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令行不止 河道上“砂”机重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8:28 沈阳晚报

  无本万利一月净赚高达百万非法盗取破坏生态乃至行洪

  

令行不止河道上“砂”机重重

  

令行不止河道上“砂”机重重

  上百警力夜擒盗砂贼

  一铲下去,挖出河砂,装满一车,净赚几百。“无本万利”的非法采砂生意,让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尽管6月30日沈阳市政府正式颁布“禁采令”,曾让非法采砂猖獗的浑河消停了一夏。然而入秋以来,非法采砂现象再度悄然抬头。为此,警方加大夜间布控巡视,终于在几天前抓获两伙非法采砂者。10月19日,公安铁西分局副局长单忠福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案件侦破经过。

  午夜布控发现狐踪

  浑河流经铁西区主要在西部瞿家段,长约3公里。该河段原有5家采砂厂,自6月30日“禁采令”后,全部停止了作业。然而近日,公安铁西分局接到群众举报,浑河再度出现非法采砂现象。铁西治安管理大队对浑河瞿家段进行了几次布控,均无功而返。原来,非法采砂者均选择夜间作业,其行动诡秘迅速,交易时间对接准确。不过,警方还是根据采砂留下的痕迹,经连续几夜蹲守,查实确有砂厂仍在非法采砂。

  上百警力抓捕盗砂贼

  10月14日晚,公安铁西分局组织刑警、巡警、治安、派出所警力100余人,全部着正装并荷枪实弹,分三组突袭两砂厂。为防备非法采砂者持械武装抗法,警方甚至带上了微型冲锋枪。当晚8时,在接近砂厂附近时,警报器尖利的呼啸声惊呆了正在非法采砂作业的盗采者。随即,全副武装的公安人员持枪跳下警车,30余名非法采砂者束手就擒,采砂设备和20多台各种车辆被扣押带回。

  经连夜审查,这些非法采砂者分两伙,其中除两名砂厂负责人外,其余绝大多数是临时雇用人员,另有部分购砂者。

  卫星定位确定案件辖区

  然而,对非法采砂者的处理,让警方颇感棘手。其中一位砂厂负责人就管辖归属提出异议,认为自己采砂的地点位于于洪区,不应由铁西区处理。为此,铁西区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水利局、农发局、执法局、公安局组成联合调查组,专赴采砂案发现场勘察。然而由于河道曲折且无明显界标,人工勘察无法准确界定该区域行政归属。近日,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将采用卫星定位法,借助科学仪器判断该地的行政归属,然后决定案件是否移交于洪警方。

  非法采砂在定罪上也颇费周折,按国家有关规定,非法采砂应属盗窃国有矿产资源罪,需案值超过5万元才能立案并追究刑事责任,案值不足5万元由水利部门进行行政处罚。目前,沈阳市已向省规划和国土资源厅正式递交认定申请,案值认定近日将有结果。如果得以立案,这将是沈阳第一起因非法采砂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河里每月“捞钱”百万

  从河里捞砂子卖钱,利润究竟有多大?据砂厂老板交待,每车“太脱拉”装砂大概15-20吨,售价约200-300元。14日晚警方缴获的交款小票显示,两个采砂厂当晚售出河砂200多车,价值超过4万元。就在警方控制现场后,仍有拉砂车源源不断地开进砂厂。据介绍,通常情况下,一个砂厂每月都能从河里“捞”出上百万元。难怪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不顾非法采砂破坏河道,影响生态环境甚至行洪,疯狂盗取国家矿产资源。目前,铁西警方每晚仍布控警力,严密监视浑河非法采砂。本报记者郭宏颖

  路已修完

  为啥河砂还在挖?

  今年初,苏家屯区政府向流经该区的北沙河下达了禁砂令。但10月19日,记者前往苏家屯区姚千户镇时发现,在姚千户大桥上游,一家砂场截断了河水,正在大规模挖砂。是谁给了这家砂场继续挖砂的权力?这里的河砂又运到哪里去了呢?砂场采砂为修路?

  当日上午,记者在姚千户大桥上游大约1000米处,发现一家正在挖砂的砂场,砂场里抓钩机、扬砂机、载重车轰鸣作响。

  当天中午,在苏家屯区姚千户镇政府,记者采访了负责镇水利的农业服务中心杨主任。“这个正在采砂的唐堡砂场情况特殊。我们镇里的几个村要修路,从刘千户到陨石山的。为此镇政府在今年7月份向苏家屯水利局交了一份申请,要求水利局批准我们在北沙河采砂。”

  苏家屯水利局河道管理所的赵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姚千户镇政府以部分村屯修路为由,要求我们批准这个砂场继续采砂。这应该属于特殊情况。”“那么是不是说路修完了,就不允许砂场继续采砂?”记者问。“是!公路完工,砂场就应该停工。”区、镇两级水利部门的负责人都这样。修路没用砂子?

  “我们可以到修路现场去了解施工进行得怎么样了吗?”记者问杨主任。

  “我打电话问问。”杨主任拨通了电话。

  “什么?公路已经完工了?两天前?”杨主任说着撂下了电话。13时,记者驱车赶到从刘千户到陨石山的那条新修公路。路边几名正在修河堤的工人告诉记者,这条公路确实是在两天前完工的。

  “这公路用了不少砂子吧?”记者问。

  “砂子?没见这条路用砂子啊?这条路原来就有,这回就是在原有的路面上铺了一层柏油。”一名工人这样回答。本报记者高寒冰摄影孙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