席。

  蓝家兴在主持镇人大工作的同时,还协助镇政府抓民政、民宗等工作。当时,新政镇10个村委会68个村庄,还有26个村庄500多户群众仍居住在低矮潮湿的茅草房里,而且这些村庄大部分在偏僻且环境恶劣的地方,要在短短2年时间内全面消灭茅草房,困难可想而知!但蓝家兴对此充满信心,他在干部会议上表态:“这是一件造福群众的大好事,就是脱几层皮掉几斤肉,我也要把这事做好。”

  谁也没有想到,这时的蓝家兴因长期劳累,已身患甲亢、风湿等多种疾玻但他从接管民房改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带领同事风雨无阻地奔波在新政镇的每一个村庄,走遍农村的每一个角落,认真细致地做好民房改造的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工作。

  石让村委会是新政镇最大且较为困难的村委会,这里就是蓝家兴的联系点。什跃仟一村是石让村委会生活较为困难的村庄,且村民居住分散。有一天,蓝家兴来到村里组织群众召开改造工作动员会,会上村民提供的民房改造数字不到20户。蓝家兴根据自己长久来掌握的情况分析,认为这个数字不够准,于是他决定亲自上门逐户核实。第二天,他就忍着风湿病引发的疼痛、拄着拐杖带领村干部用一星期的时间走访全村每一户,果然查出3个遗漏的民房改造户。原来这3户村民中,有2户家长都外出打工,只留小孩住在亲戚家,还有1户由于房屋倒塌暂时住在兄弟家里。蓝家兴说:“还好给我们找出来了,不然漏掉一户我可就要欠乡亲们一笔债了。”

  南改村委会离新政镇墟约有18公里,道路状况极差,路面坑坑洼洼,车辆无法通行,是苗族同胞的聚居地。为了让该村委会460多名苗胞尽快告别茅草房,蓝家兴从2003年10月开始,骑着摩托车在镇墟和南改村之间来回奔波。由于交通不便,南改村的民房造价高达每平方米700元至800元,远远高于其他村庄,工作难度很大。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同县有关部门联系,争取民房改造资金和建房物资,在那段时间里,他不知跑了多少回县里挂钩单位和县领导办公室。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艰苦努力下,南改二、三村终于完成了民房改造任务。苗胞从低矮潮湿阴暗的茅草房搬进了新建的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他们感激地说:“要不是蓝主席,我们这辈子恐怕还过着三块石头一口灶的生活,住在茅草房里。”

  民房改造只是让黎苗同胞改善了居住条件,要想过上好日子还必须发展生产。

  石让村党支部书记高进峰现在还清醒地记得蓝家兴到村委会蹲点工作第一天的情形,那是2003年8月的一天,当时高进峰还是村委会文书。蓝家兴一到村里,就拉着村干部在村里修路,并且说干就干。高进峰说,在那段日子里,蓝家兴和村民一道,抬石头背水泥。铺路面需要沙子,为了节省村会委费用,他带领村民下河去淘,每天累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村干部劝他休息,可他却说:“那怎么行,一拖的话,乡亲们今年冬种的瓜菜就运不出去了。”他和大家一起泡在河里,双脚都被水泡烂了,背也被太阳晒脱了皮。两个月后,石让村委会的乡村道路一跃成为全镇最好的,在冬修公路评比中一举夺魁。

  高进峰说,路修好了,蓝家兴又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发动大家发展生产,改变祖祖辈辈靠着几亩农田几株槟榔椰子过日子的生活。高进峰告诉我们,2003年他承包了16亩集体土地种植荔枝、龙眼等水果,而这些果树种苗都是蓝家兴帮他联系的,就连果园里的一口2亩的鱼塘也是蓝家兴帮他从十几公里远的三道镇请人用推土机挖出来的。现在,高进峰的果园里果树长势喜人,养鱼收入每年也有近2万元。提起这些,高进峰哭了,他说:“我还来不及感谢蓝主席的大恩,他就走了。”

  除了负责新政镇的10个村委会的民房改造和做好石让村委会的蹲点工作,作为人大主席团主席,蓝家兴还把人大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

  陈德乔是新政镇派出所所长,“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他回忆说,2004年8月3日,是他到新政报到的日子,这一天,他第一个见到的镇领导是蓝家兴,当时派出所被考核为四级所,即不合格的派出所,蓝家兴见到陈德乔后,就把当时人大对派出所的评议结果详细地告诉他,指出存在问题。之后,蓝家兴又经常来到派出所指导工作,去年底,经省公安厅考核,派出所一下子从四级所升到全县两个二级所之一,即优秀派出所。陈德乔含着泪说:“派出所有这么大的变化,与蓝主席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在新政镇的人大办公室墙壁上,各种规章制度挂得整整齐齐,保亭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大奇告诉我们,这是蓝家兴努力的结果。黄大奇是蓝家兴的老上级,他说,在任人大主席团主席后,蓝家兴制定完善了镇里的人大工作制度、镇人大职责、主席职责、人大代表小组长职责,他带领县、镇人大代表完成了对镇政府组成人员和镇七所八站的评议工作,组织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每季度还组织人大代表进行培训,学习代表法、组织法、选举法。

  9月27日上午10许,蓝家兴逝世前一小时。黄大奇来到镇卫生院看望正在打针的蓝家兴,这天下午,保亭人大代表要到县里报到,准备召开第12届人大四次代表大会。这时,蓝家兴躺在病床上,向黄大奇了解大会的筹备问题,还问镇长高肖萍镇里的人大代表到齐了没有。

  军人出身的他,时时刻刻都保持着共产党员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活上,从不向党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大家、舍小家

  如果不是亲自到他在新政镇的家看过,我们无法相信,一个乡镇领导干部就住在这种房子里。我们去过3次,每次都被深深震撼。上个世纪60年代建的平顶房低矮、昏暗、潮湿,墙上有一道大大的裂痕,为防止房屋倒塌,不得不用木料和砖头顶着。在他家里,有一台16寸的“金星”牌黑白电视机,我们打开一看,图像很模糊,只能听见声音,他爱人高金英告诉我们,这是他们家1996年到新政时花了300多元买的旧电视。

  蓝家兴负责镇里的民房改造工作,黎苗同胞都住上了崭新的砖瓦房,可他一家就住在这25平方米的危房里,而且一住就是9年多。

  2001年1月,镇里调整安排住房时,镇委书记黄宏强对蓝家兴说:“老蓝,你一家人住在这25平方米里太挤了,我再给你安排一间吧。”可他却说:“镇里还有很多干部没房子住,我已有一间,够了够了,挤一挤没啥。”

  去年年底,他的大儿子蓝科想成家,他对蓝家兴说:“爸,你看就这间破屋,叫我怎么结婚呀?”蓝家兴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他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不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但他心里清楚,新政镇还很穷,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绝不能向组织提出过多的要求。

  在响水镇政府会议室里,镇干部陈荣和我们说起了蓝家兴的事。蓝家兴在响水任镇长时,陈荣是镇里的会计,那时镇里很穷,每月只有2000元的费用,蓝家兴从来不乱花公家的一分钱,而陈荣也没有见过他报销超过100元,他有时办公家事时还用自己的钱先垫上,1992年底,蓝家兴调离响水时,镇里还欠他2000多元。

  高进峰说,在石让村委会蹲点时,蓝家兴经常在村委会会议上对他们说:“我希望和乡亲们随时能够接近,能够听到你们的声音,希望乡亲们有困难找我。”蓝家兴生在大山,长在大山,深知家乡的贫穷、乡亲们的艰辛。在他的备忘簿上,密密麻麻地记着特困户、受灾户、残疾人、孤儿、孤寡老人的住址、姓名和困难需求,不管刮风下雨,他都能及时将救灾救济物资送到乡亲们的手中,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乡亲们的心坎上。逢年过节,他都是先到孤寡老人家里看看,把为老人们准备的慰问金、大米、新衣裳一一送到他们手中。

  蓝家兴走后,石让村委会什厚村村民盆清忠的孩子把蓝家兴送给她的书包摸了又摸,一打开书包就想起蓝家兴来家里看望她的情景,双眼不由自主地滑下了泪水。她说,今年开学,由于家里穷,还有一个弟弟要上学,爸爸决定不让她上学,蓝伯伯知道这件事后,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她付了报名费,还帮她买了个书包,现在,蓝伯伯走了,好想念他呀!老实憨厚的盆清忠坐在一旁,不时擦拭着流泪不止的双眼,说:“嗨,蓝主席是好人啊,我一定不忘记他的嘱咐,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们读书。”

  今年5月3日中午,正值“五一”黄金周假期,蓝家兴正在家里吃饭,刚吃两口,镇民政助理匆忙地跑到他家里向他汇报,新政村委会什问村孤儿王叶、王菊姐弟俩房屋因年久未修突然倒塌。当他听完后,二话不说,放下碗筷坐摩托车直奔什问村。站在废墟上惊惶失措的王叶、王菊姐弟俩一看到他,立即扑到他怀里哇哇大哭起来,蓝家兴忍住泪水对他们说:“孩子们,走,到伯伯家去。”第二天,他立即把情况向镇里汇报,争取到赈灾款4000元,为姐弟俩建房,他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100元为姐弟俩购买衣服。

  他走了,家人、同事、同学、朋友的脑海里总是出现他和蔼可亲的脸庞,他们的言语中总是流露出对他的哀思,在他们的记忆里,他是一个好人

  一抔黄土未干,婴儿嗷嗷待哺,危房摇摇欲坠,半百老妻安托?

  我们三进蓝家兴的家,发现在瓦房后面,是蓝家兴一家简陋的厨房和猪圈、鸡寮,这里通风采光不足。

  猪圈里有5头大白猪,蓝家兴的妻子高金英告诉记者:“本来打算把猪养大养肥后,今年11月份给2个儿子举行婚礼,不想连这2个月都等不来,他就走了……”说到这,高金英已是声泪俱下。

  蓝家兴的2个儿子分别是25岁的蓝科和23岁的蓝培,虽然他们已经有了对象并且登记结婚,其中次子蓝培还有了一个2个多月大的女儿,但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他们至今都尚未举行婚礼。

  熟悉蓝家兴的人都知道,他身上有一股正气,这首先体现在不徇私情上,包括对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2001年和2003年,蓝科和蓝培先后毕业于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和农垦三亚中等专业学校,但他们至今还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

  老大蓝科接受父亲劝告,去学摩托车修理技术,今年在保亭三道镇自己开了一家修理店,大儿媳妇黄慧虹是蓝科的同学,目前正与丈夫一起经营摩托车维修业务。蓝家还为此欠了信用社和亲戚朋友共2万多元的贷款和借款,直到现在还没有还清。

  老二蓝培毕业后则在县城保城镇跟随工程队四处打杂工,整天在工地上靠出卖体力谋生,人变得又黑又瘦的,身体显得非常单保打工期间,蓝培认识了县城姑娘黄娜,两情相悦的他们在经历了热恋之后,最近还有了爱情的结晶———女儿蓝欣!

  妻子高金英前几年还在镇里干过临时环卫工,但蓝家兴一直没有将她转为正式工,以便吃上“皇粮”。去年,高金英还因患风湿病被丈夫劝告辞掉工作,于是日常生活开支全部靠蓝家兴一人的工资维持。

  蓝科、蓝培兄弟对记者说:“其实,凭着我们父亲的社会关系和个人威望,我们完全可以找到一份清闲和舒适的工作,但爸爸打心底里希望我们自食其力,老老实实做人做事1

  在保亭三道镇老家人的心目中,蓝家兴这位正科级干部根本就没有一点“官架子”:他是孤寡老人的“儿子”,年轻一代的“父亲”,同龄人群的“朋友”。

  据蓝家兴所在的首弓村委会百万村的老人讲述,他一般情况下每个周末都回家打扫卫生,每次回去总不忘看望村里的长辈,尤其是孤寡老人,跟他们嘘寒问暖,就像是他们的“儿子”一样。

  村民蓝富成是蓝家兴堂兄的儿子,他依旧记得堂叔经常勉励村里的年轻人一定要学知识学技术,今后自力更生,做一个出息的人;现在还有文盲,政府也在“扫盲”,如果大家主动送孩子上学,平时认真读书看报,就不会成为“扫盲”的对象。

  “碰到什么困难不要随随便便向政府伸手,首先要设法自己去解决,因为毕竟求人不如求己。”这是蓝家兴经常对村里年轻人说的话。他建议村民们大胆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用勤劳的双手实现致富。

  番那村的黄秀民是首弓村委会的计生员,她是蓝家兴高中时的校友,比蓝家兴晚一届毕业。她回忆说:“蓝家兴读书时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乐于助人,与大家的关系都很好,所以一直都当团干或班干,是个很有威信的人。”

  1996年冬季的一天傍晚,黄秀民到县城办事,回到新政镇时天色已黑,由于乘客只剩下黄秀民一人,公共汽车不愿意再继续跑到三道镇。就在她苦于找不到回家的车的时候,正骑着摩托车从乡下回来的蓝家兴看见了她,于是二话不说便将黄秀民拉回了番那村。

  “当时天气很冷,我坐在后座都感到有阵阵冷意,开车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可是等回到我家后,蓝家兴谢绝了我和丈夫的留宿要求,连饭也不吃,便匆匆赶回新政镇去了,说是明天一早还有事。”提起往事,黄秀民泪流满面,哽咽难言。她说,现在说起蓝家兴,仿佛他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一样,“为什么好人却活不长呢?”

  我们找到曾与蓝家兴共事多年的同事、现在保亭妇联工作的黄金花女士。谈到蓝家兴的为人,黄金花不暇思索地说:“他是个耿直的人,性格像钢筋一样,直来直去,工作起来更是十分卖力,分内的事总是拼命去完成,1997年检查出患有甲亢后还是这样。”

  从1979年至1997年,黄金花先后在毛岸和新政这两个乡镇与蓝家兴共事达10年之久,说得上是对蓝家兴工作和生活最了解的人。

  黄金花说,1997年,新政镇的干部发现蓝家兴腿脚严重浮肿,便硬是劝他到县城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他不但有风湿病,还是甲亢病患者!院方要求他住院治疗,可是蓝家兴仅住院一天,次日便“嚷”着要出院,说是“放不下手头的工作”。

  蓝家兴回到新政后,为了节省支出,便通过吃药勉强控制病情,实在不行了才到医院打点滴,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工作上。

  9月30日,黄金花给蓝家兴送行那天哭得好不伤心,她知道:蓝家兴一走,蓝家的“顶梁柱”也就倒了,本来还能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六七口人,现在恐怕连吃饭都要成问题了!黄金花含着泪水对我们说:“他还来不及享受一天的好日子就走了,太可惜了。”

  为了找寻蓝家兴生前的足迹,我们连日辗转和往返于保亭的六弓、毛岸、响水、三道和新政等乡镇,向相关知情人深入了解蓝家兴的故事。10月14日晚上,记者找到了蓝家兴的儿时伙伴———现任五指山市教科局教研室主任的林尤华。

  说到蓝家兴,林尤华已是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林尤华说,蓝家兴是他同村和同班的同学,他依稀记得小时候的蓝家兴总爱打抱不平,看不惯一些乡里恶棍欺凌老弱病残,便会出手相助,处处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1974年高中毕业后,蓝家兴去当兵,林尤华务农3年后考上了广东民族学院,他们分多聚少,见面大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

  在言谈举止当中,蓝家兴的军人气质一直很让林尤华钦佩:“他在部队6年,当的是‘野战兵’,退伍后将军队的优良作风带到了地方,他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给人感觉很好。”也许正是军人性格使然,蓝家兴身体有病从不向家人或同事说起,有困难也不向组织提出。

  此外,蓝家兴还是个热心公共事业的人,并且全心全意,乐此不疲。

  林尤华记得,2003年老家百万村即将进行民房改造,村子底子薄,基础差,尤其是蓝姓一家人的经济状况都不景气,民房改造工作进展不顺。蓝家兴知道后,立即回家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并争取三道镇政府支持建筑材料。

  蓝家兴善于给大家出谋献策。有一段时间,由于经费跟不上,民房改造一度搁置下来,蓝家兴便建议大伙儿先将所有水泥用来制成预制砖,以免水泥受潮后硬化,影响到今后的正常使用。这个办法至今尚为百万村人所津津乐道。

  林尤华说:“蓝家兴离开部队后,军人本色未减,始终以一个军人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蓝家兴走了,走得这样匆忙,来不及对家人交待什么就走了,来不及把两个儿子的婚事办完就走了,来不及多看一眼养育他的大山就走了,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永远地走了。

  但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没有忘记过自己是黎族人民的儿子,没有忘记过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固守自己的激情、勇气和坚强,用行动捍卫了共产党员的尊严,他用自己平凡的一生书写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的精神、他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着人们!

  (本报保亭10月19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